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新移民社會流動的特徵與模式

在文檔中 寮國華人角色的改變 (頁 81-85)

第三章 寮國華人在寮國的社會流動

第二節 新移民社會流動的特徵與模式

一、寮國湖南商人居多之起因

Skeldon(2017)曾主張:國際移民研究必須研究促成移民的背景,這 樣的背景不能從國家之間的移民統計數字得知,移民經常是從 A 國非常特 定的地區轉移到 B 國非常特定的地區,這之間所具有的意義,也就是需要 特別解釋之處。老撾與湖南的民間交往已超過 30 年,目前在寮國因經商或 工作而長期居住的中國人約有 20 萬人,其中湖南人約佔 50%的比例,189 根據 Skeldon 的主張,筆者分析「寮國湖南商人居多」之原因如下。

1950 年代,中國國家主導的「知青支邊」運動,動員了很多湖南人到 雲南邊疆農場開墾。1970 年代末,隨著雲南國營農場體制改革及市場經濟 發達,許多在農場工作的湖南人看到雲南邊境物資匱乏的商機,紛紛改行 從商。1980 年代起,就有一批原本在雲南經商的湖南人回到湖南邵東商品 市場190進貨,前往寮國,以家族式發展模式去寮國創業,分佈於寮國各省、

市、縣、村。也有不少湖南人得知去中寮邊境做生意易於獲利,而趕赴雲

189寮國中國總商會副會長、湖南商會總顧問宋傑鋒於 2017 年 12 月 24 日對中國湖南長沙晚報介 紹。

190 1985 年 2 月,邵東開始形成大小不等的專業市場,並成為聞名全國的小商品交易中心,邵東 經濟因此發展,1998 年,邵東 GDP 為 47 億元;2008 年,邵東 GDP 超過 100 億元;2014 年,

邵東成為湖南省唯一的經濟改革試驗區。

- 72 -

南。1980 年代末中寮關係恢復時,邊境地區由湖南人用茅草、竹皮搭建的 臨時商鋪已有上百家。

1993 年,中寮–磨憨口岸開通前,寮國政府只允許持西雙版納籍的邊 民入境,並且規定只能在北部少數省活動。但由於當時寮國北部山區交通 限制,來中國採購物資的寮國人數量和購買力均很有限;此外當時寮國商 業環境非常落後,全國商品匱乏,吸引了一批以邵東人191為主的湖南人,

偷渡入寮國肩挑賣貨。此為今日寮國華人中,湖南邵東人相對居多數的緣 由。

1990 年代磨憨邊關開使運作,寮國迎來第一波嚴格定義上的湖南人移 民潮。192以邵東人為主的湖南人,因為對寮國更全面的認識,經由親緣、

地緣關係大量介紹親戚、同鄉赴寮國發展。商業模式亦漸由初始的流動擺 攤改為定點經營,店鋪設立範圍廣達寮國全境。1997 年,寮國經濟因為泰 國金融風暴,導致貨幣大幅貶值,湖南商人持有的資產瞬間貶值近千倍,

半數以上湖南商人因此破產而撤回中國,寮國經濟亦因此更形惡化,民眾 生活物資變得極度匱乏。金融危機過後寮國經濟逐漸恢復,寮國對消費品 需求急劇增長,極少數未撤離的湖南人掌握此一商機東山再起。形勢轉變 後,再次吸引大量湖南人湧進寮國。當時雲南昆明的小商品市場已初具規 模,可向寮國供貨,縱貫寮國南北的 13 號公路也全線修通,因此,2000 年 後,入境寮國的人數逐年遞增。

目前在永珍市的宏格亞星商業街,大約有 100 多家邵東人開的門店,

占整條街商店總數的 70%多,當地人稱之為「邵東街」。目前,在寮國的 五金、手機、家電、電腦等行業幾乎被邵東人獨占。在邵東街交易可以用 人民幣,會講湖南話就能生存。根據湖南省商務廳某官員的資料:永珍市 的邵東人,資產在億元以上的至少有 5 人,資產超過 1000 萬的有 80 人。

