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之主要工具有:一、籃球教學教案。二、教師行為檢核表。三、國小 學生籃球認知測驗卷(自編)。四、籃球客觀技能測驗(定點投籃、定點彈地一次胸 前傳球)。五、GPAI(做決定、技能執行、支援接應)。茲將各研究工具說明如下:

一、籃球教學教案

以下就練習式教學教案、理解式教學教案及試教結果,分述如下:

(一)練習式教學教案

本教案以學校體育教材教法與評量(六)籃球(教育部,1997)、國內外籃 球訓練與籃球技術相關書籍做為教案設計的基礎,並經一位體育課程專家及一位 籃球教練修改後,由研究者對非研究班級進行試教,以解決教學時間控制及教材 的適用性,最後成為正式的練習式教學教案(附錄四)。

(二)理解式教學教案

本研究以Bunker與Thorpe(1986)提出的理解式教學為教學設計的基礎,主要參 考廖玉光(2002)所編著「球類教學—領會教學法」,再輔以其它理解式教學相 關文獻與國內外籃球教學書籍,擬訂理解式籃球教學教案初稿,經由相關體育課 程專家修改後,由研究者對非研究班級進行試教,以解決教學時間控制及教材的 適用性,最後成為正式之理解式教學教案(附錄五)。

針對以上兩種教學法的課程單元規劃及相對應配合的技能,其教學進度表的安 排各為十節,如表3-1:

表3-1 練習式及理解式教學進度表

為檢核本研究之教師是否有足夠能力來進行練習式教學形式之教學,研究者 參考Mosston(1994)所著「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一書對命令式、練習式和互 惠式內容與特質的論述,及周宏室(2005)所著「Mosston(摩斯登)體育教學光 譜的理論與應用」一書、房瑞文(1997)所著「Mosston(摩斯登)練習式、互惠 式教學效果的比較—以國小籃球教學為例」碩士論文、及周冠玲(2004)所著

「Mosston 命令式、練習式與互惠式教學在國小舞蹈教學效果之比較研究」碩士 論文後,決定引用房瑞文編製之練習式(如附錄二),來做為檢測教師教學行為 之用。

(二)理解式教學教師行為檢核表

為了診斷授課教師的教學行為,必須符合理解式教學之內涵,研究者參考王 愛麟(2006)、郭世德(2000)、黃志成(2003)、與Turner與Martinek(1999)等 人提出的教師教學行為檢核表,所編製完成理解式教學教師行為檢核表(如附錄 三),來做為檢測教師教學行為之用。主要分為「教學活動過程」與「教師行為」

兩項。

以上兩種教師教學行為檢核表,商請兩位體育教師擔任觀察員,採用陳玉枝

(1994)及Sidentop(1991)之信度公式:[贊成(同意)次數 / 贊成(同意)次數

+未贊成(不同意)次數]×100,檢核本研究教師行為符合教學形式的程度。

三、國小學生籃球認知測驗卷

以下就編製目的與依據、擬定題目、雙向細目表分析、試題預試及試題分析 與篩選,分述如下:

(一)編製目的與依據

本認知測驗的編製是為了解學生在經過10節課練習式與理解式之籃球教學 後,對籃球運動相關知識的了解情形。而本研究的認知測驗採紙筆測驗,而題型 皆為選擇題,因陳英豪、吳裕益(1995)指出,在認知試題的題型方面,選擇題

可以測量到各種不同層次的學習效果,故選擇題受到的評價最高,也使用最廣泛。

(二)擬定題目

本認知測驗之題目依據教學內容編製擬定35題,再經過籃球課程專家、籃球 裁判及國小國語教師等三位專家過目並修改題目,完成籃球認知預試測驗試卷(如 附錄六)。

(三)雙向細目表分析

針 對 籃 球 概 念 、 規 則 及 戰 略 等 問 題 , 設 計 35 題 選 擇 題 的 測 驗 卷 , 並 以 Bloom(1956)認知領域中知識與理解兩個層次為依據,編製籃球認知測驗雙向細目 表,如表3-2:

表 3-2 籃球認知測驗雙向細目表

項目 知識 理解 合計(百分比)

籃球規則與知識 2、4、17、34 7、12、32、35 23%

運動安全禮儀 1、21、33 6、19、23 17%

做決定 21、25 5、27 11%

技能執行 3、15、18、28 8、13、14、31 23%

支援接應 26、30 16、22 11%

戰術策略 9、24 10、11、29 15%

合計(百分比) 49% 51% 100%

註:題號框起來為正式試題

(四)試題預試

研究者以五年級三個非實驗班級之學生97位進行試卷預試,預試前由研究者 本人詳細說明測驗目的,並力求測驗之客觀性。

(五)試題分析與篩選

籃球認知測驗預試試卷回收之後,開始進行項目分析,試題分析步驟依據郭 生玉(2000)所訂,其中的難度指數(Item Difficulty Index, P)與鑑別度指數(Item Discrimination Index, D)採用極端組法求得,最後定稿成為正式籃球認知測驗 卷,其難度指數及鑑別度指數分析計算方式如下:

