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五節 實施步驟

本節針對研究流程、使用工具者的訓練、實驗時程與地點逐一說明:

一、研究流程

以下就研究流程、實驗階段及完成階段,分述如下:

(一)準備階段

研究者與指導教授討論大致方向後,開始收集相關文獻,並從研讀、分析相 關文獻中,研擬架構圖,並與指導教授不斷討論,確定本研究之計畫大綱。

(二)實驗階段

研究者在實施實驗教學前,先將研究工具測過信效度,確定無誤後,再針對 非實驗班級施予預試及教學,以確認研究者有能力進行該研究。之後,開始對參 加受試的兩個班級施以學習效果的前測,即正式實施十節的課程教學,教學結束 後,再施以學習效果的後測,並於後測完畢後一星期再進行客觀技能和比賽表現 的保留測驗。

(三)完成階段

根據前後測所得的成績進行資料分析及結果統計,使本研究問題得以解答,

並提出建議,完成初稿,最後經由指導教授審閱、修正及最後口試,再修改通過 完成論文定稿。本研究流程圖如圖3-5:

圖3-5 研究流程圖

2 節

保留測驗

資料處理

結論與建議 歸納討論研究結果

一週後:1 節

後測:認知發展、客觀技能評量、比賽表現評量 確定研究背景、目的、問題

蒐集相關文獻及資料

建立研究架構

編寫試卷與教案、試卷預試 工具及觀察員的信、效度考驗

前測:認知發展、客觀技能評量、比賽表現評量

練習式教學 理解式教學 五週:10 節

2 節

二、使用工具者的訓練

研究者邀請兩位體育教師,擔任研究之「教師教學行為檢核」觀察員、及GPAI 的觀察員。正式實驗教學之前進行訓練如下:

(一)教師教學行為檢核觀察員訓練及教師教學行為符合程度分析

實驗教學前先向觀察員說明練習式與理解式教學之教學過程和特色,經過問 題澄清和檢核表之類目詳加說明後,藉由之前試教之錄影帶,進行檢核練習,得 到觀察員紀錄的穩定性和觀察員間紀錄的一致性。本研究的練習式教學教師行為 檢核表共列28條、理解式教學教師行為檢核表共列12條。以兩位觀察員觀察教師 在兩種教學過程中的教學行為檢核結果中得知:練習式教學分別是87%、90%,平 均為89%;理解式教學分別是90%、90%,平均為90%。Siedentop(1991)及周宏室

(2005)均指出信度.80以上是可接受的,可見本教學實驗教師以練習式及理解式 教學的能力是足夠且符合要求的。其教師教學行為分析摘要表如表3-6:

表3-6 練習式與理解式教學教師教學行為分析摘要表

甲觀察員 乙觀察員 合計

練習式教學法 87% 90% 89%

理解式教學法 90% 90% 90%

(二)GPAI的觀察員之訓練

首先是觀察員對於評分要點或觀察類目定義,進行充分的了解與意見的溝 通;然後一起觀察試測錄影帶,取得給分的共識;再由兩位觀察員分別對試測的 學生進行評分,評分後分析兩位觀察員的內在信度,及觀察員間信度須達.80以上,

若未能達到這個標準再反覆討論觀察的困難和給分的標準,直到觀察信度達.80以 上。

(三)攝影機操控訓練

為順利完成攝影,由兩位專業教師充任攝影師,並於試測時熟悉操作方式及 適當的架設位置。教學過程的前測、後測及保留測驗皆以兩部攝影機拍攝,以避 免被觀察對象「出鏡」,且以上錄影過程均要求收音完整。

(四)國小籃球認知測驗試卷與客觀技能之施測老師

研究者本人親自到受測的兩個班級進行前、後測及保留測驗,以便評量時能 給予指導或說明。

三、實驗時程與地點

以下就實驗時程及實驗地點,分述如下:

(一)實驗時程

本研究於民國97年02月18日~02月22日,共兩節課進行認知發展、客觀技能 及比賽表現之前測,接著於民國97年02月25日~03月28日進行十節課的籃球實驗 教學,最後再於97年03月31日~04月03日,共兩節課進行認知發展、客觀技能及 比賽表現之後測,並於後測完畢後一個星期再進行一次客觀技能和比賽表現的保 留測驗。

(二)實驗地點

包括台東縣某國小籃球場、曲棍球場及班級教室。

第六節 資料處理

本研究所得資料,處理如下:

一、獨立樣本t考驗

(一)分別考驗練習式教學與理解式教學,男生與女生之間在認知發展、客觀技 能及比賽表現(做決定、技能執行和支援接應)等前後測成績之差異情形。

(二)考驗兩種教學,學生在認知發展、客觀技能及比賽表現(做決定、技能執 行和支援接應)等前後測成績之差異情形。

二、共變數分析:於前測進行獨立樣本t考驗,若差異未達顯著水準,則直接於後 測時進行獨立樣本t考驗分析,若差異達顯著水準,則以前測成績進行共變數分析。

三、相依樣本t考驗:分別考驗練習式教學與理解式教學,在客觀技能及比賽表現

(做決定、技能執行和支援接應)之保留效果情形。

四、上述之統計分析,所有的差異性考驗之顯著水準均定為p<.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