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民小學教師對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意願 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屏東縣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國民小學教師對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意願 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屏東縣 "

Copied!
11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陳宜檉 博士

國民小學教師對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意願 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屏東縣

國民小學為例

研究生:王天生 撰

中華民國一○一年五月

(2)
(3)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國民小學教師對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意願 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屏東縣

國民小學為例

研究生:王天生 撰 指導教授:陳宜檉 博士

中華民國一○一年五月

(4)
(5)

(6)

謝詞

初任教職時,社會環境純樸、學生受到的文化刺激也不多。經歷傳統工商業 社會生活型態,再進入資訊時代;社會價值更多元、對教育的期許比過去還要更 高、學校教育不再那麼尊貴、不容許挑戰了。現今國中、小教師都是戰戰競競,

隨時要接受各種訪視、評鑑和呈報各種議題教育成果。教師專業發展和資訊融入 教學,都需要具備資訊能力和資訊素養基本功。經歷過截然不同的社會型態變 遷,不知接受過多少挑戰和嘗過多少甜美果實;回首來時路,奉獻在教育界竟然 已經超過三十年了。也因為希望給自己小孩一個學習態度和榜樣;另外一個重大 理由,盼望藉著再充電將自己的教學經驗與現行理論做個結合和重新檢視,所以 毅然決定報考教育研究所。

臺東大學教育系學校行政研究所,我們這一班就屬我年紀最大;他們會的,

我告訴自己一定要超越他們,還必須有比他們具備更多、更炫的經驗分享,才有 上課報告的賣點。住宿生活真的充滿樂趣,三年暑假中都沉浸在關懷和享受珍貴 難得的生活點滴。多數同學都是兼任行政工作,需要進修和學校行政兼顧,同時 前兩年要選修的學分較多;所以有時課程會從晨曦昇起開始奮戰到晚上月兒高高 掛才回寢室休息,看遍全國大專院校,這種體驗真是鳳毛麟角、也是擔任教職後 最新鮮的在職進修新體驗。

感謝我的老婆不斷給我全力的支持和溫柔的心靈鼓舞,讓我能以更積極態度 來面對論文寫作。當然絕不可或缺的重要推手,論文需要一位耐心指導和專業的 領航者。如果沒有機緣得到陳宜檉教授的幫助引導,我可能就隨興、找藉口放棄 了。也同時感謝口試委員 夏則智博士和 辛信興博士指導,給我臨門一腳、幫 我助攻達陣。這份師生情誼、惠我良多。留下一個退休前的美好回憶!其次論文 問卷也得到教育界的校長、主任、組長協助幫忙收發問卷;同樣謝謝用心填答的 教育伙伴,在百忙中撥冗填答問卷。

希望論文完成後,對教育伙伴會有相當程度的正面影響和帶來動力、省思,

也寄望各界先進不吝指教!僅以此論文獻給我敬愛已過逝的年邁雙親及摯愛的 妻子、兒女和所有關心我的好朋友,有您們真好!謝謝大家!

王天生 謹誌 2012.05.29

(7)

國民小學教師對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意願 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屏東縣

國民小學為例

作者:王天生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摘要

本研究以國民小學教師對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意願影響因素為主 題,深入探索教師資訊素養、教師電腦/網路自我效能、教師創新接 受程度、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預備度對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意願之 影響關係。研究者藉由國內相關研究文獻的彙整、蒐集、比較與整 理,發展出關於國民小學教師對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意願影響之調查 問卷,並以屏東縣國小教師為樣本進行便利抽樣,進行實證資料收 集,後續則藉由結構方程式模式之最小偏平方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PLS),進行問卷資料之信度與效度檢驗,並對本研究所建立的研究 假說與概念模式進行驗證。研究結果顯示,受測之屏東縣立國民小 學教師,在教師資訊素養、電腦/網路自我效能、創新接受程度、資 訊科技融入教學預備度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意願的構念題項均表現 中高以上的同意程度;且受測的國小教師所具備的資訊素養、電腦/

網路自我效能、教師創新接受程度、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預備度的認

知會對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意願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關係。本研究結果

(8)

期冀能提供國民小學教育行政機關、師資培育機構與國民小學教 師,在資訊素養、資訊融入教學能力的培養策略與教學工作效能之 提昇上之重要參考依據,以有效強化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資訊 能力、創新接受程度,俾以減輕其工作壓力,提昇其在資訊融入教 學環境的意願和成就感。

關鍵詞:

資訊素養、電腦/網路自我效能、創新接受程度、資訊科技融

入教學、準備度、最小偏平方法

(9)

Examining Factors Influencing Faculty's Intention to Integrate IT into Instruction: an Empirical Study of

Elementary Schools in Pingtung

Author: Wang﹐Tian-Sheng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information literacy,

network self-efficacy, innovation acceptan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readiness and behavioral intentio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integration

into instruction in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of Pantung. A large-scale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to collect the empirical data from

elementary-school teachers of Pingtung. The partial least squares technique

was applied to verify the reliablilty and validity of the latent variables and

test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e participants

perceived themselves with moderately good levels of the related influencing

antecedents and the consequent of behavioral intention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influencing levels found among the causal relationships of the

proposed research model of this study. Based upon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study, some implica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can serve as instrumental

guidelines to help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institutes, staffs and elementary

(10)

school faculties understand the pros and cons regarding the issues of integration IT into instruction in elementary schools.

Keywords: Information Literacy, Network self-efficacy, Innovation

Acceptance, Integration IT into Instruction, Readiness,

Partial Least Squares.

(11)

目 次

中文摘要 ... I ABSTRACT ... II 目 次 ... V 表 次 ... VII 圖 次 ... VIIV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 2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4

第五節

重要名詞釋義 ...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9

第一節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創新接受度 ... 9

第二節

資訊素養之意義及其內涵 ... 12

第三節

電腦/網路自我效能 ... 18

第四節

資訊教育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 26

第五節

資訊融入教學之教學準備度 ... 43

第三章 研究設計 ... 4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4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51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51

第四節

研究步驟 ... 54

第五節

資料分析之方法 ... 56

(12)

第六節

研究者角色 ... 5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 58

第一節

受試者樣本描述 ... 58

第二節

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相關因素現況分析 ... 61

第三節

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相關因素之因果影 響分析 ... 6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73

第一節

研究發現 ... 73

第二節

研究結論 ... 78

第三節

研究貢獻與管理實務意涵 ... 80

第四節

對後續研究者之建議 ... 83

參考文獻 ... 86

附 錄 一 ... 94

(13)

表 次

表 2-1 國民中小學教師資訊基本素養涵意(吳麗花,2002) ... 16

表 2-2 國民中小學教師資訊基本素養指標(教育部,2002) ... 17

表 2-3 資訊融入學科教學之模式 ... 25

表 2-4 模組式教材的設計要項 ... 26

表 2-5 國內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能力相關研究 ... 33

表 2-5 國內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能力相關研究(續) ... 34

表 2-6 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相關研究 ... 37

表 2-6 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相關研究(續) ... 38

表 2-6 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相關研究(續) ... 39

表 3-1 因素分析之 KMO 與 B

ARTLETT

檢定統計表 ... 53

表 4-1 問卷基本資料分析表 ... 60

表 4-2 教師基本的教學資訊素養描述統計分析 ... 61

表 4-3 教師電腦/網路自我效能描述統計分析 ... 62

表 4-4 教師接受創新程度描述統計分析 ... 63

表 4-5 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準備度描述統計分析... 64

表 4-6 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意願描述統計分析 ... 65

表 4-7 測量模型之檢定結果 ... 67

表 4-7 測量模型之檢定結果(續) ... 68

表 4-8 研究構念之相關係數與區別效度分析 ... 69

表 5-1 實證研究結果彙整表 ... 75

(14)

圖 次

圖 1-1 研究流程圖 ... 8

圖 2-1 資訊素養分析圖(M

C

C

LURE

, 1994) ... 17

圖 2-2

教師教學資訊素養內涵分析圖(張順發、羅希哲)

... 18

圖 3-1 研究架構圖 ... 50

4-1 PLS 最小偏平方法(PLS)果與結構方程式模式 ... 70

(15)

第一章 緒論

本 章 共 分 三 節 , 第 一 節 說 明 研 究 背 景 與 動 機 , 第 二 節 為 重 要 名 詞 釋 譯 , 第 三 節 為 研 究 範 圍 與 限 制 。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電 腦 與 網 路 是 20 世紀普遍公認最偉大的發明,電腦與網路對世界的 影 響 無 遠 弗 屆 , 電 腦 已 不 是 少 數 專 業 的 科 技 人 員 專 利 設 備 , 也 並 非 是 像 過 去 電 影 中 情 報 人 員 機 密 軍 事 單 位 與 敵 人 鬥 智 的 工 具 。 而 是 活 靈 活 現 、 普 及 大 眾 都 常 用 到 的 生 活 工 具 。 在 教 學 方 面 , 教 師 不 再 是 傳 統 的 唯 一 知 識 傳 授 者 , 而 是 以 學 生 為 學 習 中 心 , 引 導 及 輔 助 學 生 進 行 學 習 , 因 此 教 師 是 否 能 善 於 利 用 資 訊 工 具 來 進 行 新 時 代 教 學 活 動 , 已 是 一 項 重 要 的 教 學 技 能 和 態 度 思 潮 。 如 果 教 師 本 身 具 備 良 好 的 資 訊 素 養 , 對 於 資 訊 相 關 技 能 應 用 自 如,並 且 將 資 訊 科 技 應 用 於 教 學 上,則 對 於 學 生 的 學 習 引 導、

資 訊 融 入 教 學 的 推 動 , 以 及 處 理 學 生 事 務 上 , 將 更 得 心 應 用 ; 反 之 , 若 教 師 並 未 具 備 良 好 的 資 訊 素 養 , 則 會 連 帶 影 響 到 學 生 對 於 電 腦 工 具 的 使 用 態 度 , 也 無 法 帶 來 更 好 的 教 學 成 效 。

帶 領 蘋 果 電 腦 起 死 回 生 的 賈 伯 斯 帶 給 我 們 很 大 啟 示 , 任 何 突 破 超 越 現 在 的 創 新 事 務 都 有 可 能 發 生 , 但 要 如 何 打 破 目 前 框 架 、 盲 點 找 到 新 方 向 才 是 創 新 本 質。現 在 的 電 子 商 務、網 路 購 物 和 全 球 社 群 網 站(如臉書或 推 特…等),還有目前最夯的雲端科技,已經徹底改變大家的生活、工作、

