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七巧板創意教學方案」對幼兒創造力表現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七巧板創意教學方案」對幼兒創造力表現之研究"

Copied!
21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蔡崇建 教授. 「七巧板創意教學方案」 對幼兒創造力表現之研究. 研 究 生:姜敏琳 撰. 中華民國 一百年 一 月 二十四 日.

(2) ii.

(3) 「七巧板創意教學方案」對幼兒創造力表現之研究. 誌 謝 此時要落筆真是百感交集,這兩年多來過得真是既充實又疲憊不堪。白天上 班,晚上除了上課、做研究所的課業,還要忙於我一輩子的志業--佛門中永遠的 志工,體力與心力耗至極點,有時真是覺得撐不下去了,還好有很多良師益友不 斷地鼓舞與加油,讓我能夠堅持到最後,感恩的心不斷地湧上心頭。 首先我要誠摯的感謝指導教授蔡崇建教授,老師悉心的教導使我得以發現七 巧板運用於啟發幼兒創造力的領域,老師與我討論並指導我論文的方向,用心程 度好像自己在研究這一篇論文一樣,使我在這一年來獲益匪淺。老師對研究學問 的認真態度更是我輩學習的典範。 本論文的完成另外亦得感謝口試委員陳龍安教授和陳學志教授的指導與啟 發。因為有你們的指導,使得本論文能夠更完整而嚴謹。 兩年多的日子,在學校上課的點點滴滴,學術上的討論、研究報告的分享、 趕作業時的互相打氣......,感謝同學的共同砥礪,有你們的陪伴讓兩年多的研 究生活變得充實多彩。 先生在背後的默默支持更是我前進的動力,給予我精神上最大的鼓舞與支 持,沒有先生的體諒、包容,我無法獨自走完這兩年多研究生活。 最後,我要感恩佛菩薩的加持與護佑,賜與我信心與靈感,帶給我走過瓶頸 與低潮的勇氣,感恩佛菩薩慈悲﹗ 姜敏琳. iii. 謹誌於師大. 100.01.24.

(4) iv.

(5) 「七巧板創意教學方案」對幼兒創造力表現之研究. 摘 要 本研究主要探討「七巧板創意教學方案」對幼兒創造力表現之影響。量的方 面採準實驗研究法,以臺北市某國小附設幼稚園平均年齡五歲之幼兒為研究對 象。實驗組二十九名幼兒每週進行二次實驗教學活動,共計十六次。對照組二十 七名幼兒未進行實驗處理。以 「臺北市幼兒創造力測驗」為工具,測得資料以單 因子共變數分析,分別進行假設的考驗。研究結果實驗組幼兒在「圖形流暢力」、 「圖形變通力」、「圖形獨創力」之得分顯著優於對照組。 質的方面以教師教學記錄、影音紀錄、學習單與作品等工具,分析教學歷程 和作品的創造力表現。獲致以下結論: 一、擴散性思考問題的提問,有助幼兒流暢力的提升。 二、成功的思考經驗使幼兒產生穩定愉悅的情緒。 三、競賽性活動和闖關活動能激發幼兒冒險、挑戰的人格特質。 四、具暗喻性的繪本和對話能激發幼兒的好奇心。 五、幼兒對操作材料的深入探索有助發揮創造力。 六、鼓勵幼兒對作品命名或描述,能提升語文創造力與想像力。 七、教學實驗中幼兒的作品與表現具有創造力。. 關鍵詞:七巧板創意教學、幼兒、創造力. v.

(6) vi.

(7) “Tangram creativity teaching plan” to research of the children creativity performance. Abstract The research was developed a set of “tangram creativity teaching plan” to dective the result of such a program increasing children’s graphic creativity. The research adopts guasi-experimental study method and children from junior classes of kindergarten affiliated to a Taipei city primary school are being the sample as the target of research. There are 29 childre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27 children in the comparing group. Those 29 childre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ve received teaching activity twice a week, and the teaching activity consists of 16 units. Those 27 children in the comparing group without an experimental treatment. The tool of the research is “Taipei City Children Creativity Test”, and information thus obtained is analyzed by using single-factor common-variable and tested by using hypothesi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i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re superior to the comparing group in the marks of “graphic fluency”, “graphic flexibility” and “graph originality ”. Qualitative research by the teaching record, video and picture record, study list and work, analysis teaching process and work creativity performance. Obtain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1) the problem of divergent thinking questions that helps to help children to enhance fluency. (2) Successful thinking experience let children have stable and joyful moods. (3) Competition and passing activities raise children’s adventure and challenging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4) A metaphor of picture books and dialogue to stimulate children's curiosity.. vii.

(8) (5) children to explore in depth the operating materials will help creativity. (6) encourage the children to the works named or described, can enhance language creativity and imagination. (7) From teaching experiments, children’s works and expression are provided with creativity.. Key words: tangram creativity teaching plan, children, creativity.. viii.

(9) 目錄 誌謝 ....................................................iii 中文摘要 ..................................................v 英文摘要 ................................................vii 目錄 .....................................................ix 表目錄 ...................................................xi 圖目錄 ..................................................x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 7. 第三節. 研究假設 .................................................. 8. 第四節. 名詞釋義 .................................................. 8. 第五節. 研究限制 .................................................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3. 第一節. 七巧板的探討 ............................................. 13. 第二節. 幼兒與創造力 ............................................. 23. 第三節. 幼兒創造性教學與評量 ..................................... 3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53.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對象 ........................................... 53. 第二節. 研究工具 ................................................. 56. 第三節. 研究步驟 ................................................. 64.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67. ix.

(10)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69 第一節. 實驗教學與統計結果........................................69. 第二節. 實驗教學者對教學歷程之分析................................73. 第三節. 實驗教學者對作品與學習單之分析............................85. 第四節. 七巧板創意教學的影響.....................................11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19 第一節. 結論.....................................................119. 第二節. 建議.....................................................123. 參考文獻 ................................................ 127 一、中文部分 .....................................................127 二、英文部分 .....................................................134 三、網路資料 .....................................................137. 附錄 .................................................... 139 附錄(一)七巧板創意教學教案設計 ....................................139 附錄(二之一)學習單:三角形變變變...................................155 附錄(二之二) 學習單:四邊形捉迷藏...................................156 附錄(三)家長授權同意書............................................157 附錄(四) 七巧板創意教學方案教學紀錄表.............................. 154 附錄(五) 七巧板創意教學方案教學紀錄................................ 159. x.

(11) 表目錄 表 2-1. 七巧板相關研究 ..............................................22. 表 2-2. 創造力的各家觀點 ............................................23. 表 2-3. 幼兒創造力發展與特色 ........................................26. 表 2-4. 國內幼兒創造力相關研究 ......................................29. 表 2-5. 三種教學之比較 ..............................................36. 表 2-6. 國內外學者主張創造思考教學原則分析表.........................37. 表 2-7. Williams 創造思考教學策略....................................46. 表 2-8. 幼兒創造力評量工具...................... .....................51. 表 3-1. 七巧板創意教學之實驗設計 ....................................54. 表 3-2. 實驗組與對照組基本資料 ......................................55. 表 3-3. 教學方案策略對照表 ..........................................58. 表 3-4. 「七巧板創意教學方案」活動綱要...............................60. 表 3-5 「七巧板創意教學方案」課程進度表...............................62 表 4-1. 評分之相關分析摘要表................................... ..... 69. 表 4-2. 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結果摘要表.............................70. 表 4-3. 變異數同質性檢定結果表.......................................70. 表 4-4 「圖形創造力測驗」前後測得分平均數、標準差與調整後平均數比較..71 表 4-5 後測共變數分析之結果摘要表....................................72. xi.

(12) 圖目錄 圖 1-1. 大腦認知功能表現的強度 .......................................3. 圖 1-2. 九環圖 .......................................................4. 圖 1-3. 華容道 .......................................................5. 圖 1-4. 七巧板 .......................................................5. 圖 2-1. 燕几圖 ......................................................13. 圖 2-2. 蝶几譜 ......................................................14. 圖 2-3. 七巧世界:七巧板排出的勾股圖証 ...............................15. 圖 2-4. 桑下客編著的(七巧圖合璧)、光緒嚴笠舫著(七巧書譜)書中之七巧詩..16. 圖 2-5. 清光緒童葉庚創製的〈益智圖〉上 下冊 ..........................16. 圖 2-6. 七巧遊戲、七巧板的歷史研究 ...................................17. 圖 2-7. 七巧桌 ......................................................20. 圖 2-8 「問想做評」創造思考教學模式 . .................................42 圖 2-9. 智力結構的模式 ..............................................44. 圖 3-1. 研究架構 ....................................................53. 圖 3-2. 「七巧板創意教學」課程理論圖.................................57. 圖 3-3. 研究流程圖...................................................57. 圖 5-1 實驗組與對照組流暢力前後測對照圖............................ 120 圖 5-2 實驗組與對照組變通力前後測對照圖............................ 120 圖 5-3 實驗組與對照組獨創力前後測對照圖............................ 120 圖 5-4 實驗組與對照組前後測總分對照圖.............................. 121. xii.

