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根據以上結論,提出以下建議供教育行政機關、國民小學、國小教師及未來 研究,作為改進國小教育品質之參考。

一、對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一) 鼓勵教師進修與研習,增強教師親師溝通之智慧

家長參與雖對教師及學生都有益,但其先決條件則是教師與參與的家長有充 分的默契與合作的誠意,並且教師居於主動導引的地位,這都有賴於教師的溝通 能力,第一線的教師並非每人都具備這種智慧,師資培育機構的職前養成教育,

也鮮少這種相關課程,因此教育行政機關有必要提供機會鼓勵教師經由在職進修 或研習,以增強教師親師溝通之智慧,裨能在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時,擔任關鍵之 角色。而本研究也顯示國小教師在進修與研究二方面自認較為不足,鼓勵教師進 修與研習並研究,將可填補不足之處,再者研究所畢業者工作士氣較高,也符合 提高教師工作士氣的訴求。

(二) 持續關懷與激勵,提昇教師工作士氣

大多研究雖顯示國小教師具有高度之工作士氣,但一部分是因為大環境的緣 故,在人浮於事的高失業率下,教師相對的是較為安定的工作,而且待遇尚稱優 渥,故一般國小教師都能安於本職,認真投入工作,但經過長時間的同一工作,

難免會有倦怠感,導致工作士氣的降低,更何況士氣的維持精神面佔有相當大的 因素,因此教育行政機關有必要多給基層教師鼓勵,如挹注經費改善工作環境,

充實教學設備,落實獎勵措施,方便進修管道等,持續激勵以提升其工作士氣,

提高教學品質。

(三) 宣導並落實推動相關法令

為回應及補充「教育基本法」中對於家長參與學校事務之規定,教育部早於 2006 年 7 月 6 日公佈「國民教育階段家長參與教育事務辦法」,明定家長參與學

校事務基本原則,規範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的權利與義務,但離落實還有很大段的 路要走,本研究顯示家長參與教育事務仍然偏低,一方面可能家長缺乏參與的熱 誠與素養,但也可能是不了解自己的權利與義務,行政機關有必要在適當的時地 大力宣導,使家長瞭解法令規定,並樂於參與,另一方面也要讓教育現場的教師 改變觀念,摒棄抗拒的心態與疑慮,以正向積極的態度接納家長參與學校事務,

共創學校、教師、家長三贏局面。

二、對學校之建議

(一)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滿足教師之需求,提昇教師工作士氣

良好的教學環境包含硬體的建築物,校園空間配置,及教學器材設備等,也 包含軟體的部份,如學校文化,人員互動,校園氣氛等。本研究雖顯示國小教師 具有高度工作士氣,如能配合良好的教學環境,更可發揮工作效率,教學品質就 能提高,另一方面校園氣氛融洽,有助於教師團隊的合作,可以說良好的教學環 境產生諸多的良性循環,自然產生優質的學校,因此學校領導人員必須營造良好 的教學環境,滿足教師之需求,提昇教師工作士氣。

(二)組訓志工團體,提供家長參與校務的管道,整合相關之資源

本研究結果顯示現階段家長參與班級事務程度仍然偏低,學校應在適當時機 宣導與鼓勵,擴大家長參與面,提供家長參與的機會,一方面對於願意參與的家 長,依照他的專長、志願或興趣,參與時間等,分門別類,妥為規劃組織,提供 訓練研習,或鼓勵報名參加相關單位辦理之志工訓練,以增強其參與校務或班級 事物的方法及能力,對於參與情形良好者適時給予獎勵,如此才能去除干擾因 素,化阻力為助力,獲得教師的接納,並維持家長參與的熱誠。一方面擴大家長 參與可能帶來更多的相關資源,則必須整合運用,使其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

三、對教師之建議

(一)掌握社會脈動,建立與家長互信基礎,引導家長正向參與班級事務 國小教師應能體認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是莫之能禦的趨勢,並且也深刻瞭解正 向的家長參與有助於學生的學習,所以應當敞開心胸,主動接納並導引這股利人 利己的力量,期望藉由家長的參與,建立互信基礎,發展出正確的親師合作模式,