娛 樂 方 式 和 溝 通 的 能 量 、 速 度 , 所 以 教 師 也 應 善 用 現 有 資 訊 科 技 的 強 大 影 響 力 , 創 造 更 有 效 率 、 更 優 質 更 有 系 統 的 教 學 品 質 , 未 來 時 代 潮 流 是 誰 掌 握 最 大 資 訊 科 技 優 勢 和 網 路 資 源 誰 就 是 贏 家 , 大 部 份 的 財 富 集 中 在 資 訊 相 關 產 業 手 中 。 最 大 的 知 識 力 量 當 然 也 落 在 最 懂 得 應 用 資 訊 科 技 的 使 用 者 手 中 。

資 訊 科 技 不 但 在 技 術 上 精 益 求 精、人 機 介 面 力 求 完 美,更 要 加 上「 人 文 素 養 」 , 提 昇 道 德 品 性 內 涵 , 這 才 是 電 腦 發 展 趨 勢 中 最 重 要 的 基 本 要 件 。 所 以 教 師 在 實 施 資 訊 融 入 教 學 過 程 中 第 一 要 項 是 催 化 學 生 的 至 情 至

(16)

性 高 尚 情 操 後 , 再 講 求 提 昇 學 生 的 資 訊 應 用 技 能 , 和 培 養 主 動 互 助 合 作 的 團 隊 精 神 。 屏 東 縣 教 育 , 在 教 育 處 的 努 力 推 動 之 下 , 縣 內 學 校 的 電 腦 相 關 硬 體 設 備 , 無 論 是 硬 體 等 級 、 電 腦 數 量 及 更 新 速 度 等 , 皆 以 滿 足 教 師 及 學 生 進 行 學 習 之 需 求 為 前 提 。 因 此 , 在 硬 體 設 備 完 善 的 前 提 下 , 教 師 是 否 具 備 良 好 的 資 訊 素 養、電 腦/網路自我效能、高度的教師創新接受 程 度 、 充 足 的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準 備 度 、 敬 業 的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熱 情 意 願 能 運 用 在 教 學 上 , 便 是 本 研 究 的 動 機 , 希 望 能 瞭 解 目 前 屏 東 縣 教 師 的 資 訊 素 養、電 腦/網路自我效能、創新接受程度、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準 備 度 、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意 願 之 現 況 和 困 境 , 是 否 獲 得 足 夠 的 政 策 、 經 費 支 援 。 並 將 結 果 作 為 日 後 辦 理 教 師 相 關 資 訊 研 究 之 參 考 。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根 據 上 述 的 研 究 動 機 , 歸 納 出 本 研 究 之 目 的 如 下 :

壹、探 討 屏 東 縣 國 民 小 學 教 師 資 訊 素 養、教 師 電 腦/網路自我效能、教 師 創 新 接 受 程 度 、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準 備 度 、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等 教 師 應 用 資 訊 教 學 專 業 能 力 、 態 度 的 內 涵 及 現 況 。

貳、探 討 教 師 資 訊 素 養、教 師 電 腦/網路自我效能、教師創新接受程度、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準 備 度 變 項 對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意 願 的 相 關 影 響 情 形 。

参 、 根 據 研 究 結 果 提 出 建 議 , 以 提 供 教 育 行 政 機 關 、 師 資 培 育 機 構 、 國 民 小 學 教 師 、 校 長 、 國 民 小 學 學 校 課 程 和 教 學 規 劃 , 及 未 來 研 究 者 之 參 考 。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 節 主 要 在 說 明 本 研 究 之 主 要 研 究 方 法 與 進 行 之 研 究 步 驟 。 本 研 究 所 採 用 之 研 究 方 法 主 要 有 文 獻 分 析 法 與 問 卷 調 查 法,本 研 究 所 採 用 之「 國 民 小 學 教 師 對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意 願 影 響 相 關 因 素 之 研 究 : 以 屏 東 縣 國 民 小 學 為 例 」 問 卷 即 是 根 據 文 獻 分 析 方 法 研 究 結 果 整 理 而 成 。 玆 將 本 研

(17)

究 所 應 用 之 研 究 方 法 與 步 驟 說 明 如 下 :

本 研 究 之 流 程 包 括 擬 定 研 究 計 畫 、 文 獻 分 析 、 編 製 預 試 問 卷 、 徵 詢 專 家 學 者 、 預 試 、 編 製 正 式 問 卷 、 選 定 問 卷 對 象 、 資 料 整 理 、 統 計 與 分 析 、 提 出 結 論 與 建 議 等 十 個 步 驟 ( 如 圖1),茲分述如下:

壹、擬定研究計畫:

針 對 研 究 動 機 , 閱 讀 相 關 文 獻 , 與 教 授 討 論 確 定 研 究 主 題 , 準 備 研 究 所 需 之 相 關 資 料 , 據 以 擬 訂 研 究 計 劃 與 進 度 , 撰 寫 研 究 大 綱 。

貳、文獻分析:

蒐 集 並 閱 讀 有 關 文 獻 , 確 定 研 究 內 容 , 作 為 本 研 究 之 概 念 架 構 與 編 製 問 卷 之 參 考。首 先,探 討 國 民 小 學 教 師 資 訊 素 養、教 師 電 腦/網路自我 效 能 、 教 師 創 新 接 受 程 度 、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準 備 度 理 論 分 析 及 相 關 之 研 究 ; 其 次 探 討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意 願 的 理 論 分 析 及 相 關 研 究 , 經 由 文 獻 探 討 與 分 析 , 作 為 本 研 究 的 理 論 基 礎 。

參、編製預試問卷:

自 文 獻 探 討 中 分 析 與 歸 納 出「 國 民 小 學 教 師 資 訊 素 養、 教 師 電 腦/網 路 自 我 效 能 、 教 師 創 新 接 受 程 度 、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準 備 度 與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意 願 之 相 關 性。國 民 小 學 教 師 資 訊 素 養、教 師 電 腦/網路自我效 能 、 教 師 創 新 接 受 程 度 、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準 備 度 、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意 願 之 研 究 」 問 卷 草 稿 , 並 經 指 導 教 授 指 正 後 , 編 成 預 試 問 卷 。

肆、徵詢專家學者:

以 編 擬 之「 國 民 小 學 教 師 資 訊 素 養 、 教 師 電 腦/網路自我效能、教師 創 新 接 受 程 度 、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準 備 度 、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意 願 量 表 之 研 究 」 問 卷 徵 詢 學 者 專 家 之 意 見 。

伍、預試:

依據前述流程所得之預試問卷,依選定之預試對象進行施測。

陸、編製正式問卷:

依 據 預 試 結 果 進 行 分 析 和 修 訂 的 工 作 , 並 經 指 導 教 授 同 意 之 後 , 確 定 正 式 問 卷 的 題 目 , 以 便 進 行 正 式 問 卷 之 印 製 。

(18)

柒、選定問卷對象:

本研究之對象為屏東縣國民小學之教師。

捌、進行問卷調查:

依選定之樣本進行調查。

玖、資料整理、統計與分析:

問 卷 回 收 後 , 剔 除 無 效 問 卷 後 加 以 整 理 , 並 進 行 統 計 分 析 與 假 設 檢 定 。

拾、提出結論與建議:

依 據 調 查 所 得 結 果 歸 納 出 結 論 , 並 提 出 研 究 建 議 。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壹、 研究範圍

一 、 就 研 究 地 區 而 言 :

本研究受限於時間與人力,研究範圍僅限於屏東縣國民小學教師。

二 、 就 研 究 對 象 而 言 :

本研究以屏東縣一百學年度,國民小學合格現職教師,不含校長、

實 習 教 師 、 職 員 與 工 友 。 三 、 研 究 方 法 :

本 研 究 主 要 依 據 教 師 資 訊 素 養、教 師 電 腦/網路自我效能、教師創新 接 受 程 度 、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準 備 度 、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意 願 相 關 研 究 文 獻 , 蒐 集 及 整 理 相 關 資 料 以 編 成 問 卷 , 再 使 用 問 卷 調 查 法 來 調 查 。

貳、研究限制

本 研 究 限 制 , 以 研 究 對 象 、 研 究 內 容 、 研 究 方 法 、 研 究 工 具 等 方 面 分 別 說 明 :

一 、 研 究 對 象 :

本 研 究 因 考 量 研 究 者 時 間、能 力 與 經 濟 之 限 制,僅 能 以 縣 屏 東 之 小 學 及 分 校 教 師 為 調 查 對 象 , 故 其 有 效 性 僅 限 於 屏 東 縣 之 小 學 教 師 。

(19)

二 、 研 究 內 容 :

本 研 究 內 容 是 由 研 究 者 參 考 資 訊 素 養 、 教 師 電 腦/網 路 自 我 效 能 、 教 師 創 新 接 受 程 度、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準 備 度 變 項 對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意 願 相 關 文 獻,並 參 考 專 家 意 見 為 指 標,編 製 研 究 之 問 卷。在 國 民 小 學 教 師 資 訊 素 養 、 教 師 電 腦/網 路 自 我 效 能 、 教 師 創 新 接 受 程 度 、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準 備 度 變 項 對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意 願 之 推 論,是 以 問 卷 調 查 之 內 容 為 主 , 不 保 證 等 於 教 師 之 資 訊 素 養 、 教 師 電 腦/網 路 自 我 效 能 、 教 師 創 新 接 受 程 度、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準 備 度 變 項 對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意 願 真 實 情 況 。

三 、 就 研 究 方 法 而 言 :

由 於 時 間 與 能 力 之 限 制 , 無 法 進 行 長 期 觀 察 國 民 小 學 教 師 的 資 訊 素 養、教 師 電 腦/網路自我效能、教師創新接受程度、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準 備 度 、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意 願 情 形 , 因 此 本 研 究 以 問 卷 調 查 法 進 行 量 化 研 究 。 受 試 者 在 填 答 時 , 可 能 會 受 到 其 認 知 、 情 緒 、 主 觀 認 定 或 符 合 社 會 期 望 等 因 素 所 影 響 , 因 此 調 查 結 果 會 與 實 際 情 況 有 些 許 誤 差 , 這 是 推 論 結 果 時 , 需 注 意 格 外 謹 慎 的 。

四 、 就 研 究 工 具 而 言 :

