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五節 實施步驟

本研究之教學實驗進行時間共 5 週,實施步驟如圖 3-4,各步驟詳細敘述如 下。

圖 3-4 實施步驟

一、合作學習活動教材規劃

由研究者與授課教師根據實驗學校使用的自選教材,共同討論設計出四個合 作活動,包括單元一「My Responsibility!!」,單元二「Field Trip!!」,單元三「Let’s Go Shopping!!」,單元四「Respect the Earth!!」。授課教師根據討論出來的活動流

實驗組 控制組

合作學習活動教材規劃

預試教材及 熟悉一人一機學習環境

(2 節)

一人一機學習環境中的 合作學習活動

(8 節)

傳統合作學習活動

(8 節)

教師訪談

傳統合作方式 學習預試教材

(2 節)

在正式實驗前一週,研究者與授課教師根據先前的單元內容,預先發展出一 套教材,也就是單元一「My Responsibility!!」,讓實驗組學生先進行兩節課,共 80 分鐘的一人一機學習環境熟悉課程,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會使用到的功能,

與正式實驗時完全相同。

三、合作學習活動

根據之前設計的合作學習活動,實驗組和控制組分別進行四週的教學,每週 兩節課,一節課40 分鐘,兩組皆為同一位授課教師。實驗組在一人一機學習環 境中學習,學習單於上課時由教師電腦派送至學生電腦;控制組學生則提供紙本 學習單、紙本資料、及每組有一本字典。

四、教師訪談

實驗結束後,與授課教師進行訪談,內容為開放性問題,包括對本次活動的 建議、一人一機學習環境的助益和所遭遇的問題、師生互動的差異等。

第六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本研究分析學生同儕互動行為和師生互動行為,資料蒐集部分我們選擇實驗 教學的最後一個單元進行課堂觀察、錄影及錄音,原因是經過前面三週的活動,

學生跟教師已經對一人一機學習環境相當熟悉,可以降低教學過程中因工具使用 問題而造成互動行為的影響。分析主要是採用課堂觀察表的量化資料及課堂錄 影,而課堂觀察表中的開放性問題、實驗中的錄音、及教師訪談則作為輔助解釋 之用。以下針對學生互動行為與師生互動行為的分析方法加以說明。

壹、學生互動分析

學生互動分析部分採用課堂觀察表、課堂錄影及錄音資料加以分析,詳細分 析內容分述如下:

一、學生合作學習行為

學生合作學習行為之分析欲採用課堂觀察表的資料進行分析,在教學實驗的 最後一週,由研究者與另外兩位台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的研究生一同觀 察、紀錄上課時教師與學生的互動行為,參與之研究生均於實驗前接受觀察記錄 訓練,且在觀察中儘量不影響教師上課,記錄時每個班級選擇三個小組進行記 錄,記錄方式為每分鐘觀察小組中學生之行為,對照課堂觀察表的分類項目將其 記錄下來。資料分析的部分將以記次的方式計算出兩組在討論過程中各項行為出 現的比例,並比較兩組行為分布之差異。

二、學生互動模式分析

討論是學生之間的互動,查閱資料是學生與學習工具之互動,教師介入屬於師生

1. 決定分析單位與分析方式:以教師說出的話語(utterance)達到一個溝 通功能為一個分析單位。分析方式則採取研究者與另一位相關領域之博

(4) 確定分析結果並紀錄:研究者與共同分析者就上述分析結果相異處 進行討論,並將最後結果紀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