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家長選校資訊來源及相關研究

當家長得以自由地選擇學校,就需要有充分的資訊以作為學校選擇的參考。

因此在探討家長選校時,選校資訊來源也成為研究關注的焦點,因此本節將針對 國內外研究探討家長選校資訊的來源。

一、國外研究

Alder,Petch,Tweedie(1989)針對蘇格蘭 1981 年教育法案賦予家長教育選 擇權的研究中,以問卷調查方式對學生家長進行研究,問卷中一共有調查問卷中 共有二十九個選項,限制填答家長只能勾選四項主要影響其教育選擇因素,結果 指出主要影響家長教育選擇的資訊來源為:1.參觀學校。2.在該學校就讀的其他 子女。3.學校的校長和教師討論。4.學校的宣導小冊子。5.和其他家長討論。

David,West,Ribben(1994)針對倫敦五所學校進行家長教育選擇行為的研 究,並以學校人員推薦的方式,事先徵得受訪家長的同意,以晤談法進行研究,

共成功訪問七十位家長;在影響家長學校選擇的資訊來源方面,前五個重要的資 訊來源依序為:1.與朋友討論。2.子女就讀於中學的其他家長。3.自己的子女以 及兄弟姊妹。4.該學校就讀的學生家長。5.子女小學的校長和教師。

Bradley(1996)對英國四所地理上獨立的學校所進行調查研究,其中二所是 中央補助學校,兩所是地方教育當局的學校。研究結果發現,影響家長教育選擇 常用的資訊來源依序為:1.訪問參觀學校。2.在該校就讀的其他子女。3.曾在該 校就讀學生。4.從其他學生家長中得知。5.學校的宣傳小冊。6.由學校現況表

(league tables)得知。7.與學校的教師討論。8.與鄰居或朋友討論。9.其他在 該校就讀的學童。10.與子女現在就讀學校的教師討論。

Woods(1996)根據英國「家長與教育選擇互動」的研究,針對英格蘭某地區 進行個案研究,探討家長學校選擇時資訊來源的獲得,研究結果發現,家長在進 行教育選擇時主要的資訊來源依序為:1.拜訪學校。2.學校的簡介手冊。3.與親 友討論。4.與其他家長討論。此外研究顯示在比較不同社經地位在獲得教育選擇 的資訊來源上,有顯著的差異:

1. 中上階級較重視與其他家長討論或與教育界人士討論,也比較重視考試 的結果。

2. 勞動階級較重視就讀該校學生的意見,以及家人的意見。

從上述研究中可以發現,國外家長在選校資訊的來源大多是以親自參觀該校 其次則是與就讀該校子女或其他學生對談,至於學校官方發放之文宣資料則不是 參考的重要資訊。

二、國內研究

吳清山(1999)以國民中小學教師及家長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研究結果發 現家長為子女選擇學校會透過以下方式:1.實際參觀學校。2.與親朋好友討論。

3.與該校教師討論。4.經由就讀該校的其他子女得知。5.參加學校舉辦的各項活 動。6.經由就讀該校的其他學生得知。7.從教育行政機關的評鑑報告得知。8.從 報章、雜誌、電視、廣告等媒體報導得知。9.從網際網路得知。

陳明德(2000)以台北縣國民中小學教師及家長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發現 家長為子女選擇學校會透過以下方式:1.實際參觀學校。2.參加學校舉辦的各項 活動。3.經由就讀該校的其他子女得知。4.與該校教師討論。5.與教育界親友討 論。6.由就讀該校的其他同學得知。7.從報章、雜誌、電視、廣告等媒體報導得 知。8.從教育行政機關的評鑑報告得知。9.從網際網路得知。10.從學校宣導手冊 或海報中得知。11.與非教育界親友討論。

吳育偉(2001)以花蓮縣國民小學家長及教育人員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發 現家長偏好使用「非正式」管道獲取學校相關資訊,例如:來自其他家長或朋友 之間的介紹。

周生民(2001)以台南市四所公立國民小學之越區就讀學生、家長與級任導 師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發現家長了解學校辦學相關資訊多透過下列方式:1.實 際參觀學校。2.經由子女就讀該校的親友得知。3.與親友討論。4.與該校教師討 論。5.從教育行政機關的評鑑報告得知。6.從學校宣導手冊或海報中得知。7.從 報章、雜誌、電視、廣告等媒體報導得知。