1.難度指數(P)分析

難度指數計算步驟如下:首先,將試卷成績高低依序排列,總人數的前27%

為高分組,總人數的後27%為低分組,再分別算出高分組每一題答對的百分比

(PH)、低分組每一題答對的百分比(PL)。如此即可獲得該題的難度指數。其 公式如下:

P:難度指數

P=(PH+PL)÷2 PH:高分組答對該題的百分比 PL:低分組答對該題的百分比

一般而言,難度指數(P)越接近1.00或.00,就無法區分研究參與之學生間的 能力差異,而P值越接近.50則區別力越高(陳英豪、吳裕益,1995),P值在.30~.70 之間的題目是可以接受的(張至滿,1986)。

2.鑑別度指數(D)分析:

依照難度分析計算所得到的PH和PL,將PH減PL就能得到該題的鑑別度指數,

其公式如下:

D=PH-PL D:鑑別度指數

PH:高分組答對該題的百分比 PL:低分組答對該題的百分比

鑑別度指數的大小分佈在+1至-1之間,若高分組的學生都答對,而低分組 的學生都答錯,則鑑別指數為0(張至滿,1986)。題目的鑑別度指數愈高愈好,

表示能測出學生認知程度的高低,一般來說,在.25以上較具有價值性。張至滿

(1986)根據Ebel(1979)提出的題目鑑別能力指標,是很好的參考依據,如表3-3:

表3-3 題目鑑別能力指標表

鑑別指數 評定說明

.40以上 非常優良

.30~.39 良好,但有時需修改

.20~.29 尚可,但必須修改

.19以下 劣,需淘汰或修改

根據上述原則,研究者針對題目分析結果,選出P值界於.30至.75之間且D值 在.20以上的題目,選出的題號為4、9、11、12、13、14、15、16、17、18、21、

22、24、25、27、28、30、32、34、35等共20題,成為正式試卷。本研究國小籃 球認知測驗預試試題難度指數與鑑別度指數之分析結果如表3-4:

表3-4 國小籃球認知測驗預試試題難度指數與鑑別度指數之分析表(N=97)

高分組 低分組 難度(P) 鑑別度(D)

原 題 號

答對 人數

百分比

(A)

答對 人數

百分比

(B) (A+B)/2 (A-B)

正 式 試 題 題 號 1 25 .96 22 .84 .9 .12 刪除 2 25 .96 22 .84 .9 .12 刪除 3 26 1 18 .69 .85 .31 刪除

4 15 .57 8 .30 .44 .27 1 5 26 .96 25 .96 .96 0 刪除

6 26 .96 26 1 .98 -.04 刪除 7 24 .92 19 .73 .83 .19 刪除 8 25 .96 22 .84 .9 .12 刪除 9 25 .96 10 .38 .67 .58 2

表3-4 國小籃球認知測驗預試試題難度指數與鑑別度指數之分析表(N=97)(續)

高分組 低分組 難度(P) 鑑別度(D)

原 題 號

答對 人數

百分比

(A)

答對 人數

百分比

(B) (A+B)/2 (A-B)

正式 試題 題號 10 26 1 24 .92 .96 .08 刪除 11 23 .88 15 .57 .73 .31 3 12 22 .84 11 .42 .63 .42 4 13 21 .80 14 .53 .66 .43 5 14 20 .76 16 .61 .68 .31 6 15 14 .53 24 .92 .73 -.39 7 16 19 .73 12 .46 .60 .27 8 17 22 .84 14 .53 .69 .31 9 18 24 .92 15 .57 .75 .39 10 19 26 1 23 .88 .94 .12 刪除

20 26 1 25 .96 .98 .04 刪除

21 18 .69 6 .23 .46 .46 11 22 24 .92 9 .34 .63 .58 12 23 26 1 21 .80 .9 .2 刪除

24 25 .96 11 .42 .69 .54 13 25 21 .80 10 .38 .59 .42 14 26 5 .19 4 .15 .17 .04 刪除

27 24 .92 8 .30 .61 .62 15 28 15 .57 9 .35 .46 .22 16 29 5 .19 1 .03 .11 .16 刪除

表3-4 國小籃球認知測驗預試試題難度指數與鑑別度指數之分析表(N=97)(續)

高分組 低分組 難度(P) 鑑別度(D)

