• 沒有找到結果。

結 論

在文檔中 華嚴學對淨土宗的影響 (頁 142-146)

本 文 以 華 嚴 學 對 淨 土 宗 的 影 響 為 探 究 的 主 題 , 對 中 國 佛 教 大 乘 八 宗 中 的 兩 大 宗 派 作 回 顧 性 的 分 析 , 中 國 淨 土 宗 至 今 有 近 一 千 七 百 年 歷 史 , 華 嚴 宗 若 自 地 論 師 時 算 起 也 有 一 千 五 百 年 歷 史 , 光 是 研 究 其 中 一 宗 就 會 耗 盡 所 有 的 心 力 , 所 以 本 文 實 際 上 是 以 華 嚴 宗 為 主 、 淨 土 宗 為 輔 的 方 式 展 開 為 主 體 架 構 之 三 章 , 第 二 章 由 兩 宗 的 建 立 與 發 展 過 程 的 對 比 , 來 尋 求 雙 方 在 同 一 時 代 衝 撞 後 所 激 起 的 火 花 ; 第 三 章 則 由 華 嚴 學 者 對 淨 土 法 門 的 釋 論 , 來 看 不 同 時 期 華 嚴 義 學 的 發 展 , 對 淨 土 宗 造 成 的 影 響 ; 第 四 章 則 由 《 華 嚴 》 類 經 典 本 身 , 來 看 此 二 宗 學 者 如 何 去 運 用 與 闡 釋 經 論 , 作 為 核 心 的 典 籍 是

〈 入 不 思 議 解 脫 境 界 普 賢 行 願 品 〉 一 卷 。 經 過 梳 理 與 研 究 之 後 , 筆 者 認 為 華 嚴 學 對 淨 土 宗 最 重 要 的 影 響 是 : 圓 滿 淨 土 法 門 三 根 普 被 的 義 旨 。 這 結 論 當 然 不 能 以 反 向 論 述 說 : 沒 有 華 嚴 學 , 淨 土 法 門 便 不 圓 滿 。 因 為 淨 土 法 門 既 然 本 質 上 是 三 根 普 被 、 利 鈍 全 收 之 學 , 即 便 沒 有 華 嚴 學 , 淨 土 法 門 依 舊 會 經 由 其 他 的 緣 法 來 證 明 其 殊 勝 處 , 諸 佛 菩 薩 一 定 會 本 著 大 悲 心 , 演 示 妙 方 以 告 訴 眾 生:「 回 向 淨 土 ! 」但 目 前 最 佳 的 答 案,筆 者 認 為 還 是 華 嚴 學 , 最 有 力 的 證 明 便 是 「 淨 土 五 經 」 中 除 了 原 本 的 「 淨 土 三 經 」 外 , 所 再 收 錄 進 來 的 是 〈 入 不 思 議 解 脫 境 界 普 賢 行 願 品 〉 與 《 楞 嚴 經 》 的 〈 大 勢 至 菩 薩 念 佛 圓 通 章 〉,此 二 經 皆 在 華 嚴 學 主 要 的 研 究 範 圍 之 中。以 下 將 總 結 前 面 的 討 論 與 闡 釋 , 依 各 章 節 再 次 說 明 本 文 之 重 點 與 研 究 成 果 , 並 於 第 二 節 中 討 論 此 文 的 不 足 處 與 未 來 研 究 的 方 向 。

第一節 本文研究之成果

一 、 華 嚴 宗 與 淨 土 宗 的 歷 史 交 錯

中 國 淨 土 宗 之 創 立 , 始 於 宋 代 宗 曉 之 蓮 宗 六 祖 說 , 繼 之 以 較 被 公 認 的 志 磐 之 蓮 宗 七 祖 說 , 其 祖 師 的 譜 系 並 無 明 確 的 師 承 關 係 , 只 是 以 修 行 淨 土 功 德 高 勝 者 當 之 , 加 上 後 世 的 推 舉 , 自 廬 山 慧 遠 至 印 光 共 有 十 三 祖 , 大 致 上 可 分 為 廬 山 流( 觀 想 念 佛 )、善 導 流( 持 名 念 佛 )、慈 愍 流( 禪 淨 融 合 ),