陳寶鈺(2002)以臺北市越區就學人數較多的三所大學區裡的學校的學生家 長為研究對象進行訪談,研究發現家長選擇學校的過程中,會採用:1.實際參觀 學校。2.與相關人員討論。3.經由媒體及鄰居、友人介紹,獲得相關資訊。而家 長做決定之前,大多夫妻共同討論,而最後的決策者,幾乎都是母親。

陳昌熙(2005)以兩所鄰近的國民小學為對象,針對越區就讀之學童家長進 行訪談,發現兩個個案學校受訪家長選擇學校的資訊來源為:1.親朋好友。2.鄰 居。

李春滿(2007)以台北市文山區家長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發現家長選校資 訊來源為:1.安親班老師。2.實際參觀學校。3.鄰居和朋友 4.媒體網站上得知學 校訊息。

《親子天下》於 2008 年 12 月 26 日至 2009 年 1 月 4 日期間進行網路問卷 調查,以家有 4 至 15 歲孩子的家長為調查對象,發現家長選校資訊來源為:1.

向親朋好友打聽。2.上網搜尋。3.學校說明會。4.媒體報導。5.學校文宣品。

簡錦峰(2009)以宜蘭縣蘇澳地區「自由學區」為研究對象,透過該地區實 施家長選擇的經驗,探討家長選擇學校的相關因素,研究結果發現蘇澳地區家長 影響其選校來源為:1.家長本身或子女就讀實際經驗。2.和親友或其他家長討論。

3.和學校校長或老師討論。4.實際參觀學校。5.學校的各項概況(教育處公告的 各項資料)。6.學校公告的課程計畫。7.報紙、電視或廣播對學校的報導。8.學 校的網站或宣傳折頁。

王慧娟(2010)以臺中縣公立國民小學一、二年級學生家長為研究對象,研 究結果發現家長獲取學校資訊的管道分為:1.實際參觀學校。2.觀察就讀該學校 的其他子女的整體表現。3.和學校的校長、主任、師長對該子女學習狀況討論。

4.與其他家長討論。5.閱讀報章、媒體、刊物。6.自行判斷。7.從網際網路上得 知。8.從教育行政機關的評鑑報告得知。9.親朋好友提供意見。

根據上述國內研究結果,將家長選校資訊管道來源整理為表 2-1。

表 2-1

是大多數家長的參考依據,當家長和孩子親自實際參觀學校,就可以親身體驗這 所學校的校風、學校的硬體設備與周遭環境,進而決定自己的孩子是否可以在此 得到良好的教育環境。

「在該校就讀的子女」亦是相當重要的資訊來源,家長對自己其他子女曾就 讀該校的資訊十分重視,假如子女在學校各方面表現均佳,而且子女求學過程順 利,表現亦佳,那家長為下一個子女選擇此校的機率就提高了,因此第一個孩子 的學校往往會成為下一孩子就學的參考依據。但是如果家長是第一次做擇校選 擇,那「就讀該校的學生」就會成為重要的選校依據,如果該校學生的表現良好、

求學過程是愉快的,那麼家長就會覺得自己的孩子就讀該校,應該也可以得到相 同的感受。

「學校的文宣手冊、海報」、「教育行政機關的評比」,這兩項資訊來源也 常是家長選擇依據,因為透過外在學校的宣傳,可以更瞭解該校的特色,尤其是 在國小階段,各校都有其學校本位課程和核心發展領域,家長也可以以此作為參 考依據。

透過「教育行政機關的評比」可以同時比較數校,讓家長瞭解各校的辦學情 形,因此不管是中外家長,都會參考這項指標。「和該校老師討論」、「教育界 親友」也是較為重要的資訊來源。教師是學校的老師,更了解學校的教學、特色、

學風、設備……等情況,確是獲得資訊的好管道。

綜合國內外研究成果,以及資訊來源的性質,本研究將家長選校資訊來源分 為以下:

一、 經驗因素:

1. 與親朋好友討論。

2. 與該校學生家長討論。

3. 與鄰居討論。

4. 與教育界親友討論。

5. 就讀該校的子女。

6. 就讀該校的學生。

7. 實際參觀學校。

8. 參加學校舉辦的活動 二、 外在因素:

1. 學校宣導手冊、海報。

2. 校園周遭的宣傳、校園跑馬燈。

3. 報章雜誌、電視媒體、平面媒體。

4. 網際網路(含學校的網站)。

5. 教育行政機關評鑑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