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文獻探討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革命的一個階段性策略,用以脫離日本帝國的統治。也就是認為台灣共產黨所提 出的「台灣革命」、「台灣獨立」之口號,只是階段性的策略,並非真正以台灣作 為國家認同的目標。10然而,此一觀點固然指出了台共「台灣獨立」、「台灣民族 革命」理論所呈現的一個面向。但卻忽略了台灣共產黨在當時的歷史時空提出此 一概念的思想模式及影響。

本論文探討的焦點是「日治時期台灣共產黨所提出的台灣民族獨立論述究竟 只是共產國際反帝國主義階級革命的一個階段性策略,抑或是出於台灣共同體意 識下的產物」。而筆者認為若要探討台共的台灣民族獨立論述,必須掌握當時台 灣人的內部與外部的二個因素,也就是一九二○年代台灣共同體意識的形成與列 寧主義「殖民地解放」論述的運用。

總之,筆者認為在日本殖民統治台灣的特殊歷史時空條件下,台灣人才有可 能形成台灣共同體意識,而有台灣共同體意識的形成,才有台共運用列寧主義的 殖民地解放論述去建構台灣民族獨立論述的行動。而這個台灣民族獨立論述,也 正是對抗、挑戰日本殖民統治的利器。因此,筆者想透過思想史的角度來整合、

分析這三個條件,重新去考察台灣共產黨的「台灣民族獨立」論述的形成、發展,

及其與歷史時空條件的互動關係。

第二節、文獻探討

由於本文嘗試研究的是台灣共產黨的「台灣民族獨立」論述,相關的研究成 果應該分為兩類:

(一)側重以日治時期台灣共產黨或台灣左翼運動的活動為主所做的研究:

早期就有長期旅居日本的政治運動領袖史明,在他的大著《台灣人四百年 史》,以四百年來從事開拓、建設台灣而飽受外來統治的台灣人的立場,探索台

10 陳翠蓮,〈一九二○年代台灣政治運動中的國家認同〉,頁 1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灣民族的歷史發展,以及台灣人意識的形成過程。其中在第十章對台灣共產黨的 成立當時的社會環境及時代背景,還有創黨至覆亡的經過有詳盡的描述,並突破 一般人對於日治時期右翼運動的高度評價,從社會主義的立場肯定台共的歷史地 位。但書中提及台共的台灣民族論述只有一小部分。史明在書中的論述基本上是 認為台共是以「台灣民族」做為台灣革命的出發點,認為當時的共產國際與共產 主義者並不把「台灣社會與台灣人」當做中國民族的一部分,而是以單一、整體 的「台灣民族」來看待。11

盧修一的《日據時代台灣共產黨史》是專門研究台灣共產黨的專作,書中分 為三大篇,分別就〈台灣共黨成立的根源與建黨經過〉、〈台灣共產黨的演變和毀 滅〉,以及〈台灣共產黨與第三國際、日共及中共的關係,與台灣政治運動、社 會運動的關係〉去做探討。除了完整呈現台共的興衰,還分析台共在受到共產國 際、日共、中共等的多重指導下是如何轉變及陷入分裂。而對於台共的台灣民族 思想,作者基本上透過分析一九二八年和一九三一年的兩個政治大綱,認為台共 的台灣革命的策略始終未變,認為台灣自始至終皆是以一個獨立的單元而參與國 際共產主義的運動的。12

簡炯仁的《台灣共產主義運動史》也是較為偏重描寫台灣共產黨的建立、發 展與覆滅,但其中有一部分討論到台共的「台灣民族論」。作者認為渡邊在撰寫 台共的政治綱領時,是援用史達林對民族的定義來解釋台灣歷史。也就是說,渡 邊的「台灣民族論」其實是在反映第三國際的理論與觀點。對於台灣人民一再的 反抗日本的統治,第三國際自然會將其解釋為民族主義情感的宣洩。因此,作者 認為渡邊的此一「台灣民族論」,具有調和台灣知識分子所領導的民族主義運動 與馬克思主義的功能,故能普遍的被台灣共產黨人所接受,並且合理化台灣共產 黨人的民族信念。13

11 史明,《台灣人四百年史(漢文版)》(出版地不詳:蓬島文化公司,1980 年),頁 580~582。

12 盧修一,《日據時代台灣共產黨史》(台北市:前衛出版社,2006 年),頁 151。

13 簡炯仁,《台灣共產主義運動史》(台北:前衛出版社,1997 年),頁 72~7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曾郁明的碩士論文〈巨變與衝擊:論社會主義思潮對台灣左翼運動的影響(以 一九二○~一九三七年論述)〉主要在探討日治時期後期的政治運動中,國際上社 會主義思潮的傳入除了形成台灣第一個左翼政黨-台灣共產黨之外,其一九二八 年綱領中的「台灣獨立」其宗旨究竟意欲為何?作者除了分析社會主義理念的傳 入對當時的政治團體的影響究竟是利是弊,也提及到當時臺灣共產黨的「獨立建 國」理念,其真正獨立的意旨及所賦予的政治意義究竟為何。作者在論文的第五 章中針對一九二八年台共綱領中的「台灣獨立」意識做分析,並透過中共及台灣 學界對「台灣獨立論」的詮釋來分析。14

