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實證模型設定

第一節 變數說明及預期影響方向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章 實證模型設定

接續第二章相關實證文獻的探討與第三章陸資在臺投資現況之統計分析,

本章將以前二章實證文獻及統計分析為主要基礎,探討影響公司型態對在臺 陸資進入模式選擇之決定因素。我們將透過建立模型實證的方式來進行分析。

本章第一節將針對被解釋變數及解釋變數之定義予以敘明,並依據各種實證 文獻預測各解釋變數的影響方向,第二節則將說明本章所使用的資料來源、

統計方法,並建立實證模型。

第一節 變數說明及預期影響方向

本節將就被解釋變數與解釋變數定義逐一說明,並進行解釋變數對被解 釋變數之設定分析。

一、被解釋變數

本研究依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於2013年所作「陸資投資事業營運狀況 調查表」之資料,將調查表中受調查廠商勾選「公司投資型態」欄位選項搭配 陸資出資比例設定被解釋變數(Y),分為獨資(100%陸資出資)及合資(非 100%陸資出資)兩類。當Y=1表示「獨資」,Y=0表「合資」。

二、解釋變數

整合第二章學說理論及相關實證文獻研究及第三章現況統計結果歸納與 分析,本章將相關解釋變數歸納並分類為四個構面,分別為廠商特性、策略動 機、組織學習、體制與環境。另為瞭解公司型態對陸資在臺進入模式選擇的影 響,並利用「公司型態」與各變數組成交乘項進行實證,成為第五個構面。以 下就各構面解釋變數說明,茲分述如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 廠商特性

1. 產業類別(IND)

早期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主體以國有企業為主,民營企業在 2003 年以前 是禁止對外投資的,因為國有企業於國家經濟政策上扮演著一項重要政策工 具(Buckley et al., 2006, 2007)。而國有企業投資業別主要集中在服務業及採 礦業(連德宏,2009),為了配合政府政策,中資出資比例通常很高,偏向是 以高股權涉入模式(林武郎、臧程遠,1998)。民營企業則依中國發布的「境 外投資產業指導政策」的鼓勵項目投資。而就不同型態企業而言,中央型國有 企業以執行政府政策為目的,非中央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則以利潤及巿場找 尋為目的(曹海濤、葉日崧,2009)。

陳世傑等人(2008)研究臺商對大陸直接投資的結果,製造業者進入大 陸巿場傾向採獨資模式。而 Brouthers and Brouthers(2003)研究西歐服務業 及製造業者如何選擇進入模式時發現,相較於服務業者,製造業者於不確定 投資環境下,會傾向選擇合資進入模式,而服務業者,則會選擇獨資模式。惟 若面對是行為不確性存在情形時,服務業者則傾向選擇合資經營,製造業者 則傾向選擇獨資經營。

本研究依上述「境外投資產業指導政策」將陸資在臺投資產業分為鼓勵 類產業及非鼓勵類產業,本研究鼓勵類產業包括服務業及製造業,以文獻探 討結果,服務業者進入巿場可能傾向選擇獨資或合資模式,製造業者進入巿 場亦可能採取獨資或合資模式(陳世傑等,2008;Brouthers and Brouthers, 2003), 本研究設定鼓勵類產業為 1,非鼓勵類產業為 0,故彙整過去文獻結果,本項 變數符號預期為不確定。

2. 廠商規模(SCALE)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本研究廠商規模以實收資本額為衡量基準,實收資本額在新臺幣八千萬 元 以 下 為 中 小 型 企 業 , 逾 新 臺 幣 八 千 萬 元 者 為 大 型 企 業 。 Agarwal and Ramaswami(1992)實證結果指出,大規模廠商會傾向進入海外巿場,並且廠 商規模愈大會傾向選擇獨資方式進入,Kogut and Singh(1985, 1988b)亦認同 此一主張。惟 Hennart(1991)及 Padmanabhan and Cho(1996)等學者則認為 投資海外子公司的規模相對於母公司的規模愈大時,進入外國巿場則愈傾向 合資,故彙整過去文獻結果,本變數預期符號為不確定。

3. 資產專屬優勢(ADV)

依 Brouthers(2013)研究,廠商的特殊技術會影響進入模式的選擇,為 了保護資產專屬性,廠商如欲進行直接投資,而其具有高專屬性資產時,則傾 向選擇獨資模式,反之,如廠商係屬低專屬性資產企業時,則傾向採用合資模 式。本研究以技術來源做為判斷廠商具資產專屬優勢多寡,技術由大陸母公 司提供或委由大陸研發或向國外購買技術,視為陸資公司來臺前則具有該技 術,該技術為其專屬優勢。故彙整過去文獻結果,本變數設定愈具有資產專屬 性者愈傾向獨資模式,本變數預期符號為正向。

4. 國際營運經驗(EXP)

具有較豐富國際經驗的廠商,實證結果顯示,進入巿場會傾向選擇獨資 模式(Agarwal and Ramaswami, 1992; Gatignon and Anderson, 1988)。缺乏巿 場知識的廠商會嘗試與外部廠商合作以獲取知識,此類廠商較偏好合資經營 模式(Erramilli and Rao, 1990; Luo, 2001)。然而,Kogut and Singh(1988a)

研究觀察到國際經驗在解釋進入美國巿場的廠商為何偏好合資而非獨資時,

並未具有重要作用。另 Erramilli(1991)研究發現,廠商國際經驗與控制力程 度之間,兩者存在 U 型關係。故彙整過去文獻結果,本變數設定有國際經驗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為 1,無國際經驗為 0,本變數預期符號為不確定。

