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實驗教學者對教學歷程之分析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實驗教學者對教學歷程之分析

本實驗課程主要針對幼兒常玩的七巧板益智玩具作一系列創造力的教學引 導,期用創造思考教學的模式融入操作玩具中,為平凡無奇的教具注入新生命,

展現另一番不同的創意。

為深入了解幼兒在教學實驗中,創造力與創造思考的表現,實驗者彙整教學 中的教學紀錄、照片、影音資料和作品學習單,並根據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

精密力、冒險心、挑戰心、好奇心、想像力等向度進行分析,以得知幼兒於教學 實驗中創造力的展現。

壹、由教學歷程看創造力的展現 一、流暢力的相關表現

生日蛋糕的紙盤是每個月慶生會都會用到的東西,非常貼近孩 子的生活。當 老師拿出一個紙盤問:什麼東西跟這個很像?圓形的聯想物在全班舉手輪流發言 下短短的 3 分鐘內就想出了 34 種。(教學記錄 0506)

故事貪心的三角形,描述三角形忙著化身為各種事物,小朋友專心的從影片 中找出三角形變的東西。成功的引導讓大家自動的就發表三角形還可以變什麼?

上次圓形的聯想用文字記錄在白板,這次改用繪圖紀錄,希望可以增進圖像思考,

大家一共想了 30 個。(教學記錄 0510)

用三角蔬菜餅為元素組合圖形,很容易讓孩子融入活動,並且信手拈來都是 獨特的創作,每個人創作完拍完照,過一會兒又創作了另一幅畫,老師忙著拍照,

幾乎每個人至少都創作了 2 幅以上的圖畫。(教學記錄 0510)

小朋友了解四邊形的意義後用各種方法創造了許多四邊形。(教學記錄 0513) 運用所提供的彩色形狀磁片來表達,皆能拼出無縫的拼布示意圖。(教學記錄 0517)

當我提出用圓形如何拼接時,好多小幫手都努力揮著手想幫忙示範。(教學記 錄 0517)

每個人一直不停的變化怪物造型,並與同伴分享,當然也不忘舉手請老師拍

照留下作品的紀錄。(教學記錄 0520)

鼓勵把想法畫在圖畫紙上,愈多愈好;愈特別愈好。大家畫的很專心,這不 是一個太難的任務。S11 一下子就畫了三個,然後停下來玩弄手上的七巧板陷入思 考的狀態。有 14 個孩子畫滿一面圖畫紙又翻面。(教學記錄 00607)

請小朋友針對今天的圖畫表現,為別人取個封號。大家想了 15 個封號,真正 選出的有:S7 小聰明、S3 想想王、S15 科學家、S28 小天才、S23 創意家、S26 小 可愛、S8 聰明美人魚公主。(教學記錄 00607)

將組合好的圖形畫在紙上,表示完成一節車廂。看著火車廂一直加長,競賽 的感覺濃厚,生產力驚人。因磁鐵片不足耽誤了一些時間,後來改用磁鐵仍不足,

有些作品沒辦法貼上去,只好用數的。(教學記錄 00610)

讓孩子自由組合操作,發表可以變成什麼?孩子已經對這樣的開放性思考駕 輕就熟,能說出許多內容,每個人也都認真在想。(教學記錄 00614)

幼兒對流暢力的表現在於對主題思考反應思路的流利與數量的多寡,在教學 中不斷的激發,製造輕鬆愉快的師生對話,鼓勵發表,使幼兒願意再多加思考,

將別人的觀念加以組合改造而產生更多觀念,養成孩子能快速直覺的做出反應,

並且享受思考流暢帶來的樂趣。

二、變通力的相關表現

當看到大象用水噴出了一個大月亮,大家眼神出現驚喜,再看小老鼠找來 一群朋友牽手圍成一個最大的圓圈時,大家已開始動腦筋怎樣畫大圈圈了。

S13:我們可以找更多人圍圈圈。

S15:那我可以跑操場一圈那麼大的圓。

S3:可以掛著線跑。

S13:看跑的腳印就知道多大圈。(教學記錄 0506)