(13) 第一章 緒論. 幼稚園階段的學齡前幼兒在學校中探索和學習,教室的學習環境提供了許多 啟發性、益智性的玩具供幼兒操作,其中以七巧板延伸出來的類似玩具頗多,大 多置於益智角或玩具角供幼兒自行操作。本研究意欲將七巧板的操作和創造力做 一結合,設計出一套教學方案以探討七巧板對幼稚園幼兒創造力表現之影響,本 章分為四節,分別為研究動機、研究目的與問題、研究假設、名詞釋義及研究限 制等,依序論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壹、創造力發展的重要 身處知識經濟的洪流,面對快速變遷的社會環境和日新月異的資訊科技發 展,知識的創造與運用是促進所有經濟起飛的主要動力。不同於以往單調重複的 性質,現代的知識除了經驗的累積外還需具備創新性,知識加上創意用來改造企 業組織、簡化製程、創造新的產值。隨著資訊社會的流變,從「文盲」到「電腦 盲」,不懂創意的人必將淪為新一代的「創意盲」 (莊淇銘,2004)。 全球各國為推動創造力教育,形式不限於政府部門都有創造力和創新的政策 和報告,亞太地區的政府教育部門曾提出創造力教育的相關政策;歐美國家更強調 將創意融入教學和生活中,在許多重要場合中各國領袖都表示創造力教育的重要 性。為了因應知識和創意掛帥的世界經濟型態,近年來政府將創造力列為國家重 要的發展策略。自 85 年起「中華民國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中「多采多姿,活. 1.

(14) 潑創新」之現代教育方向的提出開始,經濟部與國科會亦積極推動創造力相關研 究,產經學界也不斷舉辦各項活動激發創造力之發展(創造力教育白皮書,2002) 。 創意意識的覺醒牽動整個國家社會發展方向的調整,讓我們的脈動同步全 球。在創造力教育白皮書中擬定「提升創造力」為施政重點,並加強宣導協助重 視創造力,旨在實現「創造力國度」 (Republic of Creativity , ROC)之願景,因此, 做為一個順應社會進步的現代人,必須具備靈活的思考,培養勇於創造的生活態 度;且不斷的學習嘗試跳脫既有思維去發現新的領域,也就是說現代人必須是一個 有創造力,有腦力的思考人。. 貳、幼兒創造力的開展 Robert Schirrmacher(1988) 解釋創造力是一種技巧,是一種態度而非天資。 顯示創造力是可以透過培育訓練與學習而發展出來的能力。以教育的立場來說, 藉由創造性的教學活動及創造性環境的營造,是可以啟發並增進兒童創造思考的 能力,以奠定其成為有創造力的未來人才。Torrance(1968)研究指出四歲到四歲半 是創造力發展的高峰期,隨著教育環境標準化的影響,五歲左右呈現第一個衰退 期。可見五歲左右是創造力的關鍵期,若能適時掌握幼兒心理狀態,提供合宜的 學習環境,就可以保持創造力精神的活躍,使創造力得以持續開展。. 叁、幼兒透過感官學習 幼兒對世界的認知透過感官而形成,尤其透過動手操作,可以更深化學習。 學習時若動手操作,再經由腦部運思,可保留學習獲得知識的 70~90%;若靠口語 經由腦部運作,將可保留 50~70%;如果視覺和聽覺並用,透過腦部運思,可保留 30~50%;只靠視覺和腦部運作,只能保留 20~30%;單靠聽覺學習和腦部運作思 考,只能保留 10~20%的知識。由此可知,我聽了我即忘記;我看我記得;我動手. 2.

(15) 做了我就了解。. 圖 1-1 大腦認知功能表現的強度 資料來源:林文真,2004;蔡崇建,2010。 動手操作在幼兒學習與思考過程中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因此,萌發研究者欲 以一種操作式教具為媒介,並能藉此教具的操作,類化生活經驗引發幼兒思考, 進而提升幼兒創意思考的能力。此教具設定必需構造簡單,能變化無窮,且要符 合幼兒所能理解思考,又可隨手製造,平易平價,讓創意能夠普及。在檢視過班 級上的玩具後,發現七巧板能符合上述條件,但是需研發一套教學方法,方能在 學習與思考中讓創意獲得啟蒙。. 3.

(16) 肆、七巧板在歷史上的創意地位 我國自古就有許多偉大的創新發明,從黃帝時期的指南車、造紙術印刷術、 火藥….等,顯示在故有的文化傳統中必有許多值得學習之處。華人人口佔全世界 四分之一,二十一世紀是華人崛起之時,為了發揚中華文化,本研究擬運用歷史 悠久的七巧板遊戲來啟發幼兒的創造思考,期能舊物新用,發揮七巧板在不同世 代的新價值。 在兒童時期,幼兒用感官學習外界一切事物,不論孩子用甚麼方式展現創造 力,都需要透過觸摸與操作合宜的工具以增進大肌肉和小肌肉的技巧,益智玩具 的操作提供孩子的需求。我國最著名的益智三絕:九連環、華容道、七巧板…等, 都是啟動運思能力的最佳遊戲。九連環用九個鐵環連成一串,以解開為目的。維 基百科記載,明《丹鉛總錄》 :“九連環,兩者互相貫為一,得其關捩,解之為二, 又合而為一”。金屬製成圓形環九枚,九環相連,套在條形橫板上,各環以銅桿與 之相接。玩時,依法使九環全部聯貫子銅圈上,或經過穿套全部解下。但是其解 題的難度偏高且重量不適於幼兒操作,材料的取得也較不容易。. 圖1-2 九環圖 圖片來源:細說童年網頁。民100年1月15日,取自: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4/phantom/02_file/0212/021201.htm. 華容道是一種滑塊遊戲,目標是在滑動方塊而不從中拿走任一塊的情況下, 將曹操推回曹營。遊戲以移動最快最少次能完成為勝。仿間有變形版的類似遊戲,. 4.

(17) 但其變化有限,普及度不如七巧板來的廣為人知。. 圖 1-3 華容道 圖片來源:細說童年網頁。民 100 年 1 月 15 日,取自: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4/phantom/02_file/0213/021301.htm 七巧板是由七塊板子所組合而成的一種益智拼圖。其中包括了五個三角形、 一個正方形和一個平行四邊形。用這幾個板子可以組合出千變萬化的圖形。甚至 運用紙板或色紙就能製作出來,其製作的簡易成了可以信手拈來的創意教具。. 圖 1-4 七巧板. 5.

(18) 在創造力測量方面,我國最早的創造力測驗當推清朝後期出現的益智圖(俗稱 七巧板),它由形狀大小不等的七塊小板組成,用這些小板可拼成近百種生物和實 務圖樣。七巧板的操作屬於典型的發散式思考和創造思考活動,其操作的成果是 形象轉化。此外,我國民間流傳的九連環、華容道也是練習和測量發散性與創造 思考活動的巧妙工具(董奇,1995)。此三種都是啟發創造思考的古典遊戲。論其形 式與運用的普及度,以七巧板的自由變化和簡易的操作最合適做為幼兒想像及擴 散思考的遊具。. 伍、幼兒七巧板創意教學的研究價值 福祿貝爾認為具有創造性要素的遊具是不複雜具有單純基本的形式,單純中 有多樣變化性,才是具有創造要素的創造性玩具。現今社會對幼兒教育發展相當 重視,為開發腦細胞發展的黃金時期,各類玩具充斥:舉凡扮演類玩具、積木、 樂高、樂喜…建構式玩具、益智類玩具…等。包括幼教之父福祿貝爾所創的恩物 和蒙特梭利為特殊需求兒童製造的教具,對兒童教育與發展都功不可沒。然這些 進口的或本地製造的遊具都價格不斐。未若七巧板的平實,甚至依照比例就可以 輕易的運用手邊的材質,自行製作。更增加創意隨手可得的創造態度,這也是研 究者鍾情於以七巧板為實驗教具的原因之一。 七巧板多用於國小、國中數學科的分數教學、平面幾何、周長與面積和畢氏 定理證明(何鳳珠,2003;黃志敘,2004;高菁霙,2003;蔡慧如,1999)。維基百 科:七巧板是啟發幼兒智力的良好夥伴,能幫助幼兒具體與抽象概念的形成,培 養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形狀分析及創意邏輯上都有巨大的發展空間。鄔凱西 ( 2003)認為七巧板能啟發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坊間教具公司也有類似功用的廣 告詞,但國內文獻中未曾見以七巧板和創造力的關係做研究的論述,亦不見以幼 稚園為對象的七巧板實驗教學。本研究期以實驗教學的數據印證七巧板對幼稚園. 6.

(19) 學童創意思考表現之影響,希冀藉由本研究的發現,激發產業界研發更多具創意 的幼兒益智玩具,並提醒幼兒教育者和家長重視幼兒創造力,並提供實施創造力 教學之參考。.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本研究主要探討七巧板的創意教學對幼兒創造表現之影響,希望透過有系統 的引導,將幼兒的擴散思考具體的由作品和行為中表現出來,並結合多元智能的 活動適情適性的拓展幼兒生活經驗,期能瞭解幼兒在接受七巧板創意教學後,所 產生的創造表現,以做為日後幼兒創造力教學之參考。提出研究目的與問題敘述 如下:. 壹、研究目的 一、瞭解七巧板創意教學對幼兒創造力表現之影響。 二、探討教學實驗中幼兒創造力表現之情形。. 貳、研究問題 一、接受七巧板創意教學之實驗組與未接受之對照組,在「幼兒圖形創造力 測驗」之「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後測得分上是否有差異? 二、教學實驗中幼兒創造力表現之情形過程及結果表現為何?. 7.