本 研 究 是 以 研 究 者 之 自 編 問 卷 為 調 查 工 具 , 而 問 卷 內 容 若 有 出 現 填 答 者 不 便 填 答 的 部 份 , 或 涉 及 填 答 者 之 隱 私 , 而 影 響 填 答 的 志 願 , 均 可 能 影 響 填 答 的 結 果 , 因 此 在 推 論 結 果 時 , 需 謹 慎 小 心 。

第五節 重要名詞釋義 壹、國民小學教師:

本 研 究 所 稱 的 「 國 民 小 學 教 師 」 , 係 指 一 百 學 年 度 任 教 於 屏 東 縣 國 民 小 學 及 分 校 之 正 式 教 師 , 不 包 含 校 長 、 實 習 教 師 、 代 理 代 課 教 師 、 職 員 及 工 友 。

貳、資訊素養:

資 訊 素 養 就 是 具 備 簡 易 操 作 資 訊 科 技 的 能 力 , 並 能 將 資 訊 融 入 於 生

(20)

活 中 ; 了 解 並 能 運 用 資 訊 科 技 由 各 管 道 取 得 有 用 資 訊 , 有 能 力 將 所 得 資 訊 加 以 歸 納、做 批 判 性 整 理、評 估,進 而 解 決 自 己 所 面 臨 的 問 題(郭閔然,

2001)。

參、教師資訊素養:

教 師 資 訊 素 養 是 以 教 師 對 於 基 本 電 腦 的 使 用 能 力 , 以 及 將 資 訊 科 技 運 用 於 教 學 過 程 中 , 做 為 評 定 的 重 點 。 在 本 研 究 中 , 以 屏 東 縣 資 訊 教 育 白 皮 書 為 依 據 , 將 教 師 的 資 訊 素 養 涵 蓋 五 個 層 面 , 分 別 為 : 「 電 腦 素 養 層 面 」 、 「 網 路 素 養 層 面 」 、 「 軟 硬 體 素 養 層 面 」 、 「 資 訊 倫 理 素 養 層 面 」 、 「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素 養 層 面 」 。

肆、電腦自我效能(computer self-efficacy):

沈 雯(2002)對 電 腦 自 我 效 能 的 定 義 , 意 指 一 個 人 對 於 自 我 使 用 電 腦 的 能 力 的 自 我 判 斷 , 是 一 種 對 自 己 電 腦 能 力 的 信 心 , 這 些 能 力 用 以 完 成 某 特 定 任 務 。 本 研 究 中 所 指 的 電 腦 自 我 效 能 , 是 以 受 試 者 在 「 離 島 地 區 國 中 教 師 接 受 創 新 程 度 、 電 腦 焦 慮 、 電 腦 自 我 效 能 與 資 訊 素 養 之 調 查 問 卷 」 的 第 四 部 分 「 電 腦 自 我 效 能 量 表 」 上 的 得 分 來 表 示 , 包 括 基 本 操 作 的 自 我 效 能 、 軟 體 使 用 的 自 我 效 能 、 教 學 應 用 的 自 我 效 能 等 三 個 層 面 , 得 分 愈 高 者 , 表 示 其 電 腦 自 我 效 能 愈 強 , 反 之 則 愈 弱 。

伍、接受創新程度(innovativeness)的定義:

「 創 新 接 受 度 」有 不 同 的 譯 名,如「 創 新 性 」、「 接 受 創 新 程 度 」與

「 創 新 接 受 度 」 ; 不 同 領 域 的 研 究 者 對 創 新 接 受 度 有 不 同 的 定 義 , 但 Rogers 的定義則廣被引用,其詮釋為:「個體或其他採用單位在系統中 比 其 他 成 員 較 早 採 用 一 項 創 新 的 程 度 (Rogers,1995)」。

陸、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定義:

教 育 部 於 1999 年新公佈的「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

中 提 到 學 生 必 須 要 有 「 運 用 科 技 與 資 訊 」 的 能 力 , 以 提 昇 學 生 的 學 習 效 率 及 改 善 生 活 品 質 。 因 此 「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 對 台 灣 來 說 , 算 是 一 個 新 興 的 名 詞 , 將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對 老 師 來 說 更 是 一 大 挑 戰 。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老 師 要 考 慮 的 就 是 老 師 要 如 何 應 用 電 腦 在 教 學 中 進 行 , 並 且 運

(21)

用 此 種 融 入 教 學 方 式 更 容 易 達 到 自 己 的 教 學 目 標 。 但 在 國 外 的 相 關 文 獻 中 可 以 發 現 , 每 當 談 到 「 資 訊 與 教 學 」 的 議 題 時 , 國 外 不 斷 強 調 將 「 電 腦 整 合 教 學 」(Computer Integrated Instruction)和 科 技 整 合 (Technology Integration)這 兩 個 名 詞 應 用 在 教 學 中 , 這 與 台 灣 目 前 所 強 調 的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不 謀 而 合 。

一 、 準 備 度 ( Readiness) :

準 備 度 為 預 備 狀 態 , 是 指 個 體 在 某 一 特 定 行 動 開 始 前 , 其 身 心 兩 方 面 已 完 成 預 備 反 應 的 警 覺 狀 態 ( 張 春 興 ,2002)。

二 、 科 技 準 備 度 ( Technical preparation)

本 研 究 的 教 學 準 備 度 定 義 為 教 師 在 進 行 資 訊 融 入 教 學 之 前 的 心 理 狀 態 與 行 動 的 傾 向 。

(22)

圖 1-1 研 究 流 程 圖 確 定 研 究 主 題

文 獻 分 析

編 製 預 試 問 卷

徵 詢 專 家 學 者

預 試

編 製 正 式 問 卷

選 定 問 卷 對 象

進 行 問 卷 調 查

資 料 整 理 、 統 計 與 分 析

結 論 與 建 議

(2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創新接受度 壹、創新(innovation)的定義

創 新 一 詞 泛 指 所 有 的 新 發 現 或 新 發 明 的 事 物 。 這 些 事 物 是 過 去 所 沒 有 的,常 以 科 技 性 和 生 產 性 的 具 體 事 物 為 主( 林 涵 妮,1999)。Rogers 也 指 出 , 創 新 不 只 是 一 種 新 的 知 識 , 個 體 必 須 花 費 許 多 時 間 來 瞭 解 這 項 創 新 , 個 體 會 逐 漸 形 成 對 這 項 創 新 喜 歡 或 不 喜 歡 的 態 度 , 最 後 做 出 接 受 或 是 拒 絕 的 決 定 。 因 此 創 新 可 能 出 現 在 個 體 的 知 識 、 態 度 或 其 所 決 定 的 行 為 中 (Rogers & Shoemaker,1971)。對教育而言,「創新」意指任何新 的 觀 念 、 方 法 、 活 動 計 畫 或 科 技 , 而 被 運 用 來 改 善 教 育 的 品 質

(Rich,1992)。在學校系統中,最常見的創新事物包括教育政策的更迭、

教 育 理 論 的 發 展 、 課 程 與 教 材 的 編 修 、 教 學 方 法 的 變 更 、 教 育 科 技 的 引 進 與 推 廣 , 以 及 教 育 人 員 對 教 育 理 念 與 態 度 的 正 向 改 變 等 等 ( 陳 嘉 彌 , 1997)。

貳、Rogers 個人創新決策過程模型

Rogers(1995) 認 為 個 人 的 創 新 決 策 過 程, 可 分 為 五 個 階 段 , 分 別

為:(1)「認知」階段;個人知道這項創新的存在,而且對它的功能有

了 初 步 的 瞭 解;(2)「說服」階段:個人對創新形成贊成或不贊成的態

度;(3)「決策」階段:個人採取行動做出採用或拒絕這項創新的決定;

(4)「實行」階段:個人對這項創新付諸實施;(5)「確認」階段:

個 人 尋 求 對 已 做 出 創 新 決 策 的 支 持 , 但 如 果 受 到 與 創 新 相 矛 盾 的 信 息 影 響 , 也 可 能 否 決 之 前 所 做 的 決 定 。

參、 Rogers 的組織創新過程模型

Rogers(1995)認為組織的創新過程模型,可分為五個階段:

一 、 議 題 設 定 階 段 ( Agenda Setting)

組 織 在 運 轉 過 程 中 , 遇 到 特 定 的 問 題 , 因 此 產 生 了 創 新 需 求 , 此 時

(24)

對 創 新 過 程 做 出 議 題 設 定 , 事 實 上 , 所 有 的 系 統 隨 時 都 在 進 行 議 題 設 定 活 動 。

二 、 適 配 階 段 ( Matching)

組 織 內 針 對 議 題 設 定 階 段 中 所 確 定 的 問 題 優 先 順 序 , 尋 求 相 應 的 創 新 方 案 , 並 有 詳 細 的 規 劃 和 設 計 。

三 、 再 定 義 / 再 調 整 ( Redefining/ Restructuring)

從 組 織 外 部 導 入 的 創 新 漸 漸 地 失 去 其 原 有 的 異 化 特 質 , 創 新 於 執 行 過 程 中 , 會 不 斷 地 被 再 創 新 , 從 而 更 能 適 應 組 織 的 需 求 和 結 構 , 與 此 同 時 , 組 織 結 構 也 會 根 據 創 新 的 需 要 , 做 出 相 應 的 變 動 和 調 整 。

四 、 澄 清 階 段 ( Clarifying)

在 組 織 內 的 創 新 越 來 越 廣 泛 使 用 的 時 候 , 組 織 成 員 會 很 清 楚 地 瞭 解 到 該 創 新 意 義 。 在 此 階 段 , 存 在 著 創 新 的 社 會 結 構 問 題 , 也 充 滿 了 不 確 定 性 。

五 、 常 規 化 ( Routinizing)

常 規 化 是 指 創 新 融 入 組 織 的 正 常 活 動 , 從 而 逐 漸 失 去 了 創 新 的 獨 特 性 , 此 時 , 組 織 內 的 創 新 過 程 便 結 束 了 。

肆、創意教學的定義

(以下補充作者自行定義) 一 、 研 發 新 的 教 材 、 教 具 : 二 、 開 發 新 的 教 學 方 法 :

三 、 賦 予 教 材 、 教 具 新 的 用 途 、 方 向 :

四 、 結 合 不 同 領 域 產 生 新 的 嘗 試 : 例 如 把 軍 事 情 報 偵 測 敵 軍 的 紅 外 線 攝 影 與 熱 影 相 儀 , 應 用 到 野 生 動 物 、 昆 蟲 的 夜 間 觀 察 研 究 上 。

