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行動的前置工作期

行動的前置工作期從民國 104 年 8 月至 10 月,主要目的在維持兩位 導師原有的補救教形態下了解學生和建立關係,並為利於之後正式研究 的進行,將班級經營的要素穿插其中,讓學生熟悉且建立應有之團體規 範。前兩週主要進行學生各項語文基本能力測驗的評估,之後幾週的課 程則讓學生自己書寫各課的學習單、練習卷,或是回家作業,融入班級 經營的要求,藉以蒐集學生相關資料,評估學習能力及行為特質。以下 就前置工作期的課程進行方式、課堂運作問題、班級經營和學生反應說 明之。

壹、 課程進行方式

研究者在過去 104 年 2 月至 6 月期間,曾在實驗學校的夜光天使時 間,試行過高年級的跨年級教學,有了過去的經驗,對跨年級教學情境

86

中可能的問題已有大致了解,除了課程設計的考量之外,還須因應之後 差異化教學必然實施的分組學習,是學生少有相關經驗,所以於前置工 作期,研究者預先設想,在原有舊式補救教學課程穿插些不同的活動,

使學生熟悉不一樣上課活動的進行方式和交互進行的模式,教師也能藉 此將相關班級經營之活動融入其中。

以前兩週的語文基本能力測驗施測為例,當兩個年級可共同測驗時,

會在一開始先將進行步驟寫在黑板上,並口頭說明之,由學生自行做完 接下來的任務,藉此訓練學生能獨立完成工作:

師:好,大家看黑板,那等一下寫完閱讀測驗的人,第一件事,請你先把本子 交到前面桌子這裡,再來第二,你可以自己安排學習活動,你可以寫作業、

可以看書、畫畫、可以玩電腦。這樣有聽清楚嗎?好,老師再問一次,等 一下先寫完的人,你要做什麼?

生:把這本交到前面的桌子上 師:然後呢?

生:自己安排活動。

師:可以安排什麼活動?

生:寫作業、玩電腦、看書、畫畫(R/影片/1040908)

另外,若是需要個別施測或兩個年級分開施測,除了上述類似的流 程外,在一開始上課時先花 10-20 分鐘的時間,介紹學生需要自己或小 組需要完成的任務,例如課文流暢性朗讀、拆解生字、語詞聯想的學習 單等,並共同討論、試作部分題目。待學生已熟悉活動進行時,老師則 抽取須做測驗的同學或年級至一旁施測,剩餘同學留在位子上繼續剛才 的任務,而先完成的人就如上述所練習的可以自行選擇想要做的學習活 動:

(學習單一:老師以「背、休、手、蟲、字」示範如何將國字拆成數個部件,

以及用「生日」做語詞練想的練習)

(學習單二:老師說明生字認讀的學習單,需找一個小老師幫忙逐字打勾檢核

87

是否正確,並簽名負責。)

師:好,那現在我要先考三年級,所以四年級的小朋友和三年級的小朋友換位 置,拿著你的兩張單子自己在後面找位子坐。

師:等一下我幫三年級考試的時候,四年級的小朋友就把那兩張紙做完,做完 之後,老師還沒有空教你們,那你們要做什麼?還記得嗎?

生:看書、寫自己的作業、自己做自己的事(R/影片/1040911)

後續幾週的課程,大致維持這樣的上課方式,只是將施測的活動改 為讓學生寫各課的練習卷、評量卷。透過這樣的模式讓學生跳脫以往習 慣由老師主導的上課流程,熟悉未來在課堂中會進行的分組教學、獨立 學習等活動,藉此增進學生的上課準備度,。

而在課程進度較為彈性時,也會安排之後正式研究所需要的「自學 活動」,讓學生了解各種自學活動的內容,並教導應具備的技能、須遵守 的規範。

為鼓勵學生能夠主動閱讀,便設計「閱讀存款簿」的活動納入自學 活動選項中。安排了近 4 節課的時間,與學生共讀繪本,預測故事情節,

討論故事中出現的人物、時間、地點、問題、解決(發展)、結果等故事 結構元素,並在最後帶著學生試做過每種檢核方式,包含朗讀給老師聽、

讓老師提問、說給別人聽,以及讓學生分組填寫不同的閱讀紀錄表並上 台分享。

其他自學活動的項目也是如此,在寫學校課本練習卷後,安排約 20 分鐘的時間帶著學生做自學活動練習,每項至少都帶著練習 2 次以上。

例如閱讀流暢性練習:「教導學生練習使用計時器,包含開始、暫停、歸零、表 格記錄方式。最後再實際練習一次,由老師朗讀課文,學生共同使用計時器記錄,

並檢核彼此記錄是否一致,之後再於分組教學時讓學生兩人一組進行實作。」(R/影 片/1040915)。國字銀行的活動則帶著學生製作字卡,於卡片其中一面寫上 國字,背後寫上注音和兩個造詞,並使用字卡玩「心臟病」的卡牌遊戲。