(20) 第三節 研究假設 根據研究問題接受「七巧板創意教學」之實驗組與未接受之對照組,在幼兒 創造力測驗之後測得分上存在差異」。提出假設: 假設:在排除前測之影響後,實驗組在「幼兒圖形創造力測驗」的後測得分 顯著優於對照組。 1. 在排除前測影響後,實驗組在「幼兒圖形創造力測驗」中「流暢力」之後 測得分,顯著優於對照組。 2. 在排除前測影響後,實驗組在「幼兒圖形創造力測驗」中「變通力」之後 測得分,顯著優於對照組。 3. 在排除前測影響後,實驗組在「幼兒圖形創造力測驗」中「獨創力」之後 測得分,顯著優於對照組。. 第四節 名詞釋義 壹、七巧板創意教學方案 本研究所指的「七巧板創意教學方案」是擷取基爾福特和陳龍安「愛的」 (ATDE)創造思考教學策略,並融合 Gardner 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所設計的教學 活動。美國學者基爾福特(J.P.Guilford, 1956, 1967, 1977)提出「智力結構」(The Structure of Intellect, SOI)的理論模式,從運作、內容及結果三層面的交互作用,產 生一百八十種不同的能力;威廉氏(William, 1970)則強調各種不同的學科(第一層面) 經由教師發展的十八種教學策略(第二層面),來激發學生四種認知和四種情意的發 展(第三層面);陳龍安(2006)以「問、想、做、評」靈活運用的教學模式,啟發創. 8.

(21) 思以期達到教學目的。 「七巧板創意教學方案」以基爾福特的 SOI 理論模式和威廉氏的創思策略為 教學發展的概念,形成一個「輸入(內容)→運作(方法)→輸出(結果或產物)」的完 整思考歷程。並以 Gardner(1983)多元智能論(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的觀點, 設計多元化的課程。透過「問、想、做、評」認知經驗的轉化、策略的運用,引 導幼兒思考。提供七巧板為媒材,讓幼兒以操作的方式進行創作經驗的發展,並 以同儕和師生間的互評賞析或發表創作歷程、心得、作品的分享以啟發幼兒創造 力。. 貳、幼兒創造力的表現 威廉氏指出創造力行為的表現,在認知領域包括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 精密力;在情意部分則為冒險心、挑戰心、好奇心、想像心(陳龍安,1988)。本研 究透過七巧板創意教學的實施,瞭解幼兒在「幼兒創造力測驗」前、後測上之改 變情形,及教學實驗中幼兒創造表現及作品創造力之呈現情形為觀察重點。 本研究所指的幼兒創造力,是以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成立「幼稚園教師創意教 學工作坊」2007 年所編製的「臺北市幼兒創造力測驗」對幼稚園兒童在圖形創造 力中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所得之分數為其表現之定義。其三項創造能力分別 敘述如下:. 一、流暢力(fluency) 指觀念產生的流暢度,能在規定時間內反應迅速且說出許多的觀念。具 體而言,本研究之圖形流暢力,為幼兒在圖形創造力測驗上有關反應之得分。. 二、變通力(flexiblity). 9.

(22) 指不同分類或不同方式的思考,本研究的變通力,指幼兒在創造力測驗 中產出不同類別的反應能力,類別越多變通力得分越高。本研究圖形創造力 測驗的變通力,為幼兒在圖形測驗上的反應出現不同的類別,例如有陸上類、 昆蟲類、水果類、天體類…等 42 種類別。同一類別只計一分,類別越多得分 越高。. 三、獨創力(originality) 指反應的獨特性,想出別人想不出來的觀念;意即獨特新穎思考的能力。 本研究以既有之常模作為判斷獨創力的準則,常模標準為測驗上的反應 5%以 上得分為 0 分,反應在 2%~4.99%得分為 1 分,而反應在 1.99%以下得分為 2 分,以此為獨創力評分之依據。. 叁、幼兒 本研究所指的幼兒,為選自於臺北市某國小附設幼稚園在測驗時為四足 歲以上至入小學前的幼稚園學童。. 第五節 研究限制 研究者在執行過程及研究方法上力求嚴謹,但仍有些因素是無法控制,也因 此可能造成本研究之限制。茲說明如下: (一)、因幼稚園編班及其他行政上的因素,故本研究僅以研究者所教學的班級 為實驗組。並於同園中選取一班幼兒為對照組。 (二)、本研究對照組不進行七巧板創意教學,依各班教學內容進行一般幼稚園. 10.

(23) 活動。 (三)、本研究由研究者帶領的班級進行實驗教學,由於班級中有兩位老師,故 研究結果可能受到實驗教學者和協同教學者之人格特質、教學經驗、社 會背景及對創造思考教學之瞭解程度等因素所干擾。研究者於實驗教學 前及過程中,皆不斷與協同者相互溝通及討論教學,以達成教學上之默 契與共識,進而降低其他干擾因素之影響。. 11.

(24) 12.

(2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設計一套適合幼兒的七巧板創意教學方案,並探測教學實施後幼 兒創造力的發展與變化。本章將探討七巧板創意教學方案的相關理論與研究。共 分為三節,分別為第一節七巧板的探討,第二節幼兒與創造力之探討,第三節則 是創造思考教學的探討。. 第一節七巧板的探討 壹、七巧板歷史溯源 關於七巧遊戲的起源,最常見的講法是受到《燕几圖》、《蝶几圖》的啟發 創造而成。 中國人過去是席地而坐,在宴客的時候,會擺放小桌子招呼客人。這 些小桌子當時稱為“几”,古時皇帝和官員對“几”的擺法十分講究,後來發展成為 日常的家具,用以休息、溫習、宴客等。到了宋代黃伯思用長短相參的長方几七 張於宴客時依賓客多寡拼擺適當位置,可分開組合變化無窮。將桌子擺放的方式 畫成圖譜,創造了“燕几圖”(鄔凱西,2003)。. 圖2-1 燕几圖 翻拍自:七巧板的歷史研究. 13.

(26) 明戈汕則又變通其制,以三角形和梯形的几,計六種十三只組成,形如蝶翅。 做蝶几譜,可變化百餘種圖形。成為繼《燕几圖》之後最早進入典籍的組合家具 圖譜。在《燕几圖》和《蝶几譜》的基礎上,兼有三角形、正方型和平行四邊形, 能拼出更加生動多樣圖案的七巧板終於問世了。與燕几和蝶几不同的是,它已不 再做為宴會的案几,而是為了益智玩具出現的。. 圖2-2 蝶几譜. 翻拍自:七巧板的歷史研究. 相對於《燕几圖》,《蝶几譜》跟七巧板的結構較為相似,兩者都包括了三 角形和梯形。這個共通的元素使它們能夠拼出比較複雜和變化多端的圖形。 另 外,蝶几圖的組合跟七巧板的組合也有類同地方。例如用兩張小三角形的桌就可 拼出一張四方形的桌,七巧遊戲的擺拼也需要不同板塊的互相組合。 清嘉慶年間桑下客編著的《七巧圖合璧》記載:“七巧遊戲,又稱合巧圖, 源於勾股"。《七巧八分圖》中也記載“七巧圖傳世久矣,源出勾股,義蘊精深, 端倪層出不窮。勾、股即為直角三角形的兩個直角邊,斜邊稱為弦。勾股定理的 公式是:勾方加股方等於弦方,即勾的平方加股的平方等於弦的平方即古希臘畢 達哥拉斯(Pythagoras) 發現的畢氏定理(鄔凱西,2003)。 七巧板的特點之一是它的科學分割方式:把一塊正方形圖板,分切成兩個大 三角形、兩個小三角形、 一個中三角形、 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小方形。所. 14.

(27) 有三角形都是直角等腰三角形,每個三角形的兩個銳角都是半直角(45 °)。整副七 巧板中共有八個矩形,或十六個小直角三角形。它的七個板塊有嚴格而巧妙的比 例關係。巧妙之處,在於所有圖板都可以相互組合,分別構成與其他大小形狀相 同的圖板,也就是說可以合分、相互借用和代替,大大增加了七巧板的變化與藝 術造型的能力。. 圖2-3 七巧世界:七巧板排出的勾股圖証. 翻拍自:七巧板的歷史研究. 桑下客編著的〈七巧圖合璧〉附有問題的答案本〈七巧圖解〉這本書出版後 被引進到美國、英國及歐洲多國。〈七巧圖合璧〉自十九世紀初流傳到歐美後, 中國的七巧遊戲便開始在海外迅速發展,實是影響深遠。 至今流傳最廣泛的七巧圖譜,可算是秋芬室錢芸吉收集和拼排的《七巧八分 圖》綜合以上的七巧圖譜,顯見七巧遊戲在不斷地改進。最初期的〈七巧圖合璧〉. 15.

