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研究方法、材料與章節架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日本殖民台灣期間,台灣人被迫與原鄉分隔五十年,這些歲月勢必造成台灣人民 族意識的轉變,這個過程,如果真所謂產生了「台灣人意識」,也是無法加以否 認的。26

至於林國章的《民族主義與台灣抗日運動一八九五~一九四五》,則基本上是 認為日治時期左翼勢力並未實踐台灣民族主義運動。在書中指出在台灣割讓予日 本之後,台灣人民面對政治體系的壓力,只有無奈的被迫接受。台共所提的「打 倒日本帝國主義」、「台灣獨立」,是當時最符合台灣各階層人民的政治訴求,因 此作者認為這些訴求皆是抗日運動的一環。作者還認為在當時以對抗日本侵略者 為標的的台灣意識中,台灣人民的政治認同與文化認同仍對祖國(中國)的復甦抱 持著期待。是故,作者認為日據時期台灣抗日民族運動的歷程,不宜被渲染成台 灣民族主義運動。27

由上述研究成果的回顧可以看出到目前為止,針對台灣共產黨的「台灣民族 獨立」思想的研究若不是缺乏完整的系統性的論述,就只是在通論的著作中約略 提到而已。泰半的研究者仍然是將研究的重心放在對台灣左翼社會運動的發展方 面或是台灣共產黨的歷史進行著墨。而筆者就是想在這許許多多研究成果上,針 對台共的「台灣民族獨立」論述進行較為完整且系統性的論述,重新梳理「台灣 民族獨立」在台灣史的形成與發展的情形,以及台共的「台灣民族獨立」論述在 歷史定位上的座標與意義。

第三節、研究方法、材料與章節架構

在研究方法上,由於本論文的研究主題是探討日治時期台灣共產黨所提出的

「台灣民族獨立」論述,因此必須得針對台共之所以會提出此一論述的因素進行 探討。而筆者在本論文上嘗試從兩個方向,分別就是內部的因素及外部的因素上

26 李歷芬,〈日本殖民時期台灣的民族主義之研究(1895~1945)〉,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 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年。

27 林國章,《民族主義與台灣抗日運動 1895~1945》(台北:海峽學術,2004 年),頁 366~36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進行考察。

在內部因素方面,考量到台灣共產黨的出現與台灣當時處於日本的殖民統治 之情形實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是絕對無法忽略當時在台灣已頗為盛行的

「台灣共同體意識」的影響,而這又與一九二○年代台灣的政治社會運動有著極 為密切的關聯。

而在外部因素方面,台共的所有理論來源無庸置疑是來自列寧主義的理論及 共產國際的綱領與主張,因此分析列寧主義的「殖民地解放」論述的內涵對於了 解台共的「台灣民族獨立」論述是絕對有需要的。

以往的研究者大多對「台灣共同體意識」和「台共的殖民地解放論述」進行 個別的分析與討論,因此所得到的結論總是片面的、不夠完整的,難以一窺台共 主張的全貌。而筆者則想在討論台共是如何運用列寧主義的「殖民地解放」論述 來建構自身的「台灣民族獨立」論述時,加入考慮到「台灣共同體意識」對台共 成員的影響。希望能夠真正釐清台共提出該主張的相對因果關係。

在研究材料方面,最主要參考的是台灣總督府警務局所編的《台灣總督府警 察沿革誌第二編─領台以後の治安狀況(中卷)台灣社會運動史》28一書。由於台 灣總督府警務局對日治時期台灣的各類政治社會運動都有詳細的記錄跟分析,不 論是「六三法撤廢運動」,抑或是「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皆有極其詳盡的記 載。而針對當時台灣的共產主義運動,透過日本的警察長期對台共的監視與情報 蒐集,還有在逮捕後的文件歸納及口供的提取,台灣總督府警務局建立了完整且 詳盡的台共的相關資料記錄,提供了研究者了解當時台共活動與主張的重要一手 史料。