五 、 開 發 各 領 域 新 的 專 業 技 能 、 技 術 : 畫 畫 使 用 新 的 顏 料 或 作 畫 技 巧 , 油 和 顏 料 結 合 在 水 面 構 圖 再 用 畫 布 完 成

六 、 發 揮 行 政 上 的 創 意 課 程 領 導 , 帶 動 教 師 的 創 意 課 程 領 導

伍、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創新意義

一 、 創 新 的 屬 性 與 接 受 率

(25)

Rogers(2003) 提 到 有 五 種 創 新 的 屬 性 會影 響 到 個 體 接 受 創 新 的 接 受 率,分 別 為 相 對 優 勢(relative advantage)、相容性(compatibility)、

複 雜 性(complexity)、可試驗性(trialability)、可觀察性(observability),

影 響 創 新 接 受 率 的 五 個 創 新 的 特 質 亦 為 在 進 行 教 學 創 新 時 宜 加 以 考 量 的 因 素 , 以 瞭 解 進 行 該 創 新 的 目 的 及 意 義 , 亦 可 用 以 評 估 創 新 的 成 效 , 這 五 個 特 質 可 簡 略 解 釋 如 下 :

(一)、相對優勢:

係 指 某 項 創 新 相 對 於 它 所 替 代 的 原 有 方 法 ( 方 案 ) 而 具 有 的 優 點 。 (二)相容性:

相 容 性 是 指 創 新 與 現 有 的 各 種 價 值 觀 、 以 往 的 各 種 實 踐 經 驗 以 及 潛 在 接 受 者 的 需 求 有 一 致 性 程 度 。 相 容 性 越 高 的 創 新 對 潛 在 接 受 者 來 說 比 較 容 易 把 握 , 也 更 符 合 潛 在 接 受 者 的 實 際 情 況 。

(三)、複雜性:

創 新 的 複 雜 性 是 指 理 解 和 使 用 某 項 創 新 的 相 對 難 度 。 (四)可試驗性:

創 新 的 可 試 驗 性 是 指 創 新 在 有 限 的 基 礎 上 可 能 進 行 試 驗 的 程 度 。 (五)可觀察性:

創 新 的 可 觀 察 性 是 指 創 新 成 果 能 被 其 他 人 看 到 的 程 度 。 二 、 組 織 特 性 與 組 織 創 新

創 新 性 與 下 列 幾 項 獨 立 變 量 有 關 : 組 織 領 導 者 的 個 人 特 質 、 組 織 結 構 的 內 部 特 徵 、 組 織 結 構 的 外 部 特 徵 。 其 中 與 組 織 中 創 新 性 相 關 的 組 織 結 構 變 量 說 明 如 下 :

(一 )、集 權 化:是 指 系 統 的 指 揮 權 和 控 制 權 集 中 在 相 對 少 數 人 手 中 的 程 度 。 又 集 權 化 的 程 度 與 組 織 的 創 新 性 成 反 比 , 在 集 權 化 的 組 織 裡 , 創 新 不 易 產 生 , 但 是 一 旦 做 出 創 新 決 策 , 便 會 得 到 強 而 有 力 的 執 行 。

(二 )、複 雜 性:是 指 組 織 成 員 掌 握 相 對 高 水 平 的 知 識、技 能 和 專 長 的 程 度 。 複 雜 性 高 有 助 於 成 員 設 想 創 新 並 提 出 建 議 方 案 , 但 如 施 行 某 創 新 方 案 , 系 統 內 的 成 員 往 往 很 難 取 得 共 識 。

(三 )、形 式 化:是 指 一 個 組 織 強 調 其 員 工 在 工 作 中 遵 守 既 定 的 規 章 制 度

(26)

的 程 度 。 形 式 化 高 對 成 員 的 創 新 思 想 會 有 阻 礙 作 用 ( 負 相 關 ) , 但 是 卻 有 助 於 創 新 的 實 行 。

(四 )、 內 部 關 聯 的 緊 密 度 : 是 指 在 一 定 的 社 會 系 統 內 , 單 位 內 部 人 際 網 絡 的 關 聯 程 度 。 內 部 關 聯 的 緊 密 度 與 組 織 創 新 呈 現 ( 正 相 關 ) 關 係 。

(五 )、 組 織 可 利 用 的 閒 置 資 源 : 是 指 組 織 內 部 那 些 暫 未 利 用 的 人 才 、 物 力 等 。 該 變 量 與 組 織 的 創 新 性 呈 現 ( 正 相 關 ) 關 係 , 尤 其 是 創 新 成 本 非 常 高 的 時 候 。

第二節 資訊素養之意義及其內涵 壹、素養的基本意義

中國《辭海》中對「素養」的解釋是:未平日之修養也。《漢書》李 尋 傳 : 馬 不 伏 櫪 , 不 可 以 趨 道 ; 士 不 素 養 , 不 可 以 重 國 。 可 見 其 中 隱 含 了 道 德 和 價 值 觀 的 觀 念 , 所 指 的 是 「 好 」 的 修 養(張 一 蕃 , 1997)。 英 文 中 literacy 一詞源自拉丁文 liteeatus 其意是指學者、文人之意,亦即一 個 有 學 問 的 人 。

素養是藉由培養某些知識技術與其他因素融孕育而成的特質,隱含 著 中 文 所 謂 「 薰 陶 」、「 陶 冶 」 的 意 思 。 由 另 一 個 角 度 來 看 , 素 養 與 知 識 是 有 差 別 的 , 知 識 是 外 在 於 人 的 東 西 , 是 材 料 、 是 工 具 、 是 可 以 量 化 知 道 的 , 必 須 讓 知 識 進 入 人 的 認 知 本 體 , 滲 透 他 的 生 活 與 行 為 , 才 能 稱 之 為 素 養 。 簡 而 言 之 , 素 養 就 是 「 知 行 的 本 體 」 認 為 , 素 養 是 個 具 有 變 化 性 概 念 的 用 字 , 他 的 意 思 可 從 個 人 最 基 本 的 讀 寫 能 力 , 到 某 個 人 擁 有 某 種 程 度 學 科 的 知 識 。 可 見 『 素 養 一 詞 可 隨 社 會 環 境 的 變 化 , 而 賦 予 不 同 的 意 義 與 內 涵。』(李德竹,2000;高錦雪,1999;賴苑玲,1999;龍應 台,1999)。因此,素養的定義與內涵應視整體社會環境的需要來決定,

因 此 面 對 新 的 社 會,就 應 該 賦 予 素 養 一 個 符 合 新 時 代 需 求 的 意 義 與 內 涵。

貳、資訊素養的定義

二 十 一 世 紀 人 類 已 邁 入 資 訊 社 會 , 教 育 進 步 國 家 非 常 地 重 視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 資 訊 科 技 已 成 為 衡 量 國 家 現 代 化 的 重 要 指 標 ( 何 榮 桂 ,

(27)

2002;唐文華,1996)。教育部 2002 年公布的「2002—2005 年的中程施 政 計 畫 」 中 載 明 : 在 知 識 經 濟 時 代 , 國 家 的 興 衰 , 繫 於 知 識 的 力 量 ; 而 經 濟 的 成 長 , 有 賴 創 新 、 科 技 、 資 訊 、 全 球 化 、 競 爭 力 等 為 動 力 , 而 這 些 力 量 的 發 動 , 則 有 待 教 育 的 培 育 與 支 持 。 網 際 網 路 時 代 帶 來 了 新 的 生 活 型 態 與 學 習 方 式 , 未 來 教 育 環 境 亟 需 藉 由 資 訊 科 技 突 破 時 空 的 限 制 , 建 構 更 具 效 率、效 能、自 由、多 元 的 學 習 環 境( 教 育 部,2002)。學校是 傳 授 知 識 、 培 育 人 才 的 重 要 場 所 , 在 教 學 經 營 與 校 務 推 動 上 , 如 何 建 構 知 識 平 台 、 優 質 資 訊 環 境 , 培 養 具 創 新 能 力 的 資 訊 人 才 , 以 增 進 學 校 效 能 的 整 體 發 展 , 是 當 今 學 校 發 展 重 要 的 方 向 。

知 識 經 濟 時 代 基 層 教 育 工 作 者 擔 負 的 任 務 須 資 訊 素 養 以 為 輔 助 政 府 為 了 迎 接 二 十 一 世 紀 知 識 經 濟 社 會 的 來 臨 , 提 昇 科 技 實 力 與 國 家 競 爭 力 , 積 極 培 養 國 民 具 備 運 用 資 訊 科 技 主 動 學 習 與 創 新 思 考 的 基 本 能 力 , 教 育 部 於 民 國 2001 年著手規劃「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希 望 藉 由「 網 路 與 硬 體 基 礎 建 設 」、「 教 材 與 軟 體 」、「 學 生 、 教 師 與 學 校 」、「 城 鄉 均 衡 發 展 與 縮 短 數 位 落 差 」、「 社 區 與 產 業 參 與 」、「 教 育 行 政 」 等 六 大 主 題 推 動 中 小 學 資 訊 教 育 , 達 成 「 培 養 愛 好 學 習 、 具 備 學 習 技 巧 、 合 作 學 習 、 自 我 主 動 、 終 身 學 習 、 創 新 思 考 與 溝 通 等 能 力 」 之 健 全 資 訊 社 會 國 民 之 教 育 理 想 ( 教 育 部 ,2002)。

「 學 生、教 師 與 學 校 」部 分 為 規 劃 的 六 個 主 題 之 一,其 主 要 的 內 涵 為:

資 訊 教 育 的 推 展 以 學 生 為 主 體 , 以 學 校 為 核 心 , 以 教 師 為 樞 紐 , 運 用 資 訊 科 技 豐 富 教 學 資 源 , 提 供 師 生 優 質 的 環 境 , 增 進 學 校 效 能 , 達 成 教 育 目 標 ( 教 育 部 ,2002)。「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的推動係以教師為起 始 點 , 希 望 藉 由 老 師 帶 動 學 生 , 學 生 影 響 家 長 , 進 而 提 昇 全 民 運 用 資 訊 的 能 力 與 學 習 素 養 , 在 推 動 的 過 程 中 , 教 師 、 學 生 、 家 長 、 教 育 行 政 人 員 、 產 業 與 社 區 的 參 與 均 扮 演 著 關 鍵 的 角 色 。

