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台灣共同體意識與台灣未來的想像

第二節 對台灣未來想像的差異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陳氏除了強調台灣是屬於漢民族,是擁有悠久歷史文化,絕對不若琉球那般缺乏 歷史與文化而可以被同化的。並且,他也不認為民族自決是危險的,甚至大膽的 形容台灣人的台灣議會請願運動,從某方面來說,也可以算是對抗在台日本人的 民族自決。

另一個被告蔣渭水也在供述中強調「台灣人不論怎樣豹變自在,做了日本國 民,便隨即變成日本民族,台灣人明白地是中華民族即漢民族的事,不論什麼人 都不能否認的事實」。並且蔣氏還驕傲的說到:

我要感謝神明,使我生做台灣人,是因為台灣人把握世界和平的鎖鑰咧,

世界平和的第一關門,是東洋的平和,以中華民族做日本國民的台灣人應 具有做日華親善之楔子的使命,依著台灣人遂行這使命,東洋的平和,才 能確保,世界人類的幸福,才能完成。196

蔣渭水如此以身為台灣人為傲之語,實可作為台灣人的台灣共同體意識的最佳寫 照。

不過,在此必須特別強調,台灣人所形成的「台灣共同體意識」是具有濃厚 漢民族意識的,這可以從他們不斷強調「台灣人是擁有悠久歷史與文化的漢民族」

中所輕易看出的。

第二節、對台灣未來想像的差異

(一)左右傾辯與文協的分裂

一九二一年開始進行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對於台灣人的台灣共同體 意識的形成有很大的推波助瀾。台灣人除了開始有強調要用「台灣人」的名稱取

十六號(大正 13 年 9 月 1 日),頁 16。

196〈台灣議會期成同盟會治安警察法違反嫌疑事件第一審公判特別號〉,《台灣民報》,第二卷第 十六號(大正 13 年 9 月 1 日),頁 19~2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代本島人的稱呼外197,也開始思考台灣人的生存權的問題198,甚至對於制訂台灣 憲法的呼聲也有很大的期待,認為制定台灣憲法是「自治完成的美果」199。這使 得台灣人開始被想像成與日本人不同的政治文化共同體。至於輔助請願運動的

「台灣文化協會」,更在推動台灣政治社會運動上佔有著重要的地位。

這是由於台灣的文化發展時日尚淺,大多數的民眾還未脫離蒙昧無知的境 界,因此如果企圖發展以近代思想為背景的社會運動,作為其前提的啟蒙運動所 具有的意義是極為重大的。是故,不論其為民族主義系統或是共產主義系統,都 是以文化運動為先驅而發展的。200正因為如此,台灣文化協會自創立以來,在民 族精神的號召下,對異民族的統治者形成統一戰線,各方面合作無間,不但島內 各階層團結一致,就是海外的留學生以至於僑胞也無不響應合作。然而,隨著世 界思潮駸駸日進,中國、日本的共產主義以及國際共產組織的影響,漸次在文協 的內部滋長起來。201

共產主義之進入台灣,應追溯到一九二一年前後。大多是由東京台灣人留學 生在東京與共產主義者交往並受其影響,或是中國台灣人留學生受中國共產主義 運動之影響。202早在一九二一年就有彭華英在《台灣青年》第四、五期發表〈社 會主義之概說〉,這是台灣人第一篇介紹社會主義的文章。203其後,隨著議會請 願運動和文化運動的推行,台灣人政治的覺醒及民智的啟迪也使得處於日本殖民 統治而急於尋求出路的台灣青年深深被社會主義所吸引。

總的來說,台灣文化協會在初期階段,內部其實可說是三種集團的暫時統一 戰線。其中包括了:(一)以蔡培火為中心,受到日本國內民主運動的影響的,主

197〈台灣人的名稱〉,《台灣民報》,第二卷第二十四號(大正 13 年 11 月 21 日),頁 8。

198〈台灣人的生存權〉,《台灣民報》,第九十六號(大正 14 年 9 月 6 日),頁 1。

199〈台灣議會與台灣憲法〉,《台灣民報》,第一百四十二號(昭和 2 年 1 月 13 日),頁 1。

200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編,《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編─領台以後の治安狀況(中卷)台灣社會 運動史》,頁 11。

201 葉榮鐘,《日據下台灣政治社會運動史(下)》,頁 382。

202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編,《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編─領台以後の治安狀況(中卷)台灣社會 運動史》,頁 583。

203 許世楷著,李明峻、賴郁君譯,《日本統治下的台灣》,頁 35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張走體制內溫和合法路線,以設立台灣議會為目的的「改良主義派」;(二)以蔣渭 水為中心,受中國國民黨的民族革命運動的影響,強調民族自決的「民族主義 派」;以及(三)以王敏川、連溫卿為中心,主要受日本、中國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 命運動的影響,所謂的「社會主義派」。其中,雖然蔣渭水的主張是採取「容共」

政策,但是所謂改良主義派和民族主義派都同樣是以民族自決主義為思想中心,

而蔣渭水和蔡培火的思想傾向也很難嚴格區分。因此,一般皆以文化協會之舊幹 部派為右派,而以連溫卿、王敏川等社會主義派為左派,或是稱右派為漸進派、

穩健派,稱左派為急進派或激進派。204

而這三種思想傾向的集團,鬥爭的目標都是日本帝國主義,所以在一定的條 件下,組成統一戰線,不僅是可能,而且是必要的。然而,之所以台灣文化協會 能夠維持六年的統一,除了台灣各階層人民有著共同的利益以外,一個很大的原 因是總理林獻堂在台灣人民中的聲望。205

