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四節 實施程式與資料處理

問卷部分 預試問卷保留題目 正式問卷對應題目

國小教師對於

家長參與班級 第一部分 1.2.3.4.5.6.7 1.2.3.4.5.6. 11 事務知覺情形 8.9.10.11.12 7.8.9.10.11.

家長參與 到校參與 第一部分 13.14.15.16.17 12.13.14.15.16. 7 班級事務情況 班級活動 18.19 17.18.

擔任班級志工 第一部分 20.21.22.23.24.25 19.20.21.22.23.24. 6 參與班級經營 第一部分 26.27.28.29.30.31.32 25.26.27.28.29.30.31 7 支援教師教學 第一部分 33.34.35.36.37 32.33.34.35.36. 5

工作投入 第二部分 1.2.3.4.5. 1.2.3.4. 10 教師工作士氣 6.7.8.9.10.11. 5.6.7.8.9.10.

需求滿足 第二部分 12.13.14.15.16.17. 11.12.13.14.15.16. 10 18.19.20.21. 17.18.19. 20.

第四節 實施程式與資料處理

本節係將整個調查研究的實施程式及資料處理程式逐一說明如下。

一、實施程式

本研究於九十六年十二月確立主題後,持續收集國內外相關文獻資料,充 實問卷之理論依據。九十七年五月完成初稿編製後,便進行專家內容效度的建

構,彙整專家意見後編製成預試問卷。

九月進行預試問卷調查,經由統計方法分析預試結果並與指導教授討論 後,刪除不當題目,確定正式問卷之內容,並依據抽樣計畫抽取 109 所學校,

於九月寄發正式問卷進行調查。至十月底完成回收工作,並於十一月底完成資 料整理工作。

二、資料分析

問卷回收後,立即進行編碼,並剔除填答不完全之廢卷後,透過觀察值摘 要及各題項的次數分配情形來檢查資料,確定無誤後,即以 SPSS12.0 中文版進 行統計分析。為使本研究達到研究目的並進行驗證,本研究所使用的資料分析 方法包括:描述統計分析、t 考驗、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及多元逐步迴歸分析 等,以下就資料的處理方式說明如下。

(一)第一階段利用描述統計,針對受試者個人背景變項、家長參與班級 事務及教師工作士氣等三個變項進行分析,以平均數及標準差來瞭解受試者所 具有之傾向,以解釋各層面及整體層面的現況。此結果將得以回答研究問題一、

二。

(二)第二階段以受試者個人背景及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的知覺為研究變 項,以 t 考驗及變異數分析探究教師的個人背景變項各因數是否在國小教師對 家長參與班級事務知覺上造成差異。此結果將得以回答研究問題三。

(三)第三階段仍以受試者個人背景為自變項,以國小教師工作士氣為依 變項,以 t 考驗及變異數分析探究國小教師的個人背景變項各因素是否在教師 工作士氣上造成差異。此結果將得以回答研究問題四。

(四)第四階段以積差相關分析,探討受試者對國小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情 形知覺與國小教師工作士氣的相關情形。此結果將得以回答研究問題五。

(五)第五階段以多元逐步迴歸分析,探究教師的個人背景變項各因素與 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情形對教師教師工作士氣的預測力。此結果將得以回答研 究問題六。

最後,綜合第一至第五階段之研究,提出國小教師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情 形知覺和教師工作士氣關係之分析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