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三) 巧妙運用周邊各種資源

第五節 職業婦女的母職生活連結

二、 家庭外支持系統

(一) 工作系統

職業婦女就業後往往必須承受雙重角色的壓力,為什麼還要繼續工作?關於這個 問題,陳姣伶(2009)以幼兒園小班以上幼兒的有就業的母親為研究對象,研究發現:

生育之後,母親選擇繼續就業者主要考量的因素為「經濟上的需要」,其次是「想要持 續生涯發展」和「喜歡當時的工作」。看來,經濟收入、實踐生涯抱負、和工作具備的 條件是職業婦女選擇持續工作最主要的原因。這樣的就業動機對其母職生活經驗會產 生什麼影響嗎?或者說,對於不同就業動機的職業婦女,其母職生活經驗是否也因而 有所差異呢?這是本研究意圖釐清的問題之一。

職業婦女就業後,工作生活領域對母職生活領域會產生什麼影響?高淑貴、賴爾 柔、莊雅萌(1988)以問卷調查方式各訪問 100 對第一個子女在幼稚園或托兒所就讀階段 的職業婦女、職業婦女的先生及家庭主婦、家庭主婦的先生,比較雙生涯家庭的親職 角色。結果發現:在獲悉自己即將為人父母時的感受,女性比男性覺得害怕及不知所 措,而職業婦女擔心的百分比高於家庭主婦。在孩子出生前,女性所做的準備與學習 較男性為多;對親職角色扮演的自我評價:職業婦女最低、家庭主婦次之。雖然就業,

職業婦女依舊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家庭主婦更是;在照顧孩子所花時間方面,職業婦 女有極高比率的人認為自己應給孩子更多時間。可見,就業會增加女性扮演母職的焦 慮、愧疚等負面的感受,也會降低母親對自我的評價,而且不管家庭主婦還是職業婦 女,母親都是孩子的主要照顧者,也是孩子主要的依附者,只是照顧孩子的內容可能 因為就業狀況而有部分的差異。

李雲(1989)以台北市 377 位國中二年級學生樣本調查母親工作狀況與子女對母親 角色行為知覺及期望的關連,並以母親就業時的工作時段、工作時間長度、工作性質、

工作滿意度、社會支持等為自變項;以母親就業時的工作狀況為依變項。研究結果發 現:工作時段和子女作息時間一致的者,子女知覺到母親角色行為較多,覺得母親較 盡職,但是母親工作時間長度不會影響子女對母親角色行為的知覺;母親工作性質會 影響子女母親角色行為知覺,高級專業人員、高級行政人員的母親最被知覺為盡職,

技術工人的母親最被知覺為不盡職。另外,母親所受的支持度愈高愈能克盡母職。可 見不同工作狀況對母職實踐會產生不同的影響,不管工作時間長短,愈能與子女相處,

從事高聲望工作的母親,愈被知覺為盡職。再一次印證資源不足的母親容易被知覺為

「不合模」的母親。

吳明燁(1998) 針對 1398 位一至三年級國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以母親工作時間與 父母相對工作時間類型為變項探討母親就業對父母角色分工的影響,結果發現工作時

38

間對於母親的管教行為產生負面的影響,對於父親則無顯著影響,再一次顯示就業似 乎對母職實踐有負面的影響。

王叢桂(1999)針對 352 位大學畢業 9-10 年的工作者,以問卷調查分析家庭承諾、

工作承諾與工作價值的關係,研究發現只有男性工作者的家庭承諾與工作承諾有正相 關,女性則無。亦即男性工作者是為家工作,女性工作者則將對家庭的承諾及對工作 的承諾分開;持高傳統男性職責及平權信念之女性覺得家庭需要子女,也不覺得子女 會妨礙其發展。也就是說,比起女性,男性比較不容易覺得陷入親職與工作之間的衝 突。王叢桂(2003)另以 612 位大學畢業已經從事全職工作 3 年的工作者為研究對象,

分析工作者父母職責信念對工作價值的影響,研究發現:女性工作者比上一代母親要 拒絕傳統母職;工作者與上一代親子關係品質會影響工作者的父母職責信念:覺得上 一代愈盡到父母職責的,也愈願意擔負父母親角色,但是女性工作者與父母關係緊張 與否與其擔任母職意願皆無關係。再者,依照父母職責信念與工作價值典型相關分析 的結果,女性工作者可以分為兩型:其一是在母職上重視賺錢養家但拒絕傳統照顧衣 食等母親家務職責的女性傾向於在工作上追求內、外在酬賞與努力向上的「自我實現 型」;其二是重視各項母親職責的女性工作者在工作上重視外在酬賞、顧家、平安和諧、

守禮親和寬容、傳統守分謙遜與努力向上,既賺錢養家又兼具傳統照顧子女與勤奮認 真的「傳統務實型」。

可見,工作角色可能影響女性的母職信念,而且重視不一樣工作價值的女性,可 能有不一樣的母職實踐感受,展現不同的母職生活面貌。

關於代間父母職責信念的傳承,王叢桂(2004)以 593 位大學生為調查對象,發 現大學生的父母職責信念仍然受上一代影響,不過,女性認為自己不會像母親那樣重 視子女照顧及家務操作的職責,但是仍然比男性重視關懷與教養子女。