(28) 只包括一些簡單的圖形和題名,後來七巧字圖增加了詩詞和書法的元素,使遊戲 變得更有趣味,更具文學色彩,又能令玩家吸取更多知識。. 圖2-4 桑下客編著的〈七巧圖合璧〉、光緒嚴笠舫著〈七巧書譜〉書中之七巧詩 翻拍自:七巧板的歷史研究. 圖2-5 清光緒童葉庚創製的〈益智圖〉上 下冊 翻拍自:七巧板的歷史研究. 近年有些比較完整和有系統的研究出現。譬如徐庄和傅起鳳夫婦編著的《七 巧世界》 (2002) 一書就把七巧圖的起源歸納、指出七巧拼圖的特點、敘述七巧圖 由中國傳到世界各地的情況、記述七巧遊戲的研究、創作和普及。書中列有千多. 16.

(29) 個不同類型的七巧圖例子,包括星像類、人事類、禮制類、樂舞類、文房類、武 備類、衣飾類、舟車類、器血類、業具類、宮室類、山石類、庶物類、百物圖、 七巧組畫、幾何圓形、字母、數目字、符號、詩詞對句等。在最後部份還附有書 中所有七巧區的拼擺方法。 儘管七巧板的型態彷彿在不斷地轉變,最重要的一點是其簡單的結構由始至 終都沒有改變,只是玩家不斷地運用想像力和創意把遊戲廣泛應用。 在 1817 至 1820 年間,歐洲大量出版有關七巧遊戲的書籍和實物。拼板玩具 在中國稱為“七巧板”、“智慧板”或“益智圖”。歐洲人稱它為“中國的拼圖 板”、“唐圖”(Tangram)。歐洲對七巧板作了補充,譬如擺拼字母、阿拉伯數字 的圖案和精美的彩色圖畫等,使之富有其民族特色。. 圖2-6 翻拍自:七巧遊戲、七巧板的歷史研究. 中國七巧遊藝深深影響著世界各地,特別是歐美多國。值得留意的一點是七 巧遊戲於 1817 -1820 年期間在歐洲掀起熱潮後,很快就被淡忘。 它之所以仍然流 行於某些國家,例如德國,主因是其富數學意義及教育價值。 這一連串的史料,讓我們了解創造與生活之不可分。創造雖由實用主義為起 始點,隨著生活的改善逐漸發展出娛樂的功用、數學定理的證明;且進入文學領 域拼排文字和詩詞,加入藝術的元素又成為珍貴的收藏品。這些內容類化到創造 思考理論中就如同多元智能般,讓每個人特有的潛能發揮出來;在教學中「一張. 17.

(30) 桌子能激發你多少的想像?」可以分享古人的智慧,成為擴散思考的範例。探尋 七巧板的歷史,啟發我們在創造力的教學上可以結合哪些創思策略,讓我們面對 具有各種智能的學生時能運用適當的方法引導,讓創造力發展宜古宜今的效用。. 貳、七巧板的製作與應用 七巧板能廣為世俗所喜愛,風行世界的重要因素,實是它取材簡單,製作容 易。在最簡單的情況下,用一塊硬紙板和剪刀就可以做出七巧板了。用壞了隨時 可以再剪一副。如果有木工用具,用薄木板做,可以較長久使用。 七巧板的製作有兩種基本方法,一種是基於一個正方形的做法,另一種是基 於兩個正方形的做法,其效果相同。. 七巧板製作流程 基於一個正方形底板製作七巧板時,其分割圖如下:. A B. (一). D. A. C. B. 18. D. (二). C.

(31) F. A. D. A. E. G. E. B A. F. (三). F. O. c. B. c. D. (四). D. G I. E. O H. B. (五). c. (六). 1、 圖(二),連接 BD 2、 圖(三),取 AB 、 AD 之中點 E、F,連接 EF 3、 圖(四),取 EF 之中點 G,連接 GC 交 BD 於 O 4、 圖(五),取 OD 、 OB 之中點 I、H,連接 FI 、 GH 5、 塗上不同的顏色,沿正方形內部線段切割,即為七巧板 基於二個正方形底板製作七巧板時,其分割圖如下:. I. B. G. C (七). F. E. D. A. 19. K. J (八). H.

(32) E I. G. L. F. E. K. J. I. G. H. (九). L. F. K. J. H. (十). 1.. 圖(七),在第一個正方形 ABCD 中任意連接一條對角線,剪成兩個三角形. 2.. 圖(八),在第二個正方形中取 EG 、 GH 之中點 I、J,分別做平行於四邊的直 線相交於中心 K. 3.. 圖(九),取 EF 之中點 L 和 I 相連. 4.. 圖(十),連接 FK 、 HK. 5.. 沿正方形內部線段切割,即為七巧板. 七巧板產品的應用風行全世界,它的製造材料有木板、竹片、象牙、石板、 塑膠、紙板、鐵片…等。下圖則是一組雕刻精細的七巧桌。. 圖 2-7 七巧桌 圖片來源:中國經濟網網頁。民 100 年 1 月 15 日,取自: http://big5.ce.cn/kjwh/scpm/tzjb/gdjj/jjgd/200912/15/t20091215_20617116.shtml. 20.

(33) 七巧板除了是一種智力玩具外,也常用於演示數學中的畢式定理。吳鶴齡(2004) 就曾舉證七巧板用於智力測驗、商業活動和傳達信息方面的應用。 清朝童葉庚創“益智圖”, 用“益智圖”拼出了數以千計的文字。1996 年,童葉庚的曾孫童宇運用當代最先進的科技: 國際互聯網( Internet ) 和 Java 語 言設計了“同覽游戲” ( Tongram Games ) 。現在,世界各地的廣大網友可用“同 覽遊戲在線上玩近兩百種“益智圖” 千字文拼字,既增強智力,又學習中文。新 加坡綠嶺小學(Green Ridge Secondary School)還將“同覽益智圖”納入中文教程。 由美國夏威夷州“電子學校計劃”所資助的《連接幾何》線上課程也提到這一遊 戲(鄔凱西,2003)。 台灣小學生在 1998 年高雄青少年數學國際城市邀請賽文化之夜中表演“七 巧板舞”。以七巧板為道具配合劇情及旁白編組舞曲中不同情境的圖案,榮獲大 會頒發創意獎(孫文先,2006)。 七巧板用於幼兒教育,可以提高幼兒的想像力和智力。美國印第安納州的幼 兒教育學家瓦萊里.瑪琦(March)在 1996 年出版一本介紹他利用七巧板向孩子們講 故事的書(Story Puzzles:Tales in the Tangram)。為了使形象更加生動活潑,用一副標 準七巧板,在加上一副自己設計的“六巧板”向孩子介紹民間故事和有關科學知 識的故事(吳鶴齡,2004)。 綜合上述文獻所探討的七巧板之諸多用途,尤以教育上的用途為勝,是其之 所以能流傳不衰的原因之一。故本研究欲將七巧板結合創造思考,實地運用於幼 兒創造力之啟發,實為承接前人之智慧結晶,並加以創新擴展其教育價值之延續。. 參、七巧板的相關研究 國內七巧板的研究多用於國小、國中數學科的分數教學、平面幾何、周長與 面積和畢氏定理證明(何鳳珠,2003、黃志敘,2004、高菁霙,2003、蔡慧如,1999)。. 21.

(34) 本研究僅就與「七巧板」相關議題的論文作一摘要整理。 表 2-1. 七巧板相關研究. 研究生/年代. 論文題目.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鄔凱西 2003. 七巧板的歷 以 探 討 史 學 史研究 的方法收集 七巧板相關 的資料. 研究結果 收集豐富的七巧板史料,從遠古開始 探討中國人對規矩的崇拜及勾股定 理的發明,網羅國內外博物館對七巧 板古籍的收藏並分類。從遊戲、藝 術、文學、數學和實用品的角度,剖 析七巧板的歷史意義。. 何鳳珠 2004. 國小六年級 國 小 六 年 級 一、在七巧板教學的實施歷程中,學 學童以七巧 學童 童分數基準化能力愈趨於穩固。 板發展分數 能協助發展出「尋找兩量關係策 基準化能力 行動研究 略」的能力。 之研究 二、前後測檢驗數據資料肯定七巧板 在分數基準化能力的成效,並類 化到一般圖形題。 三、七巧板活動能引起學習興趣,強 化基準量的概念,有助於抽象概 念的澄清。. 高菁霙 2004. 實踐七巧板 個案研究 教學模組之 個案研究. 學生在「平面幾何圖形模組」 、 「周長 與面積模組」的學習表現都有增進。. 黃志敘 2005. 七巧板融入 小 學 六 年 級 小六數學教 學生 32 位 學之研究~ 以分數教學 個案研究 為例. 在連續量和離散量情形下,指出小六 兒童常見之分數迷失概念。在引導下 激發的解題策略為:能善用某些單位 為參考點;使用實際測量方式解題; 善用圖形表徵;利用除法、乘法、等 值分數方法進行解題。.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由上表得知以七巧板為研究內容的為歷史研究和數學相關研究為多,鮮見以 幼兒為研究對象並以創造思考為目標的研究,足見本研究探討之特殊意義。. 22.

