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資料處理

在文檔中 一普通班門檻能力之看法 (頁 94-0)

本節依據研究目的不同,所得研究問題之需要,透過SPSS18 統計檢定方式,

包括:描述性統計分析法(Descriptive statistics)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獨立樣本 T 檢定(Independent-samlpes T-test)與事後檢定(Post Hoc Test),所得資料處理如下:

壹、次數統計與描述性統計分析

運用次數統計,分析家長、國小普通班教師與特教教師之基本背景與經驗背 景之分佈範圍,並藉由描述性統計分析法(Descriptive statistics),以次數分配、百 分比、平均數、標準差,求得研究問題1-1 至 1-2 及 2-1 至 2-7,即是「六大重要 領域及他項因素」之看法與「六大領域內及他項因素」之看法。

貳、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獨立樣本

T 檢定與事後檢定

運用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獨立樣本 T 檢定(Independent-samlpes T-test)與事後檢定(Post Hoc Test),取得研究問題 3-1 至 3-6;4-1 至 4-2;5-1 至 5-2,針對三者之「不同個人基本背景」、「不同經驗背景變項」與「不同專業背 景」變項,對六大領域看法之差異情形。

參、訪談

藉由訪談方式(Interview),蒐集有關普通班教師與家長,對入小一普通班門 檻能力的看法,並依擬定大綱與目的的方向訪談,以錄音、編碼與紀錄方式,進 行資料的採集與彙整出相異之看法。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4.43 4.61

3.98 4.34

第1 4.37 4.67 4.45

社會情緒

最後 3.91 4.14

4.07 4.41

3.98 4.11

第1 4.39 4.70 4.72

溝通

最後 3.94 4.15

4.29 4.48

3.79 4.21

第1 4.33 4.81 4.37

認知

最後 3.61 4.00

3.96 4.18

3.37 3.73

第1 4.02 4.47 4.42

動作知覺

最後 3.55 3.78

3.98 4.19

3.55 3.81

第1 4.31 4.36 4.14

基本學科

最後 3.59 3.92

3.88 4.12

3.20 3.66

第1 2.78 3.52 2.47

他項因素

最後 2.24 2.47

2.43 2.83

1.43 1.74

壹、三者對生活自理能力之看法 一、普遍之看法

從次數分配統計(如附錄十八)得知,家長、國小普通班級教師與特教教師對 於本研究工具之生活自理門檻能力之圈選,大多落在非常贊同與贊同之間,且家 長於各題項之平均值介於4.03~4.64 之間、普通班教師介於 4.43~4.81 之間、特 教教師介於3.98~4.68 之間,皆大於中間值 3;整體平均數家長為 4.28、普通班 教師4.61、特教教師 4.34。

二、各題項能力之看法

(一)三者共同之看法:自編工具之「生活自理領域能力」,包括:進食、基本 飲食規範、穿衣物、清潔衛生、整理收拾與使用工具等能力。以三者圈選

「非常贊同」為統計數量作排序,圈選「會自己去上廁所」佔總人數72.7

%(n=281)排序第一;圈選「會使用自己慣用的餐具吃飯」佔總人數 70.8

%(n=276)排序第二;圈選「能察覺大便在屁股時請求協助」佔總人數 65.43

%(n=256)排序第三。對照相關入學準備與普通班能力,其排序結果一致(林 秀、王天苗,2004;李承樺,2010;鈕文英、林月仙、黃慈愛,2003)。

此外,對於本研究「穿脫衣服襪子」比「尖尖的東西不戳到人」排序在後,

對照訪談對象未能與相關文獻有等同排序前面的能力,不難推理普通班教 師承擔學童安全為第一。

(二)三者不同之看法:根據表 4-1-2 發現,三者角色不同,對該領域產生不同之 看法,如:特教教師對「察覺大便在褲子上請求協助」比「能洗手、擦屁 股」的能力更多人認同重要。針對普通班教教師對「不熟悉的環境下不亂 跑」比「能自己穿或脫衣服、鞋子」的能力更多人認同重要,與文獻呈現 穿脫衣服居生活領域前五項絕對重要的能力,有很大的不同(林秀、王天 苗,2004;鄭婷尹,2010),但推論文獻中未將「不熟悉不亂跑」與穿脫衣 服相比之故。此外,對照普通班教師在訪談提出,維護學童的安全比一切 教學來的重要。這是本研究重要的發現,也是符合本次普通班教師之看法。