大家翻找各式不同素材的圓形物品描圓。(教學記錄 0506)

多數人會使用養樂多瓶,雖然跟大家一樣用瓶子畫圓,S6、S2 則用瓶口而非 瓶底來畫。同樣的物品不同部位的運用也是一種變通力。(教學記錄 0506)

從手指、肢體的運用就有許多不同的創意產生,同樣比出長方形,使用的手

指不一樣就有不同效果。開始有人用物品取代身體後,各種材料都一一被排列成 四邊形,或用鉛筆組合或用膠台排列也有將抱枕拼成的四邊形。並且由個人獨自 創作,發展到二人或小組的創作。(教學記錄 0513)

S2 和 S3 一開始就合作拼組圖形,S3 反應快,看到的物品都可以轉換成形狀。

(教學記錄 0513)

面對磁片拼好的洞洞布,小朋友用重疊的圓形或形狀再疊了一層將他補起 來。這個方法可能是此繪本創作者著作時始料未及的方法,小朋友不受限的思 考,未落入平面的窠臼,反倒想出了一個確實可行的方法。(教學記錄 0517)

大小、形狀都很容易就分類出來,特別的是有一桌的小朋友將七巧板全混在 一起,然後分類時是依照顏色分類(為預防同桌的孩子分辨不出自己的七巧板,

故意同桌的人都發不同顏色的七巧板)。她們打破了自己的界線和別人合作新的 分類方式。特別讚賞了一番,「對!老師沒有說不能和別人一起分類」。也有人將 三個角的和四個角的分開,這時平行四邊形和正方形就變成好朋友了。不然本來 平行四邊形,都沒有同類在一起,全班一致認為他自己是一類。(教學記錄 0524)

讓小朋友想想怎樣製作,多數的答案是:照著畫再剪下來,也有人提議用描 的。(教學記錄 0527)

S26 在背面畫圖,但由於已經剪開,所以畫圖時用手把兩張紙合起來再畫。

S4 畫了圖再剪開。S11 在裁剪線邊畫上圈圈記號。S19、S24 則寫上數字。(教學 記錄 0531)

在他們不小心拼成大長方形時,趁機鼓勵別人是否也能拼出一樣的形狀。讓 孩子覺得這樣的不小心仍有成就,而受到鼓勵更勇於各種嘗試。(教學記錄 0603)

多數表現是兩塊黏在一起描畫完,再變畫圖案。也有將兩個形狀分開描,再 畫上圖案使其產生連結,這是出乎意料的表現。(教學記錄 0607)

有些孩子是隨性將形狀描好後,觀察形狀像什麼,就創作什麼。有些人則是 先想好畫題再安排形狀的組合;還有將形狀重複描繪組合的,真是始料未及。(教 學記錄 0610)

在陷入板塊的操作思考時,不斷的嘗試各種擺放方式是孩子共通的成功過 程。幼兒會直覺的將某一塊直接對應到角或一個邊,然後補滿圖案,最易察覺出 問題的是在擺放第六塊和第七塊時知道這樣不行,開始做調整,試著做不同擺 法。(教學記錄 0621)

Williams 認為變通力的行為表現是對事物採取不同的途徑,具有移轉類別的 能力及富有迂迴變化的思路。幼兒在學習解決問題時提出各種不同的意見,並且

嘗試使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和素材,努力拼組四邊形;過程中看見幼兒不斷變化看 事物的角度與方法,適時調適轉換作法去完成七巧板的拼組。對幼兒喜好固定規 律的生活習性而言,這些改變實屬不易。

三、獨創力的表現

翻找各樣玩具物品畫圓時多數從最易取得的開始,有些人會跟從,有些人為 了與別人不同就故意找其他東西,顯示出自己的不凡創意。(教學記錄 0506)

