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寮國華人的社會同化

在文檔中 寮國華人角色的改變 (頁 109-0)

第五章 寮國華人的認同與同化

第二節 寮國華人的社會同化

社會同化也簡稱同化;307「社會同化」是指將原來各個不同的人,化 為同質文化的人的過程。308學術上使用「同化」(assimilation)一詞時,通 常都相當謹慎。嚴格說,它是指一個群體被另一個群體所完全吸收(Beals

304王賡武(1988)主張:「華人性」的維持,需借助於強調的是傳統的家庭價值觀念、宗族起源及 對家族忠誠的「歷史」的認同。

305 華裔死後的墳塚。

306 《天道鉤沉》:…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試著融合儒、釋、道三教 (宋光宇,1978)。

307 最早使用此名詞於社會學的,是美國社會學家用來描述移民團體移居美國後,為主流文化所 吸收、整合的過程。

308 根據台灣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解釋「社會同化」一詞:「社會同化」是指兩個不同文化團體 之間的接觸,接著展開競爭(如從事經濟、宗教、文化、教育或政治競爭);競爭失利的一 方,便產生部分的調適,吸收對方的一部分文化,以便自己能適應新社會環境,乃是「順 應」;最後,完全被移居國主流文化所吸收,異質性消失,融和於同質文化的團體,此為「同 化」。

- 100 -

et al. 1977:623-624),因此它不再保有任何文化上的遺存,如語言或宗

教等。更多的是兩個群體接觸之後所發生的涵化(acculturation)現象,文 化上互為影響。如果我們採用人類學上此一慣用的尺度,接受同化及涵化 為兩個不同名詞的界說,在近代東南亞諸國之中,幾乎沒觀察到華人被完 全同化的現象,案例非常稀少。這也呼應了莊國土(2003)所主張:既然 族群文化差異是長期歷史發展所形成的,同化一個族群的文化抑或一個族 群放棄其族群之所以存在的文化,則非短時間的政府同化政策和社會壓力 所能完成。

根據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解釋,同化過程並非一個單向的過程,而是 一種雙向的、互為影響的現象。其間包括移入國主流文化與新移民文化之 間的互動以及互相調適的作用(宋明順,2000)。309五十多年前,Coughlin

(1960)曾就東南亞華人是否將被移入國完全同化及不被同化之間,提出 了一個折衷的看法,認為華人認同將成為一種中間型,心理上既認同中國,

亦認同其居留地,其真實反映出的族群形象將維持不變。時至今日,此預 測是可適用於寮國華人的。目前寮國境內的華人,不論是老華僑或新移民,

都沒有出現已被完全同化的現象。即使是外表上無法辨別是寮國人還是中 國人的中寮混血第二代移民,因為將自己定位為跨血緣的族群,通常是積 極的接受中國和寮國雙重文化。

早期寮國華人社會在性別組合上,男性所占比例遠大於女性,對於寮 國第一代華人移民來說,更易於接受寮國文化和融入寮國社會,更有利於 華人社會在寮國紮根。但是,相對於以後的世代,第一代反而顯得較頑固。

從第二代開始,由於成長環境缺少文化因素,而開始逐漸喪失自己的華人 特性。此外,寮國華人新移民中,年輕男性也是較易被同化的。310

寮國的地形是北部為茂密森林的山區,從中部開始至南部呈梯度遞減 為平原,交通相對便利。因此,居住在中南部的華人會比在北部的華人更 有機會接觸當地寮國社會,結識更多寮國朋友;而在經濟發達的大城市如

309 資料來源:教育大辭書,國家教育研究院。2019 年 4 月 11 日,取自: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6766/

310 男性因為經商的關係,掌握了當地語言、風俗,可以頻繁地與當地人打交道,社會的接觸面 比較廣,相對於女性,會受到更多當地文化的影響(周鵬,2017)。

永珍、瑯勃拉邦、巴色、沙灣那吉等地的要比烏多姆塞、南塔的要更易受 寮國文化影響。311華人在寮國的地理分佈,使得華人與寮國社會的中上層 的社會精英接觸和交流更多。在日漸西化的影響下,老華僑與當地人的文 化差別不斷的縮小(周鵬,2017)。

現在寮國老華僑社會的文化,更像是寮國社會和中國人(新移民)社 會中的一個特殊的「中線」:跨越兩極文化,卻不從屬於任何一方。老華僑 社會已經從最初的移居社會轉型為寮國社會內部的一個特殊群體。從老華 僑社會內部觀之,其具備一套相當完整的內部系統,如中華理事會、華文 學校、華人公墓、福德廟等機構,使老華僑的精神與文化層面可獨立運作,

是根植於中國和寮國文化之上的一種文化自我調試的結果,處於中寮文化 兩者之間,狀態穩定,被進一步同化的可能性不大。

關於政治領域認同的轉變,由於身份的限制,老華僑與寮國的國家政 治之間仿佛存在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華人關注政治,但素來與政治保持 距離。因為這樣長時間保持距離,使得老華僑並未完全地融入寮國社會。

隨著 1980 年代末,中寮關係恢復正常,持續湧入寮國尋求發展空間的新 移民又讓華人社會煥發了生機(Tan, 2012)。現在,在寮國社會和中國社 會中,寮國華人社會扮演的是中間人的角色,這樣的身份優勢,312讓老華 僑在中寮兩國合作經濟的發展中得到利益。老華僑以中間人的身份,可擁 有雙重認同,猶如第一代老華僑採取的入籍或通婚這樣的策略性行為一樣,

