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三、 、 、專書文章 、 專書文章 專書文章 專書文章

齊若蘭、游長山、李雪莉(2004)。《閱讀新一代知識革命》。台北:天下雜誌。

二 二

二 二、 、 、譯著 、 譯著 譯著 譯著

John E. Drewry 著(1973)。徐進夫譯。《書評要門》(Writing book reviews)。台北:

幼獅文化。

李利安‧H‧史密斯著(1999)。傅林統譯。《歡欣歲月》。台北:富春文化。

Patton,M‧Q‧著(1999)。吳芝儀、李奉儒譯。《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 冠。

諾德曼(Nodelman, Perry)著(2000)。《閱讀兒童文學的樂趣》(

The Pleasures of

Children Literature

)。劉鳳芯譯。台北:天衛文化。

錢伯斯(Chambers,Aidan)著(2001)。《打造兒童閱讀環境》。許慧貞譯。台北:

天衛文化。

三 三 三

三、 、 、專書文章 、 專書文章 專書文章 專書文章

王宇清(2004)。<《中華幼兒叢書》閱讀指導初探>。《為兒童為文學—台灣資 深圖畫作家作品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頁 83~106。

林真美(1995)。<活用圖畫書,增加親子情>。張湘君主編。《認識幼兒讀物》。

台北:天衛文化。頁 126~135。

______(1996)。<圖畫書──幼兒的閱讀之窗>。施政廷主編。《認識兒童讀物 插畫》。台北:天衛文化。頁 124~135。

洪文珍(1991)。<談兒童讀物的評鑑>。《兒童文學評論集》。台東市:台東師 院語文教育學系。東師語文叢書 2。頁 3~17。

張子樟(2000)。<導讀與評論---值得深思的兩種論述方式>。劉鳳芯編。《擺盪 在理性和感性之間──兒童文學論述選集 1988~1998》。台北:幼獅文化。頁

楊凱麟(2000)。<讓作品自己說話!童書需不需要成人解讀?>。劉鳳芯編。《擺 盪在理性和感性之間──兒童文學論述選集 1988~1998》。台北:幼獅文化。

頁 27~32。

鄭明進(1989)。<談圖畫書的教育價值>。《兒童文學論述選集》。林文寶主編。

台北:幼獅文化。頁 61~68。

______(1987)。<圖畫書的認識>。王家誠編。《認識兒童讀物插畫》。台北:

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頁 64~69。

劉鳳芯(2000)。<導讀與評論---值得深思的兩種論述方式>之評析。劉鳳芯編。

《擺盪在理性和感性之間──兒童文學論述選集 1988~1998》。台北:幼獅文 化。頁 50~53。

______(2000)。<圖畫書>。劉鳳芯編。《擺盪在理性和感性之間──兒童文學 論述選集 1988~1998》。台北:幼獅文化。頁 135~138。

蘇振明(1989)。<兒童讀物插畫的導賞與教學研究>。鄭明進編。《兒童閱讀指 導學術研討會手冊》。台北: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頁 28~38。

