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

在北韓不斷進行核試爆和飛彈試射下,南韓和美國於 2016 年 7 月 8 日宣布 將 在 南 韓 佈 署 薩 德 導 彈 防 禦 系 統 ( Terminal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 , THAAD 或稱薩德),隔年 4 月,南韓在首爾東南方 220 公里的星州實踐了此防 禦系統的佈署。

薩德全名為終端高空防禦飛彈,早期稱為戰區高空防禦飛彈(Theater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系統。是美國陸軍在 2008 年研發的一款採用動能擊殺攔 截短程和中程彈道飛彈的末端防禦系統,能夠攔截在大氣層高度的來襲導彈,

最大攔截高度約在地球表面 150 公里處,且導彈本身可以以超過 8 馬赫的速度 行進,屬於高超音速類別。1

薩德的建置改變了東北亞現行的權力平衡,減低了北韓與中國的導彈投射 能力與戰略嚇阻力,因此引起了中國的強烈抗議,認為薩德的建置嚴重損害中 國的戰略利益,中國於是對南韓採取一系列的報復措施,如撒回投資、抵制南 韓製的汽車、電影和電視劇等。中國是南韓的最大貿易夥伴、最大出口市場和 進口來源國,南韓亦是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國,因此前述的經濟報復與制裁措 施造成了兩國經濟一定程度的衝擊,在中長期來看,中國的經濟制裁甚至可能 間接影響到中美關係的發展。

朝鮮半島和平機制的構建有利於區域安全局勢的穩定,美國在南韓佈署薩 德導彈防禦系統,可能改變區域的權力平衡、加深區域內國家間的安全困境,

然而在北韓不斷進行核武試爆的安全威脅下,南韓終於同意佈署薩德防禦系 統,此一舉動被中國視為其轉向美國的表態,遂對南韓進行制裁,兩國關係走 向低檔。東亞區域的權力平衡和中韓關係、美韓關係一樣是動態的,南韓的外

1 Panda Ankit, “What Is THAAD, What Does It Do, and Why Is China Mad About It,” The Diplomat, February 25, 2016, <https://thediplomat.com/2016/02/what-is-thaad-what-does-it-do-and-why-is-china-mad-about-it/>.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交政策與中國的政策回應深深地影響亞太局勢的發展,台灣為亞太地區的重要 成員,應隨時關注周邊國家動向,了解區域的最新動態。

(二)研究問題與目的

冷戰結束後,朝鮮半島的發展與穩定影響了亞太局勢的動向,尤以中國和 南韓的關係演變更是關鍵。1992 年 8 月 24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大韓民國的正 式建交,宣告了雙邊冷戰體制的終結。同時中國領導人鄧小平也多次表示欲和 南韓建交的意願:「從中國的角度看,我們同南韓發展關係有利無害。經濟 上,對雙方發展有利;政治上,對中國的統一有利。」2可看出中國欲與南韓交 好的意圖,二十年來兩國關係全面和快速的發展。

兩國政治逐漸升溫,關係定位也不斷的提升,從友好鄰邦關係、合作夥伴 關係、全面合作夥伴關係,進入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高層次階段。近年來,

南韓對中國投資的領域已經從初期的製造業擴大到金融、餐飲、物流、通信服 務業等領域,朝向全方位、大規模的資本技術密集型方向發展。而投資區域也 從中國渤海灣地區與東北三省逐漸向內地延伸,中國已成為南韓企業對外投資 的首選地。兩國經濟倚賴程度日漸劇增,直到薩德事件後突然急轉之下,中國 對南韓所採取的一系列制裁嚴重影響兩國之間的貿易和交往,對中韓關係可謂 不小的挑戰。

在北韓核武威脅不斷攀升的同時,南韓遂同意美國在其境內佈署薩德,中 國對此持強烈反對態度,認為會嚴重損害中國的軍事威嚇力,尤其薩德配套的 X 波段 AN/TPY-2 雷達不僅可以探測起飛階段的洲際導彈,為後續攔截提供預 警和情報支持,探測範圍除了可覆蓋北韓全境外,甚至還包括了大半個中國和 俄羅斯遠東的部分區域,中國在華北、東北部的導彈未出大氣層就會被雷達精 準捕獲,3這對中國的國防安全帶來極大的威脅,同時也嚴重影響中國對美國的 戰略核威懾能力,這也是中國一直持強烈反對態度的首要原因。此外,薩德也 會打破東北亞戰略平衡,嚴重破壞東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2 錢其琛,《外交十記》(香港:三聯書局,2004 年),頁 124-125。

3 〈「薩德之眼」抵南韓中國擬佈署反制裝備〉,《自由時報》,2017 年 3 月 17 日,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paper/108650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因此,在南韓同意佈署後,中國隨即展開一系列反制措施,在兩國政治、

外交、經貿、旅遊等領域都有不小程度的影響,兩國關係也因此產生了劇烈的 變動。本文擬研究薩德事件前後兩國關係的發展變遷及隱憂,中韓關係一直是 亞太局勢不可忽視的一環,薩德事件在表面看來只是中方對韓方的制裁舉措,

但深入探究其背後原因,可以發現和美國的全球導彈佈局和重返亞太政策息息 相關,中美兩大國對亞太地區的外交政策更是影響國際情勢的發展。薩德事件 就像導火線,觸發了中美所營造的和諧表面,打破了平衡,南韓如何在中美兩 大國間取得平衡將是一大考驗。

