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節 教學與評量

評量是評鑑教學活動是否達成教學目標的一種過程,教學活動過程中最後 一個階段,但它卻不是教學活動的結束或終點(林寶山,1991)。教學評量是 教師有系統地收集有關學生學習行為的各項資料,加以分析處理之後,再根據預 定的教學目標給予價值判斷的歷程(張春興,1994)。所以教學與評量是不可分

受認知心理學的影響,對教學與評量的看法都不同了,知識不再是單方面灌 輸給學習者,而是由學習者主動建構形成的,教師的角色也由傳遞者轉而變成共 同學習的夥伴。此外教育上經常提出「因材施教」和「適性教學」的說法,認為 不同的學生應該以不同的方式來教導。但是教師對學生個別差異的瞭解,卻以狹 隘的學業成績來區別學生能力的高低。現今教學的方式改變,我們也不能再墨守 成規沿用傳統的評量方式評量學生的學習成效,傳統方式無法符合教學與評量的 新趨勢,同時也不能展現學生學習的全貌。

教 學 評 量 分 類 方 法 有 許 多 種 。 最 常 見 的 是 安 置 式 評 量 ( peacement evaluation )、 診 斷 式 評 量 ( diagnostic evaluation )、 形 成 式 評 量 ( formative evaluation)、總結式評量(summative evaluation)、標準參照式評量(criterion

-referenud evaluation)、常模參照式評量(norm-referenced evaluation)等六 類(林寶山, 1991)。安置式評量、診斷式評量、形成式評量與總結式評量 用於班級教學時評量學生學習前後的表現,標準參照的評量、常模參照式評 量的差異則是對結果解釋的方法不同。教師會依照教學目標的需求來選擇適 合的評量。

傳統的紙筆測驗只能用來評量認知領域的學習成果,而在情意、技能的學習 成果,如學生的圖畫、報告、設計作品或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等無法由紙筆測驗 得到結果(Wolf,Bixby,Glen,&Gardner,1991),所以老師宜採用多元化的教學評 量方式才能真正評量出學生的各項表現成果。Campbell 等人(1996)提出教學評 量的五項原則,可供教師參考。這五項原則分別是:1.評量應是多向度的;2.評 量要捕捉不同時段的成長;3.評量要反應教學的訊息;4.正式與非正式的評量都 同等重要;5.學生是主動的自我評量者。且近年來受到教育改革風潮的影響,課 程內容多元化、教學法開放,老師對評量的方式也應多元化,加上評量技術的改 良,所以新的評量方式應運而生,因有別於傳統評量,稱為另類評量。

另類評量比較重視學生在實際教學活動中的各種表現,強調瞭解學生的完整 概念、思考及解決複雜實際問題的能力。常見的另類評量模式有真實評量、實作 評量、卷宗評量(檔案評量)與動態評量。

真實評量著重評量學生如何在真實生活中探索、設計、並完成作品成果,教 師可從學生的作品、軼事記錄、觀察記錄等資料中以多元的角度來了解學生的學 習狀況(白雲霞,2002)。實作性評量要求學生表現從脈絡中學得且與實際生活 經驗相符的工作,其評量方法包括以下的技術:書寫測驗、問題解決、實驗操作、

展示、表演、作品集、教師觀察、檢核表 、問卷等(莊明貞,1999)。

在教學中,卷宗評量也是經常被採用的評量方法之一。卷宗評量的作用在於 彙集學生的作品,展現他們學習的進步與身心成長,提供檢視學習進歩的有效評 量策略,同時也使學生有機會自我檢視、評鑑和反省自己的學習,以成為積極主 動的自我評量者。卷宗匯集了整個學習過程的點點滴滴,呈現出學生的努力與成 就,是評量學生學習最好的證據,它是一部活生生的學習成長史(Cpmpbell, et al., 1996)。另外,如本研究設計方式在教學前進行前測,進行教學,在進行後測的 模式,來了解學生認知改變的關係,這種就屬於動態評量。

本研究中,學生的重點簿中除了有學生自己紀錄學習過程與心得,還有家 長、老師對學生學習的回饋,裡面清楚記錄下學生、家長、老師在學習路上一起 成長的痕跡,這屬於卷宗評量的方式。所以本研究中教師評量學生成果的方式有 紙筆測驗、學生所做報告與作品(卷宗評量)、學生小組合作討論以及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