但是,隨著台灣社會的轉變與思潮的變遷,「社會主義派」漸漸公開指責台 灣文化協會的路線和批評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一方面,指責請願運動推行者 多中了「實利主義」的流毒,只求飽食暖衣,安富尊榮,而忘了同胞的苦況,因 此主張要喚起農工階級的覺醒,也就是要依靠一般民眾來組織團體推行運動。206 另一方面則有無產青年向林獻堂、蔣渭水、謝春木等聲明:「台灣議會設置請願 運動乃毫無實現可能的妄動,即使它實現了亦非增進台灣人幸福之途。此一運動 承認資本主義、帝國主義且強調其存在。我們無產階級政黨反對如此不徹底的妄 動,主張應即刻中止。」207並進而明確標榜其「無產階級的革命路線」。208 也就是如此,衝突就在對立的情勢下逐漸升溫,台灣文化協會終於在一九二

204 林柏維,《台灣文化協會滄桑》(台北:台原出版,1993 年),頁 216~217。

205 蘇新,《未歸的台共鬥魂─蘇新自傳與文集》(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93 年),頁 101~102。

206〈革新家的態度〉,《台灣民報》,第一百零七號(大正 15 年 5 月 30 日),頁 1。

207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編,《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編─領台以後の治安狀況(中卷)台灣社會 運動史》,頁 885。

208 張炎憲,〈台灣文化協會的成立與分裂〉,收入張炎憲、李筱峰、戴寶村主編《台灣史論文精 選(下)》,頁 14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七年正式分裂。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九二七年文化協會正式分裂以前,其 實左、右兩派早就有過路線及理論之爭鬥。

一九二六年八月,正當蔣介石準備展開北伐的時候,陳逢源在台灣民報發表 了一篇名為〈最近之感想(二):我的中國改造論〉的文章,評論中國局勢,進而 開啟了一場意識路線之爭。在〈我的中國改造論〉中,陳氏認為社會進化的行程,

是有一定的程序的。他引用馬克思的唯物史觀公式,強調資本主義未發展到極 致,斷不會有社會主義的實現。而由於中國現在的社會組織仍是由軍閥割據,尚 處於封建制度,因此應該以發展資本主義為出路。並且強調中國與俄國所處的地 位、環境與國民性皆有不同,再加上中國久受帝國列強的侵略及中國的國土處在 容易受敵的位置,因此反對中國走俄國革命路線。總歸來說,陳氏認為中國的改 造,就是要走資本主義就是了。209

這篇文章隨即招來反應,許乃昌在《台灣民報》發表連續四期的〈駁陳逢源 氏的中國改造論〉,文中批評陳逢源根本不懂甚至曲解了馬克思的理論,其強調 馬克思論述的重點並不只是社會進化論,而是認為一切的進化必然要走向革命。

並指出表面上支配中國的是封建軍閥,但其背後其實是有著帝國主義的支持而存 在的,並不是單純的獨立的封建勢力。且由於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中國已不可 能有發展資本主義的可能了。其次,許氏認為代表中國各階級的中國國民黨所提 出的國民革命的主張是中國的唯一生路。但強調國民革命不能由資產階級來領 導,這樣的國民革命是不會徹底的,一定要由無產階級來領導,才能打破一切壓 迫中國民眾的反動勢力,才是中國一般人民的利益。總之,許乃昌認為現在中國 的社會組織,是帝國主義時代殖民地式中間型態,是個特殊的形態,所以它的發 展也就有特殊的行程。換句話說,就是認為身為帝國主義殖民地的落後國可以透 過得到先進國的無產階級的援助,而達到蘇維埃的組織,不必通過資本主義制 度。至於中國無產階級的政黨─中國共產黨根據馬克思主義對中國政治經濟狀況

209 芳園,〈最近之感想(二):我的中國改造論〉,《台灣民報》,第一百二十號(大正 15 年 8 月 29 日),頁 8~1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所作的精密研究,則確定了改造中國的政策必定是「引導一切平民參加民族解放 鬥爭」的國民革命,而在革命過程中,中國資產階級如果壓迫剝削民眾,階級鬥 爭便是國民革命中不可免的。210

雖然之後陳逢源針對徐乃昌的挑戰,又回應了一篇長文,而另一位代表社會 主義立場的蔡孝乾也加入論戰,並且許乃昌也再次反擊陳逢源的反論,但兩方基 本的論述大致都已在最初的論證裡清楚說明了彼此的立場與看法,故此不再贅 述。而這次的論爭其實代表著兩個不同陣線的對話,以及由於意識形態的不同,

雖然之後陳逢源針對徐乃昌的挑戰,又回應了一篇長文,而另一位代表社會 主義立場的蔡孝乾也加入論戰,並且許乃昌也再次反擊陳逢源的反論,但兩方基 本的論述大致都已在最初的論證裡清楚說明了彼此的立場與看法,故此不再贅 述。而這次的論爭其實代表著兩個不同陣線的對話,以及由於意識形態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