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小團體輔導的內涵與相關研究

團體,顧名思義是由三人以上所組合而成的,以互相交流及溝通的方式,共 同執行一個目標或目的,這種密集工作的團體,可以促進個人的自我瞭解和成 長,還能增加人際互動和問題解決的能力,也因此「團體」逐漸盛行,同時在學 校、社區、工商界大力被推展(廖鳳池,2002a)。

本節所要探討的是與心理學界較為相關的「小團體輔導」,先介紹團體輔導 的定義和功能,再分析團體領導者在團體中擔任的角色和使用到的技巧,最後則 針對團體進行的歷程作整理。

一、團體輔導的定義和功能

所謂團體輔導指的是在團體中透過領導者的帶領,協助團體參與者改變行 為、認知和態度,以促進心靈成長和生活適應,而吳武典、洪有義、張德聰(2002)。 將其定義為在團體的情境中,藉著與他人的互動來幫助個體的過程。黃惠惠

(1993)則將團體輔導定義為:「團體輔導是運用團體的情境,設計出活動、課 程、內容,用來預防個體在各發展階段中,會碰到的各類問題和一般性困擾」(頁 8)。近年來,何長珠、曾柔鳴和劉婉如(2011)更詳細的將其定義為:「團體輔 導是一種心理教育活動,主要目標在於資料的提供、知識上的獲得與價值的澄 清,以預防個人性或社會性的失常,通常由輔導員或老師帶領,選定某一主題來 進行。」(頁 6)。

團體之所以被許多治療師及教師使用,在於有許多正面的效益,像是能夠節 省人力和時間、增進對自我的瞭解、宣洩壓抑的情緒、提供當事人不同的思考觀 點等等,針對團體的功能,整理各方學者的意見列於下方(王文秀、田秀蘭、廖 鳳池,2011;梁培勇,2006;廖鳳池,2002b;黃惠惠,1993;Yalom,1985/2001):

26

(一)團體輔導符合經濟效益

在個別諮商或輔導的情境中,主要是治療者或教師加上當事人一對一的輔 導,需要相當大的輔導人力資源,若以團體輔導的方式來進行的話,能一次顧及 多位兒童的需求(黃惠惠,1993;王文秀、田秀蘭、廖鳳池,2011)。

(二)提供多樣化的資訊,協助兒童形成領悟

梁培勇(2006)說:「改變的前提是獲得新的訊息」,在團體情境中,成員的 焦點不再只聚焦於自己,而是能夠從領導員和其他成員的分享中,得到更多訊 息,進而思索產生新想法,催化領悟的產生。

(三)藉由團體互動中增進對人我的瞭解

Cooley 曾說到「鏡中自我」的概念(引自郭為藩,1996),他人的回饋好似 一面鏡子,能夠反射出自己的樣貌,在團體中,成員會從別人的態度、行為和回 饋中,去形成自我概念,除此之外,當事人也能夠藉由與其他成員互動,從其態 度、行為去進一步的瞭解這個人,有助於日後良好人際關係的建立(黃惠惠,

1993)。

(四)達到情緒的抒發

當事人的負向情緒能量無法得到宣洩而形成困擾(梁培勇,2006),但在團體 開放接納的情境下,有助於當事人說出自己壓抑已久的問題,若當事人沒有辦法 直接說出自己的問題,經由團體活動的激盪過程,當事人的議題會自然浮現,也 能讓當事人的情緒得到替代性的宣洩(廖鳳池,2002b)。

(五)團體能產生一體感及凝聚力,提供彼此支持

當事人對於自己的困難時常感到害怕、無助,但在團體中,成員間彼此擁有 相似的問題、共同的感受,會讓當事人不再感到孤獨。在領導員的引導下,成員 彼此更能溝通、同理對方、提供支持,產生凝聚力,對個體的學習成長相當有助 益(黃惠惠,1993;梁培勇;2006;王文秀、田秀蘭、廖鳳池,2011)。

27

(六)提供身歷其境的學習及嘗試驗證的機會

在團體的很多時候,某些成員的問題常常也是當事人的問題,因此討論別人 的問題是如何解決時,當事人就好比身歷其境般在處理自己的問題(黃惠惠,

1993),再者,團體其實類似於真實世界的縮影,但團體是安全的、隱密性高的 環境,成員可以嘗試著學習面對、處理困難,而不會感受到外在的壓力(王文秀、

田秀蘭、廖鳳池,2011)。

(七)進行自我社會化的歷程

在團體中的成員來自不同生長背景,各有長處,當事人能在團體中學習如何 和人相處,藉由模仿、討論、彼此回饋等方式,學習到人際方面的技巧或問題解 決的能力(王文秀、田秀蘭、廖鳳池,2011;梁培勇,2006)。

如以上所述,團體輔導為一種較為結構的、有計畫性的輔導方法,在團體活 動的引導和成員的互動下,彼此意見交流、討論,並在團體的情境下作學習、改 變既有的認知與行為,達到心理困擾、問題行為的預防。

二、領導者在團體中的角色

為了讓團體能夠順利運作,團體領導者(group leader)有責任讓團體順利 進行,利用其影響力維繫成員之間的情感,催化任務的完成,幫助團體更有效的 達成目標,因此在團體進行中,團體領導者常常需要擔負幾項不同的角色,不同 學者們紛紛提出其看法,以下分別說明(何長珠、曾柔鳴、劉婉如,2011;吳武 典、洪有義、張德聰,2002;黃惠惠,1993)。