(35) 第二節 幼兒與創造力 壹、創造力的探討 一、創造力的內涵 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對創造力所持的觀點各有不同,茲整理如下: 表 2-2 創造力的各家觀點 學者. 觀點. Golann Kneller Goldman. 1.重視創造力的成果,認為創造力可決定於產品。 2.重視創造力發生的過程,認為創造力是一種心理歷程。 3.重視創造力測驗之評量結果。 4.重視創造力與人格特徵之相關。. Taylor Borron. 1.重視成果作品。 2.重視創造心理歷程。 3.重視創造者人格特質。 4.重視文化與環境背景。. Clark. Sterberg. 創造力綜合的觀點: 1.理性思考:透過刻意與意識訓練而來。 2.情緒狀態:創造者展現情緒,並將之移轉給他人,以 引發其 情感反應。 3.特殊才能狀態:在高度的身心發展和專長的技能中創造產品。 4.高度的意識狀態:經成長啟發而提升的下意識。 創造力三面說:從智力、認知思考風格、人格動機三層面探討 創造力的本質。. 資料整理自:Golann, 1963; Kneller, 1965; Goldman, 1967; Taylor & Borron, 1963; Clark, 1983; Sterberg, 1988. 由以上資料可更加明確說明本研究的研究觀點,強調由幼兒的創造過程加以. 23.

(36) 引導並分析其產出的作品,最後則透過創造力測驗,評量教學前後的差異,並加 以探討七巧板創意教學對幼兒創造力表現之影響。 雖然創造力的觀點有許多,但仍離不開創造力的 4P: (一) 創造的人(Person):創造存在創造者本身,個體創造力因個別因素如:認知、思 考方法、情意特質…等,而有不同。Guilford 認為創造是一種擴散性思考 (divergent thinking)的能力,包含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精進力以及敏 覺力。 1. 流暢力(fluency):指觀念產生的多少。 2. 變通力(flexibility):一種改變思考方式,擴大思考類別的能力。 3. 獨創力(originality):指新奇獨特與眾不同的想法。 4. 精進力(elaboration) :是一種補充概念,在原有的概念上再加入新觀念, 使組成相關概念群的能力。 5. 敏覺力(sensitivity) :靈敏察覺不同或特殊之處的能力 (陳龍安,2006) 。 美國學者 Williams(1970)認為具有創造力者在情意態度方面人格特質的表 現,有好奇心、冒險心、挑戰心與想像心等心理特質。 1. 好奇心(curiosity):想要了解未知事物的態度。對事物感到懷疑,而產生調 查、探尋、追問、思考、嘗試的行動。 2. 冒險心(risk taking):勇於探索,實驗、嘗試未知結果的問題。 3. 挑戰心(challenging):面對問題,積極投入、尋求解決問題的態度。 4. 想像力(imagination):在腦中將所有可能的情境構想出來,並加以具體化。 (二) 創造的歷程(process): Wallas (1926)認為創造力是一種思考的歷程,具有階 段性,包含準備期、醞釀期、豁朗期、驗證期四個時期。 1. 準備期(preparation):收集資料,將舊經驗和新知識結合。 2. 醞釀期(incubation):潛意識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案。. 24.

(37) 3. 豁朗期(illumination):忽然頓悟,瞭解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4. 驗證期(verification):將頓悟的觀念加以實行,驗證其可行性。 (三) 創造的產品(product): Amabile(1983)認為有創造力的產品必須符合新奇、有 用的條件。Davis (1986)認為創造的產品必須有獨特性、實用性以及社會價值。 Guildford (1986)認為創造是個體產生新觀念或新產品。 (四) 創造的環境(place):Csiksentmihaly,Amabile 認為創造力是一種人類本性與環 境的互動結果。. 貳、幼兒創造力之探討 一、幼兒創造力的展現 幼兒的創造力最常由想像中表現出來,即使是沒有拿任何東西的手指頭,在 他們的玩賞與想像下也常變化無窮的陪著他們度過許多時光。有時候一個三角型 積木就可以化身為一台飛機;隨手撿的一片葉子成了一隻可愛的動物;同樣一朵 白雲在每個人眼裡形態迥異,各有一片想像的天空。這些或許在我們眼裡意義不 大,但就幼兒自身的認知和心理狀態而言,他們確實獨特新穎,不斷嘗試與追尋 著認為新奇的東西,幼兒以自身的知識經驗建構對世界的觀感,賦與事物新義, 發現新的關連,這些都可視為幼兒創造力的表現。 限於幼兒本身的知識水平,我們不企望幼兒進行深奧的創造活動,他們的創 造只相應在生活範圍的日常活動,不同文化的生活方式造就多樣的創造面貌。遊 戲、畫畫、語言表達等,都是常顯現創造力的活動。 以另一個發展時間歷程來看幼兒創造力的展現,Torrance(1968)研究指出四歲 到四歲半是創造力發展的高峰期,隨著教育環境標的影響,五歲左右呈現第一個 衰退期。如何使五歲幼兒的創造力得以持續開展是創造教學值得探討的問題。. 25.

(38) Gardner(1982)在「U 型曲線 (U-shaped curve)」理論中,也闡述學齡前幼兒是 U 型曲線的一邊,進入小學文字階段(literal stage)後,受學習的環境和方式所拘泥 創造力下降,到了青春期方才進入創造力的另一個高峰期。 研究者收集到郭靜緻(2006),彙整學者(吳美姝、陳英進,2000;陳美惠、高 淑清,2001)所提出之幼兒創造力發展與特色表如下: 表 2-3 幼兒創造力發展與特色 學. 吳美姝、陳英進. 陳美惠、高淑清. 者 第一期. 發 展 名 稱 與 特 色. 嬰兒透過感官的探索表現 「烹飪家」 嬰幼兒必須透過感官去學習,. 「 感 覺 動 其創造力,且經由觸摸、 0 至 2 歳. 猶如廚師須透過感官才知道菜. 作期」. 嘗、試、模仿和韻律等身. 色是否合乎色、香、味俱全,. 出 生 至 2 體動作來獲得各種感覺經. 旁人的品嘗與鼓勵才是創迼力. 歳. 的泉源。. 驗,此期鼓勵的重點在於 創造性的遊戲。. 第二期. 幼兒想像力豐富,運用操 「信仰者」 幼 兒 將 無生 命的 物 體賦予 生. 「 運 思 前 作方法表現其創造力。. 2至3歳. 命,常有擬人化觀念發生。. 期」 2至4歳 第三期. 幼兒持萬物有靈論,認為 「文學家」 幼兒重視生活經驗,著重從別. 「 直 覺 所有東西都有生命。此時 3 至 4 歳. 人說話所引起再造想像。. 期」. 抽象概括的能力提高,且 「藝術家」 幼兒繪畫作品添加更多自己想. 4至6歳. 想像力增強,遊戲方式具 4 至 5 歳. 像的內容。幼兒玩遊戲以興趣. 幻想和模仿性。此外,幼. 為導向,想像與模仿力增強,. 兒會依自己想像的情節畫. 並從中擴展自己的生活經驗,. 出物體間的關係,喜歡從. 是創作性自我表達的高峰期之. 事創造性活動,為創造力. 一。. 的高峰期。. 「發明家」 幼兒喜歡運用各種材料、工具 5至6歳. 從事創性活動。人際關係與他 人合作觀念漸強,提供多元化 的材料即會像發明家一樣,想 出令人意料之外的點子。. 資料來源:郭靜緻,2006;整理自吳美姝、陳英進,2000;陳美惠、高淑清,2001. 26.

(39) 在了解 4-6 歲是幼兒創造力發展的關鍵期後,本研究企盼能設計一套以七巧板 教具為工具的教學活動,有計畫性的帶入課程中,以啟發延續幼兒創造思考的能 力。. 二、幼兒創造力的特徵 董奇(1995)認為雖然幼兒和成人都有創造力,但在質和量、目的、價值等方面 都有明顯的差異。主因在幼兒認知經驗的水平,故幼兒創造力有以下的特徵: (一)、幼兒的創造力是持續發展的 成人的創造力在心智發展成熟後就已定型,進展變化的幅度趨少。而幼兒隨 著年齡增長、心智發展趨向成熟的過程,使得創造力的變化因為發展過程中的各 種因素影響而產生持續的變化。 首先幼兒的獨立性增加,活動範圍擴大,活動類型由個體的活動進而喜愛同 儕團體的合作,由遊戲到學習活動,類型一直在轉變。創造的目的和意義也逐漸 朝向有特定意義、解決問題的方向。創造的產品能在已具備生活常識的基礎下逐 步符合社會價值觀。 (二)、幼兒的創造較為單純 任何的學習都需建立在舊有的知識經驗之上,幼兒的創造力亦脫離不了其特 有的心智發展和知識背景。新的進步建立在先前的進步上。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 就發現兩~七歲幼兒處於前運思期,雖然懂得運用符號但概念仍是模糊不情,並不 具備真正的運思能力。推理思考是以直接的方式進行,屬於直覺性思考和具體形 象的思考,無法處理推理或假設形式的抽象概念。因而知識累積的背景決定幼兒 只能進行直觀、具體、形象等較為單純的創造。 (三)、幼兒創造力的展現較為自由 幼兒總是用自己的方式去行動,他們對任何事物都表現好奇的態度和濃厚的. 27.