「 教 育 行 政 」部 分 亦 為 規 劃 的 六 個 主 題 之 一,其 主 要 的 內 涵 為:教 育 行 政 的 資 訊 化 是 支 援 推 動 資 訊 教 育 、 教 學 的 重 要 力 量 。 教 育 行 政 的 資 訊 化 及 資 料 數 位 化 , 將 可 提 高 行 政 效 率 , 為 實 現 臺 灣 發 展 知 識 經 濟 不 可 忽 略 的 一 環( 教 育 部,2001)。欲落實資訊教育政策,推動基層資訊教育工

(28)

作 , 必 須 為 學 生 、 教 師 提 供 良 好 、 優 質 的 學 習 環 境 ; 因 此 , 教 育 行 政 機 關 及 學 校 行 部 人 員 須 負 起 訂 定 計 畫 、 執 行 計 畫 、 掌 控 進 程 、 成 效 考 核 和 研 究 發 展 的 責 任 , 有 效 的 管 理 與 支 楥 , 提 供 學 校 師 生 優 質 的 服 務 , 才 能 達 成 教 育 目 標( 吳 清 山,1995;秦夢群,1997;謝文全,2000)。現階段 國 民 小 學 的 教 育 行 政 人 員 絕 大 部 分 由 教 師 兼 任 , 包 括 : 國 民 小 學 教 師 是 國 家 教 育 中 最 基 層 的 教 育 工 作 者 , 教 師 除 了 擔 負 著 最 基 本 的 教 學 工 作 之 外 , 亦 肩 負 著 推 展 教 育 工 作 的 重 責 大 任 。 成 功 的 教 學 環 境 , 僅 有 足 夠 的 電 腦 硬 體 與 軟 體 設 備 , 不 能 保 證 會 有 卓 著 的 成 效 , 重 要 的 是 教 師 優 質 的 資 訊 素 養 , 才 是 教 師 教 學 與 學 生 學 習 的 最 大 助 益 。 因 此 ,(一 )教 師 資 訊 素 養 不 但 是 資 訊 社 會 中 個 人 生 涯 發 展 重 要 之 必 修 課 程 , 亦 將 有 助 於 教 育 行 政 機 關 整 體 政 策 推 動 效 能 與 品 質 之 提 昇 , 也 是 政 府 推 動 學 習 型 學 校 , 邁 向 知 識 經 濟 時 代 必 經 之 路。( 二 )政 府 積 極 推 動 資 訊 教 育 之 同 時,國 民 小 學 教 師 應 具 備 一 定 程 度 之 資 訊 素 養

近 年 來 隨 著 資 訊 科 技 的 普 及 , 電 腦 與 資 訊 設 備 已 成 為 人 們 日 常 生 活 中 不 可 或 缺 的 重 要 工 具 之 一 , 也 因 而 刺 激 了 資 訊 教 育 的 發 展 , 世 界 各 先 進 國 家 對 發 展 資 訊 教 育 都 不 遺 餘 力 。 當 資 訊 洪 潮 , 身 處 資 訊 大 國 的 基 層 教 育 行 政 人 員 勢 必 具 備 電 腦 素 養 和 資 訊 運 用 的 能 力 , 才 能 有 效 規 劃 校 園 資 訊 環 境 , 推 展 校 園 資 訊 活 動 , 妥 善 應 用 資 訊 利 器 , 形 塑 知 識 校 園 , 領 導 教 學 , 達 到 資 訊 融 入 各 學 科 教 學 的 目 標 , 進 而 建 構 知 識 管 理 的 學 習 社 群 , 應 用 資 訊 科 技 進 行 數 位 學 習 , 邁 向 數 位 時 代 新 紀 元 。

我 國 為 落 實 資 訊 教 育 往 下 紮 根 的 理 想,教 育 部 於 1988 年開始補助國 民 中 小 學 電 腦 設 備。1994 年 6 月由行政院開始規劃「國家資訊通信基本 建 設 計 劃 」(National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簡稱 Nll)推動小組,專 責 建 構 國 家 資 訊 高 速 公 路 , 以 提 昇 我 國 整 體 的 競 爭 力 ( 行 政 院 經 濟 建 設 委 員 會,1997)。而教育是國力的基石之一,自然成為 Nll 計劃整合的對 象,教 育 部 為 迎 接 資 訊 時 代 的 來 臨,自 1993 年 7 月至 l 997 年 6 月推行

「 補 助 國、中 小 電 腦 教 室 設 備 實 施 計 畫 」,由 中 央 及 省 市 政 府 以 對 等 方 式 補 助 中 小 學 設 置 電 腦 教 室。此 外,自 1994 年起由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 推 動「TANet 到中小學計畫」,希 望 全 國 中 小 舉 均 能 連 接 上 台 灣 學 術 網 路

(29)

(TANet)與網際網路(Internet)。1997 年繼續推行延續計畫,即「TANet 至 中 小 學 計 畫 」,目 的 在 培 養 中 小 學 師 生 利 用 資 訊 網 路 的 能 力,以 培 養 師 生 應 用 網 路 資 訊 之 習 慣。Hancock(1993)認為資訊對每個學習者來說,是 一 種 具 有 激 勵 作 用 的 潛 在 力 量 , 也 是 達 到 學 習 目 標 的 一 種 「 面 對 資 訊 應 變 能 力 」。而 Turock(1995)認為資訊素養是一種能力,是在資訊年代哩,

協 助 我 們 妥 善 處 理 面 對 供 過 於 求 的 的 大 量 資 訊 是 一 種 能 力 。 Plothick(1999)更認為資訊素養是一種決定未來成功與否的關鍵能力,除 了 熟 識 平 面 印 刷 文 字 之 外 , 包 含 各 種 視 覺 媒 體 、 聲 音 媒 體 、 電 腦 、 網 路 及 其 他 基 本 的 能 力 都 是 資 訊 素 養 的 範 疇 。 換 句 話 說 : 資 訊 素 養 是 一 種 、 概 念 與 能 力 , 一 種 善 用 資 訊 解 決 資 訊 問 題 的 綜 合 能 力 , 也 可 說 是 一 生 受 用 的 能 力(王振鵠,1996;李德竹,1994;黃坤謨,2000)。

Doyle(1992)利用德懷術(Delphi technique),結合全美各地 136 位受 訪 者 的 意 見,將 資 訊 素 養 進 一 步 定 義 為「 有 能 力 自 各 種 不 同 的 資 訊 來 源,

去 獲 取 、 評 估 及 使 用 資 訊 」, 並 細 分 為 以 下 十 種 能 力 :(1): 能 辨 識 自 己 的 資 訊 需 求;(2)能瞭解完整的資訊是明智決策的基礎;(3)能有效地陳述 資 訊 問 題,表 達 資 訊 需 求;(4)確定可能有效的資訊之潛在來源(5)能發展 擬 定 成 功 訊 檢 索 策 略 ;(6)能力用印刷及其他科技獲取、儲存資訊資源;

(7)能評估資訊的相關及有用程度;(8)組織訊並能使之具有實用性而加以 運 用(9)統整新資訊成為自己原有知識架構的一部分,及(10)將能資訊運 用 於 此 批 判 性 思 考 及 解 決 問 題 。 王 耀 誼(2001)認 為 我 們 可 從 「 處 理 資 訊 問 題 的 綜 合 能 力 」 和 「 取 得 或 處 理 資 訊 的 管 道 不 同 」 兩 方 面 , 來 加 以 區 分 說 明 資 訊 素 養 的 定 義 。 以 「 處 理 資 訊 問 題 的 綜 合 能 力 」 來 說 明 : 資 訊 素 養 是 人 們 在 處 理 資 訊 問 題 時 , 許 多 相 關 能 力 的 綜 合 表 現 , 包 括 :(1) 體 認 資 訊 需 求。(2)有效搜尋、檢索資訊的能力。(3)評估、選擇資訊的能 力 。(4)處 理 、 組 織 資 訊 的 能 力 。 (5)利 用 資 訊 的 能 力 。 (6)傳 達 資 訊 的 能 力 。

美 國 資 訊 工 業 協 會 主 席 Paul Zurkowski 向全國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委 員 會 所 提 出「 資 訊 素 養 」,其 內 容 即 是 學 習 如 何 去 學 的 能 力,表 達 資 訊 需 求 的 能 力,解 決 問 題 的 技 巧,以 及 評 估 資 訊 品 質 的 能 力。Breivik(1985)

(30)

認 為 所 謂 有 資 訊 素 養 的 人 是 「 有 能 力 獲 取 和 判 斷 資 訊 , 以 滿 足 資 訊 需 求 的 人 」。而 1989 年美國圖書館學學會會議(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簡 稱 ALA)對 資 訊 素 養 的 定 義 是 指 : 一 個 人 具 有 能 力 去 察 覺 何 時 需 要 資 訊 , 且 能 有 效 尋 獲 、 評 估 、 與 使 用 所 需 要 的 資 訊 。Kuhlthu(1987)在「資 訊 社 會 中 所 需 的 資 訊 技 巧 」 一 文 中 , 提 到 「 資 訊 素 養 」 概 念 的 核 心 , 涵 蓋 了 圖 書 館 技 巧 和 電 腦 素 養 。 資 訊 素 養 的 概 念 只 能 利 用 書 館 或 電 腦 等 工 具 , 有 效 率 的 尋 找 自 己 所 需 的 資 訊 。(引用吳麗花,2002)

表 1-1 國 民 中 小 學 教 師 資 訊 基 本 素 養 涵 意(吳麗花,2002) Curran 1990 瞭 解 資 訊 輔 助 性 的 能 力

曉 得 何 處 可 獲 得 資 訊 能 檢 索 資 訊

具 備 解 釋 、 組 織 與 綜 合 資 訊 的 能 力 具 備 使 用 與 傳 播 資 訊 的 能 力

Wiley 1991 素 養 不 僅 僅 只 是 指 一 種 單 一 的 能 力 而 言,而 是 多 種 能 力、技 能 的 總 和。素 養 是 個 人 生 活 的 基 本 必 備 能 力;是 一 項 能 力 的 測 量 也 是 文 化 能 力 的 概 念 , 而 且 素 養 具 有 層 次 的 差 異 。

McCrank 1992 一 個 抽 象、理 想 化 且 涉 及 許 多 技 巧 與 知 識 的 能 力 或 行 為 的 術 語 , 這 個 詞 常 常 成 為 和 圖 書 館 利 用 相 關 名 詞 的 替 代 品

