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三、 對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本研究中未對另二位老師進行訪談,所以無法在本研究中對老師的教學 影響作比較,未來的研究者若有機會可將此教師因素作更深入探討。此外,

因本研究的時間人力有限,對其他眾多影響學生學習因素部分未做探討,

有待未來研究者做深入探討。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川合知二(2002)。圖解奈米科技。工業技術研究所。

王郁文(2004)。科學探索活動及高層次思考對國中生科學素養影響之探究以【生 物科技大未來】為活動設計主題。高雄: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未出版。

王美芬、熊召弟(1995)。國民小學自然科教材教法。台北:心理。

方德隆 ( 1994 )。學校影響因素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學校效能的社會學分析。高 師大學報,5,41-58。

白雲霞(2002)。教學評量。載於張炳煌(主編),社會學習領域課程設計與教 學策略。台北:師大書苑。

北區奈米人才培育中心-計畫內容。2006年10月19日。取自:

http://nems.ntu.edu.tw/NNHRI/contents/contents_imp.htm

巫有鎰 ( 1997 )。影響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的因果機制—以台北市和台東縣作比 較。台東: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美慧(2003)國小六年級學童個人背景、父母管教方式與自我概念對學業成就 之相關研究。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淑華(2003)。當代師範學院學生對生物科技概念統整與教學實驗設計之研究。

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余民寧 (1997)。教育測驗與評量一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臺北:心 理。

吳心楷(1997)科學學習相關的認知能力與認知風格之性別差異探討。科學教育,

205,9-18。

吳怡瑄、 葉玉珠(2003)。主題統整教學、年級、父母社經地位與國小學童科 技創造力之關係。師大學報,48(2),239-260。

吳麗娟(2002)。國小五年級學童光合作用迷思概念之探討。國立屏東師院數理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毓瑩 ( 1993 )。教學評量的學與用。國民教育,34,12-14。

吳鐵雄(1988)。台灣各級學校資訊教育之研究:全國性調查。國科會補助專題 研究計畫報告,編號NSC77-0301-H003-10。

奈米科學網-關於奈米。2006年10月19日。取自:ttp://nano.nchc.org.tw/aboutnano.php 奈米國家型科技計畫-計畫簡介。2006年10月19日。取

自:http://nano-taiwan.sinica.edu.tw/ProjectBig5.asp

林生傳(1999)。教育社會學。高雄: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林清財(1980)。我國國民小學教師教育信念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 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林進材(1997)。教師教學思考-理論、研究與應用。高雄: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林枝旺(2005)。以Coleman社會資本理論探討高職學生家庭背景與學業成就關 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淑玲與馬信行 ( 1983 )。家庭社經背景對學前教育的影響及學前教育對小學學 業成績的影響。政大教育與心理研究,6,19-39。

林桂櫻(2005)。科技議題融入國小自然生活科技領域教學模式之研究-以奈米應 用為例。花蓮:花蓮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義男 ( 1993 )。國中學生家庭社經背景、父母教育參與及學業成就的關係。輔

導學報,16,157-212。

林寶山(1991)。教學原理。台北:五南出版社。

李重賢、李美英、黃光照、、劉怡君(2004)。奈米科技交響曲。台大出版中心 高強華(1992)。個案研究法。載於黃光雄、簡茂發主編。教育研究法。台北:師

大書苑。

徐乾坤(2002)。國小學童岩石與礦物概念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馬遠榮(2002)。米科技。台北:商周出版社。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自然與科技領域。台北:教育部。

湯仁燕(1993)。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 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文玲(1989)。目標設定、成就動機、自我效能與工作表現的關係。國立政治 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巧玲(2006)。不一樣的教學原理-從自我認識到社會參與。台北:心理出版社。

楊榮祥(1985)。生物科教學模式研究。台北:高立圖書出版社。

楊龍立(1990)。科學教育中性別差異的解釋。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34,115-141。

郭玉生(2003)。理與教育測驗,精華書局,台中。

黃富順 (1973)。影響國中學生學業成就的家庭因素。教育研究所集刊,16,

383-486。

略,27-32。

葉玉珠(2002)。小中高年級學童科技創造力發展與其主要影響生態系統之動態 關係。(國科會專案報告,計劃編號:NSC902511S110006)

陳正道(2000)。響學生學業表現相關因素之探討─以亞東技術學院工業管理系為 例。桃園:元智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正昌(1993)。教育機會均等觀點探討家庭、學校與國小學生學業成就之關係。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陳茜茹(1994)。班級氣氛與兒童生活適應和學業成就之關係研究。台北市立師範 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英豪,吳裕益(2003)。測驗與評量,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高雄。

張春興 ( 1994 )。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麗麗(1997)。教學評量的新趨勢:「檔案評量」。

張壽山主編(1992)。學習理論與教學應用。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潘文福(2004)。奈米科技融入九年一貫課程之領域主題規劃。生活科技教育月 刊,37(2),20-25。

翟本瑞 ( 2002 )。家庭文化資本對學校教育影響之研究:以農業縣山區小學為例。

教育與社會研究,4,181-195。

賴志堅(2000)。全民科技教育-我國科技教育的里程碑。生活科技教育,33(2),1。

鄭紹龍(2002)。應用雙層次線上測驗評量國小學童地層相關概念之研究。國立 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湧涇(1980)。學教學評量的理論與實際運用。科學教育月刊,36,2-10。

