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實證結果分析

第三節 實證結果分析—交叉項模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 實證結果分析—交叉項模型

本研究於第四章探討中,分析在各個不同構面下如廠商特性、策略動機、

組織知識、體制與環境,各種因素對於陸資廠商進入臺灣巿場時,選擇進入模 式之影響,並在本章第二節以實證結果與文獻探討做一相互驗證。此外,因為 不同公司型態如民營企業及非民營企業(如國有企業),由文獻探討可知其對 外直接投資目的不同,在此情況下,是否會與其他影響進入模式的決定因素 產生交互作用,而有不同的結果。換言之,本交叉項變數主要在探討加入「公 司型態」做為調節變數之後,原基本模型中解釋變數與被解釋變數之間的因 果關係是否有所變化?其預期方向是否有所變動?相關模型迴歸結果彙整如 表 5-5。

一個變數是否有調節效果,可以籍由觀察此一變數與其他解釋變數相乘 所組成之交叉項變數所產生之迴歸結果,若交叉項變數具有顯著性水準,則 表示該變數具有節調效果。觀察表 5-5 實證結果發現,模型 4 至 7 的交叉項 變數多數通過顯著性檢定,僅「兩岸分工×公司型態」未達顯著水準(p 值

=0.102),顯示「公司型態」此一調節變數具有調節效果,以下將針對各交叉 項變數的實證結果予以說明。

表 5-5 公司型態對陸資來臺進入模式選擇之影響

解釋變數 模型 4 模型 5 模型 6 模型 7 截距項 1.325 1.377 1.409 1.525

(0.680) (0.668) (0.675) (0.678) 產業類別(IND) -0.442 -0.017 -0.005 -0.137

(0.303) (0.247) (0.250) (0.255) 廠商規模(SCALE) -0.397 *** -0.405 *** -0.419 *** -0.447 ***

(0.146) (0.145) (0.146) (0.146) 資產專屬優勢(ADV) 0.459 ** 0.467 ** 0.443 * 0.477 **

(0.231) (0.232) (0.233) (0.234) 國際營運經驗(EXP) 0.047 0.064 0.100 0.05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式,兩者呈現正相關影響。其次,觀察表 5-6 的比較結果,模型 1 實證結果

「產業類別」與進入模式為負相關,與公司型態組成交叉項變數後,實證結果 估計係數轉為正向,表示陸資廠商來臺投資鼓勵類產業若其為民營企業者,

相較其為非民營業者而言,於進入臺灣巿場時較傾向採獨資進入模式,本實 證結果呼應 Luo(2001)及曹海濤與葉日崧(2008)研究結果,國有企業多投 資於礦業及服務業,製造業者較少,故推論陸資來臺投資製造業以民營企業 居多。陸資民營廠商於投資鼓勵類產業時,因以製造業者居多,製造業者資本 密集度性質較強,較傾向採獨資經營有利於其追求長期利益之達成。而非民 營企業部分,則支持 Brouthers and Brouthers(2003)及連德宏(2009)研究 結果,中國國有企業投資的業別主要集中在服務業及採礦業,臺灣並無採礦 業而服務業具有以人為本特質,較受行為不確定因素影響,則較傾向合資模 式經營。綜上,加入「公司型態」的調節後,鼓勵類產業受原組成產業類別影 響,對於進入模式選擇有明顯影響。

二、 兩岸分工╳公司型態(模型 5)

「建置兩岸分工體系」個別變數與獨資進入模式之間原為負相關,經由 加入「公司型態」變數後,本變數實證結果,其估計係數轉為正向,但不顯著。

表示陸資廠商如以兩岸分工做為其來臺動機時,其公司型態為民營企業者,

較陸資非民營企業將較傾向獨資經營,究其原因,推論是陸資民營企業來臺 建置分工體系,並非為追求有效率的成本最低模式,做為進行分工之目的,而 是以產品開發及價值鏈連結之垂直分工為主,以建構供應廠商的效率連結。

且在全球化潮流下,國際分工愈加精細,常形成母子企業間的功能性分工局 面,因此在臺投資陸資民營企業,來臺設立之子公司有其獨立功能,例如研 發、人才培育或技術支援功能,係為支援母公司或執行母公司功能分工,故不 傾向合資模式,而較傾向獨資經營模式。實證結果與高長(2009)及 Deng(200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研究相仿。

三、 布局全球╳公司型態(模型 6)

本變數實證結果估計係數為正向,與預期方向一致,意謂著陸資廠商若 以布局全球為其進入臺灣巿場之動機,其為民營企業者,較非民營企業傾向 選擇獨資模式。此與 Kim and Hwang(1992)及連德宏(2009)研究相仿,亦 即民營企業為實踐全球化動機,是為取得巿場先占地位,獲取最大利益為主,

相較非民營企業(如國有企業)係以取得技術為目的而以合作方式做為管道,

在此情況下,民營廠商會偏向高控制力之模式,故在選擇進入模式上,民營企 業會較非民營企業傾向採取獨資模式經營。

四、 技術外溢風險╳公司型態(模型 7)

觀察表 5-6 的比較結果發現,模型 1 實證結果「技術外溢風險」與獨資 進入模式呈負相關,與「公司型態」結合成交叉項變數後,實證結果估計係數 轉為正向,表陸資廠商擁有專有技術係來自母國,而可能產生技術外溢風險 高機會時,其為民營企業者較非民營業者,會偏好採取獨資進入模式。推論非 民營企業(如國有企業)因研發能力薄弱,進行海外投資者多非屬高科技產 業,故其技術外溢效果並不明顯,而陸資民營企業為增加本身競爭力,在考量 技術移轉成本下,在進入臺灣巿場可能會產技術外溢風險性高時,較傾向採 獨資模式進入,此結論與鍾美芳(2009)研究發現一致。相對地,非民營企業 相對自主研發能力低,擁有較少的專業技術,可能產生技術外溢風險機會小,

較無需考量移轉成本問題,反而是以取得地主國專有技術知識為目的,偏好 以合資模式進入臺灣巿場,此結果呼應韋穎(2009)及 Larimo(2003)的研 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解釋變數 預期

方向 模型 1 模型 4 模型 5 模型 6 模型 7

巿場潛力 ? + + + + +

產業類別×公司型態 ? +**

兩岸分工×公司型態 + +

布局全球×公司型態 + +**

技術外溢風險×公司型態 + +**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