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四節 對後續研究者之建議

本 研 究 旨 在 研 究 屏 東 縣 立 國 民 小 學 教 師 對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意 願 影 響 因 素 , 因 受 限 於 時 間 、 人 力 、 物 力 、 財 力 及 其 他 主 、 客 觀 環 境 因 素 之 影 響 , 研 究 無 法 涵 蓋 其 他 的 地 區 、 對 象 及 相 關 變 項 , 茲 分 述 如 下 :

壹、研究對象方面

本 研 究 限 於 人 力 、 物 力 及 時 間 之 現 實 因 素 , 研 究 對 象 係 以 屏 東 縣 立 國 民 小 學 教 師 為 主 , 研 究 推 論 範 圍 受 到 限 制 , 本 研 究 結 果 只 能 類 推 至 本

研 究 區 域 之 公 立 國 民 小 學 教 師 , 而 無 法 類 推 至 其 他 地 區 。 因 此 , 建 議 後 續 研 究 者 則 可 考 慮 增 加 其 他 組 織 層 面 , 或 進 行 其 他 區 域 、 全 省 的 調 查 , 以 增 加 研 究 資 料 的 豐 富 性 及 完 整 性 , 相 信 能 得 到 更 具 代 表 性 之 結 果 。

貳、研究方法方面

國 民 小 學 教 師 對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意 願 影 響 因 素 在 制 度 與 人 為 因 素 交 互 影 響 下 , 有 其 甚 多 的 內 隱 層 面 , 關 係 非 常 錯 綜 複 雜 ; 而 在 個 人 的 認 知 評 估 下 , 各 個 議 題 面 向 皆 有 其 不 同 的 影 響 力 , 故 國 民 小 學 教 師 對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意 願 影 響 因 素 之 複 雜 性 和 資 訊 教 學 的 成 敗 有 很 重 大 關 聯 性 。 本 研 究 採 問 卷 調 查 方 式 進 行 , 僅 能 代 表 整 體 的 趨 勢 , 且 在 資 料 的 獲 得 上 , 並 未 做 實 地 訪 談 與 觀 察 , 所 以 無 法 瞭 解 教 師 對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意 願 影 響 因 素 在 實 地 情 境 中 的 真 實 現 況 。 因 此 , 研 究 結 果 多 未 能 探 討 出 造 成 國 民 小 學 教 師 對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意 願 的 內 在 動 力 , 未 來 相 關 研 究 若 能 關 照 到 「 質 」 的 面 向 , 則 能 在 教 師 專 業 養 成 和 在 職 進 修 過 程 中 個 人 的 態 度 因 素 和 制 度 良 莠 , 找 出 對 研 究 主 題 造 成 影 響 的 關 鍵 潛 在 因 素 。 此 後 研 究 若 能 選 取 數 位 教 師 實 際 觀 察 並 予 以 深 入 訪 談 , 並 配 合 問 卷 結 果 加 以 分 析 , 如 此 或 許 更 可 以 增 加 本 研 究 結 果 的 深 入 解 讀 。

參、研究工具方面

本 研 究 所 使 用 之 調 查 量 表 , 係 本 研 究 者 根 據 文 獻 探 討 、 參 考 其 他 相 關 量 表 與 採 納 現 場 實 務 教 師 提 供 之 意 見 並 相 互 討 論 增 刪 之 處 , 再 經 過 因 素 分 析 及 信 度 分 析 等 考 驗 編 製 而 成 。 然 而 本 量 表 僅 針 對 本 研 究 需 要 而 編 製 , 若 有 志 從 事 此 方 面 的 後 續 研 究 者 , 應 考 慮 其 本 身 的 研 究 需 要 , 對 本 研 究 之 調 查 量 表 進 行 修 改 , 或 自 行 編 擬 符 合 其 研 究 所 需 之 調 查 量 表 。

肆、研究變項方面

在 「 教 師 個 人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能 力 」 方 面 , 亦 可 納 入 教 師 數 位 學 習 能 力 狀 況 、 可 用 數 位 學 習 平 臺 教 學 等 變 項 , 是 否 對 教 師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意 願 影 響 因 素 有 影 響,進 行 更 深 入 之 探 究;在「 教 師 創 新 接 受 程 度 」

層 面 中 , 可 將 重 要 電 子 新 產 品 的 概 略 瞭 解 、 關 鍵 性 科 學 新 發 明 的 簡 單 基 礎 原 理 等 變 項 納 入 。 至 於 「 教 師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預 備 度 」 層 面 中 , 可 將 教 學 資 料 庫 是 否 建 立 與 概 略 數 量 、 心 理 態 度 等 變 項 納 入 ; 而 在 「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意 願 」 層 面 中 , 可 採 獨 立 議 題 來 研 究 探 討 , 將 不 同 教 學 階 段 和 不 同 教 學 領 域 列 入 變 項 , 劃 分 得 更 加 詳 細 , 以 教 學 心 理 與 人 格 特 質 之 相 關 理 論 為 基 礎 , 讓 題 目 測 驗 的 類 別 更 為 單 純 化 。 如 此 可 以 獲 得 更 多 詳 實 結 果 , 藉 以 提 昇 國 民 小 學 教 師 對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意 願 影 響 因 素 之 預 測 力 。

參考文獻

(2),134-142.