其 中 善 導 流 的 影 響 最 為 廣 大 深 遠 , 充 分 發 揮 淨 土 法 門 三 根 普 被 的 精 神 , 另 有 曇 鸞 與 道 綽 二 師 , 為 善 導 流 的 師 承 來 源 , 雖 非 公 認 的 祖 師 , 也 佔 有 舉 足 輕 重 的 地 位 。

138

中 國 華 嚴 宗 則 在 「 相 州 南 道 」 地 論 師 、 三 論 宗 、 苦 行 僧 、 神 異 僧 、 華 嚴 學 僧 眾 對 《 華 嚴 》 類 經 典 長 期 研 究 與 運 用 孕 育 下 建 立 學 派 , 一 直 到 五 祖 宗 密 時 才 正 式 成 宗 , 宋 代 淨 源 時 才 建 立 「 華 嚴 七 祖 」 的 譜 系 , 代 代 相 承 至 今 , 華 嚴 義 學 以 「 法 界 緣 起 說 」、「 五 教 十 玄 」、「 六 相 圓 融 」、「 四 法 界 說 」 為 該 宗 的 特 色 。

若 單 純 以 兩 宗 祖 師 出 現 的 時 間 點 來 做 比 較 , 華 嚴 祖 師 的 出 現 與 否 , 並 無 法 真 正 去 阻 擋 或 促 成 淨 土 法 門 的 發 展 , 即 便 是 在 華 嚴 祖 師 不 認 同 淨 土 法 門 的 唐 代 中 前 期 , 淨 土 宗 仍 能 出 現 善 導 大 師 那 樣 偉 大 的 行 者 , 百 年 的 沉 寂 也 只 是 淨 土 宗 醞 釀 實 力 的 過 程 , 惟 其 影 響 只 及 於 士 大 夫 與 知 識 份 子 的 上 層 階 級。其 實 最 能 影 響 淨 土 宗 發 展 的 是 政 經 情 勢 的 改 變,君 王 的 政 策 與 愛 好,

宰 制 了 整 個 佛 教 界 的 起 落 與 融 合 , 淨 宗 自 七 祖 省 常 至 八 祖 蓮 池 之 間 近 五 百 年 的 空 白 , 正 反 映 了 這 個 狀 況 。 直 到 明 朝 末 年 以 後 , 佛 教 進 入 集 體 復 興 的 狀 態 , 淨 土 宗 以 融 攝 諸 宗 、 歸 結 淨 土 的 風 貌 出 現 , 淨 土 宗 的 重 要 人 物 中 出 現 兼 為 華 嚴 與 淨 土 大 師 的 僧 人 與 學 者 , 淨 土 宗 相 對 於 其 他 宗 派 的 逐 漸 衰 微 , 反 成 為 佛 教 界 的 顯 學 , 淨 宗 祖 師 們 集 中 地 出 現 在 明 末 清 初 之 際 。 本 文 呈 現 了 其 中 融 會 的 過 程 , 以 及 淨 宗 行 者 與 華 嚴 宗 人 思 想 上 的 轉 折 , 正 是 淨 土 宗 吸 收 了 各 宗 養 分 的 結 果 。

二 、 華 嚴 義 學 對 淨 土 宗 的 影 響

雖 然 就 時 間 點 上 來 看 華 嚴 學 對 淨 土 宗 的 影 響 如 上 所 述 , 但 在 義 學 的 發 展 上 , 就 無 法 這 樣 單 純 用 結 果 來 看 待 。 蓮 池 大 師 以 後 的 華 嚴 宗 人 淨 土 思 想 的 形 成 , 還 是 有 其 隨 著 時 代 逐 漸 轉 變 的 過 程 脈 絡 可 循 。 早 期 地 論 師 對 淨 土 的 觀 念 蒙 昧 不 清 , 甚 至 於 有 將 彌 勒 淨 土 與 彌 陀 淨 土 混 淆 的 情 形 , 以 至 於 對 淨 土 法 門 並 不 提 倡 , 其 中 對 彌 陀 淨 土 研 究 成 果 最 為 豐 碩 的 是 淨 影 慧 遠 , 他 並 未 求 生 淨 土,但 在 教 理 上 是 支 持 一 般 民 眾 往 生 的,他 影 響 了 後 來 的 吉 藏、