林淑芬的碩士論文〈日治時期台共對台灣社會運動之影響〉探討日本殖民統 治台灣期間,台灣的共產主義思想形成的原因、當時台灣共產黨對工農運動以及 文化協會有何影響,還有台灣共產黨對台灣主體性的主張。首先,作者認為台灣 共產主義思想的形成有三個因素:其一,台灣共產主義思想是隨著台灣島內抗日 運動而蓬勃發展起來的;其二,台灣共產主義思想與世界經濟發展有密切的關 係;其三,台灣共產主義運動也是台灣知識份子要求社會改革的歷史環境下的產 物。此外,作者針對台灣共產黨對台灣主體性的主張也提出以下的觀點:第一,

在二十世紀,台灣共產黨是第一個提出「台灣革命」概念與主張的政治組織,而 且是歷史上第一個提出「台灣獨立」理念的政治團體。這兩個主張,又是基於「台 灣民族」這個極富現代意義的國家意識之上;第二,台灣共產黨提出以「臺灣意 識」為主體的理念,是全新的民族國家認同,對於戰後的臺灣民主運動,仍然具 有無窮的啟發性。15

郭杰與白安娜所著的《台灣共產主義運動與共產國際(1924-1932)研究、檔案》

是最新的有關台灣共產主義與台灣共產黨發展的研究成果。本書大量參考以前從 未公布過,收藏於俄羅斯國立社會政治史檔案館中第一手史料。其中最重要的部

14 曾郁明,〈巨變與衝擊:論社會主義思潮對台灣左翼運動的影響(以一九二○~一九三七年論 述)〉,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年。

15 林淑芬,〈日治時期台共對台灣社會運動之影響〉,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3 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分是台灣共產主義者為共產國際準備的關於台灣狀況和台灣共產主義運動的數 份報告、一九三一年一至五月台灣共產黨的積極分子與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遠東 局的通信、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遠東局和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東方秘書處給台灣 共產主義者的信件。本著作從另一個不同的面向去探討台灣共產主義與台灣共產 黨的歷史,然其論述的重點也是放在討論台共建立、導致台共解體的條件,以及 台共覆亡的原因。16但其中附有許多珍貴的史料供讀者參考及研究之用,給台灣 左翼研究注入了活水。

(二)針對台共的台灣民族獨立論述所做的研究:

陳翠蓮在〈一九二○年代台灣政治運動中的國家認同〉中認為,由於殖民地 社會裡的弱小民族同時承受著階級的與民族的雙重壓迫,所以台共的殖民地革命 實具有階級革命與民族革命的雙元性質。作者又指出「台灣民族革命」的理論、

「台灣共和國」的主張,事實上是共產國際反帝國主義階級革命的一個階段性策 略,用以脫離日本帝國統治。也就是認為,階級革命吸收了民族革命,前者才是 最終目標,後者,也就是台灣民族革命,僅僅是手段而已。換句話說,作者認為 台共所提出的「台灣革命」、「台灣獨立」口號,作為階段性策略的意味濃厚,並 非真正以台灣做為國家認同的目標。17

筆者認為陳翠蓮有此判斷實有兩個主因,一是認為台灣革命的理論基礎與策 略方向,都是經過共產國際的指導,而共產國際的革命理論則來自列寧的殖民地 革命與民族自決權的主張。故作者認為台共的台灣革命理論並非出自本身對身為

「台灣民族」的自覺,而僅僅是接受共產國際指導下所被動接受的階段性策略。

18但是,作者看似是觀察到台共「台灣革命」論述的是由上(共產國際)而下(台共 的台灣人)所強加的策略,卻忽略台共黨人對自身身為被壓迫的台灣民族的自

16 郭杰、白安娜著,李隨安、陳進盛譯,《台灣共產主義運動與共產國際(1924-1932)研究‧檔案》

(台北:中研院台史所,2010 年)。

17 陳翠蓮,〈一九二○年代台灣政治運動中的國家認同〉,頁 17~18。

18 陳翠蓮,〈一九二○年代台灣政治運動中的國家認同〉,頁 17~1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覺,及對左翼殖民地解放概念的理解。其次,作者認為戰後台共黨人在對中國共 產黨的勝利寄予高度期望的同時,可以輕易的將原本「台灣獨立」的主張迅速轉 變為「高度自治」,顯示出台共成員對共產主義的信仰要凌駕在對台灣民族獨立 的堅持之上。19但筆者認為此一觀點缺乏對台共成員身處不同歷史時空下所做的 選擇與判斷的理解。筆者認為若不能仔細分析台共成員與當時歷史時空的互動關

覺,及對左翼殖民地解放概念的理解。其次,作者認為戰後台共黨人在對中國共 產黨的勝利寄予高度期望的同時,可以輕易的將原本「台灣獨立」的主張迅速轉 變為「高度自治」,顯示出台共成員對共產主義的信仰要凌駕在對台灣民族獨立 的堅持之上。19但筆者認為此一觀點缺乏對台共成員身處不同歷史時空下所做的 選擇與判斷的理解。筆者認為若不能仔細分析台共成員與當時歷史時空的互動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