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家庭的語言態度

語言態度是影響語言流失與保存的一項重要因素。因此,為了了解客語在美 濃客家家庭的流失與保存情形,有必要了解受訪家庭的語言態度。在美濃,最常 使用的語言不外乎客語和國語兩種,但因著使用者對這兩種語言有不同的能力與 使用,因而產生不同的態度。本節將說明受訪家庭的語言態度,包括受訪者對客 語的態度和對學校客語教學的態度兩大部份。以下第一部份是受訪者對客語的態 度:

一、對客語的態度

美濃客家受訪家庭對客語的態度,將由以下六個訪談主題來進行了解,這六 個訪談主題分別是:(一)語言表達的便利性(二)語言的社會評價(三)語言對 孩子的重要性(四)孩子會講客語的好處(五)客語的客家認同(六)客語保存 的價值(七)客語有沒有消失的可能。以下將依序整理訪談資料,並說明如後:

(一)語言表達的便利性

在語言的使用上,一般而言,使用較便利的語言,通常就是語言能力較佳的 語言,使用者比較會經常使用,也比較容易獲得保存;反之,使用上較不便利的 語言,通常也就是使用者語言能力較不佳的語言,獲得使用的頻率較低,比較不 容易保存。因此,從受訪者對「語言表達的便利性」態度中,即可大致了解受訪 者對該語言的能力、使用,以及保存的情形。

從訪談資料中,受訪者對「語言表達的便利性」的態度表示,可歸納出以下 三個結果:1、客語比較順口好表達;2、國語比較容易表達;3、國語和客語差不 多。以下是訪談結果的整理與說明:

1、客語比較順口好表達

有五個家庭的受訪家長表示,講客語比較順口好講容易溝通,在生活中會使 用較多的客語跟人交談。這五個家庭,訪#1 和訪#7 是內婚-本國家庭,訪#2 和訪

#8 是內婚-外國家庭,訪#11 是外婚-外國家庭。以下是五個家庭受訪家長的表 示意見:

訪#1 和訪#7 女性家長是美濃當地的客家人,生活中經常使用客家話與人溝 通,因此認為講客語比較順口,容易表達。

媽媽:那當然是講客話,講客話比較順口,比較好講話、表達。罵細人仔,

細人仔聽不懂時,講國語他們就聽得懂。(訪#1)

媽媽:客家話啊,我們出去做什麼、買菜,都在美濃買,用客家話比較好溝 通。除非有出去、上班才會講國語。(訪#7)

爸爸:當然是客家話。(訪#7)

訪#2 和訪#8 女性家長是大陸籍的客家人,因家鄉是傳統的客家庄,習慣使用 客家話與人交談。

媽媽:看人講客家話,如果對方聽不懂,我就會講國語。比較習慣使用客家 話,因為我們那邊(廣東梅縣)是傳統的客家人。(訪#2)

媽媽:客話。我們在大陸很少在講國語,有時候講國語講到最後就變成講客

(講客家話)。我們自從讀書出來,就沒有在用國語了。像賣東西,如 果沒有遇到外面的人,一定是講客話。(訪#8)

訪#11 女性家長是越南籍的非客家人,因夫家經常使用客語交談,影響她的語 言使用習慣。

媽媽:有時候我覺得客家話比較容易。我家裡很少講國語呀!本來在這裡就 比較習慣講客家呀!我聽習慣了,國語有時候聽比較沒有懂,在家裡 也是一樣,有聽沒有懂。(訪#11)

老闆娘:她客家話講的,人家比較聽得懂喔!(訪#11)

從以上的訪談資料可以看出,覺得使用客語較便利的受訪者,大部份以客家 內婚家庭較多。這些家庭在生活中經常使用客語交談,對於維持客語的延續使用 有極大的幫助。

2、國語比較容易表達

有兩個內婚家庭的受訪者認為,在工作中需要與人溝通時,使用國語比使用 客語方便,但在家中跟家人交談時,使用客語交談比較親切。以下是她們的意見:

訪#3 和訪#5 家庭女性家長都是職業婦女,在工作中習慣使用較多的國語跟人 交談,因此覺得使用國語比較容易表達。

媽媽:應該是國語,表達時當然講國語比較講得出來。在表達方面,與外人 對話時需要一些措詞,就用國語,若是在家裏跟家人對話,還是用客 話。(訪#3)

媽媽:客語是想比較久才想得到,平常都在講國語。(訪#5)

另外,有幾位受訪家庭的孩子認為,國語比較簡單方便,容易表達。以下是 幾個受訪家庭孩子的意見:

老二:我喜歡講國語,因為比較簡單,每一個人都會。客語很難講,不會很 好講。(訪#1)

老二:客語有些東西不會講。(訪#3)

老三:因為很難發音,咬字很難清楚,有時候會打結,很難講就對了。(訪#3)

老大:講國語很方便啊,因為我講客家話的時候,有時候我都要想半天都還 想不出來。(訪#5)