黃 世 雄 1996 二 十 一 世 紀 工 作 者 必 備 的 條 件

其 範 圍 涵 蓋 全 球 的 資 訊 資 源 , 為 使 用 者 作 好 終 身 學 習 的 準 備 。

資 訊 檢 查 與 使 用 技 巧 。

賴 苑 玲 2000 資 訊 素 養 的 內 涵 包 括 :

認 知(Recognize): 認 知 資 訊 的 需 求 。

尋 找(Locate): 能 夠 從 適 當 的 資 源 取 得 資 訊 。 取 用(Access): 發 展 使 用 資 訊 科 技 的 能 力 。 評 估(Evaluate): 批 判 分 析 害 評 估 資 訊 。 組 織(Oranize): 能 組 織 和 處 理 資 訊 。

應 用(Use): 應 用 資 訊 以 作 有 效 及 創 造 性 的 決 策 。 傳 達(Communicate): 產 並 有 效 的 傳 達 資 訊 和 知 識 。

尊 重(Respect):能 理 解 並 尊 重 資 訊 及 其 科 技 的 倫 理、法 律 及 社 會 政 治 觀 。

終 身 學 習(Lifelong learning): 發 展 終 身 學 習 態 度 。

‘ 麥 克 勒 (McClure , 1994) 及陳仲彥(1996)等人提出較具涵括性的 解 釋 , 二 者 認 為 資 訊 素 養 是 一 種 觀 念 , 亦 是 一 種 利 用 資 訊 解 決 問 題 的 能 力 , 所 謂 的 資 訊 素 養 應 包 涵 四 種 素 養 , 分 別 為 傳 統 素 養 (traditional literacy )、網路素養(network literacy )、電腦素養(computer literacy ) 及 媒 體 素 養(media literacy ),而資訊素養是這四種素養之核心,也是

(31)

這 四 種 素 養 之 結 合 , 其 關 係 如 圖 2-1︰

圖 2-1 資 訊 素 養 分 析 圖 ( McClure, 1994)

參、教師應具備之資訊素養

教 育 部 在 民 國 1998 年至 1999 年推動擴大內需計畫中,提出在職教 師 資 訊 應 用 之 能 力 素 養,訂 定 出 國 民 中 小 學 教 師 資 訊 基 本 素 養 短 期 指 標。

表 2-2 國 民 中 小 學 教 師 資 訊 基 本 素 養 指 標(教育部,2002)

基 本 能 力 能 力 指 標

1.資 訊 課 程 專 業 素 養

1-1 使 用 電 子 郵 件 及 瞭 解 網 路 禮 節 1-2 能 尊 重 智 慧 財 產 權 1-3 能 瞭 解 電 腦 為 一 般 教 學 工 具

1-1-1 會 管 理 、 收 發 自 己 的 電 子 郵 件 。 了 解 網 路 相 關 禮 節 。

1-2-1 能 尊 重 智 慧 財 產 權,不 仿 冒、不 翻 製 別 人 軟 體 教 材 。

1-3-1 了 解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各 教 學 之 內 涵 。

1-3-2 會 電 腦 操 作 、 並 利 用 電 腦 做 教 學 活 動 1-3-3 電 腦 工 具 做 班 級 事 務 工 作 之 處 理

2.套 裝 軟 體 及 應 用 軟 體 操 作 素 養 2-1 會 使 用 電 腦 輔 助 教 學 軟 體 與 各 種 輔 助 教 學 活 動 。

2-2 會 系 統 管 理 及 學 生 資 料 處 理

2-3 會 系 統 操 作 及 相 關 應 用

2-1-1 了 解 CAI 的 效 益 與 範 圍 、 網 路 資 源

2-1-2 能 利 用 CAI 軟 體 做 各 種 輔 助 教 學 活 動 2-1-3 會 簡 易 上 網 操 作 , 並 使 用 瀏 覽 器 。

2-1-4 會 上 網 搜 集 網 路 上 的 補 充 教 材

2-1-5 能 下 載 、 複 製 、 編 輯 、 存 檔 所 搜 尋 的 網 路 資 料

2-1-6 能 利 用 網 路 教 材 配 合 各 科 做 教 學 活 動 。 2-2-1 會 利 用 電 腦 處 理 學 生 成 績

2-2-2 使 用 電 腦 出 試 題 並 將 試 題 上 網 。 2-3-1 會 中 文 輸 入 及 文 書 軟 體 操 作 。 3.各 科 應 用 網 路 教 學 基 本 素 養

3-1 能 利 用 網 路 資 源 進 行 教 學 活 動

3-2 能 利 用 網 路 資 源 進 行 參 與 互 動 式 教 學

3-1-1 利 用 網 路 配 合 各 科 教 學 活 動 3-2-1 能 指 導 學 生 上 網 利 用 網 路 學 習

3-2-2 能 利 用 網 路 做 設 計 、 校 際 之 聯 絡 教 學

(32)

綜 合 文 獻 發 現 , 學 者 一 致 認 為 教 師 必 須 具 備 有 基 礎 的 資 訊 素 養 能 力,其 內 容 應 包 含 如 下:(1)網際網路應用教學能力:利用網路資源進行 教 學 活 動 、 參 與 互 動 式 教 學 、 遠 距 教 學 與 活 動 ;(2)基本硬體操作能力:

操 作 基 本 電 腦 硬 體 設 備 , 基 本 硬 體 故 障 排 除 , 使 用 多 媒 體 設 備 等 ;(3) 軟 體 操 作 能 力:作 業 系 統、文 書 處 理 軟 體、試 算 表、資 料 庫、簡 報 軟 體 、 網 路 應 用 軟 體 等;(4)軟體評估能力:評估軟體及電腦科技資源是否符合 教 育 的 基 本 假 設 ;(5)電腦輔助教學能力:利用 CAI 輔助教學活動;(6) 電 腦 應 用 教 學 : 使 用 電 腦 於 課 程 準 備 、 設 計 教 材 及 講 義 、 教 學 活 動 等 ; (7)教學管理能力:管理學生資料及成績記錄、管理教室及學校資源等。

圖 2-2 教 師 教 學 資 訊 素 養 內 涵 分 析 圖(張順發、羅希哲)

第三節 電腦/網路自我效能

壹、自我效能

Bandura(1977)結合行為理論與社會學習之概念,所提之社會認知 理 論(Social Cognitive Theory)其認為人類的行為是由行為(behavior)、

個 人 因 素(person)和環境因素( environment)間的交互作用來解釋,

並 提 出 自 我 效 能 ( Self-Efficacy ) 的 觀 點 。 認 為 人 類 發 生 認 同

(identification)及自我效能時,會產生學習行為。自我效能為一種在特 殊 情 境 下 的 構 念(situation-specific construct),並且定義自我效能是學

(33)

習 者 對 於 自 己 能 夠 獲 得 成 功 所 具 有 的 信 念(belief),而這種信念是基於 學 習 者 自 行 評 估 是 否 有 能 力 完 成 某 種 行 為 而 產 生 的 。

許 多 研 究 明 確 指 出 自 我 效 能 對 於 績 效 有 顯 著 影 響 , 包 括 孩 童 甚 至 到 大 學 時 期 的 學 習 表 現 及 訂 定 未 來 志 向 。 目 前 運 用 於 各 種 不 同 領 域 中 , 如 大 眾 媒 體 、 教 育 、 行 銷 、 公 共 健 康 與 醫 療 等 。( 陳 建 志, 呂 麗 儀 2009)

貳、電腦自我效能

根 據Compeau & Higgins(1995)定義,電腦自我效能(Computer Self-Efficacy)指一個人對使用電腦之能力的判斷,並非實際操作電腦的 技 巧[7],換言之,電腦自我效能所重視不是電腦技能,如:格式化;而 是 個 人 主 觀 判 斷 自 己 使 用 電 腦 的 能 力,如:使 用 套 裝 軟 體 完 成 一 件 工 作。

為 了 探 討 電 腦 自 我 效 能 對 於 電 腦 學 習 成 效 的 影 響 ,Torkzadeh & Koufteros(1994)、Coffin &MacIntyre(1999)、Torkzadeh et al.(2006)

等 學 者 , 以 大 學 生 為 研 究 對 象 , 試 圖 檢 視 影 響 電 腦 學 習 成 效 的 因 素 。 研 究 結 果 顯 示 , 電 腦 自 我 效 能 的 高 低 的 確 與 電 腦 技 術 類 課 程 成 績 存 在 顯 著 關 係 ,並且透過訓練效果,會使得電腦自我效能與績效增加。

根 據Compeau & Higgins 及 多 位 學 者 之 研 究 結 果 , 電 腦 自 我 效 能 對 電 腦 的 使 用(usage)、結果的期待(outcome expections)、電腦使用 的 愛 好(affect)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故本研究認為電腦自我效能對技術 類 的 學 習 成 效 有 顯 著 影 響 ; 另 一 方 面 , 管 理 類 課 程 授 課 方 式 多 為 課 堂 講 述 或 報 告 討 論 的 方 式 與 電 腦 自 我 效 能 較 無 直 接 相 關 。

一 、 影 響 電 腦 自 我 效 能 的 四 個 來 源

Compeau 與 Higgins( 1995) 認 為 影 響 電 腦 自 我 效 能 的 主 要 來 源 有 四 , 茲 列 述 如 下 :

(一 )、 引 導 性 精 熟 ( guided mastery)

引 導 性 精 熟 是 對 自 我 效 能 最 具 影 響 力 的 來 源 , 是 一 種 親 身 經 歷 的 成 功 經 驗 , 如 果 個 人 使 用 電 腦 的 經 驗 為 成 功 正 向 的 , 愈 有 可 能 發 展 出 正 向 高 度 的 電 腦 自 我 效 能 。 在 電 腦 訓 練 課 程 中 , 實 地 操 作 極 為 重 要 , 經 由 實

(34)

地 操 作 可 以 建 立 個 人 在 電 腦 能 力 上 的 自 信 , 成 功 的 經 驗 也 可 以 增 強 個 人 的 電 腦 自 我 效 能 。 如 果 使 用 者 所 面 對 的 是 不 熟 悉 、 陌 生 的 電 腦 情 境 , 則 使 用 過 程 中 所 經 驗 的 問 題 與 困 難 將 會 降 低 他 的 電 腦 自 我 效 能 , 產 生 抗 拒 電 腦 的 行 為 。

