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幼稚園階段的學齡前幼兒在學校中探索和學習,教室的學習環境提供了許多 啟發性、益智性的玩具供幼兒操作,其中以七巧板延伸出來的類似玩具頗多,大 多置於益智角或玩具角供幼兒自行操作。本研究意欲將七巧板的操作和創造力做 一結合,設計出一套教學方案以探討七巧板對幼稚園幼兒創造力表現之影響,本 章分為四節,分別為研究動機、研究目的與問題、研究假設、名詞釋義及研究限 制等,依序論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壹、創造力發展的重要

身處知識經濟的洪流,面對快速變遷的社會環境和日新月異的資訊科技發 展,知識的創造與運用是促進所有經濟起飛的主要動力。不同於以往單調重複的 性質,現代的知識除了經驗的累積外還需具備創新性,知識加上創意用來改造企 業組織、簡化製程、創造新的產值。隨著資訊社會的流變,從「文盲」到「電腦 盲」,不懂創意的人必將淪為新一代的「創意盲」 (莊淇銘,2004)。

全球各國為推動創造力教育,形式不限於政府部門都有創造力和創新的政策 和報告,亞太地區的政府教育部門曾提出創造力教育的相關政策;歐美國家更強調 將創意融入教學和生活中,在許多重要場合中各國領袖都表示創造力教育的重要 性。為了因應知識和創意掛帥的世界經濟型態,近年來政府將創造力列為國家重 要的發展策略。自 85 年起「中華民國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中「多采多姿,活

潑創新」之現代教育方向的提出開始,經濟部與國科會亦積極推動創造力相關研 究,產經學界也不斷舉辦各項活動激發創造力之發展(創造力教育白皮書,2002)。

創意意識的覺醒牽動整個國家社會發展方向的調整,讓我們的脈動同步全 球。在創造力教育白皮書中擬定「提升創造力」為施政重點,並加強宣導協助重 視創造力,旨在實現「創造力國度」(Republic of Creativity , ROC)之願景,因此,

做為一個順應社會進步的現代人,必須具備靈活的思考,培養勇於創造的生活態 度;且不斷的學習嘗試跳脫既有思維去發現新的領域,也就是說現代人必須是一個 有創造力,有腦力的思考人。

貳、幼兒創造力的開展

Robert Schirrmacher(1988) 解釋創造力是一種技巧,是一種態度而非天資。

顯示創造力是可以透過培育訓練與學習而發展出來的能力。以教育的立場來說,

藉由創造性的教學活動及創造性環境的營造,是可以啟發並增進兒童創造思考的 能力,以奠定其成為有創造力的未來人才。Torrance(1968)研究指出四歲到四歲半 是創造力發展的高峰期,隨著教育環境標準化的影響,五歲左右呈現第一個衰退 期。可見五歲左右是創造力的關鍵期,若能適時掌握幼兒心理狀態,提供合宜的 學習環境,就可以保持創造力精神的活躍,使創造力得以持續開展。

叁、幼兒透過感官學習

幼兒對世界的認知透過感官而形成,尤其透過動手操作,可以更深化學習。

學習時若動手操作,再經由腦部運思,可保留學習獲得知識的 70~90%;若靠口語 經由腦部運作,將可保留 50~70%;如果視覺和聽覺並用,透過腦部運思,可保留 30~50%;只靠視覺和腦部運作,只能保留 20~30%;單靠聽覺學習和腦部運作思 考,只能保留 10~20%的知識。由此可知,我聽了我即忘記;我看我記得;我動手

做了我就了解。

圖 1-1 大腦認知功能表現的強度 資料來源:林文真,2004;蔡崇建,2010。

動手操作在幼兒學習與思考過程中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因此,萌發研究者欲 以一種操作式教具為媒介,並能藉此教具的操作,類化生活經驗引發幼兒思考,

進而提升幼兒創意思考的能力。此教具設定必需構造簡單,能變化無窮,且要符 合幼兒所能理解思考,又可隨手製造,平易平價,讓創意能夠普及。在檢視過班 級上的玩具後,發現七巧板能符合上述條件,但是需研發一套教學方法,方能在 學習與思考中讓創意獲得啟蒙。