吳正己、陳美靜(1998)。職前教師電腦基本能力的培育」。臺灣教育,572 期,

沈中偉(1999)。國小資訊教育的省思與理念。資訊與教育,7 I,52-57

雙月刊,36,32-51。

張新仁、馮莉雅、邱上真(2004)。 發展中小學教師評鑑工具之研究。教育資

刊,183,89-101。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Librarians and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1998). Information power: Building

partnerships for learning. Chicago: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1989).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Presidential

Brush﹐T﹒(2003)﹒Intro d u c t i on to the special issue on preparing tomorrow’s teachers to use technology(PT3)﹒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Development, 51﹐39-40﹒

Burk﹐J﹒(2000)﹒New directions 一 teacher technology standards﹒Southern RegionalEducational Board﹐Atlanta﹐GA﹒2-9﹒

Clouse﹐R﹒W﹒﹐&Alexander﹐E﹒(1998)﹒Classroom of the 21th century:teacher competence confidence and collaboration﹒Educational Technology System﹐26

(2)﹐97 一 112﹒

Conklin, J. (1987). Hypertext: An introduction and survey. IEEE Computer, 20(9), 17-41

Cook, P. (1998). An Encyclopedia Publisher’s Perspective, Interactive Multimedia.

Apple Computer Inc, Microsoft Press.

Davis, F. D. , R. P. Bagozzi and P. R. Warshaw(August 1989) “ User acceptanc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 comparison of two theoretical model, ” Management Science, 35(8), pp. 982-1003

G. Torkzadeh, & X. Koufteros , Factorial validity of a computer self-efficacy scale and the impact of computer training.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54(3), 1994, 813-821.

G. Torkzadeh, T.P. Van Dyk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n Internet self-efficacy scale, Behaviou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4), 2001, 275–280.

http://www.ala.org/ala/mgrps/divs/acrl/publications/whitepapers/presidential.cfm Information Literacy Standards for Student Learning. Retrived August 23, 2009, from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1998). 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Guiding the development of new learning environments for today’s classrooms [On-line]. Available: http://cnets.iste.org/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1998). Recommended foundations

in technology for all teachers [On-line]. Available:

JC Liang, CC Tsai , Internet self-efficacy and preferences toward constructivist Internet-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A study of pre-school teachers in Taiwa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11(1), 2008, 226-237.

Joo YJ, Bong M, Choi HJ, Self-efficacy for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cademic self-efficacy, and Internet self-efficacy in Web-based instruction, ETR&D-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48(2), 2000, 5-17.

McClure, C. R. (1994). Network literacy: A role for librari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ibraries, 13(2), 115-125.

MJ. Tsai , CC. Tsai , Information searching strategies in Web-based science learning:

The role of Internet self-efficacy, Innovations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ternational 40,2003, 43-50.

National Forum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NFIL) . Retrived October 2,2009,

Peacock, A., & Rawson, B, (2001 ). Helping teachers to develop competence criteria for evaluating: Thei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21, 79-92.

附錄一:

國小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意願影響因素之研究:

以屏東縣國民小學為例

親愛的教育先進您好:

非常感謝您撥冗填答本問卷。這是一份學術問卷,目的在了解現 今屏東縣國民小學教師對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意願影響相關因素之研 究,以作為教育研究、改進的參考。

本問卷所得資料僅供學術研究之用,所以問卷不必具名,請您不 必有所顧慮,答案無對錯之分,並絕對保密,請您放心填寫。您的意 見對於本研究非常寶貴,請您先詳閱填答說明之後,再依實際情況與 個人感受逐題作答。誠摯地感謝您的協助與支持!謝謝您!

敬祝

教安 國立台東大學學校行政碩士班

指導教授:陳宜檉 教授

研 究 生:王天生 敬啟

中華民國 100 年 12 月

【第一部分 個人基本資料】

( )1. 性別:(1)男性、(2)女性。

( )2. 年齡:(1)30歲以下、(2)31-40歲、(3) 41-50歲、(4)51 歲以上。

( )3. 教育背景:(1)師專、(2)師大/師範學院、(3)一般大學(含 師資班)、(4)研究所(含40 學分班)

( )4. 任教領域:(可複選)

(1)語文-國語、(2)語文-英語、(3)數學、(4)社會、(5)自然 與生活科技、(6)健康與體育、(7)藝術與人文、(8)綜合活 動。

( )5. 服務年資:(1)5年以下、(2)6~10年、(3)11~15年、

(4)16~20年、(5)21~25年(5)25年以上。

( )6. 現任職務:(1)教師兼主任或組長、(2)導師、(3)科任 教師。

( )7. 學校規模:(1) 6班以下、(2) 12班以下、(3)13~24班、

(4)25班以上。

( )8. 學校地理位置:(1)偏遠地區學校、(2)一般鄉鎮學校、

(3)市區學校。

( )9. 請問您開始接觸電腦的時間:

(1)5年以下、(2)6~10年、(3)11~15年、(4)16~20年、(5)20年以上。

【第二部份 教師基本的教學資訊素養】

【第三部分 電腦/網路自我效能量表】

【第四部分 教師接受創新程度量表】

【第五部分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準備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