原 題 號

答對 人數

百分比

(A)

答對 人數

百分比

(B) (A+B)/2 (A-B)

正試 試題 題號

30 22 .84 10 .38 .61 .46 17 31 9 .34 4 .15 .25 .19 刪除

32 14 .53 7 .26 .40 .27 18 33 26 1 18 .69 .85 .31 刪除

34 25 .96 8 .30 .63 .66 19 35 15 .57 8 .30 .44 .27 20

四、籃球客觀技能評量

蔡琪揚(2007)指出籃球運動中,傳球是每個人在第一次觸碰籃球時即必需 學習的第一種動作,在諸多傳球方式中,又以「胸前傳球」最為常用和有效。另 外,Allsen 與Reffner(1969)針對72場高中及大學比賽進行傳動作統計,發現「雙 手胸前傳球」在比賽中為最常使用的一種傳球動作,佔全部傳球動作比例的38.6

%。由此可見,胸前傳球在進攻時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而投籃則是籃球運動中 的主要進攻技術,也是得分的唯一手段,一切技、戰術的運用目的,都是為了能 夠創造更多更有利的投籃機會,全力爭取投進籃得分(胥樹玲,2006)。又定點 投籃是所有初學基本投籃姿勢的開始,學習者透過定點投籃練習將更容易與傳球 及持球突破等動作作結合(劉德三,2001)。依據上述,本研究之客觀技能評量 以籃球運動中主要運用的動作項目,參考籃球教學相關書籍,與專家交換意見後 編製而成。其評量項目包括「籃球定點投籃」及「定點彈地一次胸前傳球」兩項,

並以兩項成績各占50%進行加總,作為客觀技能評量的成績。為考驗本測驗工具

的效度,研究者以五年級中未參加實驗的學生進行預試,各選出籃球選手及籃球 生手10名,測驗所得分數之平均分數進行獨立樣本t考驗,求出兩者差異達顯著水 準(p<.05),可見本測驗工具具備構念效度,因此,本研究決定使用此測驗作為 本研究之工具。施測方式如下:

(一)籃球定點投籃

1.器材:國小比賽用籃球數顆、籃框一座。

2.方法:將記號劃置於以籃框為中心點之兩邊 30 度、兩邊 60 度及中間 90 度位置,

且距離以籃框為中心點 3m 的五個定點,每一定點出手投籃兩次,每投進一球得 2 分計算,未進球但有碰觸籃框得 1 分計算,未進球亦未碰觸籃框得 0 分計算。將 十次(每個定點投兩個球)投籃結果紀錄在「籃球客觀技能評量表」中,並將所 得分數相加(共 0~20 分),即為個人總得分。

3. 場地規劃:如圖 3-2:

圖 3-2 定點投籃場地圖

(二)定點彈地一次胸前傳球

1.器材:國小比賽用籃球數顆、牆面一座。

2.方法:距離牆面 6m 處劃置記號,參與者採胸前雙手傳球,腳踏一步不踩線,需 彈地一次後,觀察球是否傳進於牆面所指定的範圍(地面離範圍中心點為 95cm,

且半徑為 30 公分的圓)中,每傳進一球以得 1 分計算,球碰到範圍邊線及邊線以

外得 0 分計算,將十次傳球記錄在「籃球客觀技能評量表」中,並將所得分數相 加(共 0~10 分),即為個人總得分。

3.場地規劃:如圖 3-3:

圖 3-3 定點彈地一次胸前傳球場地圖

五、GPAI

理解式教學強調改善學生的比賽表現,而籃球運動在球類運動屬性分類上屬 於侵入性運動,其運動比賽表現應包含持球時與未持球時做決定的能力(邱奕銓,

2005)。球類比賽表現評量工具是一種適合師生,可輕易使用且具有彈性的真實 評量工具(Mitchell & Oslin, 1999)。在籃球運動方面,邱奕銓(2005)分別以

「做決定」、「技能執行」、「支援接應」三個類目觀察記錄學生在籃球比賽中 的表現,發現學生在三個類目的得分達顯著差異。因此本研究在比賽表現上決定 採用「做決定」、「技能執行」、「支援接應」三個類目的平均得分,以探討國 小學生在籃球比賽表現的情形。以下分五部分來詳細說明GPAI的信效度考驗、評

「做決定」、「技能執行」、「支援接應」三個類目觀察記錄學生在籃球比賽中 的表現,發現學生在三個類目的得分達顯著差異。因此本研究在比賽表現上決定 採用「做決定」、「技能執行」、「支援接應」三個類目的平均得分,以探討國 小學生在籃球比賽表現的情形。以下分五部分來詳細說明GPAI的信效度考驗、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