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幼兒與創造力

Golann Kneller Goldman

1.重視創造力的成果,認為創造力可決定於產品。

2.重視創造力發生的過程,認為創造力是一種心理歷程。

3.重視創造力測驗之評量結果。

4.重視創造力與人格特徵之相關。

Taylor Borron

1.重視成果作品。

Clark, 1983; Sterberg, 1988.

由以上資料可更加明確說明本研究的研究觀點,強調由幼兒的創造過程加以

引導並分析其產出的作品,最後則透過創造力測驗,評量教學前後的差異,並加 以探討七巧板創意教學對幼兒創造力表現之影響。

雖然創造力的觀點有許多,但仍離不開創造力的 4P:

(一) 創造的人(Person):創造存在創造者本身,個體創造力因個別因素如:認知、思 考方法、情意特質…等,而有不同。Guilford 認為創造是一種擴散性思考

(divergent thinking)的能力,包含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精進力以及敏 覺力。

1. 流暢力(fluency):指觀念產生的多少。

2. 變通力(flexibility):一種改變思考方式,擴大思考類別的能力。

3. 獨創力(originality):指新奇獨特與眾不同的想法。

4. 精進力(elaboration):是一種補充概念,在原有的概念上再加入新觀念,

使組成相關概念群的能力。

5. 敏覺力(sensitivity):靈敏察覺不同或特殊之處的能力 (陳龍安,2006) 。 美國學者 Williams(1970)認為具有創造力者在情意態度方面人格特質的表

現,有好奇心、冒險心、挑戰心與想像心等心理特質。

1. 好奇心(curiosity):想要了解未知事物的態度。對事物感到懷疑,而產生調 查、探尋、追問、思考、嘗試的行動。

2. 冒險心(risk taking):勇於探索,實驗、嘗試未知結果的問題。

3. 挑戰心(challenging):面對問題,積極投入、尋求解決問題的態度。

4. 想像力(imagination):在腦中將所有可能的情境構想出來,並加以具體化。

(二) 創造的歷程(process): Wallas (1926)認為創造力是一種思考的歷程,具有階 段性,包含準備期、醞釀期、豁朗期、驗證期四個時期。

1. 準備期(preparation):收集資料,將舊經驗和新知識結合。

2. 醞釀期(incubation):潛意識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案。

3. 豁朗期(illumination):忽然頓悟,瞭解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4. 驗證期(verification):將頓悟的觀念加以實行,驗證其可行性。

(三) 創造的產品(product): Amabile(1983)認為有創造力的產品必須符合新奇、有 用的條件。Davis (1986)認為創造的產品必須有獨特性、實用性以及社會價值。

Guildford (1986)認為創造是個體產生新觀念或新產品。

(四) 創造的環境(place):Csiksentmihaly,Amabile 認為創造力是一種人類本性與環 境的互動結果。

貳、幼兒創造力之探討 一、幼兒創造力的展現

幼兒的創造力最常由想像中表現出來,即使是沒有拿任何東西的手指頭,在 他們的玩賞與想像下也常變化無窮的陪著他們度過許多時光。有時候一個三角型 積木就可以化身為一台飛機;隨手撿的一片葉子成了一隻可愛的動物;同樣一朵 白雲在每個人眼裡形態迥異,各有一片想像的天空。這些或許在我們眼裡意義不 大,但就幼兒自身的認知和心理狀態而言,他們確實獨特新穎,不斷嘗試與追尋 著認為新奇的東西,幼兒以自身的知識經驗建構對世界的觀感,賦與事物新義,

發現新的關連,這些都可視為幼兒創造力的表現。

限於幼兒本身的知識水平,我們不企望幼兒進行深奧的創造活動,他們的創 造只相應在生活範圍的日常活動,不同文化的生活方式造就多樣的創造面貌。遊 戲、畫畫、語言表達等,都是常顯現創造力的活動。

以另一個發展時間歷程來看幼兒創造力的展現,Torrance(1968)研究指出四歲 到四歲半是創造力發展的高峰期,隨著教育環境標的影響,五歲左右呈現第一個 衰退期。如何使五歲幼兒的創造力得以持續開展是創造教學值得探討的問題。

Gardner(1982)在「U 型曲線 (U-shaped curve)」理論中,也闡述學齡前幼兒是 U 型曲線的一邊,進入小學文字階段(literal stage)後,受學習的環境和方式所拘泥 創造力下降,到了青春期方才進入創造力的另一個高峰期。

