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在目前學校教育改革的洪流中,家長參與不但是眾人所重視的課題,亦是教 育發展的趨勢。既然家長參與是學校運作不可或缺的一環,因此瞭解家長對於參 與學校教育的態度如何,以及目前國民小學教育中,家長參與的現況,對建構良 好的親師關係實為重要。

近年來,隨著教改呼聲高漲,家長參與班級事務的觀念也逐漸為人們所重 視,學校已經無法像以往一般關起門來辦學。因此,家長的積極參與班級事務 勢必對教師之工作士氣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而教師工作士氣的高低,不但影 響本身的教學品質,學生受教品質也直接受到影響。是此,本研究即就國小家 長參與班級事務與教師工作士氣之關係為主題進行探究。本章計分四節,第一 節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名詞釋義,第四節研 究範圍及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一、研究背景

(一)家長參與班級事務為一世界趨勢

近年來,為了因應多元時代的需求,世界各國莫不積極推動教育改革。綜觀 這些改革,都不約而同的強調家長參與班級事務的重要。例如:1994 年美國總統 柯林頓提出「西元兩千年教育目標法案」(Goal 2000:Educate America Act),

將 家 長 參 與 列 為 國 家 八 大 教 育 目 標 之 一 (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1998,2001;鄭佳玲,2000);同年九月,美國教育部為推動家長參與 教 育 事 務 , 成 立 「 家 庭 參 與 教 育 夥 伴 關 係 組 織 」 (Partnership for FamilyInvolvement in Education),經由發起家庭學校與社區的夥伴關係,促進

孩子的學習(劉慶仁,2000);1997年柯林頓總統再次提出「教育的三大目標與十 項原則」(Three Goals and Ten Principles for Education),作為當前教育改 革的新藍圖與行動主張,擴大辦理「及早學習方案」與鼓勵父母參與孩子學習(楊 惠琴,2000);2001年,小布希總統提出「No Child Left Behind」的改革方案,

鼓勵大家隨時陪伴在孩子身旁,幫助他們爭取成功機會(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2001)。再者,英國政府曾於1991年9月出版「家長權責」(Parents Charte),希望促使家長對其子女教育作更明智的決定(李美玲,2006)。目前英國 政府最大的目標是成立一個健全的「全國家長委員會」,以鼓勵家長協助提升教 育水準(汪世德,1998)。此外,日本文部省於1997年公佈五項教育改革項目草案,

其中第三項是「積極地與校外社會進行合作」,亦說明日本政府重視家長、社區 參與教育的決心(林文通,2000)。

在國內則從「四一 0 教育改造行動」中即開始了對於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 訴求(四一 0 教育改革工作隊,1994)。民國八十四年,教師法實施,賦予家長 會代表可參與教評會聘任教師。民國八十五年,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提 出之「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中,強調「保障學習權及父母教育權」(行政院 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民國八十六年,「教育基本法」由總統頒布,其 中第八條明訂:「國民教育階段內,家長負有輔導子女之責任,並得為其子女 之最佳福祉,依法律選擇受教育之方式、內容及參與學校教育事務之權利。」

繼而,民國八十六年修正通過之「台灣省各級學校學生家長會設置辦法」,明 訂學校班級必須成立班級家長會,改變以往學校只有家長委員會的設置,大幅 提高了家長參與班級事務的機會。民國八十九年的國民教育法增訂條文,更明 確規定家長會代表不但可參與學校校長的遴選,還成為校務會議的當然法定成 員(薛水福,2000)。民國九十五年亦發布「國民教育階段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事 務辦法」,為家長參與提供了更強而有力之法源依據,由此可見,家長參與教

育的趨勢已然形成。

在此波教改浪潮中,家長從教育改革的被動接受者,逐漸轉變為積極主動 的參與者,而此種現象也成為現代教育改革思潮的中心(吳清山,1996)。因此,

學校已經不能夠獨攬教育大權,拒家長於校門之外了,家長成為學校教育的合 夥人,與學校關係更為密切,因此,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不 管是校長、行政人員、教師,都應該調整觀念,以開放的心胸、積極的作為,

加強與家長的良性互動,以迎接時代的轉變。

(二)如何提升國小工作士氣為一重要議題

前教育部長林清江曾說教師是推動教育搖籃的手,在教育改革過程中是一個 關鍵性的人物。Boyd(1994)亦謂教育改革要能成功,決定於教師是否願意配合來 執行,若教師的工作士氣低落或沒有精力參與,教育改革的推動將是非常艱鉅困 難的。而McManus(1996)亦表示有高昂工作士氣的教師,其教學更有效能,與學生 有較好的關係,而且較能信任他人、與他人合作。由此可知,教師的工作士氣及 熱忱對於教育品質的良窳及教育改革是否成功皆具有很大的影響力。亦即教師工 作士氣的高低直接影響教育品質及教育改革的推行,沒有工作士氣高昂的教師,