樊琳 (2001)。灣地區國中小教師及職前教師對現代生物科技發展了解之調查研 究。通識教育季刊,8(2),33-63。

劉清芬(2000)。小學生批判思考、情緒智力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

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瑞圓(2002)。祿貝爾教育思想對科技教育之啟示。生活科技教育,35(7),7-16。

盧昭蓉(2001)。別影響之學習行為差異研究-以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為例。科技 博物,5(4),82-93。

魏麗敏(2001)。民中小學學生家庭因素、學習歷程與成就之分析研究。國立台 中師院學報,15,61-100。

羅瑞玉(1997)。國小學生的利社會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 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

龔建華(2002)。影響世界,改變未來,你不可不知的奈米科技。世茂出版社。

劉曜源(2001)。國小美勞科教師教師教學信念之個案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 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文標、許天威、蕭金土(2003)。影響國小數學低成就學生數學成就的相關因 素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報。17,1-37。

蔡鳳娥(2006)。訊科技融入國小奈米科技教學之研究。台中市:立台中教育大 學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伯榮(2005)。中學生時間管理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統計學 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明學(2003)。灣中部地區國小在職教師對爭議性科技議題融入自然與生活科 技學習領域之教學意見調查。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英文部分

Campbell, L., Campbell, B. & Dickinson, D. (1996).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rough multiple intelligences. Boston: Allyn & Bacon.

Cavallo, A. M. L. (1994) Do Females Learn Biological Topics by Rote More Than Males? The American Biology Teacher, 56(6) ,348.

Coleman, J. S. (1988). 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 Supplement

to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4, 95-120.

Coles, M. J. & Robinson, W. D. (Eds) (1989).Teaching Thinking. Bristol: The Bristol Press.

Greenfield, T. A. (1995). An Exploration of Gender Particupation Patterns in Science Competitions, J. Res. Teaching, 32(7), 735.

Jencks, C. (1972). Ineguality:A reasseaament of the effect of family and schooling

in America .NY:Harper & Row ,Publishers.

Nespor,J. K. (1985) .The role of beliefs in the practices of teaching: Final report

of the teacher beliefs study. (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270446)

Reynolds, A. J., & Walberg, H. J. (1991). A structural model of science achievement.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3, 1, 97-107.

O’Tuel, F. S., & Bullard, R. K. (1993). Developing higher order thinking in the

content areas K-12. Pacific Grove, CA: Critical Thinking Press and

Software.

Udall, A. J., & Daniels, J. E. (1991). Creating the thoughtful classroom. Tucson, Arizona: Zephyr Press.

附錄一

3-12,3-13

15 54﹪

附錄二 奈米八大單元

第壹單元、 奈米是什麼?

一、 奈米只是一種尺度單位,他和一般熟悉的公尺(m),公分(cm),公釐(又 稱毫米)(mm)一樣,都是普通計算的單位。一奈米等於百萬分之一公釐 (毫米) ,也就是說,一奈米是十億分之一公尺。按國際度量單位的關係 如下:

1 公分 = 10 公釐(毫米) 1 公釐(毫米) = 1000 微米 1 微米 = 1000 奈米 1 奈米 = 1000 皮米

二、 認識奈米是長度單位:請小朋友將 10 公分剪成一公釐(毫米) , 再和自 己的頭髮比較讓小朋友想像,一奈米大約是人類頭髮的十萬分之一。從 10 公分到看不見的奈米,小朋友能聯想到奈米是一種長度單位。用實物 來比較,一奈米大約是人類頭髮的十萬分之一,把一公尺高的小朋友縮小 十億倍就是一奈米。地球與彈珠:一公尺比為地球直徑,一奈米大約為一 個玻璃彈珠的直徑。

第貳單元、 自然界的奈米現象

第參單元、 費曼的幻想

第肆單元、 蓮花效應(Lotus effect)

一、 蓮葉表面具有蠟質和高低起伏的奈米構造,有很強的疏水性,所以水滴 和灰塵不容易附著在葉子上。

二、 蓮葉的構造:在掃瞄電子顯微鏡下可看出,蓮葉具有很多小凸起狀的角 質層和臘質形體。

三、 蓮葉的實驗 1:將蜂蜜滴到蓮葉上,蜂蜜不會附著在葉上,卻會把污染 物一起滾動帶走,所以蓮葉有自潔作用。

四、 蓮葉的實驗 2:將膠水滴到蓮葉上,膠水不會附著在葉上,自己會形成 滾動的水滴,這也是蓮葉本身的特殊奈米結構所形成的現象。

五、 蓮葉的實驗 3:是將警察在銀行使用的特殊標記顏料,倒在蓮葉上,也 不會附著在葉子上。

六、 奈米結構的比較:水滴滴在葉面上,因為有奈米結構,所以水滴呈現圓 珠狀,沒有特殊的奈米結構的,水滴容易濕潤葉面,呈現擴散狀。

七、 出污泥而不染:水滴在自己的表面張力作用下形成球狀,藉由水滴在滾 動中吸附灰塵,並滾出葉面,這就是蓮葉的自我潔淨。

第伍單元、 彩虹效應

一、 光鮮豔麗的蝴蝶,為什麼在不同地點看到同隻蝴蝶的色彩會不一樣?小朋 友你知道嗎?蝴蝶本身其實是無色的

二、 蝶翼鱗片:蝶翼的鱗片表面有許多類似樹枝狀的奈米結構,細枝之間的距

二、 蝶翼鱗片:蝶翼的鱗片表面有許多類似樹枝狀的奈米結構,細枝之間的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