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五節 實施程序

本行動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研究準備階段、行動研究階段及撰寫報 告階段,於此節說明本研究程序。

壹、 研究準備階段(104 年 1 月至 10 月)

一、 研究方向的探索和籌劃(104 年 1 月至 10 月)

在 103 學年度研究者留職停薪進修時,參與指導教授負責的「國民 小學實施跨年級教學方案」,發現大環境中許多新的思維和新的問題,都 讓現場教師面臨到衝擊,深感增進教師教學能力的必須性,而差異化的 概念即是如此,在普通班級中有能力落差的問題,在跨年級的班級中不 僅如此,還要考慮教材的問題,即使是在學業普遍低落的補救教學班級、

特殊教育班級裡都還是存在著很多差異,使研究者決定以差異化教學為 研究方向。

自 104 年 1 月開始,不斷閱讀差異化教學的相關文獻,並與教授、

同學討論,深入了解目前差異化教學的內涵及研究方向,結合研究者自 己想應用的領域,逐漸聚焦,著手擬定研究的初步計畫。

並在同個時期,配合「國民小學實施跨年級教學方案」的試辦,也 在某偏鄉學校的夜光天使班級中抽取五、六年級,進行一學期國語、數 學的教學,藉此熟悉教材統整、分組教學和班級經營等教學方式,以利 正式研究時可以快速掌握差異化的策略。

二、 行動研究的前置工作(104 年 8 月至 10 月)

在暑假期間與兩位導師說明研究目的並徵求同意後,與兩位導師確 定補救教學課程中的學科分配、工作及角色。並在學期第二週補救教學 開班後,即入班上課,主要目的為熟悉學生、語文基本能力相關測驗施

81

測,以及為差異化教學作準備的相關班級經營,例如班規、增強制度、

轉場練習、自學活動等,而教學內容方面,參考導師原本的做法,則以 課本重點複習、題目練習、回家作業為主,並共同閱讀繪本 2 次,也藉 此觀察學生的學習行為與能力,確定語文科補救教學涵蓋的能力向度。

貳、 行動研究階段

(104 年 10 月 27 日至 105 年 1 月 15 日)

行動研究是一動態循環的歷程,經由持續的規劃、行動、省思、再 行動的方式以解決實務中面對的問題。本階段需與教授定期討論,協助 覺察、反思,培養對研究問題的敏感度,以下將之分成兩個階段,分別 為「實施行動方案並蒐集資料」和「行動省思與調整、修正行動方案」,

說明如下:

一、 實施行動方案並蒐集資料(104 年 10 月至 104 年 11 月)

本研究針對研究焦點實施行動方案,根據不同年級的每個學生學習 相關資料,設定各自在補救教學課的學習目標,進行差異化教學。因此 在行動歷程中需根據研究設計確實執行,在規劃每一課課程時考慮每個 學生的需求與目標,安排教學的流程和小組動向,並撰寫紀錄、蒐集學 生相關資料、教師課堂觀察等,作為下一課教學設計參考。

二、 行動省思與調整、修正行動方案(104 年 11 月至 105 年 1 月) 行動研究著重過程的省思、調整後再行動,因此於第二次月考結束 後,對蒐集的資料做統整的分析和整理,並省思、批判課程執行和學生 參與狀況、學習表現,以判斷是否修正教學內容和目標,更要持續閱讀 文獻,與指導教授討論,以監控行動方案的執行。

參、 撰寫報告階段

(105 年 1 月至 106 年 1 月)

82

在研究的過程中,研究者隨時蒐集相關的資料,並著手進行初步的 資料編碼、分析工作,於行動研究階段結束後,彙整所有資料,從中整 理出脈絡,撰寫成完整的研究報告,提出改進建議,供未來研究之參考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