迦 才 與 善 導 等 人 對 淨 土 的 論 釋 。

初 唐 淨 土 宗 雖 有 吉 藏 在 義 理 上 的 支 持 , 但 由 於 新 譯 家 的 影 響 , 華 嚴 二 祖 智 儼 以 方 便 法 門 的 態 度 來 求 取 往 生 , 三 祖 則 採 納 「 別 時 意 趣 」 的 觀 點 來 反 對 往 生 淨 土,李 通 玄 看 法 也 類 似,雖 有 善 導 的 極 力 抗 辯 也 難 以 對 抗 潮 流,

這 便 是 當 時 的 報 、 化 二 土 之 爭 , 淨 土 法 門 因 此 難 以 推 動 近 百 年 。 到 澄 觀 、 宗 密 時 改 採 較 中 立 的 態 度 , 兩 宗 各 自 進 入 與 禪 宗 的 融 合 。

宋 朝 時 淨 土 法 門 開 始 於 士 人 與 民 間 流 行 , 省 常 大 師 以 淨 行 社 來 弘 揚 淨

139

土 法 門 , 歸 附 的 知 識 分 子 很 多 。 當 時 淨 宗 多 與 天 臺 宗 融 合 傳 播 , 遵 式 、 宗 曉 都 是 代 表 人 物 。 華 嚴 宗 人 子 璿 、 淨 源 、 義 和 面 對 淨 宗 的 流 行 , 各 自 提 出 以 華 嚴 義 學 來 引 導 念 佛 法 門 的 學 說 , 在 當 時 雖 說 迴 響 並 不 大 , 卻 在 明 末 之 後 開 花 結 果 , 所 闡 揚 的 《 楞 嚴 經 》 與 〈 行 願 品 〉 均 深 植 於 淨 宗 之 中 。 元 朝 是 密 教 擅 場 的 時 代 , 華 嚴 宗 人 亦 有 求 生 淨 土 者 , 其 中 較 有 影 響 力 的 是 麗 水 盤 古 與 寶 集 寺 妙 文 。

明 朝 採 取 諸 宗 融 合 的 政 策 , 各 宗 沒 有 自 己 的 專 屬 道 場 , 使 得 華 嚴 宗 沉 寂 了 近 二 百 年,但 這 樣 融 合 的 方 式,也 造 成 明 末 佛 教 的 集 體 復 興 現 象,「 明 末 四 大 師 」 便 在 這 樣 的 條 件 下 出 現 。 雲 棲 袾 宏 以 華 嚴 義 學 與 禪 學 為 本 , 提 倡 「 自 性 彌 陀 、 唯 心 淨 土 」 的 學 說 , 一 舉 將 淨 土 宗 推 上 圓 頓 教 的 地 位 ; 憨 山 德 清 繼 承 袾 宏 的 「 唯 心 淨 土 」 說 , 建 議 以 念 佛 加 修 觀 想 的 法 門 ; 四 大 師 以 各 自 的 方 式 來 弘 揚 淨 土 , 使 得 淨 土 宗 從 渾 融 中 脫 穎 而 出 , 成 為 佛 教 的 顯 學 。 清 代 華 嚴 僧 眾 最 重 要 的 是 柏 亭 續 法 , 為 清 代 集 華 嚴 學 大 成 者 , 他 服 膺 於 袾 宏 的 「 自 性 彌 陀 、 唯 心 淨 土 」 說 求 生 淨 土 , 以 一 念 、 一 佛 、 一 名 、 一 持 、 一 方 、 一 說 、 一 言 與 一 事 來 表 現 淨 土 的 圓 頓 與 殊 勝 處 ; 另 有 居 士 彭 際 清 以 五 念 佛 法 門 貫 串 解 釋 《 華 嚴 經 》, 亦 為 祩 宏 的 後 繼 者 。