而電腦遊戲的部分,由於部分學生對電腦的頁面操作並不熟悉,所以也

88

使用投影機做統一說明,介紹網頁操作方式和各種語文的電腦遊戲的內 容,並讓學生試玩。

在整個前置期的課程,都以過去實驗學校補救教學的形式為主軸,

在不影響進度的前提下,改變部分課程進行方式、增加學習內容,以及 融入各種班級經營和例行事務訓練,為正式研究預先做好準備工作。

貳、 課堂運作的問題

從第一堂課開始,研究者除了以親切的態度與學生建立關係,亦不 斷提醒自己在下達指令和要求遵守行為規範時都必須清楚、確實,所以 即使兩個年級一起上課,學生大都能乖巧地配合上課的各種要求,整體 秩序也能在教師的掌控。然而,在初期,的確可以發現學生非常依賴老 師給予回應及解決問題,導致教師必須先中斷指令或教學活動。

只要心裡有疑問,就會不加思索地開口等待老師給予答案:「老師,

圍巾的圍怎麼寫?」(R/影片/1040922)、「發下學習單後,請學生寫上姓名和日期,

S3 未先檢視就隨口大聲地問在哪裡?」(R/影片/1040922)類似的問題,還有在上 課過程當中,一些可能不需立即處理的問題行為,學生發現了也會馬上 告訴老師:「老師,S4 講幹。」(R/影片/1040915)

以及完成老師交代的指令後,都會報備讓老師知道:「請同學把檔案夾中 的最後一張紙抽出來放在桌上,學生此起彼落地開口說『老師,我好了』。」(R/影 片/1040922)、「當老師請學生檢核自己今天有帶鉛筆、橡皮擦、課本的話,就把紀錄 紙上的笑臉塗黑,S3 一邊舉手一邊大聲回答自己鉛筆、橡皮擦都有帶。」(R/影片 /1040922)

上述的行為,雖然反映出學生太依賴老師的立即回饋,遇到問題較 少嘗試自己先處理,不過也可看出在班級學生人數過少的教室,學生未 被要求遵守團體上課應具備的規範,學生只要有需求,大多立刻開口表 達、向老師求助,未舉手等待老師點名再發言,或未能觀察情境是否恰

89

當,就直接打斷別人。

但也不能忽略的是,有時候學生的這些求助行為也反應出教師的班 級規範可以加強的地方,例如學生不知道在課堂中那些行為可以被允許:

「老師,可以去拿衛生紙嗎?」(R/影片/1040915)、「老師,可以削鉛筆嗎?」(R/

影片/1040918),或是學生在上課前應做好的準備工作:「老師,我沒有筆芯。」

(R/影片/1040911)、「S5 的桌上還留有前幾節課的課本,已經要進行測驗時才開始動 手收拾。」(R/影片/1040911)

雖然這些行為當下對課堂沒有顯著的影響,但卻會不斷地打斷老師 的話或教學流程,並且在考量之後分組教學或自學活動時,學生常需在 沒有老師陪伴的情境下完成自己的任務,若未要求學生這部分的能力或 課前準備工作,之後上課會受到更多干擾,學生學習品質也會下降。

在特地穿插的一些獨立完成任務或分組學習活動中,同樣的,也觀 察到學生在這方面的問題,像是要求學生照著黑板的指令完成交辦事項,

但少數學生似乎未習慣,仍直覺地找老師處理:「在第一堂課做閱讀測驗評 估時,已在黑板寫下完成後的二步驟-交測驗本到前面的桌子、自己安排學習活動,

並與學生重複確認多次,希望他們等會能完成一連串的指令;而當寫完測驗後,S3 仍拿著本子要交給老師,多次提醒他看黑板,才想起自己要照黑板上所寫的步驟去 行動。」(R/影片/1040915)

教室中將兩個年級分開上課時,也看到學生未能充分互助:「在老師 教導四年級時,S7 會離開位子去問 S8,也會看一下 S10 的狀況。當 S7、S8 完成作 業後,S9、S10 兩位分坐兩側繼續寫,偶爾四處張望,但因未互相討論或求助,拖到 時間結束仍有很多未寫。」(R/影片/1040922)

將兩個年級做分組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秩序管控也會有一個要面 臨的問題:

「老師進行 S7 的個測時,S2 向老師告狀說 S4 講幹。當下老師只有表明知道此 事,未做立即處理,事後 S2 就推了 S4 一把。」(R/影片/1040915)

「整堂課因都在進行個別測驗,學生分組獨立學習的時間很長,行為逐漸放縱

90

一些,大聲聊天、開玩笑的聲音次數會變大變多。」(R/影片/1040915)

另外,也發現到分組教學時兩個年級會互有干擾,但事後發現,大 部分的學生在當下都還是能夠完成任務,可見活動安排時間仍嫌充分:

「老師在三年級組上課時,S7 沒有橡皮擦可用,在老師準備協助尋找時,教室 另一端的四年級學生都有聽到並回應可以借」(R/影片/1040911)

「老師進行三年級教學時,當四年級學生完成作業開始在教室移動做自己的事 時,三年級學生的視線會飄移去注意,而老師會趁機提問課程內容,將學生注 意力拉回,對教學影響不大(是什麼)。」(R/影片/1040922)

所以整理上述所提到課堂運作遇到的問題,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主要為學生的上課學習行為,包含了依賴老師給予回應及解決問

第一類主要為學生的上課學習行為,包含了依賴老師給予回應及解決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