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手機、筆記型電腦、PDA、NintendoTM Game Boy 等,因此預期未來的學習環境 中每位學生將有一台行動載具來幫助其學習。麻省理工學院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也提出 OLPC(One Laptop Per Child)計畫,倡議 由國家為每位兒童購置一部低價電腦來輔助學習。這種一人一機的學習環境,或 者稱一對一數位學習環境(One-to-one computing、One-on-one computing 或是 1:1 computing)正逐漸受到各國教育單位及研究者的重視。例如,美國緬因州於 2004 年開始,提供電腦和無線網路環境給每位7~8 年級的學生;而密西根、新墨西 哥、佛蒙特、德州也都陸續實驗這種一人一機的學習環境(Zucker & McGhee, 2005)。對於這些地區的使用調查結果顯示,教師與學生的電腦操作技能、學生 的學習動機及成就都顯著的提升,教師與學生及學生與學生之間有更多的合作與 互動(Great Maine Schools Project, 2004)。Gulek 及 Demirtas(2005)的調查研 究發現使用筆記型電腦上課的中學學生比沒有使用的學生有較好的成績表現,尤 其在語文和數學科目的部分;Dunleavy 及 Heinecke (2007)的研究也發現一人 一機學習環境對低成就學生學習數學有助益。

許多研究指出使用行動載具能夠有效支援合作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

Cortez 等人(2005)的研究指出行動載具可以支援合作學習的地方包括:提供組 織教材及資訊的空間、協調及同步活動的狀態、傳遞參與者之活動及互動。Lai

及Wu(2006)使用 PDA 來輔助合作學習,結果發現 PDA 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 習態度和學習表現;許佩棋(2007)應用 PDA 支援學生專題學習,結果也顯示 學生的學習成就提高,且更能夠主動進行學習。相關研究也指出使用行動載具支 援合作學習環境(MCSCL, Mobile 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能 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支援面對面的合作學習以及幫助教室的社會互動(Zurita, Nussbaum, & Shaples, 2003; Zurita & Nussbaumw, 2004)。

教學過程主要是由師生的互動所構成,師生互動的品質與教學成效可說是息 息相關,而資訊科技的輔助對於師生的互動有所影響。Klopfer 等人(2004)使 用行動載具於模擬實驗發現學生的互動行為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效。在電腦輔助 合作學習的相關研究中發現,學習者常受限於必須坐在個人電腦螢幕前面,以致 減少面對面的互動,而透過手持裝置和無線網路可以跨越這個障礙(Cortez et al., 2005)。Staarman 等人(2005)分析三種合作學習環境中的學生互動,面對面、

透過電腦、及電腦輔助面對面,結果發現面對面互動組及電腦輔助面對面組比透 過電腦互動的組別有更多有益於學習的互動,而透過電腦互動及電腦輔助面對面 組比面對面組有較多的規範性互動出現。Lai 及 Wu ( 2006 ) 研究中也是透過 PDA 輔助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達到有效提升學生之間的互動行為。

近年來推出的小型筆記型電腦,價格低廉,僅需一萬元左右,重量輕,便於 攜帶,備有常用軟體以及無線上網等特色,使得一人一機的學習環境更容易在教 學場域中實現;而目前有關一人一機學習環境相關的文獻,大都僅止於學生使用 情形的調查研究,少部分也針對學生學習成效進行探討,但是仍少有研究針對一 人一機學習環境中老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行為進行分析,因此本研 究擬就一人一機合作學習環境中的師生互動行為深入探討。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主要探討一人一機學習環境對師生互動之影響。具體的目的如下:

1. 分析一人一機合作學習環境與傳統合作學習環境中學生互動差異。

2. 分析一人一機合作學習環境與傳統合作學習環境中師生互動差異。

根據研究目的,又可衍伸出以下幾個研究問題,茲分別描述如下:

1. 一人一機合作學習環境與傳統合作學習環境中學生合作學習行為 有何差異?

2. 一人一機合作學習環境與傳統合作學習環境中學生互動模式為 何?

3. 一人一機合作學習環境與傳統合作學習環境中教師介入時對話的 對象有何差異?

4. 一人一機合作學習環境與傳統合作學習環境中教師介入時對話的 內容有何差異?

第三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的研究範圍與限制如下:

1. 本研究以國小五年級學生為實驗對象,學習內容為英語科,研究結 果可能受限於實驗對象及學科內容。

2. 本研究所使用是 STAD 合作學習方式進行合作活動,其它合作學習 活動不在本研究探討之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