(一)導引起始者

領導者給予團體方向和結構的來達成目標,讓成員脫離團體停滯不前、失去 方向的狀況,但此種角色很可能使得團體皆掌握在領導者的手裡,反而欠缺成員 的自主性和團體中的多變和彈性。

28

(二)催化者

領導者給予成員較多的發揮空間,將責任放在成員的交互作用上,只在必要 時提出想法或建議,能讓團體的發展更加自由和彈性,但須注意團體的走向是否 符合原先設定的目標。

(三)參與者

領導者與成員以同樣的身分參與團體過程,和此種角色使得領導員彷彿團體 中的一份子,成員會更加投入活動,且不會有總是被領導者掌握的感覺,但在團 體出現問題時,成員會希望有領導者的介入,因此在參與的程度、參與的方式上 需多加留意。

(四)觀察者

領導者從此角色保持客觀的角度去敏察團體中的現象,是個極有彈性的角 色,能和其他角色合併,例如:參與—觀察、催化—觀察。在團體歷程中領導者 可適時提出所觀察到的現象,以促進團體的進行或是成員的反思,但有時觀察者 的身分會讓成員感到不自在,甚至有一舉一動被監視的感覺,因此使用上須謹慎。

(五)專家者

此角色具有相當大的權威及地位,甚至有可能影響到團體間的動力,在技巧 的使用上需小心拿捏,著重在團體當下想要探討的議題上是最好的,而非使用技 巧去達到自我滿足的效果,除此之外,須尊重成員們在團體中改變的步調,不要 急於給成員正確的解決方案或是建議,反倒扼殺了成員自發性交流和分享的機 會。

(六)協調者

團體的成員來自四面八方,自然也有不同的想法、經驗、態度和價值觀,在 團體進行中,很容易會出現不一樣的意見,甚至會有爭執的狀況發生,此時,領 導者需協助成員進行溝通,並試著尊重、接納異己,試著去探索為什麼彼此間會

29

有不同想法,除此之外,領導者也需注意團體衝突是否是針對個人,要將討論回 到主題,而非著重在情緒或行為上,在調停時還需須注意本身立場的中立性,否 則衝突不但無法解決,反而火上加油。

綜合以上所述,在帶領國小學生的小團體輔導時,領導者須著重於下列幾個 角色:導引起始者、催化者和協調者。由於小學生的年紀較小,在團體的進行中 較無法擔任主動的角色,需要先由領導者擔任導引起始者,帶領團體的活動和討 論,藉由親自做示範,讓小學生抓到情境的脈絡並且參與活動,再者,團體中的 學生來自不同班級,除非是原本認識的朋友,通常大部分學生在一開始可能會害 羞、不敢發言,領導者會給予多點機會鼓勵學生發表,並且催化他們和彼此間的 交談和回饋,除此之外,小學生面對衝突情境時,較為無法妥善處理,這時會需 要由領導員擔任協調者,教導學生冷靜思考、理性溝通的方法,並且試著傾聽對 方的意見、同理對方感受後再做決定,讓團體間的氣氛能夠更包容與接納,成員 間的關係也更良好。

三、團體輔導的技巧

在帶領團體中,領導員除了在不同情境中適時的轉換自己角色外,也需要 具備小團體輔導的相關知能,以及帶領團體的技巧,才能夠有效能的帶領整個團 體,幫助成員達成目標。

在美國團體工作專業人員學會(The Association for Specialists in Group Work, ASGW)制定訓練十五條標準中,提到了幾項團體領導員該具備的專業技巧(引 自廖鳳池,2002b),像是有效的鼓勵成員參與、能夠做適當的自我揭露、給予適 當的回饋、進行適當的開放性詢問、對團體成員表達同理的瞭解等等,都是身為 一個輔導員需要具備的能力。

至於在國小現場,輔導的對象是國小學生,上述的技術固然是一個身為團體 輔導員應該具備的,但須因應實際狀況而做彈性的調整,研究者閱讀相關書籍和

30

文獻(王文秀、田秀蘭、廖鳳池,2011;鍾岱樺,2007;吳武典、洪有義、張德 聰,2002;Shechtman,2006/2009),整理出兒童輔導團體領導員所需的技巧,包 括三大方面:反應的技巧、互動的技巧、主動的技巧,詳細內容說明如下:

(一)反映的技巧

1.傾聽:專注於對方之口語或非口語之行為,且不做任何評價,讓當事人覺 得自己的話是重要的,會較為勇敢去述說自己的故事。

2.情感反映:反映成員話裡或是行為上的主要情緒,使成員能夠更加瞭解自 己當下的情緒,也能感受到團體帶領者盡力去瞭解自己的用心。

3.澄清:對於成員的情緒或是發表做反映、引導、探究等,釐清當事人發表 的內容及當下的情緒,將曖昧不明和衝突的部分弄清楚。

4.摘要:領導員針對團體的某一段落做整理,使用簡單的關鍵詞或語句,幫 助團體回顧剛剛的歷程。

(二)互動的技巧

1.解釋:對於團體中的行為、想法做詳細的說明,幫助成員看到與自己不同 的觀點,進而更深入的思考。

2.連結:領導員將成員間的相似的發表做整理,將內容彼此連結和組織起 來,讓整個團體討論、或關注的主題特別凸顯出來,提高成員的凝聚力和一體感。

2.連結:領導員將成員間的相似的發表做整理,將內容彼此連結和組織起 來,讓整個團體討論、或關注的主題特別凸顯出來,提高成員的凝聚力和一體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