資料來源:郭靜緻,2006;整理自吳美姝、陳英進,2000;陳美惠、高淑清,2001

在了解 4-6 歲是幼兒創造力發展的關鍵期後,本研究企盼能設計一套以七巧板 教具為工具的教學活動,有計畫性的帶入課程中,以啟發延續幼兒創造思考的能 力。

二、幼兒創造力的特徵

董奇(1995)認為雖然幼兒和成人都有創造力,但在質和量、目的、價值等方面 都有明顯的差異。主因在幼兒認知經驗的水平,故幼兒創造力有以下的特徵:

(一)、幼兒的創造力是持續發展的

成人的創造力在心智發展成熟後就已定型,進展變化的幅度趨少。而幼兒隨 著年齡增長、心智發展趨向成熟的過程,使得創造力的變化因為發展過程中的各 種因素影響而產生持續的變化。

首先幼兒的獨立性增加,活動範圍擴大,活動類型由個體的活動進而喜愛同 儕團體的合作,由遊戲到學習活動,類型一直在轉變。創造的目的和意義也逐漸 朝向有特定意義、解決問題的方向。創造的產品能在已具備生活常識的基礎下逐 步符合社會價值觀。

(二)、幼兒的創造較為單純

任何的學習都需建立在舊有的知識經驗之上,幼兒的創造力亦脫離不了其特 有的心智發展和知識背景。新的進步建立在先前的進步上。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 就發現兩~七歲幼兒處於前運思期,雖然懂得運用符號但概念仍是模糊不情,並不 具備真正的運思能力。推理思考是以直接的方式進行,屬於直覺性思考和具體形 象的思考,無法處理推理或假設形式的抽象概念。因而知識累積的背景決定幼兒 只能進行直觀、具體、形象等較為單純的創造。

(三)、幼兒創造力的展現較為自由

幼兒總是用自己的方式去行動,他們對任何事物都表現好奇的態度和濃厚的

興趣,在所從事的活動中都能或多或少發現創造力的存在。他們沒有定型的行為 模式,不受規範習慣的限制和制約,故自發性強,沒有特定目標的壓力,所以表 現的領域和活動相當廣泛。他們可以自由無拘束的擴展思路,發揮其創造的本能。

(四)、幼兒創造力的展現以想像為主

幼兒因為其發展特點之故,創造性想像的作用居高。幼稚園階段的創造就是 藉由無意義的想像發展到有意義的想像活動。這種想像具有隨意性、非現實性、

跳躍性的特點,只需要一點的知識經驗就可以產生聯想,靈活自如的運用想像從 中得到樂趣。同時在想像中進行內容豐富的創造。

參、幼兒創造力的價值

一般談到創造力的價值,浮現腦海的是為人類社會帶來巨大貢獻的重大發明 和發現,顯示創造力的社會價值是為人所重視的。但是創造力對於創造個體的影 響和價值卻需要再進一步了解。

幼兒創造力的發展和形成是個體長期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這個過程對幼 兒的一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幼兒時期的創造力發展十分重要,這已經 為許多經驗和研究事實所證實。例如,對一些在建築方面頗有傑出成果和創造表 現的工程師進行回溯研究,結果發現,他們在童年時候要比無創造成就的工程師 的創造力水平顯著較高。從中可以得出,兒童時期創造力發展與將來的創造力水 平之間有較大的正相關。也就是說,兒童的創造力對其以後創造力的發展會產生 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董奇,1995)。

Robert Schirrmacher(1988)表示創造性的表達可以加強身體的發展,在社交方 面可以幫助幼兒與他人達成協議,創造的表達包括獨立思考或努力解決一個問 題。藉由確認個人獨特之處,創造力能夠助長情感的發展與心理的健康,滿足其 心理需求,促使個人或社會的心態平衡,對心理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創造促使

幼兒不斷累積加強正向的自我概念,使之感到有價值與能力,知道對周圍的環境

表2-4(續)

表2-4(續)

表2-4(續)

創造力表現上沒有顯著差異;父母親有出國留學

2006 郭靜緻 創造性藝術教學

歸納上述研究,在幼兒創造力評量的研究工具方面多採用:陶倫斯活動與律 動、語文、圖形創造思考測驗、新編圖形創造思考測驗、威廉斯創造思考活動測 驗、TCAM 等為研究工具。以上研究工具,多無幼兒常模以供評分,故本研究特 別採用台北市幼稚園教師創意教學工作坊在吳靜吉與林偉文指導下編製的「臺北 市幼兒創造力測驗」為研究工具,不僅提供信效度證據,也建有幼兒常模,可供 教學者用以評量創造力教學實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