(二) 策略動機

本研究將陸資在臺投資之巿場動機劃歸三類,第一為拓展臺灣巿場,其 次是為布局全球,最後為建構兩岸分工體系。

1. 為拓展臺灣巿場(TWMK)

李文瑞(2000)認為以開拓內銷巿場為動機的廠商,較傾向與地主國合 資經營,而若以當地生產加工出口為動機的廠商,則傾向以獨資經營。就服務 業者選擇進入海外巿場時,追隨母國客戶的廠商較可能傾向高度涉入模式,

而尋求海外巿場的廠商則較偏好與其他外部廠商合作(Erramilli and Rao, 1990)。綜上,廠商為開拓海外巿場較傾向合資模式,然若進入海外巿場是為 追隨母國客戶而來,則較傾向高度涉入模式,本變數設定為拓展臺灣巿場為 1,其他為 0,故彙整過去文獻結果,本變數預期符號設為不確定。

2. 建構兩岸分工體系(DIV)

在區域整合趨勢下,於海外巿場進行分工作業時,有充裕資金的廠商會 傾向以獨資設廠方式進行,惟若在資金欠缺的情況下,廠商會考量以技術移 轉方式與當地廠商合作,傾向以合資方式經營(黎立仁,2012)。而在技術變 化莫測的產業下,透過合資事業的半整合模式是廠商較佳的選擇(高長,2002)。 本變數設定為有建構兩岸分工體系動機為 1,其他為 0,彙整過去文獻結果,

本變數預期符號為負向。

3. 布局全球(GLOB)

廠商為實現全球化策略,對於不同單位間需能達成一定合作程度,甚至 為整體利益個別單位需有一定程度的犧牲,在此情況下,高度控制力以控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不同國家間成員的操作有其需要,故偏好高控制力進入模式,即傾向獨資模 式(Kim and Hwang, 1992; Hill et al., 1990; 翁景民、曾義明,1995)。故彙整 過去文獻結果,本變數設定布局全球動機為 1,其他為 0,本變數預期符號為 正向。

4. 群聚效應動機(CLUS)

對於進入模式和地主國產業群聚之間相關性分析,譚大純與陳正男(2006)

研究發現進入模式與產業互相支援情況有相關,廠商若發現當地已設有許多 與該廠商相關的產業,廠商會傾向採行高投入的進入模式。Erramilli and Rao

(1990)就服務業者選擇進入海外巿場動機研究,追隨母國客戶的服務業者,

服務的對象因為是母國客戶,所以對巿場較為知悉較可能傾向高度涉入。

本研究將陸資在臺投資動機分為配合客戶及上下游廠商及非配合客戶及 上下游廠商,由上述實證研究可知,配合客戶及上下游廠商的企業,因對服務 對象較熟悉且相關產業聚集度高,較傾向高度涉入即獨資模式經營,故彙整 過去文獻結果,本變數設定為配合客戶及上下游廠商為 1,非配合客戶及上下 游廠商為 0,本變數預期符號為正向。

(三) 組織知識

1. 運用臺灣營運管理模式經驗(TWMAG)

缺乏知識的廠商會嘗試從外部有此經驗知識的個人或組織,以合作方式 來獲得知識(Erramilli and Rao, 1990),營運管理經驗本質上屬一種經驗知識,

故廠商想要學習此種知識,會傾向選擇合資模式,彙整過去文獻結果,本變數 預期符號為負向。

2. 運用臺灣高階人才(TWPEO)

知識隱藏性使其不易傳遞,例如技術的操作,高度依賴人與人之間互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是屬於「做中學」的隱涵知識,無法以文字或有形方式表達出來,故移轉困難 度高,廠商傾向以緊密互動有利於觀察與學習的內部層級模式來進入巿場(陳 世傑等,2008)。陸資在臺投資運用臺灣高階人才,因專業知識不易傳達性,

需要以內部化模式近距離學習,故推論廠商傾向獨資模式進入。故彙整過去 文獻結果,本變數設定為運用臺灣高階人才為 1,其他為 0,本變數預期符號 為正向。

(四) 體制與環境

1. 技術外溢風險(SPIR)

技術是廠商之資產專屬優勢,但廠商擁有高科技技術時,進入海外巿場,

卻同時可能遭遇到技術外溢之不利益風險。在有技術外溢的情況,移轉成本 高低會影響廠商對於進入模式的選擇,亦即外溢風險高則技術移轉成本高時,

廠商偏好採獨資模式,反之,若外溢風險低則技術移轉成本低,則採合資模式

(Hill et al., 1990; 鍾美芳,2011)。

本研究以廠商取得技術來源區分,將技術來自大陸母公司及委託大陸研 發者做為風險高之群體,其餘為風險低之群體。本變數設定為技術外溢風險 高為 1,技術外溢風險低為 0,彙整過去文獻結果,本變數預期符號為正向。

2. 巿場潛力(POTE)

Agarwal and Ramaswami(1992)認為低度潛力的巿場雖不具吸引人的特 性,但基於策略重要性或為尋求高報酬的機會,廠商會傾向以獨資模式進入

Agarwal and Ramaswami(1992)認為低度潛力的巿場雖不具吸引人的特 性,但基於策略重要性或為尋求高報酬的機會,廠商會傾向以獨資模式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