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參與人員

壹、 研究場域

本研究之場域為新竹縣某所國民小學,地屬偏遠地區,學區總人口數 約 150~200 人,全校共六班,12 位教師,學生總人數 34 人,全部都是原住 民。學校設有普通教室 6 間,專科教室 5 間,圖書室、運動場,以及 1 間 多功能教室,可做教師研習、學生團體用餐及禮堂使用。

該校校長因前任校長調職後,目前由鄰近校長兼任之,行政編制設有 2 位主任、2 位組長,其餘 2 位科任老師、1 位 2688 專案教師,班導師一至 六年級共 6 位,其中兩位是由組長兼任,其餘各自兼負資訊聯絡人、輔導 業務、出納、圖書館業務等行政業務。校內師資尚算穩定,流動率不高,

於該校至少服務三年以上,對學校、社區環境都熟悉。

學區附近大多是山地,住家零散、相距甚遠,對外交通主要靠公車,

但班次有限。家長大部分都是原住民,社經地位不高,多數打零工為生;

每個家庭大都生育 2 個孩子以上,甚至超過 5 個,而家長對孩子的課業和 生活教育普遍採自由、放任的態度,對於教師的叮嚀或配合事項達成率相 較不高,也因為家中並沒有適當的讀書空間以及學習氛圍,所以會讓學生 在學校盡量完成回家功課。

而學區附近沒有太多娛樂的場所,孩子常常一早六、七點就到學校,

放學後也會和同學留在學校附近遊蕩、玩鬧。同學間彼此互動的方式非常 少,大部分都是肢體動作上的打鬧,也容易變成衝突,一些其他地區小孩 常玩的團體遊戲、桌遊或看書等,在這裡較少見。

為加強學生學習能力,並顧及家庭支持度不足的因素,學校申請了補 救教學、博幼基金會課輔以及夜光天使等方案。以本研究對象三、四年級 為例,每週有四天的補救教學課,五天的博幼基金會課輔和三天的夜光天 使,但除了補救教學課程屬教育優先區所申請,校內規定每個學生都要參

51

加,其餘方案可自由選擇。所以從小一入學後,只要參加這些方案,學生 每天都是上全天課,在校時間比其他地區長。

三、四年級每周有四天的補救教學課,星期一、二、四上完課表的 7 節課後,3 點 20 至 4 點的時間即為補救教學課,星期五因中午就放學,所 以時間是從 1 點上到 1 點 40。過去補救教學課曾以低中高三個年段做區分,

將兩個年級合起來上課,目前則是各年級各自辦理。因本研究以語文科補 救教學為主,所以和三、四年級導師商討過後,每周一和四為數學補救時 間,由兩位導師各自在班上上課,週二和周五為語文補救時間,兩個年級 的學生集中在四年級教室合班上課,由研究者一人進行教學,兩位導師兩 天輪流協助在課堂做觀察記錄。

教室規劃因四年級導師的協助,除了原本教室內學生的 6 套桌椅,已 在學期初額外放置 8 至 10 人可使用的位子,另教室內設有單槍投影機、黑 板、移動式白板,以及研究者自備一台筆電等,可供各種教學活動使用。

貳、 研究對象

本研究採便利取樣,尋求願意合作的導師 2 位,同意後以其班級學生 為研究對象,也就是本研究學校三、四年級學生。三年級學生有 4 人,四 年級學生有 6 人,兩個年級合班共 10 人一起上課。10 名學生語文科各項測 驗表現及觀察記錄如表 1~3 所示。

52

表 1 10 名參與學生整體國語文補救教學科技化評量結果

字詞認念 字詞應用 句子書寫 句子閱讀 篇章閱讀

年級 G3 G4 T G3 G4 T G3 G4 T G3 G4 T G3 G4 T 待加強(人) 0 0 0 0 0 0 3 0 3 0 4 4 0 0 0 具備(人) 1 5 6 2 5 7 0 4 4 3 2 5 1 6 7 精熟(人) 3 1 4 2 1 3 1 2 3 1 0 1 3 0 3

表 2 10 名參與學生整體國語文標準化測驗結果

識字 正確性

識字 流暢性

閱讀理解 聽寫

(基本讀寫字)

聽寫

(寫字測驗)

聽覺理解

年級 G3 G4 G3 G4 G3 G4 G3 G4 G3 G4 總題數 60 60 19 27 45 18 24 24

最小值 21 15 20.47 21.75 8 12 18 5 11 15

最大值 46 41 65.22 49.81 15 17 30 11 22 23

≦切截或

PR25(人) 1 3 1 0 1 0 1 1 3 3

>切截或

PR25(人) 3 3 3 6 3 6 3 5 1 3

53 PR=25-30 閱讀理解

54 PR=75-80 閱讀理解

55 PR=30-35 閱讀理解

56 PR=80-85 閱讀理解

57 PR=30-35 閱讀理解

58 PR=25-30 註:詞彙少

59 PR=60-65 閱讀理解

60 PR=80-85 閱讀理解

61 PR=50-55 閱讀理解

62 PR=15-20 閱讀理解

63

參、 研究參與人員

一、 研究者

研究者自民國九十三年畢業於屏東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已有 9 年教學經驗,在這幾年任教過特殊學校、資優班、資源班以及巡迴輔導 班,也有 6 年心評教師的經驗,在不同的學校以及班級服務,與各類學 生有豐富的互動經驗,也在不同夥伴的身上學習到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思 維。在民國一百年考上新竹縣正式教師,分發至山區偏遠學校擔任巡迴 輔導教師一年,巡迴的學校共五間,都是原住民學校,隸屬偏遠、特偏 地區,當時是巡迴班創班時期,各校對於特殊教育都沒有概念,所以除 了學生的課業輔導,也常常協助各校處理特教相關業務,對於這樣的偏 遠小校也有一定的了解。

教學方面,參加「課文本位閱讀理解教學」相關培訓,成為種子教 師,另外,已完成補救教學規定之相關研習,並投稿補救教學資源平台 國語文補充教材的教案設計比賽,獲得優等。應可勝任本研究國語文補 救教學的教師。

於研究所修業期間,研究者已選修「教育研究法」、「學習障礙專題 研究」、「情緒障礙專題研究」、「社會技能訓練」、「身心障礙教育實務」

以及「資源方案設計與實務專題研究」。除此之外,指導教授承辦教育部

「偏鄉教育創新發展方案」的其中一個實驗教學計畫-「國民小學實施跨 年級教學方案」,研究者參與此專案,與幾所偏鄉小校有很多交流、學習 的機會,也於一百零二學年度下學期,在某間學校試行五六年級國語科、

數學科的跨年級教學,運作近一個學期。

因此,研究者具有實務現場經驗及基礎背景知識。

64

二、 協同研究者

(一)三年級導師-薇薇老師

薇薇老師,女性,已完成研究所學位,於目前學校任教超過十年,

也兼任教學組長職務多年,對業務熟悉。在校內帶班多以低中年級為主,

教學認真、謹慎,會準備各種學習單讓學生有更多練習的機會,當學生 學不會時,也會額外再多花時間教導。

(二)四年級導師-洋洋老師

洋洋老師,男性,大學就讀社會科教育學系,現在正在研究所進修 中。教學年資已有 7 年,在目前學校任教第三年,今年第一次擔任學務 組長,除了負責班級教學,還要規劃學校大小活動,以及外出處理相關 行政業務。黃老師帶班嚴謹,對學生的常規甚是要求,教學也非常認真,

希望能讓學生學到應有的知識與能力,也常鼓勵學生未來能有機會到其 他地方去開闊視野。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