(二 )、 行 為 模 仿 ( behavior modeling)

行 為 模 仿 指 藉 由 觀 察 他 人 行 為 表 現 而 學 習 。Compeau與Higgins研究 發 現 將 行 為 模 仿 的 方 式 應 用 於 電 腦 訓 練 中 , 可 以 提 昇 個 人 的 電 腦 自 我 效 能 及 表 現 。

(三 )、 社 會 性 說 服 ( social persuasion)

Compeau 與 Higgins 認 為 社 會 性 的 說 服 對 電 腦 自 我 效 能 會 產 生 影 響 , 因 為 向 使 用 者 保 證 他 們 有 學 好 電 腦 科 技 的 能 力 並 能 成 功 使 用 電 腦 , 可 以 幫 助 使 用 者 建 立 自 信 。

(四 )、 生 理 狀 態 ( physiological states)

就 生 理 狀 態 而 言,特 別 是 焦 慮,會 降 低 個 人 效 能 感。Bandura(1986)

將 焦 慮 解 釋 為 能 力 的 缺 乏 , 因 此 當 個 人 使 用 電 腦 感 覺 焦 慮 , 他 們 可 能 會 將 理 由 解 釋 為 能 力 的 缺 乏 而 降 低 其 效 能 感 。

二 、 電 腦 自 我 效 能 的 三 個 向 度

電 腦 自 我 效 能 的 三 個 向 度 亦 源 自 於 自 我 效 能 的 三 個 向 度 ; 分 別 為 廣 度、強 度 與 普 遍 度(Compeau & Higgins,1995)。電腦自我效能的「廣 度 」 可 說 是 個 人 預 期 能 力 的 表 現 , 自 我 效 能 廣 度 高 者 比 廣 度 低 者 認 為 自 己 可 以 完 成 更 困 難 的 電 腦 相 關 工 作 。 廣 度 高 低 可 以 藉 由 需 要 支 援 的 程 度 來 測 量 , 廣 度 高 者 認 為 自 己 可 以 操 控 情 境 , 較 少 需 要 支 援 及 協 助 。 自 我 效 能 的 「 強 度 」 指 個 人 對 自 己 能 力 的 信 心 程 度 , 強 度 低 者 容 易 屈 服 於 些 許 障 礙 、 看 輕 自 己 的 能 力 , 相 反 的 , 強 度 高 者 不 易 被 難 題 打 倒 , 對 自 己 成 功 執 行 電 腦 相 關 工 作 事 項 的 能 力 有 較 大 的 自 信 及 堅 持 程 度。「 普 遍 度 」 指 自 我 效 能 侷 限 於 某 些 特 殊 的 範 圍 。 在 電 腦 領 域 中 , 可 以 分 成 硬 軟 體 兩 大 類 別 。 具 有 高 度 電 腦 普 遍 度 者 可 以 使 用 不 同 的 軟 體 套 件 及 電 腦 系 統 ,

(35)

而 電 腦 普 遍 度 低 者 認 為 他 們 的 能 力 僅 限 於 某 些 特 定 的 軟 體 、 電 腦 使 用 情 境 及 或 電 腦 系 統 。

三 、 電 腦 自 我 效 能 的 測 量 及 重 要 性 (一 )、 電 腦 自 我 效 能 的 測 量

Torkzadeh 與 Koufteros( 1994) 認 為 電 腦 自 我 效 能 量 表 應 測 量 的 是 個 人 在 與 電 腦 相 關 但 不 同 的 情 境 中 所 察 覺 到 的 自 我 電 腦 能 力 。Compeau 與Higgins(1995)指出許多研究雖然發展以自陳方式測量的電腦技能量 表,並 嘗 試 融 入 電 腦 自 我 效 能 的 層 面( 如Cheney & Nelson, 1988;Delcourt 與 Kinzie, 1993) , 或 探 討 自 我 效 能 在 個 人 電 腦 行 為 上 所 扮 演 的 角 色

(Burkhardt & Brass, 1990;Gist, Schwoerer & Rosen, 1989;Hill, Smith

&Mann, 1987;Webster & Martocchio, 1992,1993),但這些電腦自我效 能 量 表 所 測 量 到 的 不 是 電 腦 自 我 效 能 , 而 是 個 人 具 備 的 電 腦 技 能 。 以 下 將 分 述 這 些 研 究 對 於 電 腦 自 我 效 能 的 測 量 。

1. Burkhardt 與Brass(1990)使用電腦科技接受度量表來測量受試者的 電 腦 自 我 效 能 , 瞭 解 個 人 所 覺 知 在 工 作 上 有 效 使 用 電 腦 的 能 力 。 2. Webster 與Martocchio(1992, 1993)編製的電腦自我效能,主要在測

量 微 電 腦 軟 體 訓 練 對 個 人 在 電 腦 表 現 上 的 影 響 。

3. Hollenbeck 與 Brief( 1987) 發 展 出 一 測 量 軟 體 效 能 的 量 表 , 其 中 融 入 自 我 效 能 的 基 本 概 念,但 有 些 題 目 反 應 出 來 的 似 乎 不 是 測 量 電 腦 自 我 效 能 而 是 興 趣 。

4. Gist,Schwoerer 與Rosen(1989)的量表分為兩個部份;第一部份著 重 於 測 量 個 人 的 電 腦 效 能 感,第 二 部 份 詢 問 個 人 使 用 特 殊 軟 體 的 效 能 感;如 試 算 表 等。量 表 中 多 數 題 項 均 在 測 量 特 殊 的 電 腦 技 巧;如 是 否 會 將 硬 碟 格 式 化 或 使 用 特 殊 軟 體,並 非 測 量 個 人 使 用 軟 體 完 成 任 務 的 自 我 評 估 。

5. Delcourt 與Kinzie(1993)發展之電腦自我效能量表主要目的在於測 量 受 試 者 使 用 文 書 處 理 , 電 子 郵 件 、 光 碟 資 料 庫 的 自 我 效 能 。

(36)

Torkzadeh 與Koufteros(1994)使用Murphy, Coover 與 Owen(1989)

的 量 表,經 主 成 份 因 素 分 析 後 出 現 四 種 因 素 結 構;分 別 為 初 級 電 腦 技 巧、主 機 電 腦 技 巧、進 階 電 腦 技 巧、電 腦 檔 案 及 軟 體 管 理。從 這 些 電 腦 自 我 效 能 量 表 可 知,許 多 電 腦 自 我 效 能 量 表 忽 視 個 人 對 其 電 腦 能 力 所 能 完 成 任 務 的 判 斷,卻 著 重 於 探 討 個 人 在 特 殊、個 別 的 電 腦 技 能 層 面。譬 如Gist,Schwoerer 與Rosen(1989)的電腦自我效能量表重視 個 人 電 腦 技 巧 而 非 個 人 執 行 、 實 現 能 力 的 評 估 ,Compeau 與Higgins

(1995)指出這種重視個人擁有電腦技能並非對其電腦能力完成任務 的 判 斷,而 是 一 種 不 當 的 電 腦 自 我 效 能 之 反 映。據 此,電 腦 自 我 效 能 量 表 尚 需 進 一 步 的 發 展 與 研 究 。

(二 )、 電 腦 自 我 效 能 的 重 要 性

Delcourt 與 Kinzie( 1993) 認 為 個 人 所 察 覺 到 的 自 我 效 能 會 反 應 在 電 腦 使 用 行 為 及 行 為 上 的 自 信 。Levine(1997) 指 出 信 念 對 行 為 有 決 定 性 的 影 響 力 , 電 腦 自 信 會 對 於 學 習 者 所 投 注 學 習 心 力 有 很 大 影 響 , 實 際 操 作 所 產 生 的 效 能 感 會 除 了 與 個 人 未 來 的 使 用 情 況 有 關 , 也 會 影 響 個 人 是 否 願 意 更 深 入 瞭 解 使 用 , 如 果 個 人 電 腦 自 我 效 能 低 落 , 可 能 會 產 生 抗 拒 使 用 電 腦 或 出 現 電 腦 焦 慮 等 情 形 。 雖 然 在 職 場 使 用 電 腦 已 成 為 必 然 趨 勢 , 仍 有 許 多 管 理 階 層 指 出 許 多 員 工 仍 有 反 抗 使 用 電 腦 的 傾 向 , 原 因 可 能 為 對 電 腦 的 負 向 態 度、焦 慮 及 缺 乏 使 用 電 腦 的 效 能 感( Heinssen, Glass

& Knight, 1987)。

今 日 電 腦 科 技 逐 漸 普 及 於 校 園 , 學 生 對 於 電 腦 的 態 度 及 使 用 深 受 教 師 的 影 響 ,Delcourt 與 Kinzie( 1993) 認 為 在 學 校 中 使 用 科 技 且 對 電 腦 具 有 正 向 態 度 及 效 能 感 的 教 師 , 對 學 生 而 言 是 一 種 十 分 重 要 的 模 範 , 可 使 學 生 對 電 腦 科 技 有 正 向 的 態 度 。 據 此 可 知 教 師 電 腦 效 能 感 的 高 低 除 了 影 響 本 身 之 電 腦 行 為 及 學 習 意 願 外 , 更 為 學 生 表 率 。

四 、 電 腦 自 我 效 能 的 相 關 研 究

許 多 探 討 自 我 效 能 和 電 腦 使 用 行 為 間 關 係 的 研 究 (Burkhardt &

(37)

Brass, 1990;Gist, Schwoerer & Rosen, 1989;Hill, Smith & Mann, 1987),

如 Hill,Smith 與Mann(1987)發現大學生的自我效能和選修電腦課程、

採 用 高 科 技 產 品 間 有 關 係 存 在 ;Gist,Schwoerer 與Rosen(1989)研究 發 現 行 為 模 仿 可 以 增 加 接 受 軟 體 訓 練 者 的 電 腦 自 我 效 能 ;Webster 與 Martocchio( 1992) 研 究 證 實 提 供 參 與 電 腦 訓 練 者 一 些 正 面 回 饋 , 能 增 加 其 自 我 效 能 。Compeau與Higgins(1995)的研究則發現電腦自我效能 是 預 測 電 腦 表 現 及 學 習 成 效 的 極 佳 因 素。(引自國民中小學教師之電腦焦 慮 、 電 腦 自 我 效 能 、 電 腦 因 應 策 略 與 電 腦 素 養 之 相 關 研 究)

參、網際網路自我效能

根 據Thompson et al.與Torkzadeh et al.等學者的定義,網際網路自我 效 能 (Internet Self-efficacy)特指個人對自己在電腦網路使用上主觀能 力 的 判 斷 。 換 言 之 , 網 際 網 路 自 我 效 能 越 高 者 , 對 於 使 用 網 路 資 源 來 完 成 工 作 之 信 心 程 度 越 高 , 如 : 資 料 搜 尋 。

為 了 探 討 網 際 網 路 自 我 效 能 對 於 網 路 使 用 之 影 響 ,Joo et al.