就沒有良好的教育品質,教育的改革也難以成功。此外,國民小學階段的教育,

是整體教育的紮根工作,唯有健全的國小教育,才可以為整個教育品質與發展札 下穩固的根基。因此,如何提振國小教師士氣,不但關係著教學品質的優劣,也 關係著學生受教品質及學校整體的發展,其重要性實不可忽略。

(三)建立教育夥伴關係值得重視

受到世界潮流趨勢之影響,教育工作是家庭學校與學生三者之合作事業;教 育必須憑藉學校與家庭密切聯繫,以及彼此相互合作與支援(王淑俐,1995),

才能創造出更多正面的附加價值。學校教育工作者應考量如何廣泛邀請家長參與 班級事務,同時又不干預教學與學校行政自主,達到相輔相成之效。楊朝祥(2001)

也曾指出,教育工作並非由行政人員及教師即可單獨承擔,家長之參與也極其重 要。此外,Hango(2007)的研究亦指出,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適度介入,將有助於 兒童之正向方展,並且對教育成效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為了提升教育品質,

應賦予家長教育參與權、引導家長有效參與子女教育,進而建立良好教育夥伴關 係,才能促使教育發揮更大功效。

綜合前述,本研究擬嘗試瞭解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情形為何?對學校教師士 氣有否影響?進而提出建議,使教師與家長、家長與學校間呈現出教育合作夥 伴的關係,以發揮教育最大的效果,達成教育的目的。

二、研究動機

(一)基於相關研究的啟發

家長對小孩子教育的影響力並不亞於學校與教師,家長參與可以化解教育改 革過程中來自家長的阻力,並可以讓教育改革的資源更加豐富,學校亦可獲得更 多的社會支援。此外,家長參與是建構有效能學校的必備特徵,且是學校持續生 存的有效策略。更重要的是家長參與可同時為學生、家長、及學校帶來積極正面 的教育效果(林明地,1999)。

許多家長參與班級事務相關研究也顯示家長參與對子女有正面性的效能,如 提高學業成就、減低學生缺席率、增強良好的行為表現、改善親子關係、閱讀成 績提昇、自我概念提高(林明地,1999;蘇惠月,2006;謝秀伶,2007;葉明哲,

2007;Comuntzis,1996; Pailwar & Mahajan, 2005)。然而亦有研究指出,學校 教師對於家長參與仍保有戒慎恐懼之心態(林明地,1998),深怕家長走進校園,

會成為學校推動校務的絆腳石,進而影響教師之工作士氣。再者,國內學者吳清 山(1999)表示,隨著新世紀的來臨,教師可能面對學生問題行為惡化、家長對 教學的干預、教學能力鑑定、科技發明取代部分教學功能等挑戰,這些將對教師 產生很大的衝擊。是故,本研究藉以瞭解家長參與班級事務之情形,以探討對教 師工作士氣的影響,進而尋求適當的家長參與的方式,以提振教師之工作士氣,

共譜優質、優越的理想學校教育目標。

(二)對親師互動議題之研究興趣

1995年教師法三讀通過,明確賦予教師在教室層面教學與輔導管教學生的專 業自主權,並增加學校層面對學校提供興革意見、參與教評會、選用與編輯審查 教科圖書、參與議決重大校務,及專業組織層面等權力。不但提升教師的專業地 位,也使學校行政與教師之間權力的解構與重建有了法律的依據。但是另一方面,

受到「教育基本法」、「家長會設置辦法」、「國民教育階段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事務 辦法」等保障家長參與校務權利的影響,家長亦享有參與班級事務的權利,教師 便不得不與家長面對面的互動溝通,才能確保班級教學與管理事務的正常運行。

打開學校的藩籬,引導家長參與學校教育,讓家長有更多的機會瞭解並協助子女 的學習外,也可以就自己的興趣、專長來參與班級的教學活動。家長參與學校教 育,是否對於教師有激勵作用引發研究者對此議題的興趣。

(三)補充相關研究之不足

良好的親師合作是有效教學的助力,學校與家庭間良好的溝通及有效的夥 伴關係,將直接影響教師之教學成效,激勵教師之工作士氣,進而使學生獲得 最大效益。在家長參與教育的時代趨勢下,有關「家長參與」的研究頗多,然 而卻偏重於對家長參與現況的瞭解,鮮少探求家長參與對學校教師士氣的影

響,實為遺憾。因此,本研究希望藉由探討二者間之相關性,提出具體建議,

以增進家長參與效能,進而激勵教師工作士氣,創造優質的教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