S14 將兩個大三角形重疊擺放,再於盒內推開,這似乎成了他獨創的一種儀 式,認為這樣才拼的出來。(教學記錄 0531)

帶著孩子思考七巧板的紋路、圖案、盒子有沒有特別的功用,再思考解決速 度的問題。整體的反應讓我覺得孩子會主動發表想法也能想出獨特的辦法加快收 拾的速度,如:畫成一幅圖、在裁剪線上畫記號、寫數字,這些獨特的方法。都 顯示思考愈來愈活化。(教學記錄 0531)

模仿別塊板形時 S11 會和 S1 合作,借他人的七巧板然後墊在下面,用重疊 的方法拼上去,他覺得這樣可以知道哪裡還沒補滿。(教學記錄 0603)

這次強調的不是量多,而是獨特和精密,許多孩子塗上顏色,並且在描好的 形狀之外又加上相關性的圖案。有人把描好的圖當主體發揮,有的則把它當成圖 畫的一部分,同樣的也有人重複描繪其中一個形狀做為組合的元素,或是直接在 同一張紙上創作兩組圖案再一起組合,每個人都展現其別樹一格的創意。(教學 記錄 0614)

S7 是全班第一個在隔天就完成 15 關的人,他分享的經驗是:要先把大塊的 擺好再擺其他的。

S3:就一直看哪一個形狀比較像,就放下去,不行就再換。

S14:一直用頭腦想,想久一點就排出來了。

S11:一直排,不行就轉轉看。

S24:把七巧板翻面過來再試試看。(教學記錄 0621)

在獨創力方面看到幼兒意圖讓自己表現的和別人不一樣,所以模仿的行為逐 漸減少,即使參考別人的方法也會同中求異,以新奇而獨特的方式去思考。各種 創意的展現因為被嘉許而有蓬勃發展的趨勢,儀式的創造、作品的創作方法,乃

至分享過關經驗的獨特見解,都是幼兒提出的聰明主意,產生不同凡響的結果。

四、冒險性的相關表現

根據「Williams 創造力測驗知情互動模式」中冒險性的意義為:1.勇於面對 失敗或批評。2.勇於猜測。3.在雜亂的情境下完成任務。4.辯護自己的觀點。以 此檢驗教學記錄中幼兒的表現,有諸多符合之處如下:

運用電視播放故事投影片,大家會由頁面左下角的動物部位猜測下一個畫月 亮的動物以及用什麼東西來畫,形成另一種好奇猜測答案的樂趣。(教學記錄 0506)

後來專注於圓的變化,孩子不再描圓,而是自己畫圓形加以變化,問為什麼 不再描圓,S21 答:我已經會畫圓。S14:自己畫比較快。S4:當魔術師幫圓圈 圈變身比較好玩。(教學記錄 0506)

在講述故事時,能預期猜測形狀變成的物品,踴躍發表。(教學記錄 0513) 當小朋友下筆運用形狀色塊設計自己的夢想披風時,下筆毫不猶豫,大膽的 提筆就畫。對於這種難度的設計,我覺得孩子已表現出一種敞開心懷受到接納的 感覺,所以能大膽的下筆。(教學記錄 0517)

故事提到鬼屋時…,T:「還要聽下去嗎?有點恐怖耶!」S 大聲:「還要...」

T:「確定,不會怕嗎?」S:「不會…」偶爾測試一下孩子的興趣,發現他們還蠻 喜歡緊張懸疑的氣氛。(教學記錄 0520)

有些孩子雖然完成摺紙的部份,卻無法分辨出裁剪線的正確位置,還沒畫線 就剪錯了,以致向老師又要了一張紙再做一次。有些孩子不想重剪,將錯就錯愉

有些孩子雖然完成摺紙的部份,卻無法分辨出裁剪線的正確位置,還沒畫線 就剪錯了,以致向老師又要了一張紙再做一次。有些孩子不想重剪,將錯就錯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