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緣 起

本章旨在說明研究者形成本研究的動機、研究目的,並對重要相關名詞提出 界定。本章共分為五節,第一節緣起;第二節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三節研究目的 與問題;第四節名詞釋義;第五節研究界定。

第一節 緣起

自從融合教育在台灣興起之後,融合教育的思維逐步生根在教育人員與學童 家長的觀念裡(張蓓莉,2009;吳武典,2005),對特殊需求學童的家長而言,更 加深他們期待孩子入普通班的希望。針對學前特殊需求幼兒進入小一普通班接受 資源班服務的數量有逐年增加(王天苗、黃俊榮,2011;吳武典,2011)之結果,

無論是程度的加重或是特徵之異質,已不再是普遍輕度或取向單一化的智能與視 聽需求方面而已(中華民國教育年報,2009)。故此,引發研究者身為學前特教教 師之職責,調查入小一普通班門檻能力之看法,以瞭解家長、國小普通班教師與 特教教師,是否因立場不同,看法與見解有別。

壹、親身經歷入小一標準看法不同

每年鑑定安置的到臨,研究者不僅協助填寫「學校適應能力量表」,並需多 次與心評教師,談及本班特殊需求幼兒各種行為與能力的表現,而後心評教師會 帶到她(他)的教室做各種量表的施測,以取得最利幼兒安置的教育環境。雖然如 此,但往往因為家長的要求與堅持,或心評教師的不同觀點,最後安置結果是難 以用相同的標準做準則。故此緣由,引發研究者欲探究什麼能力是特殊需求幼兒 入小一最佳適性的教育環境?什麼能力是入小一普通班最利益特殊需求幼兒的 安置環境?

第一位屬多重障礙特殊需求之幼兒,其生活自理、行動與語言通溝皆需成人 在旁輔助與支援。對家長而言,視入小一特教班為理所當然。然而因心評教師基 於人權的尊重與融合教育的信念下,決定讓此幼兒進入小一普通班接受資源班服

務。這個決議不僅讓家長提出強烈的質疑,更擔心日後在小一普通班不如特教 班,在生活照顧得以周全、教學程度較適合該生能力的擔憂。

第二個幼兒其特殊特徵一為牙齒發展不全,嚴重影響口語發音能力的發展,

二為智力發展屬遲緩與低下。對此能力的看法,家長認為入小一普通班應屬當 然;心評教師最大考量,該生出生於7 月中旬為當屆年齡最小,建議緩讀一年待 能力成熟有利日後入普通班自信心的建立。對此兩者的不同立場與角度看待入小 一普通班能力,對照先前多重障礙之特殊需求幼兒安置的結果,如何依循與評估 何種能力最為有益特殊需求幼兒安置環境。

貳、解決家長既期待又擔憂的能力

幼兒園的學習型態與作息方式,截然不同小學生活(蔡春美,1993;盧美貴,

2008),對特殊需求幼兒家長除擔心更甚於一般家長外,更深一層源自內心的期 盼幼兒能入普通班。研究者也面對本班特殊需求幼兒要入小一鑑定安置之前,家 長開始惶恐與擔憂。那種既期待有怕受傷害全顯露在臉上。面對最瞭解幼兒能力 的我,對於家長的提問:「老師妳覺得,以我孩子的能力可以入小一普通班就讀 嗎?」、「入小一普通班到底需要具備什麼能力比較好?」、「我很想讓孩子去普通 班,但是他還不會握筆寫字、說話又說不清楚,我怕去了普通班被同學欺負,老 師也聽不懂他說什麼」、「辦緩讀一年好了?還是先到特教班讀一年?」、「直接入 小一普通班試試不行再說?這是他爸爸說的」、「老師我覺得不管他會不會自己擦 屁股或乖乖地聽老師說話,我覺得應該都要去普通班跟其他正常的孩子一起學 習,至少學會跟其他小朋友玩也好」,這即是家長未能瞭解入小一普通班門檻能 力,所引發的問題。

參、入小一普通班要先教什麼?

本於學前特教班以生活自理及常規養成為優先學習的能力,且根據《幼稚教 育法》第三條之教育目標「維護兒童身心健康、養成兒童良好習慣、充實兒童生 活經驗、增進兒童倫理觀念、培養兒童合群習性」(教育部,1981)。又基於幼稚 園課程標準(教育部,1987)及現行「幼兒園的教保活動課程大綱」,皆強調幼 兒教育不得為國民小學課程的預習與熟練,避免淪為小學教育的準備,以及最大 考量於幼兒階段必須發展身心的健康為最大的目標。以研究者之經驗,對於即將 入小學之特殊需求幼兒而言,一方面考量要加強生活自理能力的獨立,避免普通 班教師因幼兒生活自理的特殊性或不能自理,而影響班級運作。一方面需顧慮幼

兒入小一普通班須準備有握筆或簡單符號的認識而舉棋不定。

由於研究者任教知班級為學前特教班,其特殊特徵程度普遍智能居多中或重 度、常規或行為多因情緒、溝通及固著因素,而時好時壞,加上生活自理多需在 旁協助與指導。因此,每當班級幼兒即將入小一談論準備能力之際,班級教師常 因能力的取決,以何為優先?以何為重要能力的養成?方能讓有能力入普通班之 幼兒步入小一生活而困擾。因為入普通班不僅是家長等待中的期盼,也是學前特 教教師共同努力的方向,倘若學前特教教師能清楚了解入小一普通班最低要求之 門檻能力,那麼在與專業團隊及家長討論時,即有一個指引的目標與參考的方 向,不至於立場不同見解各異,導致影響入小一普通班重要能力的養成而錯失,

或能力未達到而形成教室的客人。

肆、普通班老師最期待的能力為何?

每當研究者與普通班教師談及特殊需求幼兒在普通班生活的情形,普通班教 師不免感到無奈也會說到:「我知道融合教育對特殊需求孩子來講有很大的幫 助,但我更擔心自己專業能力不足,影響他學習的成效,對家長難以交代」、「我 光訓練這個孩子尿尿就發了半年的時間,他尿尿還好,大便大在褲子上,我就得 先停課去幫他處理…影響班上其他孩子的權利」、「其實老師最怕孩子情緒打人的 問題,他生氣就拿東西丟同學,我一天到晚就處理他打人或出怪聲音干擾上課的 問題」、「至少要有口語能力,要不然我真的也不知道他學習的成效,同學和我也 不知道如何與他溝通,他常常就一個人跟自己玩」。此外,普通班教師也常提到 特殊需求幼而家長也常因教育觀點不同或過於擔憂與保護,使得幼兒一進來便什 麼都要普通班老師在旁協助,讓普通班教師常有感歎入小一應該有基本能力,倘 若沒有準備好入小一不僅加重班級導師的工作,也會讓影響整個班級學習,幼兒 也會處於混亂中渡過一學期。

在文檔中 一普通班門檻能力之看法 (頁 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