(2000)、Tsai et al.(2003)、Liang & Tsai(2008)等學者,以網路環 境 為 基 礎 , 檢 視 使 用 者 影 響 網 路 行 為 的 因 素 。 研 究 結 果 顯 示 , 網 路 自 我 效 能 確 實 對 使 用 者 在 網 路 上 的 資 料 搜 尋 、 線 上 會 議 、 遠 距 教 學 活 動 等 等 的 網 路 活 動 有 顯 著 影 響 。( 陳建志, 呂麗儀,2009)

一 、 網 路 自 我 效 能

網 路 自 我 效 能 是 指 一 個 人 對 自 己 使 用 網 路 與 執 行 網 路 任 務 能 力 的 自 我 評 估(Ma & Liu, 2005; Tsai & Tsai, 2003)。Joo、Bong及Choi(2000)發現 在 網 路 學 習 環 境 中 , 學 習 者 的 網 路 自 我 效 能 與 網 路 任 務 之 表 現 成 正 相 關 , 網 路 自 我 效 能 越 高 者 , 透 過 網 路 搜 尋 資 訊 的 表 現 越 好 。Ren(1999) 研 究 以 網 際 網 路 搜 尋 資 訊 時 , 發 現 網 路 自 我 效 能 越 高 者 , 網 路 使 用 頻 率 較 頻 繁,網 路 搜 尋 成 效 越 好。Ren(1999)並建議應提高網路潛在使用者的 網 路 自 我 效 能 , 教 學 是 提 升 網 路 自 我 效 能 的 可 能 方 法 之 一 , 因 為 隨 著 資 訊 技 術 的 進 行 , 學 習 者 所 應 具 備 的 技 能 也 必 須 隨 之 更 新 , 自 我 效 能 較 強

(38)

的 學 習 者 能 保 持 較 強 的 學 習 動 機,較 不 會 被 推 陳 出 新 的 技 術 所 嚇 阻。Tsai 及 Lin(2004)針 對 台 灣 青 少 年 對 於 網 際 網 路 的 態 度 (包 含 網 路 的 實 用 價 值、情 緒 影 響、獨 自 掌 控 網 路 與 行 為)進 行 問 卷 調 查,在 他 們 的 調 查 中 , 關 於 「 獨 自 掌 控 網 路 」 的 結 果 是 值 得 注 意 的 , 其 研 究 數 據 顯 示 男 性 對 於 獨 自 掌 控 網 路 的 態 度(3.73)顯 著 高 於 女 性 (3.57), 但 相 較 於 網 路 實 用 價 值 、 情 緒 影 響 及 行 為 與 網 路 自 我 效 能 等 方 面 的 態 度 皆 達4.45分 以 上 的 情 況 而 言 , 顯 示 青 少 年 對 於 網 路 掌 控 的 信 心 仍 是 處 在 較 低 的 情 況 , 因 此 , 針 對 網 路 掌 控 方 面 的 信 心 仍 有 相 當 大 的 進 步 空 間 。

Margolis 及 McCabe(2006) 提 出 教 師 可 以 利 用 直 接 熟 練 度 ( 直 接 學 習)與替代經驗(觀察學習)來提升學習者自我效能:直接熟練度(Enactive mastery)意 指 學 習 者 了 解 自 己 成 功 的 程 度 。 教 師 可 以 指 派 一 些 學 習 者 做 得 到 的 作 業 , 而 且 讓 學 習 者 覺 得 這 些 作 業 有 一 點 挑 戰 性 , 讓 學 習 者 自 己 成 功 地 完 成 這 些 作 業 , 並 藉 由 這 些 成 功 經 驗 來 提 升 學 習 者 的 自 我 效 能 。 替 代 經 驗(Vicarious experiences)意 指 學 習 者 觀 察 他 人 達 成 任 務 的 過 程 作 為 自 己 執 行 任 務 的 引 導 。 教 師 可 以 藉 由 同 儕 楷 模 的 示 範 幫 助 學 習 者 建 立 目 標 行 為 或 學 習 策 略 的 心 智 模 型 , 讓 學 習 者 清 楚 了 解 如 何 執 行 任 務 , 降 低 學 習 者 進 行 任 務 的 焦 慮 , 提 升 學 習 者 的 自 我 效 能 。

二 、 網 路 學 習 成 效 之 相 關 研 究

陳 震 昌(2001)在網路科技融入國二數學科教學之個案研究中發現:

學 生 接 受 網 路 科 技 融 入 數 學 科 教 學 後 , 數 學 的 學 習 意 願 有 明 顯 的 提 高 , 同 儕 的 滬 動 更 頻 繁 、 學 習 態 度 更 主 動 積 極 ; 網 路 科 技 融 入 數 學 科 教 學 的 模 式 , 受 到 學 生 高 度 的 肯 定 與 接 受 。 認 為 可 以 學 得 更 多 、 更 廣 的 生 活 知 識 。 學 生 接 受 網 路 科 寄 融 入 數 學 科 教 學 後 , 在 學 習 意 願 、 學 習 態 度 、 吸 收 新 知 、 教 材 接 受 、 表 達 能 力 、 合 作 學 習 、 知 識 建 構 等 方 面 , 均 有 正 面 的 影 響 。 鄭 志 成 (2001)研究發現:學生在網路融入數學教學後,有更 多 的 動 機 去 學 習 數 學 。

蔡 秉 恆 (2002)國小六年級學生運用網路數位學校學習柱體與錐體 成 效 之 研 究 發 現 : 在 協 助 學 生 幾 何 概 念 往 較 高 層 次 發 展 的 成 效 上 , 網 路

(39)

教 學 方 式 優 於 課 堂 教 室 教 學 方 式 。 網 路 教 學 讓 學 生 感 到 上 課 生 動 有 趣 、 輕 鬆 快 樂 , 而 且 不 會 減 低 學 生 與 教 師 的 雙 向 互 動 。

三 、 資 訊 融 入 學 科 教 學 之 模 式

資 訊 融 入 學 科 教 學 之 模 式 , 依 教 師 個 人 不 同 教 學 之 應 用 , 而 有 不 同 形 式 之 表 現 , 如 表 2-3:

表 2-3資 訊 融 入 學 科 教 學 之 模 式

項 目 應 用 範 圍 工 具 方 式 1 教 學 大 綱 提 示 Powerpoint 、

Frontpage 、 WWW

多 媒 體 演 示 、 作 業 題 目

2 補 充 教 材 Internet 資 料 蒐 集 、 課 堂 提 示 3 學 生 自 學 教 材 Frontpage 、

ASP、WWW

適 性 化 自 學 教 材 4 師 生 互 動 NetMeeting 、

E-mail

師 生 溝 通、問 題 解 答、同 儕 學 習 、 線 上 討 論

5 線 上 測 驗 與 評 量 ASP、WWW 學生課後練習、瞭解學習成 就 作 為 教 學 回 饋

6 虛 擬 教 室 Internet 跨 校、跨 國 的 學 習 互 動 或 網 路 合 作 學 習

7 競 賽 活 動 Internet 提 供 學 生 發 揮 創 作 園 地、大 規 模 活 動 辦 理

8 學 生 作 業 Pc office 、 Internet、Dr.eye

學 生 利 用 電 腦 做 作 業、利 用 電 腦 學 習

9 班 級 及 學 生 資 料 Excel、Access、

ASP

學 生 基 本 資 料 10 親 師 溝 通 E-mail、Web 家庭聯絡簿

(資料來源:張金鐘2002)

數據

圖 1-1 研 究 流 程 圖 確 定 研 究 主 題文 獻 分 析編 製 預 試 問 卷徵 詢 專 家 學 者預 試編 製 正 式 問 卷選 定 問 卷 對 象進 行 問 卷 調 查 資 料 整 理 、 統 計 與 分 析結 論 與 建 議
表 無 法 區 別 教 師 的 成 熟 水 準 。 因 此 後 來 有 研 究 者 配 合 國 內 教 學 環 境 , 將 題 目 擴 增 數 倍 。 如 顏 國 樑 (1890)將教師預備度分成工作成熟與心理成 熟 兩 層 面 , 前 者 包 括 技 能 與 知 識 兩 項 指 標 , 後 者 包 括 教 學 信 心 與 教 學 動 機 , 題 目 擴 增 為 二 十 八 題 ; 邱 怡 和 ( 1998)則將教學準備度分成能力層 面( 包 括 教 學 技 巧 與 教 學 知 識 )與 意 願 層 面(
表 4-7 測 量 模 型 之 檢 定 結 果 (續 )  主 構 念 構 面  題 項 因 素 負 荷 量 平 均 變 異 萃取 量AVE  組 合 信 度 CR  IT 融入 教 學 準 備 度 教 學 活 動 融 入 預 備 度 1 預 備 度2 預 備 度3 預 備 度4 預 備 度5 預 備 度6  0.803 0.876 0.871 0.855 0.684 0.818  0.72  0.94  問 題 解 決 預 備 度 7 預 備 度8  預 備 度 9  預 備 度 12 0.834 0.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Centre for Learning Sciences and Technologies (CLST)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自 1998 年起,教育局制訂了一系列資訊科技教育策略,促進學 校將資訊科技融入學與教當中。於 2000

Lopez & Manson (1997), “A study of individual computer self-efficacy and perceived usefulness of the empowered desktop information system,”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This study will use BIM, Web-base, RFID, Wireless Network, ER Model, Databas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vironment to develop “Electronic Building Construction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using the key factor from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Diffusion of Innovation, and Involve Theory to explore the

The educational resources of each student at Chiayi City Schools are more than that of Chiayi County Schools because the size of class at most of Chiayi City Schools is

Therefore, this study uses Mainland Chian tourist as survey respondent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store expertise, shopping satisfaction and share of wallet.. The study

The information obtained from the bridge is then fed into the back-propagation network to train the simulation so that it can accurately calculate the pier scour depth..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