_____(2002)。<圖畫書的定義與要素>。徐秀霞編。《台灣兒童圖畫書導賞》。 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四 四

四 四、 、 、報紙 、 報紙 報紙 報紙、 、 、期刊論文 、 期刊論文 期刊論文 期刊論文

王乾任(2004)。<如何開墾一片書評田地----簡論台灣書評>。《佛教圖書館館 訊》第 38 期。頁 16~23。

虫雅各(2001)。<給種樹的人----親子閱讀手冊>。《誠品好讀》月報第 9 期。頁 17~19。

李潼(1997)。<創造美好的閱讀經驗>。《兒童文學家》第 22 期。頁 6~7。

李惠加(1998)。<圖畫書的閱讀>。《幼教資訊》第 88 期。頁 50~53。

李玉貴(2001)。<以「圖畫」「故事」「書」──培養閱讀與寫作能力>。《研習 資訊》第 18 卷第 5 期。頁 5~23。

李連珠(1991)。<將圖畫書帶進教室──教室內的圖畫書>。《國教之友》第 4 3 卷第 2 期。頁 29~36。

阮本美(1992)。<媽媽手冊的價值──畫龍點睛或畫蛇添足?>。《精湛季刊》

第 16 期。頁 58~61。

吳英長(1978)。<如何導讀文學作品---以『看不見』為例>。《兒童日報》第 13 版。

林文寶(2002)。〈兒童˙文學與閱讀〉。《兒童文學學刊》第 7 期。頁 1~59。

林煥彰(1998)。<尋找夢想、歡樂和美麗----圖畫書的閱讀隨想>。《美育雙月 刊》第 91 期。頁 49~56。

周慧珠(1994)。<成長‧學習‧圖畫書──『圖畫與兒童』>。《書卷》第 5 期。

頁 4~19。

洪文珍(1997)。<兒童讀物的導讀模式>。《兒童文學與教育學術研討會》。頁 129~159。

洪蘭、曾志朗(2001)。<兒童閱讀的理念──認知神經心理學觀點>。《教育資 料與研究月刊》第 38 期。頁 1~4。

柯倩華(1998)。<用圖畫書向孩子說故事>。《中國時報》開卷版。童書公園專 欄。

徐鳳慈(1988)。<賣產品?知識?還是賣關愛?----談兒童讀物的銷售>。《出 版界》第 21 期。頁 32~97。

陳海泓(1999)。<讓兒童的想像力展翅飛翔:以《瘋狂星期二》導讀為例>。《語 文教育通訊》第 18 期。頁 43~54。

陳玉金(2003)。<台灣科學圖畫書研究>。《兒童文學學刊》第 10 期。頁 97~

126。

______(2008)。<2007 年台灣兒童讀物出版觀察>。《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 月 號。頁 52~56。

莊蕙瑛(1992)。<美國式的「媽媽手冊」>。《精湛季刊》第 16 期。頁 62~63。

湯銳(1991)。<兒童文學的遊戲精神>。《兒童文學家》第 2 期。頁 10~11。

彭脩馥(2004)。<經營/帶領人間佛教讀書會~如何導讀一本書>。《人間福報》

全民閱讀版。

楊叔卿(1993)。<兒童圖畫書之探討>。《教育研究雙月刊》第 33 期。頁 65~

72。

劉鳳芯(1999)。<意識型態與兒童書>。《中外文學》第 27 卷第 11 期。頁 4~

24。

______(2000)。<台灣之圖畫書批評語言與討論語彙>。《兒童文學與兒童語言 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 313~323。

______(2002)。「兒童圖畫書與藝術文化」台北座談會場輯要,載於台灣兒童圖 畫書導賞。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______(2004)。<1984~2000 兒童圖畫書在台灣的論述內涵、發展與轉變>。《兒 童文學學刊》第 12 期。頁 53~94。

蔡蕙珊(2000)。<兒童文學中的圖畫書在閱讀教學中的角色>。《教師之友》第 41 卷第 3 期。頁 35~42。

賴素秋(2003)。<台灣兒童圖畫書理念流變>。《兒童文學學刊》第 10 期。頁 1

~21。

謝金菊(1993)。<台北市立圖書館「書評索引」發刊詞>。《書評索引》創刊號。

頁 1~2。

蘇振明(1986)。<認識兒童圖畫書籍其教育價值──從「消基會」評選優良兒 童圖書談起>。《幼教天地》第 5 期。頁 37~50。

五 五

五 五、 、 、學位論文 、 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

王蕙瑄(2007)。《2000 年以來台灣童書出版概況與童書編輯的角色定位》。國立 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培鈴(2001)。《兒童圖畫書應用在幼稚園鄉土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師 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婉虹(2003)。《台灣兒童圖畫書競賽作品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 達設計系碩士論文。

林俊平(1999)。《中國時報開卷版書評之研究》。南華大學出版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

洪婉莉(2002)。《國小推動閱讀運動之研究--以台東縣立馬蘭國民小學為例》。國 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婉琪(2000)。《洪義男、曹俊彥、趙國宗三位台灣兒童圖畫書插畫家插畫風格 之演變》。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秀娟(2003)。《圖畫書導賞教學對幼兒創造力影響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幼 兒保育系碩士論文。

黃淑娟(2000)。《國小學童圖畫書導賞教學及其插畫反應探討》。國立台南師範 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恩惠(1998)。《兒童與成人對兒童圖畫故事書的反應探究》。國立台灣師範大 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嘉惠(2006)。《從安野光雅圖畫書反思圖畫書閱讀》。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曉秋(1983)。《兒童讀物閱讀型態與學齡兒童生活適應關聯性之研究》。中國 文化大學青少年與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歐佳玟(2007)。《從<跨世紀小說精選>找尋閱讀中的兒童》。國立台東大學兒 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佩玲(2000)。《台灣地區童書出版社總編輯職業角色之研究》。臺東師範學院 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素秋(2002)。《兒童圖畫書發展研究(1945~2001)》。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

鍾玉鳳(1996)。《近十年圖畫故事書內容價值觀之分析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 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六 六

六 六、 、 、西文資料 、 西文資料 西文資料 西文資料

Genette, G. (1993).

Fiction and Diction.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