華 嚴 學 者 對 淨 土 宗 的 態 度 , 由 存 疑 、 貶 抑 、 融 合 、 終 至 歸 附 , 在 義 學 上 將 彌 陀 淨 土 由 最 下 級 淨 土 逐 步 提 升 為 人 人 嚮 往 的 最 勝 淨 土 , 淨 土 法 門 成 為 圓 頓 究 竟 之 學 , 彌 陀 等 同 本 師 毘 廬 遮 那 佛 , 使 得 淨 土 法 門 的 宏 揚 與 發 展 得 到 有 力 的 憑 藉 。

三 、 《 華 嚴 》 類 經 典 對 淨 土 宗 的 證 成

筆 者 以〈 普 賢 行 願 品 〉作 為《 華 嚴 》類 經 典 的 代 表,因 為 該 品 正 是《 華 嚴 經 》的 歸 結 處。〈 行 願 品 〉以 普 賢 十 大 願 王 導 歸 極 樂 為 宗,以 四 無 盡 句 將 華 嚴 的 無 盡 法 門 與 重 重 法 界,收 攝 到 彌 陀 淨 土 中,成 為 所 有 佛 教 徒 的 歸 宿。

在 經 文 的 運 用 與 闡 釋 上,延 壽 將 其 與 禪 學 融 會;遵 式 與 淨 源 則 將〈 行 願 品 〉 與 法 事 結 合 , 促 成 其 推 廣 與 實 修 , 也 出 現 了 依 〈 行 願 品 〉 實 修 而 往 生 的 居 士 與 僧 人 ; 到 株 宏 時 將 〈 行 願 品 〉 中 導 歸 極 樂 的 說 法 , 視 為 宣 揚 由 淨 土 法 門 進 入 華 嚴 藏 海 的 路 徑 , 好 像 與 智 儼 相 類 , 但 在 義 理 上 已 完 全 不 同 。 謝 于 教 則 將 〈 行 願 品 〉 與 密 部 結 合 , 倡 導 同 修 准 提 咒 與 十 大 願 王 來 求 生 淨 土 ; 到 了 清 代,〈 行 願 品 〉已 成 為 大 眾 熟 知 之 經 文,清 末 魏 源 則 將 其 納 入「 淨 土 四 經 」, 而 後 印 光 大 師 歸 之 為 「 淨 土 五 經 」, 淨 土 法 門 藉 由 〈 普 賢 行 願 品 〉

140

的 證 成 , 成 為 一 代 時 教 的 源 流 與 歸 宿 。

第二節 研究論題之未來展望

關 於 往 後 的 研 究 方 向 與 可 能 的 展 望 , 主 要 還 是 來 自 於 本 文 的 不 足 處 。 最 根 本 也 最 需 要 重 視 的 , 便 是 筆 者 並 非 有 「 證 量 」 之 修 行 者 , 以 致 在 歸 納 與 連 結 祖 師 大 德 的 論 述 時,或 有 錯 解 經 義 而 不 自 知,甚 至 自 以 為 是 至 理 者,

這 實 在 是 筆 者 深 深 的 憂 慮 啊 ! 所 以 「 起 行 」 是 日 後 研 究 的 第 一 個 重 點 。 其 次 , 限 於 時 間 與 心 力 , 在 研 究 華 嚴 學 與 淨 土 宗 的 關 係 時 , 被 筆 者 排 除 , 也 是 應 該 重 新 審 視 的 部 份 , 這 包 括 了 印 度 祖 師 們 的 論 典 與 民 國 建 立 後 的 華 嚴 學 者 與 道 場 , 如 慈 舟 法 師 、 華 嚴 蓮 社 、 臺 中 蓮 社 等 , 皆 為 深 沉 之 憾 。 在 論 文 內 容 方 面 , 各 個 學 者 對 淨 土 或 淨 土 法 門 的 論 述 , 筆 者 皆 是 略 明 法 要 , 完 整 度 與 深 度 都 有 不 足 , 還 有 很 多 詳 細 闡 明 解 釋 的 空 間 。

141

在文檔中 華嚴學對淨土宗的影響 (頁 14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