筆者認為,中韓關係的發展將會是了解未來亞太局勢變遷的關鍵所在,因 此本文計畫以薩德事件為分水嶺,探討中韓兩國在此前後的發展及改變作為研 究重點。首先,就中韓發展歷程做描述,並分析影響兩國發展背後的美國和北 韓因素。接著就薩德事件對中韓兩國的關係影響及衝擊程度做分析比較,從以 下幾個面向探討,兩國的經貿數據、旅遊人數、免稅店銷售額等,評估中國對 南韓的制裁是否使其在經濟上遭受相當損失,亦或影響甚微。同時也討論在此 事件後南韓人民對中國的好感度的變化,未來是否會影響兩國的關係發展。再 來,檢視中國對南韓的經濟制裁是否符合目前學界經濟制裁實證研究的結果。

最後,分析薩德事件對中韓關係發展的影響,在中國對南韓如此強烈制裁下,

是否會導致區域經濟體系發生動搖,甚至使南韓轉向美靠攏,或是提高與日貿 易的緊密度,都值得探討。因此,本文希望藉由評估薩德事件對中韓關係的影 響,分析往後類似事件對於各國雙邊關係的可能影響,也希望藉由分析此事 件,了解經濟制裁是否有效,以及在何種情況下較為有效。

第二節 經濟制裁文獻檢閱

經濟制裁(economic sanction)或經濟脅迫(economic coercion)指的是一 種制裁發起國(sender state)試圖利用破壞其與目標國(target state)間的經濟 往來的方式,迫使目標國退讓以使其達成特定的目的的政策工具,4因此,經濟 制裁的成功與否取決於最後是目標國先退讓、改變其政策或是制裁發起國先放

4 Daniel W. Drezner, “The Hidden Hand of Economic Coercio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57, No. 3, 2003 , pp. 643-65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棄經濟制裁的政策。經濟制裁的邏輯來自於戰爭中的「圍城」(siege),亦即 透過經濟上傷害他國的人民,來製造人民反對特定政策的聲浪,藉此讓國家改 變其政策,5歷史上,經濟制裁一直被視為兩國之間的經濟戰爭 (economic war),直到一戰結束、國際聯盟成立後,國際聯盟為了制止戰爭,在盟約中將 經濟制裁定義為一種和平的外交手段,阻止國家間恣意進行戰爭,認為經濟制 裁是戰爭的替代品。6實際上,自國聯創立以來,經濟制裁就成為一種重要的政 策工具,而在 1990 年代,使用經濟制裁作為政策工具的國家更是顯著增加。7 雖經濟制裁為國家經常使用的政策工具,但根據 Daniel Drezner 的整理,學 界在經濟制裁的實證研究已指出,1900 到 1990 年,經濟制裁的成功機率大約為 34%,但到 1973 年後,經濟制裁的成功率已下降至 24%,甚至有學者根據其實 證分析指出,經濟制裁的成功率只有 5%。但 Daniel Drezner 隨後在同篇文章指 出,實證研究中經濟制裁成功率相當低的原因是因為此些研究沒有將威脅使用 制裁,最後卻沒有實施(因目標國退讓)的情況納入研究,若納入此些案例,

則可以得出經濟制裁仍是有效的政策工具的結論。他整理了學者針對美國動用 301 條款 ( section 301 of the Trade Act of 1974 ) 與 綜 合 貿易 與競 爭 法 力 法

(Omnibus Foreign Trade and Competitiveness Act of 1988)來試圖改變他國貿易 行為或國內法規的研究指出,在貿易行為上,僅威脅使用制裁的成功率是 56.34%,而使用制裁的成功率是 33.33%;在勞動標準上,僅威脅使用制裁的成 功率是 57.69%,而使用制裁的成功率是 0%;在環保法規上,僅威脅使用制裁 的成功率是 92.11%,而使用制裁的成功率是 52.63%。8由此可見,動用經濟制 裁若能使對手退讓,制裁發起國在威脅時通常就已得償所願;反之,若真正進 入了經濟制裁的階段,此制裁成功的可能性反而不高。

而根據 Susan Hannah Allen 的實證研究結果,民主國家較非民主國家容易快 速屈服於他國的經濟制裁,但若其沒有快速屈服,隨著制裁的時間拉長,經濟 制裁反而不容易成功。此項結果背後的因素在於民主國家的執政黨需要多數的 選民支持,因而政府必須考量多數人民被影響的程度與此影響是否會對下次選

5 Susan Hannah Allen, “The Determinants of Economic Sanctions Success and Failure,” International Interactions, Vol. 31, No. 2, 2005, pp. 117-138.

6 Joy Gordon, “A Peaceful, Silent, Deadly Remedy: The Ethics of Economic Sanction”, Ethics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 13, No. 1, 1999, pp. 123-142.

7 Susan Hannah Allen, loc. cit.

8 Daniel W. Drezner, loc. cit.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舉不利,民主國家若不快速屈服,就可能導致受影響的人民不滿。但隨著經濟 制裁時間的拉長,此種長期的敵意反而會激起民主國家人民的國族主義,支持 政府現有的政策,反而會讓該國不易屈服。

Navin Bapat等人對經濟制裁的實證研究使用了TIES的資料庫,此資料庫記 載了自1971-2000年間888個威脅使用/使用經濟制裁的案例,研究經濟制裁在特

Navin Bapat等人對經濟制裁的實證研究使用了TIES的資料庫,此資料庫記 載了自1971-2000年間888個威脅使用/使用經濟制裁的案例,研究經濟制裁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