三、訪談之內容

(一)普通班教師:提出「只要會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配合上課遵守常規… (TF02) 」、「我認為普通班屬於團體生活,步調算蠻緊湊的,所以家長在孩 子入學時,應該要訓練孩子自己去尿尿,穿褲子需要老師去協助的話,全

班就為他停下來,這就是影響班級運作 (TF03) 」、「生活自理能力這是所 有老師最痛苦的事(TF01)」、「若連上廁所都不會也會造成她()本身的壓 力,若大在褲子上同學也不知如何幫忙(TF04)」。「上廁所要會表達、會自 己去,否則一天到晚尿褲子,老師就不用上課都在處理他的事就好了 (TF02-13-1)」、「要先知道廁所在哪裡(TF05 與 TF06)」、「她是女生上廁所鎖 門這個動作對她來說是困難她會打不開 (TF04)」。

(二)家長:提出「主要是生活自理能力最為重要(SFM01)」、「我們只是要求孩 子生活自理要會,課業沒要求(SFM01)」、「到小學尿尿擦屁股這些都要自己 來才能進來(SF02)」、「主要上廁所一定要會、國小須自己打菜,自己添飯、

刷牙漱口、懂老師下達命令、執行、敢說請求、整理書包準備下課、不要 把座位弄得亂七八糟(SF02)。

四、開放性填答之內容

本領域填答人數共83 人佔總填答率 63%,為六大領域中填答人數最多者。

此外,在本領域三者中以普通班教師與家長最多人填答。就其內容彙整,如下:

(一)生活技能:以普通班教師最重視生活打掃相關的能力,如:擰乾濕抹布、

丟垃圾、座位乾淨等能力;家長建議會倒開水喝、旋轉瓶蓋、扣釦子等能 力;特教教師建議收拾東西等技能。

(二)察覺身體之能力:家長與普通班教師提出最多口喝、天氣變化加減衣服、

嘔吐趕快到廁所等能力。

(三)自我照顧之能力:家長與普通班教師共同建議,身體不舒服會說、自己擦 屁股、刷牙與洗手、遇到困難會求救、會蹲式馬桶、會保管自己的物品;

特教教師建議只要「會告訴」老師就好。

(四) 安全規範之能力:普通班教師建議不爬高、不拿筆跑、聽從指令等能力;

家長建議聽老師的指示、不要亂講話及注意安全;特教教師建議辨識陌生 人與飲食安全等。普通班教師特別提到聽到鐘聲能回到教室等。

(五) 團體規範之能力:普通班教師提出最多排隊、座位乾淨、傳達老師交代 的事、聽懂指令、整理書包等;家長與特教教師共同提出者「生活作息規 律」。普通班教師與特教教師建議「排隊」與「座位整齊」等能力。

五、綜合問卷調查與訪談之結論

依上述受訪者之建議對照問卷調查之比較,發現調查問卷11 題中有 2 題是

受訪者較未提到的能力,如穿脫的技能與工具使用的安全;反之,問卷雖然未提 到但相對在國小卻是重要的能力,如:「要會自己打菜添飯的能力」。此技能針對 特殊需求幼兒雖然因個別特徵要求不同,但確實是入小一普通班之前需要的能 力。對於「穿脫的技能」與「工具使用的安全」有被開放式填寫到,故此,本問 卷具入小一普通班生活自理門檻能力指標之參考價值。

表4-1-2

三者對「生活自理」門檻能力排行之差異情形統計表

向度/題目 家長 普通教師 特教教師

M SD 排序 M SD 排序 M SD 排序 總量表 4.28 .673 4.61 .452 4.34 .495 1 會使用自己慣用的餐具吃

飯,如:拿湯匙或拿筷子 吃飯。

4.46 .816 2 4.81 .391 1 4.63 .730 2 2 能有基本的飲食規範,如:坐

著吃不亂跑。 4.39 .877 3 4.61 .577 6 4.55 .623 4 3 會自己去上廁所。 4.64 .706 1 4.76 .518 2 4.59 .635 3 4 會自己穿衣服、鞋子與襪子。 4.31 .817 5 4.51 .654 8 4.15 .837 9 5 會自己脫衣服、鞋子與襪子。 4.25 .912 7 4.54 .671 7 4.17 .857 8 6 能做清潔衛生的工作,

如:洗手、擦屁股等。 4.35 .837 4 4.75 .471 3 4.39 .760 6 7 能做收拾處理的工作,如:

收拾書包、擦桌子等。 4.03 .985 11 4.43 .736 11 3.98 .856 11 8 能將自己書包、玩具或書本

放在規定的地方。 4.10 .900 10 4.46 .721 10 4.02 .808 10 9 能察覺自己衣服濕濕的或大

便在屁股時請求協助。 4.27 .947 6 4.73 .604 4 4.68 .511 1 1

0

能注意使用工具的安全,

如:注意筆尖不戳到人。 4.10 .990 9 4.63 .593 5 4.26 .717 7 1

1 能在不熟悉的環境下不亂跑。 4.21 .962 8 4.48 .746 9 4.41 .709 5 貳、三者對社會情緒能力之看法及差異情形

一、普遍之看法

從次數分配統計(如附錄十九)得知,家長、國小普通班級教師與特教教師對 本研究工具之社會情緒門檻能力之圈選,大多落在非常贊同與贊同之間,且家長 於各題項之平均值介於3.91~4.37 之間、普通班教師介於 4.07~4.67 之間、特教

教師介於3.53~4.45 之間,皆大於中間值 3;整體平均數家長為 4.14、普通班教 師4.41、特教教師 4.11(如表 4-1-2)。

二、各題項能力之看法

(一)三者共同之看法:自編工具之「社會情緒能力」,包括:常規的遵守、活 動的參與、相互幫忙、物權概念、情緒控制、環境的調適與鍾響進教室等 能力。以三者圈選「非常贊同」為統計數量作排序,圈選「上課鐘響進教 室」佔總人數62.33%(n=243)排序第一;圈選「不隨便拿走別人的東西」

佔總人數52.17%(n=205)排序第二;圈選「控制情緒」佔總人數 47.67%

(n=188)排序第三。與相關幼兒入學準備能力作比較,其排序結果一致(林 秀、王天苗,2004;鈕文英、林月仙、黃慈愛,2003)。至於三者排序最 後「會互相幫忙」對照相關文獻偏向「會分工合作」而有別,但與李承樺 (2010)相同排序在後。此外,普通班教師對基本的問候語及傾聽的能力排 序在前面的能力,對照相關文獻(孫扶志,2004;林秀錦、王天苗,2004)

其研究結果符合。

(二)三者不同之看法:根據表 4-1-3 發現,三者比較重視「聽到上課鐘響主動 進入教室」的能力,對照文獻此能力勾選絕對重要占80.6%或排序該領域 第一重要,有相同之看法(林秀、王天苗,2004;鈕文英、林月仙、黃慈 愛,2003;鄭婷尹,2010)。

發現:三者因角色與立場不同,產生不同的看法,如:家長與普通班教師對

「不隨便拿走別人的東西」比「控制自己的情緒」與「輪流等待參與活動」

較多人認同;特教教師對「會互相幫忙」最少人認同排序最後。這是本研究 重要之發現。

三、訪談之內容

(一)普通班級教師提出「我覺得第一重要是自生自理,其次語言溝通,再來是 社會人際,最不重要是學科能力(TF03;TF04)」、「不要吵到別人就好 (TF02)」、「過動的學生行為上常常會敲桌子、東西往下丟與上課會走動,

這是我比較擔心的(TF02)」。

(二)家長提出「到普通班主要的目的不是課業上進步,主要希望在人際關係有 進步(SFM01;TF03)」、「我不是擔心他語言能力,而是社交能力,會重視 語言是擔心他人際互動相處出問題(SF02)」、「我覺得安置在普通班最大的

意義就是從小接觸團體生活從習慣人群 (TF03)」、「有了同儕以後,他介 意了,就改過來了不用我們去盯他(SF02)」。

四、開放性填答之內容

本領域之填答人數為64 人佔總填答人數 49%,其填答內容包括:情緒需求、

環境適應、人際互動技巧、自我情緒控制與人身安全等五個面向,說明如下:

(一)情緒需求能力:有問題舉手說、身體不舒服要會說、不開心是哭不是笑與 受到欺負會告訴老師等。依上述能力,家長與特教教師看法相同,會表達 基本的情緒讓他人知道;普通教師偏向有事情要會說出來。

(一)情緒需求能力:有問題舉手說、身體不舒服要會說、不開心是哭不是笑與 受到欺負會告訴老師等。依上述能力,家長與特教教師看法相同,會表達 基本的情緒讓他人知道;普通教師偏向有事情要會說出來。

在文檔中 一普通班門檻能力之看法 (頁 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