可見女性的母職信念傳襲自自己的母親,不過也會有部分修正,而且在重視關懷 與教養子女方面仍然比男性投入。再者,受試者的父母職責信念與工作價值相關,持 傳統價值顧家價值的女性比較重視養育子女的母職;重視非傳統父母職責者,比較會 持有現代取向的工作價值觀,也就是說:持有不同父母職責信念的女性,其就業狀況 對母職實踐的影響顯然會不同。不過,其影響方向還不明確,究竟女性是為了追求工 作理想而會選擇持有不同的父母職責信念,還是因為先有不同的父母職責信念而驅使 她們追求不同的生涯尚待釐清。

陳亦盈(2006)以大台北地區 476 位育有 3-6 歲以下學齡前子女的雙薪家庭職業婦女,

調查其工作/家庭衝突、親職角色期望與其親職角色實踐之關連,發現即使工作,職業 婦女對親職方面的期望分數還是偏高,而最高題項為「我期望扮演好為人父母的角色」; 職業婦女會因年齡不同而影響到對自己親職角色期望;大多數職業婦女均認為自己的 親職角色實踐程度相當「不錯」,執行程度由高至低依序為「照顧身體安全與健康」、「關 心心理發展」、「引導社會化」、「外在資源連結」;另外,職業婦女在「外在資源連結」

方面,高社經地位者顯著高於低社經地位者。而職業婦女在身心「衝突」、孩子照顧衝

39

突與親職角色期望有正相關,意即職業婦女親職角色期望越高,「工作/家庭衝突」中的

「身心衝突」與「孩子照顧衝突」程度就愈高。

歸納上述研究成果:發現就業基本上會增加負面母職生活經驗,降低母親對自我 的評價,迫使女性調整其從母親那裡傳承來的母職角色內容的比重,呈現多元化的母 職面貌。只是,在重視關懷與教養子女方面的投入,女性的意願仍然高於男性。不過,

不管是來自社會或是女性自己的期待,就業都不會影響女性作為子女主要照顧者的角 色,也不會影響其擔任母職的意願。隨著職業婦女的增多,許多職業婦女已經逐漸在 調整母職實踐的方式,但是不管子女或是先生,對職業婦女母職實踐的期待卻依然偏 向維持傳統,這樣的差異會不會變成職業婦女另外一種壓力來源?帶來負面生活經驗?

職業婦女如何看待這些生活經驗?如何回應這些生活經驗?當面對工作與母職的雙重 要求時,如何回應?展現了什麼樣的自主行動力?這些行動策略與後續生活有什麼關 聯?將會是進一步觀察的重點!再者,既然資源較豐富的母親較會被知覺為盡職的母 親,如果能透過就業增加職業婦女的資源,理論上對母職實踐應該有正面的效益。國 內研究工作對母職的影響較普遍採取「耗竭觀」,認為工作會帶來負面影響,但是,謝 美娥(2009)以質化研究深入訪談子女在國小階段的母親時,發現其中一位母親認為:

工作生活充實,在家裡會更充實,帶孩子的時候會比較有知識,可作為孩子的模範。

可見,工作對母職也可能因為「正向外溢」而產生正向影響。至於兩者的影響機制如 何?則有待進一步觀察。尤其,上述吳明燁或是王叢桂一系列研究,都不是母親們的 親身經驗,雖然研究獲得豐碩的成果,難免缺乏「局內人」的觀點,高淑貴等人的研 究雖然是「局內人」的觀點,但是呈現的只是子女在幼兒階段的母職實踐歷程中工作 對母職實踐的影響,未能描繪出較長時間母職實踐歷程中工作影響的歷程及其形成的 軌跡,因此本研究將關注於其局內人觀點及歷程性的生活經驗。

(二) 托育與課後照顧

依照顧者和照顧環境來區分,托育方式可分為「母親自己照顧」、「親屬托育」「家 庭保母托育」和「機構式托育」。根據統計,過去家庭式托育服務雖然沒有規範托育對 象的年齡,以國內現階段家庭使用托育方式的情形來看,家庭托育主要主要使用於 0-3 歲的嬰幼兒,3 歲以後一般都會進入機構式托育(行政院主計處,2006)。

對於母親使用托育方式的經驗,Leach 等人(2006)的研究結果顯示,雖然絕大多數 的母親都認為自己在嬰兒照顧的安排上,選擇是正確的,卻仍有 54%的母親表示對孩 子實際的托育狀況和自己的工作狀態有不舒服的情緒。其中 1/5 的母親對於必須讓孩子

對於母親使用托育方式的經驗,Leach 等人(2006)的研究結果顯示,雖然絕大多數 的母親都認為自己在嬰兒照顧的安排上,選擇是正確的,卻仍有 54%的母親表示對孩 子實際的托育狀況和自己的工作狀態有不舒服的情緒。其中 1/5 的母親對於必須讓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