(40) 興趣,在所從事的活動中都能或多或少發現創造力的存在。他們沒有定型的行為 模式,不受規範習慣的限制和制約,故自發性強,沒有特定目標的壓力,所以表 現的領域和活動相當廣泛。他們可以自由無拘束的擴展思路,發揮其創造的本能。 (四)、幼兒創造力的展現以想像為主 幼兒因為其發展特點之故,創造性想像的作用居高。幼稚園階段的創造就是 藉由無意義的想像發展到有意義的想像活動。這種想像具有隨意性、非現實性、 跳躍性的特點,只需要一點的知識經驗就可以產生聯想,靈活自如的運用想像從 中得到樂趣。同時在想像中進行內容豐富的創造。. 參、幼兒創造力的價值 一般談到創造力的價值,浮現腦海的是為人類社會帶來巨大貢獻的重大發明 和發現,顯示創造力的社會價值是為人所重視的。但是創造力對於創造個體的影 響和價值卻需要再進一步了解。 幼兒創造力的發展和形成是個體長期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這個過程對幼 兒的一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幼兒時期的創造力發展十分重要,這已經 為許多經驗和研究事實所證實。例如,對一些在建築方面頗有傑出成果和創造表 現的工程師進行回溯研究,結果發現,他們在童年時候要比無創造成就的工程師 的創造力水平顯著較高。從中可以得出,兒童時期創造力發展與將來的創造力水 平之間有較大的正相關。也就是說,兒童的創造力對其以後創造力的發展會產生 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董奇,1995)。 Robert Schirrmacher(1988)表示創造性的表達可以加強身體的發展,在社交方 面可以幫助幼兒與他人達成協議,創造的表達包括獨立思考或努力解決一個問 題。藉由確認個人獨特之處,創造力能夠助長情感的發展與心理的健康,滿足其 心理需求,促使個人或社會的心態平衡,對心理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創造促使. 28.

(41) 幼兒不斷累積加強正向的自我概念,使之感到有價值與能力,知道對周圍的環境 可以造成影響。研究顯示,創造能刺激大腦的愉悅核心;Csikszenthmihalyi(1996) 因此相信創造力與快樂之間有密切關係,可促進心靈與認知發展,牽涉到大範圍 的高層次思考技巧,包括觀察、解決問題、發現、分析、假設、預測、試驗與溝 通等。 還有一些研究發現,兒童的創造力在兒童的同伴關係、羣體關係中具有重要 的作用。進一步的分析顯示,兒童創造力的作用主要是在於增強領導能力。在任 何兒童團體中,當領袖的必須對其領導的團體作出比較突出的貢獻。孩子王的貢 獻往往是以建議的方式提出一種新的、與往常不同的遊戲活動,或者把這一群人 組織在一起,為每個人分配特殊的任務。而這些就是創造力的作用與價值所在。(董 奇,1995)。. 肆、國內幼兒創造力的相關研究 研究者在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中,整理出有關幼兒創造力之相關研究,除 引用外,另增加補充相關的研究,摘要如下表: 表 2-4 國內幼兒創造力相關研究 年代. 研究者. 研究主題. 研究結果. 1973. 初正平. 兒童創造能力之 研究. 在圖畫完成之獨創性及用途重複性上,小學組優. 幼兒創造力發展 及其相關因素之 研究. 編訂陶倫斯活動與律動創造思考測驗。. 1981. 倪鳴香. 於幼稚園組。 測驗結果發現:幼兒性別、居住地、年級在流暢 力與獨創力有顯著差異,但想像力只有性別、居 住地的差異,而幼兒創造力發展皆呈現不連續現 象。. 1982. 呂美玲. 學齡前幼兒創造 力與智力之關係. 以陶倫斯活動與律動創造思考測驗為工具,探討 智力與創造力之間關係,發現: 智力與流暢力、 獨創力有關。但智力與想像力、年級間的交互作 用未達顯著水準。. 29.

(42) 表2-4(續) 1985. 劉秋芳. 戲劇遊戲對幼兒 認知發展及創造 力的影響. 戲劇遊戲對幼兒序列概念的認知發展有促進作 用,但對液體及數量的保留概念之發展則無顯著 影響。戲劇遊戲對幼兒的流暢性、獨創力及想像 力的發展均有促進作用。. 1993. 1993. 1993. 鄭青青. 廖素珍. 簡楚瑛. 蒙特梭利實驗教 學法與單元設計 教學法對幼兒創 造力發展影響之 比較研究. 以陶倫斯活動與律動創造思考測驗發現在接受不. 創造思考教學方 案對幼稚園幼兒 創造思考能力之 影響. 在陶倫斯圖形創造思考能力、陶倫斯活動與律動. 學齡前兒童遊戲 行為之發展及其 相關因素之研究. 以TCAM、比西智力測驗、遊戲觀察紀錄表為測. 同教學法的幼兒流暢力、獨創立、想像力、創造 力並無顯著差異。接受單元設計的五歲幼兒,在 想像力優於接受蒙特梭利教學,但三歲及四歲則 無顯著差異。 創造思考能力測驗,實驗組顯著高於對照組。. 驗工具。結果發現遊戲行為與智力、創造力分數 未達顯著相關。隨著年齡發展幼兒遊戲行為之類 型呈現互有增減的現象,不同性別與幼兒遊戲行 為呈現差異性的存在。. 1994. 宋海蘭. 幼稚園創造思考. 結果:在陶倫斯活動與律動創造思考測驗中實驗. 教學活動方案之 實驗研究. 組流暢、想像皆顯著優於對照組。而智能結構測 驗部分,實驗組在圖形、語言的認知顯著優於對 照組。. 1995. 1996. 2000. 林廷華. 江麗卿. 陳奐宇. 創造性問題解決 教學方案對幼兒 創造力、問題解 決能力之影響. 以陶倫斯活動與律動創造思考測驗與陶倫斯圖形. 創造性音樂遊戲 與傳統音樂教學 活動中幼兒創造. 以陶倫斯活動與律動創造思考測驗與威廉斯創造. 行為表現之差異 比較. 性方面,實驗組未明顯優於對照組。. 比較國小學童美 術的創造思考教 學成效. 創造思考教學,比一般教學法更能增進學生認知. 創造思考測驗及其自編量表,了解幼兒在經過創 造性問題解決教學後,實驗組的分數顯著優於對 照組。 力測驗在認知、技能、情意挑戰性和想像力的分 數,實驗組顯著優於對照組。但在好奇心、冒險. 創造力,但在情意創造性,則否。. 30.

(43) 表2-4(續) 2001. 黃作后. 基本形狀的繪畫 能力培養對幼兒 創造思考力的影 響研究. 實施「基本形狀創意繪畫訓練課程」來培養 幼兒基本形狀的繪畫能力,能明顯地提高幼 兒創造思考力。. 2002. 李絢芬. 舞蹈遊戲對學齡 前兒童創造力之 影響. ﹙一﹚實驗組A在經過「舞蹈遊戲課程」學習 後,在《基本形狀創造思考量表》的變通力 呈現顯著成效。 在〈TCAM〉中流暢力、獨創力、想像力皆 呈現顯著成效。 ﹙二﹚實驗組B在經過「表演性舞蹈課程」學 習後,在《新編圖形創造思考測驗》 中精進力的分數呈現顯著高於對照組。 在《TCAM》中流暢力、獨創力、想像力皆 呈現顯著成效。 (三﹚實驗組C在經過「自由遊戲課程」的學 習後,在《基本形狀創造思考量表》的流暢 力、變通力呈現顯著成效。 在《新編圖形創造思考測驗》中精進力呈現 顯著成效。 在《TCAM》中流暢力、獨創力、想像力皆 呈現顯著成效。 ﹙四﹚實驗組A、實驗組B、實驗組C 對照組 的幼兒經過不同教學課程後,四組在《基本 形狀創造思考量表》、《新編圖形創造思考 測驗》並無呈現顯著差異,但是在《TCAM》 中皆呈現顯著差異。. 2003. 黃期璟. 幼兒操作建構性 玩具之創造力表. 在互動情境中才會產生鷹架理論的效果,了 解幼兒遊戲當下的情境以提供適當的協助。. 現~以「樂高」為 直接協助、間接協助與未正面支持;三種鷹 例 架類型對於啟發幼兒創造力都有所助益。 廠商在玩具「使用手冊」上,可加註成人在 遊戲過程中應備有的角色與態度,提升幼兒 創造力之發展是有所助益。. 31.

(44) 表2-4(續) 2003. 黃兆申. 黏土創意教學對 於幼兒立體造形 認知的影響. 1.幼兒感覺發展情形,在前庭平衡和大腦雙側分 化情況、觸覺防禦方面及感覺統合整體評估方 面,對照組與實驗組的後測都顯著高於前測。 2.幼兒的造形認知表現可分平面與立體,在平面 造形中的三角形、正方形、圓形與扇形的辨識能 力都可達到80﹪以上,實驗組的幼兒在認圖單 (CFU)、聚圖單(NFU)及擴圖轉(DFT)等 三個項目,都顯著優於對照組的幼兒。 3.實驗組的幼兒在黏土課程教學製作上,有逐漸 偏向玩具與綜合造形的立體完整度。 4.造形認知與黏土造形能力的相互影響,實驗組 的幼兒在黏土表現手法上的技巧可以看出完整度 較高的現象,幼兒在立體作品的表現上,受到創 造力的影響較大。. 2003. 張秀娟. 圖畫書導賞教學 對幼兒創造力影 響之研究. 兩組幼兒在陶倫斯圖形創造思考測驗得分差異比 較上,只有獨創力的差異達顯著水準,流暢力、 變通力、精進力皆未達顯著差異。 圖畫書導賞教學使幼兒樂於從事自由創作,並助 益產生較獨特的創作。. 2004. 賴淑雅. 立體書設計與兒 童創造力啟發之 探討. 幼兒對可動手操作的立體造形設計最感興趣。幼 兒真實感官經驗越多,越能增加其想像力的深度 與廣度。可利用開放性問題,增加幼兒面對某情 境的挑戰性。生動的立體書可提高幼兒的理解 力,加深其視覺印象。幼兒對故事情節與現實生 活可區分清楚,在主題偏好上有性別差異。. 2005. 廖怡佳. 幼兒創造力及其 相關因素之研究. 幼兒性別、出生序及幼兒個人友誼( 朋友人數) 在整體創造力表現上沒有顯著差異; 6歲幼兒在 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及整體創造力表現上皆 顯著高於5歲及4 歲的的幼兒,5 歲及4 歲間則是 未達顯著差異; 有參加才藝補習的幼兒只在變通 力及獨創力的表現上顯著高於沒有參加才藝補習 的幼兒。 在幼兒父母人口變項與其創造力關係上發現:幼 兒父母親的職業類別及父母親的教育程度在整體. 32.

