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港口聚落與街市的發展

在文檔中 清代梧棲地區的開發 (頁 96-103)

第四章 梧棲港的興起與街市發展

第二節 港口聚落與街市的發展

清代後期,水圳大量開發之後,聚落人口大量增加,日常用品的消費量也日 漸重要;且早期台灣的手工業並不發達,故依賴外地貨品供應頗深,因此街市與 時俱增。梧棲地區因為有港口分布,且又有鄰近大陸之優勢,康熙時期已有百姓 來此捕魚,住民聚集漸眾,梧棲港街肆的形成就不同南簡或鴨母寮庄那種傳統農 庄的形成。從乾隆35年(1770)起與大陸福建獺窟(今廈門附近)開始有帆船往 來,貿易、移民出入;大陸貨物進口;本地物產出口;均由梧棲進出。乾隆五十 年(1785)已成中部地區一著名的港口街市,且為地方性的消費中心。其主要的 商店類型有中藥店、行郊等。尤其在道光十二年(1832)航道可能受漂砂南移或 因牛罵頭溝及北側小河入注之泥沙隨季風、暗流南移而淤淺,商棧隨之南徙,店 鋪日增,商民來自清水、沙轆、鹿寮、加投,甚至遠至大甲溪以北。大肚溪以南 地區,道光二十六年(1846)生員曾做霖赴鹿港理番分府稟請准設為商業港,使 商棧隨之移至梧棲,街上店舖日增。

港口街市除了具有地區進出口之集散交易功能外,亦是移民渡台再遷移的據 點,如彰化秀水鄉的陳益源家族,其開台始祖武公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 由廈 門渡台由梧棲登陸,再赴彰化城販賣青仔(應是指染料之靛藍) 而發跡。205另 外如日治時代成為五大富族之一的瑞芳顏家,原籍安溪,其開台祖玉蘭、玉賜公 在嘉慶年間來梧棲一帶海濱漁撈為業,因遭漳泉械鬥乃移北部暖暖碇內庄,後來 以採金、煤致富,晉身富族之列。206

地區開發至相當程度之後,港口市鎮具有商業貿易機能,故有經商式移民渡 海來本地經商而非從事農業開墾。如梧棲楊姓開台祖至器公,原居泉州府同安縣 金門金沙鎮官澳村,嘉慶年間攜妻子來台,起先在梧棲為人幫傭,克勤克儉漸有 積蓄,乃與朋友合夥商賈,設船頭行一一楊合順,富甲一方。207另如梧棲耆老黃 海泉先生所經營之福川堂藥舖,亦係其祖父黃超敬由金門渡台,開始是販菜,如、

陶器、鴉片,繼而專營藥舖,208其子孫克紹家業至今。

至於梧棲有著港口之利而能經營貿易業者組成行郊以行販運交易,清代末期 (一八九○年代) 梧棲較大的行郊有泉、廈郊,合稱水郊。泉郊中規模最大的稱

「金萬順」,係蔡姓所經營。較大的行郊尚有德興號(陳清華) 、聯順號(蔡謀錦) 、 合勝號(陳類) 、發利號(林呈勳) 、泉美號(莊謀) 、蔡源順(蔡時超) 、楊合順(楊 輦) 、楊聯順(揚廷若) 、林志成(林金田)、泉春號(蔡謀錦) 、瑞榮號(莊東 尾) 、瑞盛號(莊銘福)、福川堂(黃超敬) 、復順號(張維新) 、成和號(林白 豆) 、源成號(楊匏) 、聚興號(郭金塔)、合益號(蔡扁) 、豐美號、振合號(陳 盤)、謙利號、楊聯順、林發昌、莊遂勝、林成和等。209當時的市況依「梧棲沿

205 陳傳縳修,《陳益源祖譜》,祭祀公業陳益源管理人陳家琛發行,民國 59 年。

206 《顏雲年翁小傳》,友冑會編,大正十三年,頁 7。

207 《楊家族譜》,楊斯郁先生提供。

208 黃海泉,《梧棲風土記》(手稿本)。

209 淡水稅關,《台灣稅關要覽》,台北:淡水稅關,頁 96-97。

革志」210所載:

大小行棧有五黃十八蔡,雜姓有四十六店,楊姓富冠一方,有泉、廈兩郊。

廈郊與鷺江、漳邑通商,泉郊則與泉邑、汕頭等處往來。商旅日約千計,

民戶八百餘,業商者達三分之一,大半賴斯港以維生;港灣佹檣如林;貨 積如山;竹筏四十餘隻;陸運之牛車四十餘輛;溪船十餘隻;垵邊船十餘 隻;船舶往來每年超過六百餘次。

在先民開墾的過程,在沿海平原上,若有港口之利,常成為重要街市,如梧棲、

塗葛堀、鹿港等地皆是。〈梧棲沿革志〉中的所記載的五黃十八蔡,均為當時梧 棲街上富甲一方的代表,其所從事的行業如下:(表4-2)

表4-2:梧棲街區的行郊

名稱 營業內容 名稱 營業內容

黃玉偕 醬菜製造 蔡枝 碼頭牛車業

黃福川堂 藥材行棧 蔡烏腳 保長

黃興利 布店兼染坊 蔡黨 碼頭業者

黃美 什貨 蔡匏 碼頭業

五黃

黃東來 藥舖兼醫生 蔡目 市場交易業

蔡時超 行郊211 蔡福 碼頭業

蔡謀錦 米商行棧 蔡咾嘴 碼頭牛車業

蔡春興 檳榔業 蔡橋 碼頭業

蔡萬永 什貨 蔡芋蛋 碼頭牛車業

蔡扁 行郊 蔡永昌 飲食業

蔡瑤 地主 蔡水成 米石販運業

十八蔡

蔡小侯 行郊

十八蔡

資料來源:( 1)〈梧棲沿革志〉,黃海泉先生提供。

( 2) 戴寶村,《台中港開發史》, 頁38。

五黃十八蔡中,多為碼頭搬運業及行棧,可見港口街市繁忙的景象。除此之外,

據1896年的調查報告,顯示當地尚有多家油行及糖行,亦有3、4 家鴉片間。這 些商家的資本多介於三百元至九百元不等,這還不包含其他低於三百元的小資本 家。若由其當時梧棲街上所從事的主要行業及販售的東西看來,當時的梧棲港街 除了為一對中國大陸的貿易點外,亦為中部地區的一個地區性的消費中心。

210 黃海泉,《梧棲沿革志》(手稿本)。

211 昔日台灣所為之「行郊」多集中於海邊或江邊, 或因其港口初成市集於郊野為埠。「行郊」

中以船頭行居首執各行業之牛耳, 蔚為商界重心。

因為港口的開發與拓墾的進展,隨之人口增加產業開發,經濟條件改善,住 民才有經濟能力開始興建寺廟以作為精神信仰之中心。故在清代所創建的寺廟共 有十四座,如朝元宮、浩天宮、真武宮、保安宮等。據「梧棲風土志」212中記載,

梧棲位於台灣西海岸海隅, 舟舶往來之一古都,該地方神廟最多,每里 都有,舟戶最信仰者媽祖,咸豐戊午乃建朝元宮於西面,臨海峽。

由上文可知,當時廟宇多集中在梧棲街區,街上多從事和船有關的行業,或為行 郊;或為商行,且當時的碼頭緊鄰梧棲街,故造就此番繁榮景象。而行郊以貿易 致富,成為一方之資產家,也會對公共事務相當熱衷,如朝元宮之創建,「金萬 順」郊出力甚多;真武宮(祀玄天上帝) 係由水郊蔡水杯發起創建。宗教活動亦 由於行郊的支持參與而製造熱鬧盛況,如七月之普渡往往由行郊擔任爐主,負責 籌劃主持祭祀事宜。213

因此,梧棲對本島而言則是沿岸航運中繼站和海岸平原以至近山地區的貿易 出入港。由於南北陸運不便,往往利用沿岸航運交通往來,如清末中部地區所產 之樟腦大多由梧棲轉運至淡水,再輸往外國。紹興酒、石膏、蒜頭顯然是由台北 淡水港轉運來到梧棲的貸品。梧棲之海岸平原東和內陸主要的貿易商圈南抵汴仔 頭(龍井鄉永順村)、湖日(烏日鄉)、阿罩霧(霧峰)、台中、彰化;北至大甲、