老華僑對認同的選擇還在中國和寮國之間搖擺不定。以老華僑為師,新移 民在取得經濟地位之後,大多也傾向雙重認同。

311 因為城市居民的教育程度較鄉村地區為高,接納能力亦較強,造成華人和當地人之間的差距 相對縮小,更易於交往,在鄉村則不然。同理亦可證,平原地區移民受到的影響也會比山地的 多(周鵬,2017)。

312 例如本文於第三章所提及的張貴龍。

- 102 -

第六章 寮國華人社團 313 的角色

第一節 寮國華人各社團成立過程

早期東南亞各地的華人社團,多以會館314的形式存在。又可分為兩類,

依地域劃分有:會館、同鄉會、僑團;依血緣、姓氏劃分,則為宗親會。

華團在世界各地扮演的角色,都不外乎對華人進行管理,提供協助、庇護,

以及經濟、住宿和謀生技能上的支援,甚至執行仲裁和調解。寮國的華人 社團也具有上述功能,然因華人移入時間的差異,先後共成立了3 個較具 代表性的僑社,分別是中華理事會、中國總商會和中華總商會,茲分述其 成立過程與差異如下:

一、 永珍中華理事會

華人最早在寮國建立的社團組織是以方言和地緣為連結所組織的幫會 或幫公所,如潮州幫、客家幫、雲南幫公所。3151934 年,為集中資源以成 立華校,各地華人幫會在永珍共同組建全國性統一的華人社團組織,稱之 為華僑公所。1948 年,更名為永珍中華理事會。316之後一直都是寮國華人 社會最主要的社團組織。目前,在華人較多的沙灣拿吉、317巴色、川壙、

琅勃拉幫、烏多姆賽等城鎮都設有中華理事會。1970 年代末至 1980 年代 前期,因寮國華人大多出逃,中華理事會一度凋敝,迄至 1987 年寮國實施 革新開放政策,各地中華理事會相繼恢復了正常運作和活動。318

313 華人社團簡稱華社或華團,本文以僑社或華團交互稱之。

314例如越南的華人會館,幾乎全部承攬華人生前死後的需求。既是宗教信仰中心,也是協助華 人在異鄉穩定生活的嚴密組織,所轄資產包括醫院、學校、義山等(吳靜宜,2010)。

315 由雲南人在寮國北部的川壙地區組建的團體。

316 1948 年 9 月 28 日,印度支那法國高級專員應中國政府的要求,取消幫公所名稱,以永珍中 華理事會代之。1959 年寮國政府明令取消中華理事會名稱,代之以中華會館。1980 年代恢復運 作以後,再將名稱改回為中華理事會。

317沙灣拿吉中華理事會前身為素旺(沙灣拿吉別稱)華僑公所。為更好統治寮國和寮國華僑幫 會,1925 年。法國殖民政府授意成立素旺華僑公所,理事長也由殖民當局指定。2019 年 4 月 11 日,取自:http://www.hxuc.com/society/show/1404/。

318 中華理事會成立于 1988 年 11 月 8 日重新成立開張,原有財產亦獲發還。

- 104 -

永珍中華理事會也是永珍華人諸社團的實體總部,下設有公司、319廟 宇、學校及福利等機構。永珍中華理事會下屬12 個分支機構,其中最為華 人所熟知的是永珍善堂、寮都公學、320福德廟、伏波廟這四個機構。永珍 善堂創辦於 1966 年,早年321是中華理事會下設專門負責旅寮華人生老病 死、婚喪嫁娶的福利性機構,所需費用全部由社團內的華人捐贈,3222014 年起亦稱為「華助中心」。323福德廟是寮國華人為求平安而設立的廟宇。伏 波廟324主要幫助華人辦理喪事(郝躍駿,1992;羅華,2008;周鵬,2017;

方芸,2018 等)。

早年在對外聯繫方面,中華理事會代表永珍的華人對寮國各政府部門 進行溝通,325並資助一些社會公益事業。政府有關部門亦經由中華理事會 傳達有關政策、法令。在面對當地華人團體的內部,中華理事會則是自己 管理自己的組織。326中華理事會曾經是當地華人瞭解中國政治、經濟政策 動向的視窗,當地華人交往聚會的重要場所。永珍中華理事會理事長和副 理事長的產生,須由法國殖民當局遴選,法國殖民當局亦須徵求中國領事 的意見,由獲得最多選票的候選人擔任(郝躍駿,1992)。

二、 寮國中國總商會

當 1990 年代,永珍中華理事會恢復蓬勃發展之後,在寮國投資經商的 中國新移民商業社團也應運而生。由於中國人來到寮國主要從事商業活動,

2005 年,以「協調華人的經商秩序,實現互利共贏」為目標的寮國中國總

319永珍中華理事會所屬「工商業發展集團」,是 1990 年代寮國最大的華人公司,為當時寮國政 府、寮國華人共同具名,由華人獨立經營的股份制公司,也是永珍中華理事會的主要財政資助 者。理事會當時的淨利收人大致為一年四萬多美元(郝躍駿,1992)。

320 寮都公學已在寮國華人的教育一節中,另文介紹。

320 寮都公學已在寮國華人的教育一節中,另文介紹。

在文檔中 寮國華人角色的改變 (頁 1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