其次,包括了《台灣青年》、《台灣》、《台灣民報》、《台灣大眾時報》及《新 台灣大眾時報》等一手報刊雜誌史料都對當時台灣的政治社會運動的情形有很多 的記錄跟描述。且配合上幾位重要人物的回憶錄或口述訪談資料,例如:葉榮鐘

28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編,《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編─領台以後の治安狀況(中卷)台灣社會 運動史》(台北:南天書局復刻,1995 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的《日據下台灣政治社會運動史》29、謝雪紅的《我的半生記》30、蘇新的《未 歸的台共鬥魂:蘇新自傳與文集》31、楊克煌的《我的回憶》32等相關的重要史 料,都值得研究者做進一步的運用。

此外,郭杰、白安娜所著,由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所翻譯出版的《台灣 共產主義運動與共產國際(1954-1932)研究‧檔案》33亦提供了不少典藏於俄羅斯 國立社會政治史檔案館的有關共產國際及台灣共產黨的重要一手史料。這都是在 台灣的研究者原本難以碰觸的珍貴史料。

而在本論文的寫作上,最重要的是運用許多來自共產國際的資料與著作,包 括了《列寧全集》、《斯大林全集》,還有第三國際歷次代表大會的文件等。幫助 研究者了解列寧主義的理論,及共產國際的綱領與主張,藉此才得以進一步分析 台共的理論來源與主張根本。

至於在論文架構方面,為了要完整探討日治時期台共提出「台灣民族獨立」

論述的所有內部、外部相關因素。因此本論文除第一章的緒論及第五章的結論 外,討論的結構主要分成三階段,在論文的第二、三、四章分別探討包括「一九 二○年代台灣形成共同體意識的基礎條件」、「台灣共同體意識與對台灣未來的想 像」,以及「台灣共產黨的台灣民族獨立論述」。

首先,日治時期的台灣人之所以能夠形成台灣共同體意識,很重要且根本的 的關鍵因素還是日本對台灣長期且有規劃的統治建設。日本對台灣按部就班的長 時期的建設,雖然本質上都是出於日本本身殖民統治上的需要,是為了能更有效 率的殖民台灣,但也間接幫助台灣人進行政治社會化與均質化,讓台灣人能夠培 養產生近代化共同體意識的基礎條件。更何況,還得多虧日本對台灣在殖民統治 上長期的歧視、壓迫與差別待遇,使得台灣人在「差別經驗」的催化下,才能夠

29 葉榮鐘,《日據下台灣政治社會運動史(上)(下)》(台中:晨星出版社,2000 年)。

30 謝雪紅口述,楊克煌筆錄,《我的半生記》(台北:楊翠華出版,1997 年)。

31 蘇新,《未歸的台共鬥魂:蘇新自傳與文集》(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93 年)。

32 楊克煌遺稿,楊翠華整理,《我的回憶》(台北:楊翠華出版,2005 年)。

33 郭杰、白安娜著,李隨安、陳進盛譯,《台灣共產主義運動與共產國際(1924-1932)研究‧檔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產生以台灣為一個共同體的思考。

其次,則要將討論的重點放在台灣人是如何在一九二○年代所掀起的政治社 會運動中,逐漸形成「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的台灣共同體意識。而且對於同化 和自治的主張,是如何去分辨和選擇的。至於在台灣共同體意識形成之後,台灣 人又是如何在各式各樣的考量下去各自選擇及想像他們認為最適合台灣的未 來,而其中也得進一步去討論右派所面臨的限制和左派透過社會主義所產生的不 同思維。

最後,在清楚台灣共同體意識的形成之後,接著要討論的是台共是如何去運 用列寧主義的「殖民地解放」論述去建構他們的「台灣民族獨立」論述和「台灣 民族形成論」。並針對台共的「台灣民族獨立」論述,去分析其究竟是否只是共 產國際反帝國主義階段革命的一個階段性策略,還是這當中,其實台灣共同體意 識扮演著一個積極且關鍵的作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