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宗族組織發展

在文檔中 清代梧棲地區的開發 (頁 136-191)

第五章 漢人社會的發展

第三節 宗族組織發展

台灣唯一邊疆移民社會,先民渡海來台要冒風波之險,抵台後蠻荒瘴癘之 氣,瘟疫蔓延,水土不服,再加上番害之禍,造成很強烈的恐懼心理和祈求安全 的欲望。是以台灣民間信仰深入而普遍,供俸神明亦特別複雜。以往學者有鑒於 此,大略將台灣宗教的建立分為三期:267

(一)草創時期:墾民供俸自原籍攜來保護神的香火或神像。

(二)聚落構成時期:開拓新地,遍建土地廟。

(三)聚落發展時期:地方開發後漸成街肆,職業分化,因而各種專業如文昌、

關帝廟宇次第出現。

各種廟宇的出現固然不一定按照上述順序,大體上依發開過程及社會背景來 分是沒有錯的。土地神是聚落中層次最低卻又最普遍的地域神,是以台灣有「田 頭田尾土地公」之諺。土地公是社神,自然和泥土關係最深的農民發展出很深的 關係,它出現在阡陌上保護莊稼,在廳堂上庇佑一家大小平安,最後在墳場守衛 墓穴,可以說無所不在。在觀念上,土地以後部份衍化為財神,也就不單為農民 所奉祀了。此外,奉祀各種「王爺」的廟宇也屬泉州人多,不過,王爺一詞只是 由瘟神演變出來的冠性王爺。還有,媽祖可說是臺灣民間信仰最普遍的神明,其 淵源為一航海神,這和先民渡海來臺有密切的關係。媽祖的發源地是福建莆田,

最早建廟於湄洲島,因此媽祖也是大部份福佬人的主神。媽祖可以是村廟的主 神,可是也常常是超地域的神明,由於媽祖在臺灣香火興旺,全省各地有不少規 模頗大的媽祖廟,由分火而來的媽組特多,也構成媽祖神系統特有的從屬關係。

宗教活動維繫村廟與地方組織的關係,最普遍是俗稱「拜拜」殺豬公祭神的 千秋祭典,也就是主神的「聖誕」。這時,同一地域中的信徒都來參加。在聯庄 的大地域中,除主神的千秋祭典外,尚有數年一度的建醮祭典,每一個庄通常成 為一單位參加祭禮,而主神巡境時則蒞臨每一單位庄供人祭拜。這三種宗教活動 為維持活動為維持庄和聯庄組織主要機能,也將三個地域層次連結為一體。

清道光年間尤是梧棲港務最為繁盛的年代,經濟富裕不僅帶給居民安定的生 活,同時居民們也開始有能力為保佑他們的神明興建廟宇,道光廿九年(1849)

,移民自中國大陸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南門外廿一都蓮塘鄉的蔡姓族人,為感念 原鄉守護神玄天上帝的庇佑,依照原鄉祖廟的格局興建了梧棲的真武宮。

這座真武宮原本只供蔡姓的居民膜拜,但隨著年代的變遷,附近的居民也開 始前來拜拜祈福,因為每有靈驗,於是真武宮的玄天上帝由原來庇佑蔡姓宗親的 家神變為地區的保護神。從中國大陸福建省蓮塘鄉移民來台的蔡姓族人才會參與 的普渡法會,因為這些蔡姓宗親是從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南門外廿一都的蓮塘鄉 移民,所以大家都稱他們為「蓮塘蔡」。這個法會在梧棲也算是相當有名的地方 風俗,因為每十八年才舉辦一次,所以也就特別地慎重,在地方上還強調十八年 普時一定要演大戲,然而因為早年社會經濟相對地匱乏,舉辦法會及普渡、宴客

267 施振民,〈祭祀圈與社會組織─彰化平原聚落發展模式的探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 所集刊》第36 期,1973, 頁 191-206 。

等所需的費用不低,有些清苦窮困的人家,甚至要將自己的子女賣掉才能籌措這 些經費,所以這個十八年普也有「賣囝普」之稱。而十八年普的舉行是要在普渡 前一年就要奉迎普渡公至真武宮奉祀,奉迎普渡公的儀式是要在農曆七月十六日 舉行,由蓮塘蔡姓宗親聘請道行高深的法師於梧棲的海邊向西方大陸原鄉遙請普 渡公神靈,並奉回真武宮內另行搭設的臨時性神龕安座,待安座儀式完畢後,蓮 塘蔡姓族人必須在一年之中的農曆每月初二和十六輪流前往祭拜,一直到隔年的 農曆七月十三日舉辦盛大的普渡法會為止。等到法會舉辦完畢之後,還要再次聘 請法師將普渡公神靈送回原鄉,並將神位火化,這才算是完成了十八年普的法會

。此外,在海線地區,除了梧棲之外,還有清水的西勢里也是蓮塘的移民,他們 也會舉辦十八年普,而且聽說清水西勢里舉辦的十八年普規模比梧棲更盛大。

至於晉江縣廿一都普渡公的由來,就要先提到蓮塘蔡的世祖――弼聰公,

根據蓮塘蔡姓祖譜所載,268蓮塘蔡姓世祖名弼聰,字哲齋,宋進士,曾任大理事 評事。當初這位蓮塘蔡姓世祖尚在朝廷任職時,有一位劉姓進士因精通醫術,故 在朝廷擔任御醫之職務且頗受皇帝賞識。由於劉姓進士沒有子嗣,故往生之後其 魂魄常於宮廷內遊蕩,於是皇帝命人刻製神位,聘請法師將劉姓進士的魂魄寄附 於神位上,並請當時在宮中任職的蓮塘蔡姓世祖弼聰公迎回奉祀,弼聰公告老還 鄉後來到蓮塘一地定居,同時也將劉姓進士的神位奉迎至蓮塘地方的玄天上帝廟