肆、七巧板在歷史上的創意地位

我國自古就有許多偉大的創新發明,從黃帝時期的指南車、造紙術印刷術、

火藥….等,顯示在故有的文化傳統中必有許多值得學習之處。華人人口佔全世界 四分之一,二十一世紀是華人崛起之時,為了發揚中華文化,本研究擬運用歷史 悠久的七巧板遊戲來啟發幼兒的創造思考,期能舊物新用,發揮七巧板在不同世 代的新價值。

在兒童時期,幼兒用感官學習外界一切事物,不論孩子用甚麼方式展現創造 力,都需要透過觸摸與操作合宜的工具以增進大肌肉和小肌肉的技巧,益智玩具 的操作提供孩子的需求。我國最著名的益智三絕:九連環、華容道、七巧板…等,

都是啟動運思能力的最佳遊戲。九連環用九個鐵環連成一串,以解開為目的。維 基百科記載,明《丹鉛總錄》:“九連環,兩者互相貫為一,得其關捩,解之為二,

又合而為一”。金屬製成圓形環九枚,九環相連,套在條形橫板上,各環以銅桿與 之相接。玩時,依法使九環全部聯貫子銅圈上,或經過穿套全部解下。但是其解 題的難度偏高且重量不適於幼兒操作,材料的取得也較不容易。

圖1-2 九環圖

圖片來源:細說童年網頁。民100年1月15日,取自: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4/phantom/02_file/0212/021201.htm

華容道是一種滑塊遊戲,目標是在滑動方塊而不從中拿走任一塊的情況下,

將曹操推回曹營。遊戲以移動最快最少次能完成為勝。仿間有變形版的類似遊戲,

但其變化有限,普及度不如七巧板來的廣為人知。

圖 1-3 華容道

圖片來源:細說童年網頁。民 100 年 1 月 15 日,取自: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4/phantom/02_file/0213/021301.htm

七巧板是由七塊板子所組合而成的一種益智拼圖。其中包括了五個三角形、

一個正方形和一個平行四邊形。用這幾個板子可以組合出千變萬化的圖形。甚至 運用紙板或色紙就能製作出來,其製作的簡易成了可以信手拈來的創意教具。

圖 1-4 七巧板

在創造力測量方面,我國最早的創造力測驗當推清朝後期出現的益智圖(俗稱 七巧板),它由形狀大小不等的七塊小板組成,用這些小板可拼成近百種生物和實 務圖樣。七巧板的操作屬於典型的發散式思考和創造思考活動,其操作的成果是 形象轉化。此外,我國民間流傳的九連環、華容道也是練習和測量發散性與創造 思考活動的巧妙工具(董奇,1995)。此三種都是啟發創造思考的古典遊戲。論其形 式與運用的普及度,以七巧板的自由變化和簡易的操作最合適做為幼兒想像及擴 散思考的遊具。

伍、幼兒七巧板創意教學的研究價值

福祿貝爾認為具有創造性要素的遊具是不複雜具有單純基本的形式,單純中 有多樣變化性,才是具有創造要素的創造性玩具。現今社會對幼兒教育發展相當 重視,為開發腦細胞發展的黃金時期,各類玩具充斥:舉凡扮演類玩具、積木、

樂高、樂喜…建構式玩具、益智類玩具…等。包括幼教之父福祿貝爾所創的恩物 和蒙特梭利為特殊需求兒童製造的教具,對兒童教育與發展都功不可沒。然這些 進口的或本地製造的遊具都價格不斐。未若七巧板的平實,甚至依照比例就可以 輕易的運用手邊的材質,自行製作。更增加創意隨手可得的創造態度,這也是研 究者鍾情於以七巧板為實驗教具的原因之一。

七巧板多用於國小、國中數學科的分數教學、平面幾何、周長與面積和畢氏 定理證明(何鳳珠,2003;黃志敘,2004;高菁霙,2003;蔡慧如,1999)。維基百 科:七巧板是啟發幼兒智力的良好夥伴,能幫助幼兒具體與抽象概念的形成,培 養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形狀分析及創意邏輯上都有巨大的發展空間。鄔凱西 ( 2003)認為七巧板能啟發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坊間教具公司也有類似功用的廣 告詞,但國內文獻中未曾見以七巧板和創造力的關係做研究的論述,亦不見以幼 稚園為對象的七巧板實驗教學。本研究期以實驗教學的數據印證七巧板對幼稚園

學童創意思考表現之影響,希冀藉由本研究的發現,激發產業界研發更多具創意 的幼兒益智玩具,並提醒幼兒教育者和家長重視幼兒創造力,並提供實施創造力 教學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