三叉河(三義);東至東勢角、葫蘆墩,涵括平原區內的牛罵頭、社口、公館庄 等主耍聚落。梧棲港的輸出以米、樟腦為主,另有籐、苧麻、龍眼乾等。出口的 一級米產地在阿罩霧、五張犁、台中、葫蘆墩一帶。二級米產自大肚、湖日、南 投、北斗等地。三級米產自海岸平原的大甲、三叉河、牛罵頭、梧棲、塗葛堀等 地。籐出自內山,由埔里社、東勢角運出;苧麻為新寮、社寮各庄所產;龍眼乾 出自林圯埔、埔里祉。214可見梧棲在其市場圈的範域相當廣大,本來中部向以鹿 港為要津,然自嘉慶朝以後,港道屢屢更易,殊多不便,而梧棲港的功能適時發 揮,因此自道光以降,達到繁盛之極點。梧棲對外之交通線,往南經安良港(永 安里) 乘船渡大肚溪可通彰化。往東一由大溝堤經南簡(南簡里)、大槺榔(清 水鎮海濱、槺榔里) 通往清水。一由河城溝經大庄(大庄里) 通抵沙鹿。中間 一路由東隘門(今鎮公所前之巷子附近) 經陳厝庄、鹿寮而達葫蘆墩,進出貸物 大多利用此路線流通往來。梧棲街區有頂車埕、下車埕兩廣場,以供運貸牛車之 停駐。215

梧棲除具有對大陸、本島沿岸和內陸的貿易集散功能外,街區有徵稅之文武

212 黃海泉,《梧棲風土志》。

213 黃海泉,《梧棲風土志》。

214 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調查經濟資料報告》,東京: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明治三十八年五 月,台北:文岡圖書公司影印版,民國68 年 8 月,頁 166。另見吉田東伍編,伊能嘉矩著,《大 日本地名辭書台灣篇》,東京:富山房,大正十二年七月,頁166、167。

215 黃海泉,《梧棲沿革誌》。

口和徵土產物之厘金局以及刑政機構之總爺館216、元帥府、保長館等行政機關、

大族之陳、蔡公館、十餘座信仰中心的廟宇,甚至有居於安全防禦需要而建造分 隔區位的隘門 (大者五座,小者九座,銃櫃二所) ,形成一多功能的街市中心。

由於街市繁榮,鹿寮、牛罵頭、公館、西勢寮、茄投、海埔厝之住民亦遷來街區,

217加以附近村莊如南簡、大庄、鴨母寮也聚集相當數量人口,故梧棲也形成一自 主的交易消費中心。

此外,由戴潮春事件中也發現梧棲港的重要性,由於梧棲地區大部分是為泉 州人,鮮有漳泉械鬥的事件發生,加上梧棲港區的商業發展迅速,經濟狀況較好,

清代時期的梧棲寺廟就大部分集中於梧棲港街這個部份,而這些寺廟發現了一個 共同特別的地方就是關於在戴潮春事件的匾額,像是浩天宮的「德保生民」匾、

真武宮「威昭瀛嶼」匾、萬興宮「護國佑民」匾,那麼戴案事件發生於一百四十 年前,在訪談地方耆老的過程中對此事均已無所知悉,不過令筆者好奇的是,在 台中縣境內所發現與戴案事件有關的六塊匾額中,梧棲竟能獨獲半數,顯見此事 件發生時,梧棲必佔有其重要地位,故開始蒐集、整理相關文獻資料,為此事件 與梧棲地區之關係作一始末說明,期能還原當年梧棲在此一事件中所佔有的特殊 地位。

戴潮春事件發生於前清同治元年(1862),並與朱一貴事件、林爽文事件合 稱為清代台灣的三大民亂,其所影響的區域主要為當時的彰化及嘉義二縣(現今

戴潮春事件發生於前清同治元年(1862),並與朱一貴事件、林爽文事件合 稱為清代台灣的三大民亂,其所影響的區域主要為當時的彰化及嘉義二縣(現今

在文檔中 清代梧棲地區的開發 (頁 9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