――真武行宮供奉。後因每有靈驗,信徒日眾,遂成為晉江縣廿一都共同信仰之 神。每當到了農曆七月十三日劉姓進士的忌日,信徒皆從各地前來祭拜,因人數 眾多擁擠不堪,常造成蓮塘地方莫大的困擾,於是地方耆老邀集廿一都代表決議

,以蓮塘為頭香,其餘廿一都境內村落分為十七香,依抽籤決定順序,共由十八 香輪流舉行普渡法會,數百年來,十八年普已成為當地特有之風俗。但是,台灣 的蓮塘蔡姓宗親因為移民自蓮塘,所以沿續原鄉的傳統,每十八年舉行一次普渡 法會,因為沒有其他十七香可以輪流舉辦,所以在梧棲僅就當地遙請奉迎普渡公 回到真武宮奉祀一年,迨第二年普渡法會完成後再將神位火化送回神靈。而十八 年普在大陸晉江縣廿一都並不是單獨由蔡姓或是十八個姓氏輪流舉行,而是由廿 一都這個行政區域共同舉行。

綜上所知,真武宮與蔡姓家族的發展息息相關,雖然,聯塘蔡的普渡法會不 同於中國大陸原鄉,卻替梧棲鎮創造了另類的地方風俗,透過宗教來連結宗族的 組織,代表了一種在地化的象徵。

268 泉州府晉江縣蓮塘蔡 http://www.geocities.com/lian_trrng_tsai/index.htm ,該家族沒有作族譜,所 有資料為文史協會的王立任先生所提供。

先民拓墾之初,一面建立家園,一面就是要建立家族的勢力,家能夠有一個 安定的基礎,有餘產留給子孫,子孫才有結合建立宗族的基礎,我們從清代的契 約和鬮書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宗族發展的過程中,先祖們如何取得更多的土 地,促成宗族的發展與同族聚落的成立。像是上述的聯塘蔡透過真武宮凝聚蔡姓 宗族,也因為真武宮的靈驗使得家廟演變成為村廟,更加凝聚了這個地域的向心 力,除此之外,筆者找到蔡姓、王姓、紀姓與林姓不同的祖譜,269透過這些祖譜 和日治時期《祭祀公業調查書》的對照企圖看出梧棲鎮中不同於聯塘蔡與真武宮 的宗族組織。

(一)陳厝庄的蔡姓宗祠

蔡氏宗祠復德堂(圖 5-16)是先祖繩鑄公(來台第一世)原籍在福建省泉州 府城內東街分支晉江縣南門外十九都坑東鄉來台灣開墾,,由台南上岸,第二世 生次子遺祐公移居清水後,在移居陳厝庄生三子,長子諱德晉定居清水,次子諱 德夏定居台南,三子諱德秋(秋菊公)定居梧棲陳厝庄後,原奉祀於蔡氏宗祠內 的司命灶君、廣澤尊王和協濟將軍,每有靈驗,信徒日眾,於是蔡姓族人募款籌 建東天宮,並整建蔡姓宗祠,形成今日所見之一樓復德堂、二樓東天宮的模樣。

(圖 5-17)

圖 5-20 蔡氏宗祠

資料來源:筆者當地拍攝,拍攝日期為 2008.6.10。

說明:拍攝地點台中縣梧棲鎮福德街 19 巷 15 號。

269 聯塘蔡家族有網站但沒有祖譜,據田調所得清水蔡家則與梧棲港街的蔡家有關係。

圖 5-21 東天宮與蔡姓宗祠

資料來源:筆者當地拍攝,拍攝日期為 2008.6.10。

說明:一樓為蔡氏宗祠復德堂,二樓為原供奉之神司命灶君、廣澤 尊王和協濟將軍所整建的東天宮。

(二)梧棲港街的蔡源順家族

清水的蔡源順家族,乾隆年間始祖蔡世璉攜弟世衛自泉州晉江縣古山鄉來 臺,卜居彰化縣寓贅頭西勢,初因經濟淡薄,營糴穀、零售獸肉維生,兄弟二人 同心協力經營,商運頗佳,家業日興。蔡世璉創「源益順」商號,是「蔡源益順」

之始祖,弟世衛另謀他業而分家。270

世璉有二子,長子再來,次子八來(官章鴻元),二人繼承父業,未久各立獨 立門戶。蔡再來承繼蔡源益順商號,其弟蔡八來(官章鴻元),另創設「源順號」

行郊,為「蔡源順」始祖,經營海上貿易,往來大陸沿海各省。

蔡鴻元有子五人懷方(字時保)、德晉、懊武(字時超)、懷勳(字時勤)、蔡懷淇 (字時洲),除二子幼殤外,其餘四子皆有功名。未料天有不測,光緒初年長子時 保與四子時勤赴福州省城鄉試,不幸遭遇船難死於福川港口,因此蔡氏家業由三 子蔡懷斌經營,弟懷淇為其得力助手;懷斌夙具英慧,遍讀詩書,精明幹練,待 人惟誠,經商重義,志在貨殖而存仁,承父兄遺業主宰一切商務,未幾鴻圖大展,

家業達於鼎盛。由於當時台灣開港,外人來華貿易,懷斌將事業改以買賣樟腦為 主,米糧和山產為副,商務擴及梧棲港,據說「蔡源順」在梧棲港街設有商號,

271和沿海各省及南洋各商埠,聲譽大譟,遠播海內外,蔡家不但為清水之巨賈,

271和沿海各省及南洋各商埠,聲譽大譟,遠播海內外,蔡家不但為清水之巨賈,

在文檔中 清代梧棲地區的開發 (頁 136-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