使親師互動更為密切,更瞭解學生家庭背景,有助於班級經營的成效。

(二)提升教師專業智能,展現教育人員熱忱

教師是一種志業有別於一般行業,除了有其專業素養外,最重要的是要有一 顆熱誠的心與教育的愛,有專業的素養才能勝任教學工作,有教育的熱誠,才能 在漫長的教職生涯中維持高昂的工作士氣,而本研究得知國小教師自認在進修與 研究方面較為不足,教師必須隨時進修勤於研究,才能在變化快速的時代,充實 自我,提高專業能力,創新多元。一方面教師面對家長的參與,更多的親師合作 也可能意味著更多的親師衝突,教師如非保有教育的熱誠,將很難在一連串的挫 折中,轉換心情重新出發。

四、對往後研究之建議

(一)研究對象由教師轉變為家長

既然家長參與學校事務主體為家長,如果沒有從家長的角度去研究,比較無 法瞭解家長的需求與看法,也較會有隔鞋搔癢的感覺,所以有機會可以將研究對 象擴及家長,使研究過程更周延,結果更為精準。

(二)研究方法質量並重

以量化的研究方式雖較為方便,但問卷的填答難免有其缺點,也可能因設計 的疏忽而無法真實反應出受訪者真正的意見,況且對家長施行大量的問卷,寄發 回收都有相當程度的難度,也許可兼採質性的研究,如訪談等。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丁一顧、張德銳(2005)。中小學家長參與及其與教育品質的關係。教育研究月 刊,135,81-91。

丁金松(2001)。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家長參與之角色與功能 的探究。研習資訊,18(1),45-52。

方慧琴(1997)。臺北市國民小學家長參與班級事務活動之研究。臺北:臺北 市教師研習中心。

王一道(2003)。國民小學家長參與班級事務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中 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王淑俐 (1995)。為師最樂:現代師生倫理與溝通技巧。臺北:南宏。

王餘厚(1997)。概談激勵士氣。人事月刊,24(3),45-47。

四一O 教育改革工作團隊(1994)。「教育改造四一O 全民大結合」活動說明。臺 北。

任秀媚(1984)。家長參與幼兒學校學習活動對幼兒社會行為之影響。國立台 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任晟蓀(2000)。學校行政實務—法規篇。臺北市:五南。

刑泰釗(1999)。教師法律手冊。台北:教育部。

江志正(1992)。國民中學組織管理型態與教師工作士氣之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 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臺北:教育審議委 員會。

何怡欣(2007)。台南縣市國民小學教務主任服務領導與教師工作士氣關係之

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吳宗立(1997)。學校行政研究。高雄:復文出版社。

吳明清(2001)。教育向前跑─開放社會的教育改革。臺北市:師大書苑。

吳明隆(2001)。SPSS統計應用實務。臺北:松崗。

吳清山(1996)。 共創學校與家長會雙贏局面。北縣教育,13,14-19。

吳清山(1999)。跨世紀學校組織再造之重要課題及其策略。教師天地,98,4

-9。

吳璧如(1999) 。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原理探究。中學校育學報,6,69-104。

李美玲(2006)。家長新角色─英格蘭與威爾斯的新想法。2006 年10 月15 日,取 自http://parents.yam.org.tw/purpose/p10.html

李介文(2007)。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教育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南投縣 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李豐章(1987)。縣市教育局成員士氣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 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汪世德(1998)。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工作,分寸待拿捏。英國文教輯要,9,9。

周文章(2002)。高雄市國民中學家長會組織運作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 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周新富(2003)。家長參與子女教育之研究與實務。國民教育研究學報,11,69-92。

林天祐(1997)。 學校家長關係。載於吳清山等,有效能的學校(頁 141-160)。

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林天祐(2000)。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研究與實際:對教育改革的啟示,教育研 究資訊,7(2),61-79。

林文通(2000)。二十一世紀日本教育的國際化。美國紐約文化組。

林明地(1998) 。家長參與學校活動與校務:台灣省公立國民中小學校長的看法

分析。教育政策論壇,1(2),155-186。

林明地(1999)。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研究與實際:對教育改革的啟示。教育研究 資訊,7(2),61-79。

林美惠(2002)。高雄市國民小學家長參與校務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屏 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林振成(2003)。國民中學學校氣氛與教師士氣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 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林晏瑢(2008)。臺北市公立幼稚園家長參與親職教育活動現況與需求之調查研 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婉琪(2000)。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士氣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台灣北部地 區三縣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進田(1993)。抽樣調查理論與應用。臺北:國立編譯館。

林龍和(2005)。高雄市國民小學校長家長式領導與教師服務士氣關係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