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對外直接投資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文獻回顧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探討公司型態對在臺陸資進入模式的影響因素,本 章第一節介紹對外直接投資相關理論與文獻,第二節從不同進入模式相關理 論及實證文獻,探討廠商直接投資國際巿場時,偏好獨資或合資的選擇,最 後第三節以進入模式理論為架構,探討在相關理論下之各個因素影響廠商選 擇進入模式之相關實證文獻。

第一節 對外直接投資

本節謹先就對外直接投資的定義與相關對外直接投資之理論予以綜整分 析如下:

一、 對外直接投資的定義

根據經濟合作與開發組織(Organization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的定義,對外直接投資(FDI)係指一個經濟體居民的 跨境投資,目的是為了獲取另一個經濟體中企業的持久利益(lasting interest)。 所謂持久利益意味著直接投資者與企業之間存在著長期關係,以及直接投資 者對企業管理會產生重大影響。一般衡量的標準則為投資者擁有至少 10%投 票權的所有權,因為它代表投資者的影響力。

另根據世界銀行(The World Bank)的定義,對外直接投資是一種跨境投 資的範疇,指一個經濟體的居民對於另一個經濟體的企業擁有控制權或存在 重大影響力。除了產生控制或影響力的股權外,對外直接投資還包括相關關 係的投資,例如間接控制或影響企業的投資、對同業的投資(由同一直接投資 者控制的企業)、選擇性債務以及反向投資(reverse investment)。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我國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於 2010 年發布的「公司國外投資處理辦法」

第 3 條規定,所稱國外投資,指公司依下列方式所為之投資:

(一)、持有國外公司之股份或出資額。但不包括短期國外有價證券之購買。

(二)、在國外設立分公司、獨資或合夥事業。

(三)、對前二款所投資事業提供一年期以上貸款。

同法第 4 條規定,國外投資,其出資之種類有:1.現金、2.機器設備或零 配件、3.原料、半成品或成品、4.專門技術、專利權、商標權、著作財產權或 其他智慧財產權、5.國外投資所得之淨利或其他收益、6.國外技術合作所得之 報酬金或其他收益、7.有價證券及 8.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可投資之財產。

綜合上述,對外直接投資係指一個經濟體的企業以移轉資本、專門技術、

管理知識或其他財產以取得另一個經濟體企業的所有權或控制權的現象。對 外直接投資不限以取得股權方式,尚包括企業間相關關係的安排而取得控制 力,另外要素的移轉方面,除了資金的挹注外,亦有人才、技術、組織知識的 移轉。

二、 對外直接投資的理論

向外發展總存在著風險,何以廠商要到海外巿場進行直接投資?可由對 外直接投資理論一窺究竟,對外直接投資理論可歸納為四類(吳青松,1999):

(一) 投資套利理論:

因為資本巿場的不完全性,資本會由報酬率低的國家移動到報酬率高的 國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 國際貿易理論:

主要以「比較利益理論」與「產品生命週期理論」為代表。比較利益理論 認為各國的要素稟賦(factor endowment)不同,每個國家依據各該國之比較 利益亦即要素豐富程度,來決定生產什麼以及出口或進口何種財貨以得到比 較利益。例如勞力豐富的國家,生產的勞力密集財相對便宜,便會選擇生產此 商品並出口(劉碧珍等,2016)。產品生命週期理論是 Vernon 所提出,以動態 的觀點,說明隨著產品自身發展階段的改變,生產成本不斷地改變,廠商在比 較利益的考量下而轉換生產地點,因此發生了國際貿易和投資活動(曹海濤、

葉日崧,2009)。

(三) 產業組織理論:

主要有「寡佔巿場結構說」、「交易成本理論」及「內部化理論」。寡佔巿 場結構說在於闡明對外投資行為是寡佔巿場之廠商行為,來自廠商專屬優勢

(firm-specific advantage)、巿場不完全性(market imperfection)及政府政策。

Hymer 認為,巿場結構的因素及政府政策,是造成產品及要素巿場不完全的 原因,而跨國企業是對巿場不完全的對應方式(吳青松,1999;曹海濤、葉日 崧,2009)。

交易成本理論則指出因為巿場失靈而造成交易成本過高(吳青松,1999), 為了降低交易成本,企業使用對外直接投資取代購買外部巿場的中間產品(如 知識、技術)以獲得利潤(Buckley et al., 2007)。內部化理論(internalization theory)由 William Buckley 和 Carl Casson 等學者提出,認為多國籍企業是一 種跨國交易行為的內部化,對外直接投資則是實現將外部巿場交易變成內部 交易的現象(劉碧珍等,2016)。企業會持續將不完全的外部巿場內部化,直 到內部化的成本超過利益為止(Buckley et al., 200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四) 折衷理論:

「折衷理論(Eclectic Paradigm)」由 Dunning, John H.在 1988 年提出,他 試圖將各種對外直接投資理論加以綜合,認為廠商選擇進入模式時,會綜合 考量三個面向,一個企業只有具備所有權優勢(Ownership Advatages)、區位 優勢(Locational Advatages)及內部化優勢(Internalization Advantages),才會 進行跨國直接投資(曹海濤、葉日崧,2009),又稱為 OLI 典範。所有權優勢 係指為充分發揮廠商所擁有的特殊性資產,地區優勢係指為接近原料產地,

或獲取當地巿場,或利用廉價勞力而投資,內部化優勢係指為降低不確定性 而將外部巿場內部化(翁景民、曾義明,1995)。

第二節 進入模式之定義、理論與文獻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