每年從湖南往返寮國有幾十萬人次,2015 年寮國航空永珍至長沙的航 線開航,每週有二個固定往返航班;2016 年,永珍市與湖南省簽定結為友 好省市。中國政府亦同意寮國在湖南長沙設立總領事館,是外國政府在湖

191 因為邵東縣是湖南省唯一的民營經濟改革與發展試驗區。

192 寮國對外逐步開放,中國人可辦理正規護照合法入境。

南設立的第一家領事機構。193在寮國長期經商務工居住的湖南人主要來自 湖南省的邵東、邵陽兩縣。湖南省與寮國進出口貿易額持續逐年增長,至 2017 年,1~8 月進出口貿易總額達 1718.9 萬美元。另截至 2017 年的統 計,湖南省在寮國設立的境外企業 167 家,主要投資是在電器機械設備製 造、手機批發零售、國際物流、對外貿易、農林漁牧業等行業。合約投資 總額為 89,320 萬美元,湖南省與寮國進出口總額達 3,500 萬美元(王文,

2017)。

二、新移民社會流動的特徵與模式

「移民」或稱為「流動」,不論在哪個時代,經常是中國人的基本生存 戰略(P. A. Kuhn, 2008)。劉小民在接受媒體194採訪時表示:過去,湖南人 去寮國是為養家糊口;現在湖南人去寮國,是為了在寮國經濟和產業領域 佔有一席之地,寮國華人新移民的心態也大致如此,過去是為了求生存,

近年是為了求發展。

綜觀本章第一節所記錄的寮國華人移民案例,大多未攜帶資本至寮國,

很主要的動機都是為了去寮國求生存發展,終能在寮國發展出相當的商業 規模,成功積累資本形成社會流動,實現藉由空間流動達到改變社會階層 位置的目的。在全部 36 個案例中,有 18 個是在 2000 年以前移入,14 個 是在 2010 年以前移入,只有 4 個是在 2010 年以後移入。這些案例固然須 考慮資料收集的年限,然根據筆者在寮國所聽聞,2010 年以後的新移民,

確實較少獲致巨大成功的案例。此點呼應本文第二章第四節所提出:「因 為中資企業在寮國經營壓力漸增,而致 2017 年新增中資企業數量下滑」,

可見寮國不再是處處充滿商機的「小資」創業天堂,只要肯努力,就可以 順利積累資本形成社會流動。過去促成華人新移民在寮國可快速累積資本,

達成社會流動的大環境:如人力、土地成本低廉,友善而沒有競爭對手的 商業環境,正逐漸消失。近年寮國的新移民,較多是因為經由大型企業的 聘僱前往,若計畫留在寮國創業,必須更仔細評估市場風險。

193 2019 年 4 月 11 日,取自:http://sxdsb.voc.com.cn/NewsDetail/392303.html

194 湖南邵陽新聞網。2019 年 4 月 11 日,取自:

http://news.syxwnet.com/synews/2017/0523/108439.shtml

- 74 -

若以初始社會階層定位、社會網絡、心理狀態、以及在寮國的定居意 願等群體特徵分類,分析前一節所載之事業發展成功的新移民案例,其中 適宜在寮國創業的族群,大多是以「未攜帶資本,隻身前往的未婚男性」

具有優勢。此一模式成功機率最高的原因在於「破釜沉舟」,因為無後顧 之憂,也沒有資金虧損考量,而敢於拚搏,勇於創業。能以最大發展空間 為前提,將就包括「與寮國當地女性結婚」在內的任何條件選項。此現象 與上一世紀前往東南亞闖蕩的華僑頗為類似,在某個程度上,展現「經濟 利益追求優先於一切」的華人性格。

在文檔中 寮國華人角色的改變 (頁 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