(45) 表 2-4(續) 創造力表現上沒有顯著差異;父母親有出國留學 經驗的幼兒在流暢力、獨創力及整體創造力表現 上皆顯著高於父母親沒有留學經驗的幼兒。 園所環境變項與幼兒創造力關係上現:就讀高社 經地位園所的幼兒在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及 整體創造力表現上皆顯著高於就讀低社經地位園 所的幼兒﹔ 教師教學經常使用英美語的幼兒在 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及整體創造力表現上皆 顯著高於教師使用英美語比率較低的幼兒;教師 教學使用鄉土語頻率的多寡,在整體創造力表現 上沒有顯著差異。 討論幼兒生活經驗變項與其創造力關係上發現: 幼兒的家庭活動及家中語言環境, 在整體創造力 表現上沒有顯著差異﹔ 有出國經驗的幼兒,除了 在流暢力及變通力之外,在獨創力及整體創造力 表現上皆顯著高於沒有出國經驗的幼兒;父母親 傾向於多給予讚美經驗的幼兒,在變通力得分上 顯著高於沒有獲得讚美經驗的幼兒,而父母親給 予處罰經驗的多寡, 對於幼兒創造力則無太大的 影響。. 2005. 吳巧瑜. 教師對幼兒創造 力知覺之研究. 在「教師對幼兒特質的偏好」和「教師對幼兒創 造力特質的偏好」的「情緒智力特質」上,國小 教師比幼稚園教師較偏好其中的「情緒智力特 質」。 幼稚園教師比國小教師更同意幼兒的創造力可以 經由學習或訓練改變。 不同教學年資的教師,在「幼兒創造力之知覺」 方面沒有顯著差異。 幼稚園教師創意生活經驗越多越贊成「幼兒的創 造力是與生俱有的,只要提供機會,就會自然發 展」。國小教師的創意生活經驗與對「幼兒創造 力的知覺」的相關達顯著結果的並不多。 幼稚園教師「教學內在動機」、「教師教學創新 行為」越強越多,越同意「幼兒的創造力是與生 俱有的,只要提供機會,就會自然發展」。國小 教師則否。. 33.

(46) 表 2-4(續) 2006. 郭靜緻. 創造性藝術教學 對幼兒創造力表 現之影響. 以威廉斯創造思考活動測驗實驗組流暢力、獨創 力達顯著差異,在精密力、變通力無差異。 解凍與暖身策略配合教學實物的運用,引發幼兒 對主題探究的好奇心與興趣;並善用創造性發問 技巧、希望構想法與直觀表達法等策略,激發幼 兒對主題的積極想像。 從幼兒作品創造力分析得 知,多數幼兒作品在流暢力、獨創力、精密力、 想像力、好奇心、合成、不尋常的視覺感受、幻 想與命名等方面,皆具有創造力表現;而在作品 變通力方面,僅有少數幼兒具有此表現。 經訪談分析獲知,創造性藝術教學可增進教學成 就感,並可提昇幼兒創造力之表現,但園方與家 長對升學主義的重視,成為創造性教學的阻礙。. 2006. 張巧燕. 團隊遊戲教案方 案對幼兒創造力 影響之研究. 在「托弄斯語文創造思考測驗」中實驗組幼兒在 「語文流暢力」改變情形顯著優於對照組,「語 文變通力」、「語文獨創力」改變情形並未優於 對照組。 在「托弄斯圖形創造思考測驗」中實驗組幼兒在 「圖形流暢力」、「圖形變通力」、「圖形獨創 力」改變情形並未優於對照組,在「圖形精進力」 改變情形顯著優於對照組。. 2006. 楊懿純. 繪本曼陀羅創造 思考教學方案對 幼兒創造力之影 響. 實驗組在「新編圖形創造思考測驗」之「圖形流 暢力」、「圖形變通力」、「圖形獨創力」「圖 形精進力」之改變情形均顯著優於對照組。 「繪本曼陀羅創造思考教學方案」受到幼兒的接 受與喜愛。. 2008. 蘇月霞. 繪畫創意教學方 案對幼兒創造力 影響之研究. 實施「繪畫創意教學方案」後,實驗組在「幼兒 創造力測驗」的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得分皆 優於對照組。. 由上述文獻結果得知, 在幼兒創造力的研究上,研究者運用不同專業領域的 知識, 以創造性教學方式啟發與培養幼兒創造力, 多數都有成效。引發研究者 以幼兒的常用益智玩具「七巧板」為教學課程以探討七巧板對幼兒創創造力之影 響。. 34.

(47) 歸納上述研究,在幼兒創造力評量的研究工具方面多採用:陶倫斯活動與律 動、語文、圖形創造思考測驗、新編圖形創造思考測驗、威廉斯創造思考活動測 驗、TCAM 等為研究工具。以上研究工具,多無幼兒常模以供評分,故本研究特 別採用台北市幼稚園教師創意教學工作坊在吳靜吉與林偉文指導下編製的「臺北 市幼兒創造力測驗」為研究工具,不僅提供信效度證據,也建有幼兒常模,可供 教學者用以評量創造力教學實施的結果。. 第三節 幼兒創造性教學與評量 壹、幼兒創造思考教學 創造思考教學,乃是鼓勵教師因地制宜,變化教學的方式(賈馥茗,1976)。是 教師透過課程的內容及有計畫的教學活動,在一種支持性的環境下,以激發和助 長學生創造行為的一種教學模式。教師基於教育理念與創造思考教學之原理原 則,設計教材,運用創造思考的策略和方法,引導幼兒學習、討論,師生同學互 相激盪反應、回饋,逐步習得知能和創造思考能力的一種活動和歷程 (李錫津, 1987) 。 不管創造是一種思考能力或歷程,在教學中都會表現出來,與傳統教學不相 衝突,反能相輔相成互為效果。所以創造思考教學,是指導幼兒發展創造才能, 鼓勵幼兒經由創造的歷程,學習做有效的創造活動。 隨著「創造力教育白皮書」的推動,越來越多學者專家研究創造力教育,在 文獻資料中,「創意」、「創新」、創造性」、「創造力」、「創造思考」…等出現許多 名稱,陳龍安(2006)將這些名稱歸納為「創造性教學」(創意教學、創新教學)與「創 造思考教學」(創造力教學、創造思維教學),並與傳統教學進行比較,如表 2-5:. 35.

(48) 表 2-5 三種教學之比較 教學要項. 傳統教學 traditional teaching. 創造性教學 creative teaching. 教學理念. 教師的任務是教學生 熟悉教材.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可被激 發的. 創造力是可以培養的. 達成教材目標. 學生對教學活動有興趣、 鼓勵學生思考、樂於學習. 培養學生創造思考能力. 固定模式. 沒有固定模式. 創造思考. 以講述為主. 多元活潑、富有變化、生 動有趣. 運用創造思考策略、多 元彈性. 教材. 多樣. 多樣. 以教師為主、單向. 教師主導教授者、引導, 學生配合. 激發者、助長者,師生 互動. 教材教具. 教科書、黑板、粉筆. 多樣化教材. 多樣化教材. 教學評量. 紙筆評量、標準答案. 多元評量、標準答案. 多元評量、非標準答案. 教學目標 教學模式 教學方法 教學資源 師生角色. 創造思考教學 teaching for creativity. 資料來源:陳龍安,2006。 綜上所述,創造性教學和創造思考教學乃鼓勵教師透過多元活潑的課程內 容,有計畫的教學方式,運用創造思考策略激發或培養幼兒創造力,培養流暢、 變通、獨創及精密的能力。本研究將以結構性強的七巧板創意教學活動,配合非 結構的開放性問題,沒有對錯標準答案的提問原則,悅納幼兒的各種創意表現。 使幼兒在快樂有趣的學習中,亦能增進創造思考的態度與能力。. 貳、創造思考教學原則 創意教學的安排取決於老師認為什麼樣的知識技能是重要的,而且對特定一 群孩子而言是適合其能力與發展的(Bredekamp,1997;Katz and Chard,1989)。張 玉成 (1991)提出創造思考教學原則,在情意方面是發展學生的好奇心、想像力、 不怕困難、勇於表現、樂於突破等特性;在知性方面,則能增進學生的敏覺性, 提高其思考的流暢性、變通性、獨創性及精進力。歷年來許多中外學者都有提出 創造思考教學的原則與建議,陳龍安(2006)整理分析國內外學者主張創造思考教學. 36.