由以上的訪談內容可以得知,即使是在客家內婚家庭中,受訪者可能因著工 作上經常使用國語的習慣,而改變其日常的語言使用習慣。在小孩方面,因著孩 子本身的客語能力較不足,再加上他們使用國語遠多於使用客語,國語能力得到 較多的加強,自然會覺得使用國語表達較為便利。由此可以推論,習慣使用國語 表達交談的使用者,在使用國語多於客語的情形下,容易造成客語的流失,要維 持客語在家庭中的使用,將顯得困難。

3、國語和客語差不多

訪#4 家庭的家長和孩子都一致認為,國語和客家話在表達上的感覺差不多,

視情況需要使用。以下是訪#4 家庭兩位家長及孩子(老三)的表示意見:

媽媽:差不多。如果說是在家,我們會說客話較多;如果今天討論的是學校 的事,有時候會用國語。(訪#4)

爸爸:差不多。課業方面的事情會用國語,這可能比較好溝通,因為課業方 面細人子(小孩子)有時候不會。(訪#4)

老三:要看時候。罵人的時候就會喜歡用客家話,平常就用國語。(訪#4)

從以上訪#4 家庭的訪談內容可以得知,客語和國語在該家庭的語言使用中彼

此分工,討論較正式的課題,如孩子的課業,會使用國語,其餘非正式課題的討 論,如管教孩子,則會使用客語。

(二)語言的社會評價

語言的社會評價代表語言的社會地位。評價較高的語言,代表著有較高的社 會地位及水準;評價較低的語言,代表其社會地位及水準也較低。受到光復初期 政府推行國語政策的影響,國內民眾對各種的語言有著不同的評價態度。因著國 語有制度上的支持,成為國內教育與傳播的主要使用語言,社會地位十分崇高,

其他語言難與它相比。從受訪家庭對國語和客語的評價態度中,可以了解受訪者 使用語言時的心理狀態,以及其對客語的使用和保存所產生的影響。

受訪家庭對語言的社會評價,由訪談資料中可歸納出有以下兩種結果:1、國 語比客家話有水準;2、國語和客家話沒有高低水準之別。以下將訪談結果依序整 理與說明如後:

1、國語比客家話有水準

受到以前政府禁止方言、大力推行國語的影響,對國語有較高的評價態度,

也普遍存在於美濃客家受訪家庭中。正如訪#9 家庭的女性家長,對較年輕的客家 長輩經常使用國語的情形,提出她的觀察與看法,她表示「美濃有些老人家沒有 唸過書,幾乎不會講國語,所以他們就會認為說,我會講國語,我的知識水準比 較高,講國語比較會提高自己……政府的政策,早年就是禁止說方言,所以大家 就會認為方言是水準比較低的人講的,他們五、六十歲那一輩的人都認為說,我 會講國語就很高尚。」以下是幾個家庭受訪家長和孩子的表示意見:

訪#1 女性家長回憶自己以前外出時不敢講客語的經歷:

媽媽:以前三十幾歲的時候……出去講客家話怕會被人家笑,現在不會了,

到哪裡還是講客話。(訪#1)

訪#7 家庭的兩位家長一致認為,國語是教育的主要用語,水準會比較高。

媽媽:像有人會用口頭禪隨便亂罵人,國語應該比較有水準,比較好啦。(訪

#7)

爸爸:我也感覺國語比較有水準,因為國語是教育方面比較常用的語言。(訪

#7)

訪#8 家庭的女性家長認為,抒發情緒的用語,客語和閩南語都比較低俗,但 國語用詞仍比較文雅有水準。

媽媽:如果是說罵人的話,就是。閩南語罵人的話也是很沒水準。如果是國 語,說出來肯定是較文雅。(訪#8)

訪#5 家庭孩子(老大)對國語和客家話的評價態度相當明顯。因著她對客語 詞彙的認識有限,使用時感到不方便,因而產生對客語較負面的態度。以下是訪 者與訪#5 家庭孩子訪談的內容:

訪者:國語和客家話這兩種語言,有沒有帶給你不一樣的感受呢?

老大:有。我上客家語的時候,每次聽我們老師講客家話,就覺得怎麼那麼 土,乾脆應該要講國語,而且我們班有些小朋友不是客家人,有的人 是閩南人。

訪者:你為什麼會覺得客家話比較俗氣呢?

老大:不知道。

訪者:是因為它的用詞你聽不懂,是嗎?

老大:對。但是我每次考試都通過。要考試的時候我就把課本拿回來,不會 唸的我就問爸爸,閩南語也是這樣。

訪者:所以你認為講國語比較文雅,講客家話比較俗氣,是嗎?

老大:對,因為講國語很方便啊,因為我講客家話的時候,有時候我都要想 半天都還想不出來。

由以上的訪談資料看來,政府早年禁止方言推行國語的政策相當成功,國語 成了社會評價最高的語言。在此種語言的社會評價態度之下,基於對國語的尊崇 與依附,會增加國語的使用而壓縮了使用客語的空間,極不利於客語的使用與保 存。

2、國語和客家話沒有高低水準之別

有六個家庭的受訪家長認為,國語和客家話沒有高低水準的差別,乃是視情

有六個家庭的受訪家長認為,國語和客家話沒有高低水準的差別,乃是視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