(49) 原則資料如下表。 表 2-6 國內外學者主張創造思考教學原則分析表. 學者. 國 外 研 究. 國 內 研 究. 年代. 教. 學. 教. 互. 材. 生. 學. 教. 動. 氣. 教. 主. 態. 師. 模. 氛. 法. 體. 度. V. V. V. V. V. V. V. 柯拉漢 Callahan. 1978. V. V. V. V. V. V. 日本學者 多湖輝. 1978. V. V. V. 費氏 Feldhusen. 1980. V. V. V. V. V. V. 威廉斯 Williams 1982 騰柏列克 1982 Timberlake 阿馬貝爾 1989 Amabile 柯羅伯里 1997 Cropley.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簡茂發. 1981. V. V. 林幸台. 1984. V. V. 李錫津. 1987. 陳倬民. 1988. 毛連塭. 1989. 黃麗貞. 1990. V. V. 李德高. 1992. V. V. 蔡東鍾. 1994. V. 陳龍安. 1997. V. 吳宗立. 1999. V. 吳世清. 2002. V. 詹瓊華. 2004. V. V. V. 郭雅惠. 2004. V. V. V. 18. 16. 合計. 元. 他. 境. 評. 資. 量. 源.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環. V. V V. 其. 式. 陶倫斯 Torrance 1965 錢柏 Chambe 1973. V. 多.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13. V. V. V. V V V. V. 12. 11. 資料來源:引自陳龍安,2006;謝怡君,2008。. 37. V V. V. 14. V. 10. 10. 3.

(50) 根據上表,教材教法是眾多學者最為重視的因素,顯示良好的教材與教學法 為創造思考教學的重點。其次應提供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環境與氣氛;教師本身 的教學態度與互動模式也都是重要的因素。 陳龍安(2006)歸納國外九位學者及國內十三位學者的研究,綜合提出有關創造 思考教學的十項原則,做為創造思考教學原則與創造力訓練課程設計與實施之參 考: (一)提供多元開放的支持性環境:重要的是師生間彼此尊重合作的氣氛。 (二)累積知識基礎以利推陳出新:創造力建立在廣泛及鞏固的知識基礎上, 需以廣博的知識、經驗和健全的人格為基礎,結合舊經驗才能推陳出 新。 (三)活動具體可行活潑有趣、將創意與生活結合,增進解決問題能力:透 過具體可行的教學設計,讓學生解決生活化問題,活用思考技巧,熟 悉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創造思考更生活化、實用化。 (四)思考技巧傳授,自然融入課程:思考技巧的單獨傳授或將其融入各學 習領域中。 (五)擴散與聚斂思考兼顧、創意與批判思考並重。兩者均應重視方能幫助 學生發揮潛能,達到教學目標。 (六)團隊合作學習、異質創意交流:鼓勵學生發掘自己的優點專長,展現 自我的生活風格,在團隊中互相欣賞貢獻所能,產生異質交流的創意 表現。 (七)結合家庭社區資源,配合多元智慧發展 :充分運用社會資源,順應個 別差異及適性發展。 (八)採用多元評量,莫讓創意溜走 :創造力的開發須採用多元評量,才能 全面了解學生的創造力。. 38.

(51) (九)開創新意,兼顧創意倫理:學生要懂得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對社會有 責任感。創意的倫理是指:1.顧及道德倫理不傷害自己和別人,不違反 法紀。2.提供積極正面的教材,引導正確的思考方向。3.明白創意絕非 標新立異,有所變亦有所不變。 (十)強化教師的教學反思及幼兒的後設認知:教學時時保持省思的態度, 自我改進以促進教學專業發展。協助學生學習控制自己的思考模式, 以增進學習能力。 針對幼兒創造思考教學的原則,威廉斯(Williams,1982)提出的八項原則,頗 為適用於幼兒: 1. 布置適當的環境,準備豐富的教材、教具,提供各種材料,以激發兒童 的創造力與想像力。 2. 鼓勵兒童自己提出問題,透過獨立研究解決問題,讓他們體驗自尊及責 任感,能自我想像。 3. 對於兒童所提出的問題以及表現獨立行為時,應給予增強或接納。 4. 兒童表現低潮或退步時,教師應能體諒及尊重他們,並協助他們悅納自 己,以度過難關。 5. 教導兒童如何加入團體,與別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及如何善用自 己獨處的時間,以探索自己內在的世界。 6. 有計畫並持續的訓練兒童創造力,並訂定指導的標準。 7. 瞭解兒童的才能與工作表現工作表現的差異性,並依其個別能力,允許 在工作上的自由選擇,對於兒童的表現避免負向及價值的判斷。 8. 信任兒童,讓他們自己有決定以及對所作所為負責任的機會。 綜合上述教學原則,身為教師除了在教學方面求新求變、省思改進,激發幼 兒創意思考外;態度的開放與尊重,更能鼓勵幼兒自發性的創造。創造思考教學. 39.

(52) 中老師的角色是引導者、協助者、啟發者及欣賞者,善用創造性的發問技巧與策 略,接納尊重幼兒各種新奇、不平凡的想法,引起幼兒對活動探索的興趣,激發 創造力的表現,就是幼兒創造思考教學的目的。. 參、創造思考教學模式 創造思考教學模式是多樣的、多變的、是個別差異的,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模 式可供遵循,教學者依需要與實際狀況,擷取或創造屬於自己的教學模式(陳龍安, 2006)。吳靜吉認為每位教師在教學上為達其教學目標,考慮所有的教學因素,根 據這些因素去評鑑 ,這一連串的程序稱為教學模式。Maker(1982)認為好的教學模 式應符合:(一)適合環境;(二)綜合性;(三)彈性或適應性;(四)實用性;(五)有效 性。就創造力教學的內涵來看:是教師透過課程內容及有計畫的教學活動,在一 種支持性的環境下,激發和助長學生創造行為的一種教學模式。目前國內外學者 提出的創造思考教學模式,陳龍安(2006)整理主要有: (一) 威廉斯三度空間的教學模式 Williams(1970)發展出一種三度空間結構的教學模式。列舉七大領域課 程、十八種教學策略、八種學生行為,以此三個向度組合成三度空間的教 學模式。透過課程內容,經由各種教學策略激發認知、情意的發展,以達 增進學生創造行為的教學模式。 (二) 基爾福特創造思考教學模式 Guilford(1967, 1977)提出智力結構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知識經驗為基 礎,進行思考的運作,透過擴散性思考,提出各種解決的方法,接著以聚 歛思考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時也可能跳過擴散思考而直接以聚歛思考 解決問題。 (三) 帕尼斯創造性問題解決的教學模式. 40.

(53) Parnes(1967)發展出 CPS 五階段,循序漸進的解題方式:發現事實、發 現問題、發現構想、發現解答、尋求接納。強調過程每階段都有擴散性及 聚斂性的思考,以程序性的步驟產生創造性的問題解決方法。 (四) 泰勒發展多種才能創造思考教學模式 Taylor(1968)認為兒童具有多種才能,包含創造、決策、計畫、預測、 溝通和思考的才能,強調學生提出意見時,量勝於質,不多做批評而考慮 新觀念被實現的可能性,重點在於開放性和接納性。 (五) 創造思考教學的三段模式 陳龍安(1984)把教學歷程分為暖身(引起動機)、主題(問、想、說、寫)及結 束活動(延伸活動)。 (六) 陳龍安「愛的」(ATDE)創造思考教學模式 陳龍安(1989)提出一由問(Asking)、想(Thinking)、做(Doing)、評 (Evaluation)四項要素組合的教學模式,又稱 ATDE 模式。非常強調學生 的知識及經驗基礎,指出創造思考非「無中生有」 ,而係「推陳出新」 。讓 學生在既有的知識經驗上,有充分擴散思考的機會,使其充份發揮潛能。 ATDE 諧音為「愛的」,即「愛的表現」;非常重視創造思考教學應提供自 由民主安全及和諧的環境和氣氛。期四項要素意義如下: 1.「問」 :指提出創造思考的問題,供學生思考,重視擴散性思考與聚斂性 思考問題。 2.「想」 :是鼓勵學生自由聯想、擴散思考,並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以尋 求創意。 3.「做」:從實際活動中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付諸行動。 4.「評」:指師生共同擬訂評估標準,共同評鑑相互欣賞與尊重。. 4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is research is conducted with the method of action research, which is not only observes the changes of students’ creativity, but also studies the role of instructor, the

Overload (超負荷) Creativity (創意) Enjoyment (樂趣). Socialization (群體互動)

Therefore, this study is focusing on designing the bicycle traffic safety Lesson Plan to enhance the bicycle riding safety of students.. Through the pre-teaching test and the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compare how a traditional narrative teaching method and a GeoGebra-based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al method affe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

Field research, SWOT analysis and benchmarking were used to know Ma-Sing’s school vacant spaces strategies and its plan of school vacant spaces was thus promoted.. The study

This research of the nested logit model establishes the household by the sampling theory to move with the housing adjustment choice model; In the plan choice aspect, divide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sis the military dependants’ villages’ plan by using Value Engineering and using Operations Research to quantity the effect factors of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