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節針對上述結果及研究者帶領團體的過程提出建議,以期能提供未來研究 及學校輔導工作做為參考。

一、對於學校輔導工作的建議

(一)可對國小高年級新移民子女進行繪本小團體輔導方案

由本研究結果顯示,繪本小團體輔導方案在提升國小高年級新移民子女之家 庭自我概念與身體自我概念,具有立即性的輔導效果,輔助性資料也顯示成員在 參與繪本小團體以後,瞭解家庭對自己的重要,與家人也相處得更好,不僅如此,

成員從團體繪本中學習到要好好照顧身體,也學習到用正向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外 貌和身材。從量化資料及質化資料皆顯示,繪本小團體輔導方案能夠提升新移民 子女之自我概念,因此本方案的繪本用書、活動設計,可做為國小教師或輔導現 場人員參考及使用。

(二)可融合新移民子女相關議題於小團體之活動

由於本研究的對象是新移民子女,屬於臺灣社會的少數族群,因此在方案的 設計中,特別安排了面對歧視、偏見的主題。領導者在該次團體帶領成員閱讀「我 是老大」一書,並運用團體中討論過的人際策略改寫本書結局,成員從輔助性資 料表示,參加團體後在遇到不友善言語時,能夠較為平靜的面對,顯示該團體主 題設計有助於成員日後面對外界偏見及與他人爭執、衝突的狀況,學校輔導工作 中,可考慮加入此類議題之討論。

(三)活動設計可增加趣味性、多樣性

從單元回饋單與成員訪談中,瞭解到成員對團體活動的設計和安排滿意度很 高,主要原因為活動設計相當多元、活潑和好玩。研究者在設計的過程中,就希 望能達到動靜皆宜的目標,並且在活動中融入不同的媒材,讓活動更加多樣化。

83

團體中除了使用繪本作為主要的媒材外,也曾團體內播放與身體主題相關的小短 片,成員還改寫了繪本的故事,並親手做自己的繪本小書。據研究者的觀察發現,

即便是高年級的學童,也十分喜愛趣味性高的活動,因此團體領導者在設計活動 時,除了要注意活動目標是否緊扣主題外,也可以在活動的進行與包裝加入多一 點的巧思,好的活動設計能讓成員能夠更加融入團體,並促進團體內的正向氣氛。

(四)建議團體領導者應持續接受督導及充實相關知能

本研究的所有團體帶領皆為研究者本身,在帶領的過程中,會定期與指導教 授針對團體的帶領做討論和省思,避免團體過程受到研究者個人主觀信念、人格 特質、專業能力的干擾。例如:研究者在設計家庭作業單時,多為開放式題項,

希望能讓成員自由書寫自己的想法,但有成員反應作業量過多或是不知如何書 寫,因此在指導教授的建議下將家庭作業單改成選擇題或可勾選的題項,成員書 寫作業的意願就提高許多了。建議日後可以邀請專業輔導人員成為團體督導,協 助團體領導者看到自己需要修正的地方,此外,針對不同特質的成員及不同性質 的團體,領導者也需充實與之相關的知識,讓團體更符合成員的特質,達到最好 的輔導效果。

(五)避免對新移民子女有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

新移民子女雖然是較特殊的族群,但隨著時代演變,這樣的孩子在校園間也 越來越多,值得注意的是,新移民子女的學業成就與日常表現,不見得會輸給其 他孩子。研究者在本研究中發現,實驗組部分成員的自我概念前測分數,對照常 模後是非常高分的族群,顯示這些成員擁有滿正向自我概念,與以往研究認為新 移民子女自我概念較低落之結果不大相同,因此教師在教學或是帶領小團輔的過 程中,要留意自己的偏見或刻板印象,以免造成比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

而影響到學生的表現。

84

二、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對未來研究的建議,考量研究對象、研究設計和研究工具等因素,提出以下 建議。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實驗對象僅限臺中市南南國小的國小高年級新移民子女,由班級導 師推薦自我概念較為低落的學生,因此研究不宜推論至其他對象。未來研究可以 不同地區、不同年齡層、不同族群的兒童為研究對象,再以量表篩選自我概念低 落的學生,而後設計符合研究對象的團體方案,進而了瞭解繪本小團體對於自我 概念的提升是否有顯著成效。

(二)研究設計

本研究僅針對實驗組成員蒐集質性的相關資料,控制組成員除完成「國小兒 童自我概念量表」之前測、後測和延宕測外,並未接受個別訪談。研究者從量化 資料發現有幾位控制組成員,雖未參與繪本小團體,但自我概念卻大有提升之現 象,導致實驗結果出現誤差,因此研究者認為可以在繪本小團體結束後,也安排 控制組參與個別訪談,藉此瞭解在實驗處理期間內,是否有影響控制組成員之自 我概念的事件發生。

(三)研究變項

本研究是以帶領繪本小團體提升國小新移民子女之自我概念,因此團體活動 多針對增進不同面向的自我概念所設計。由於族群認同議題可能影響新移民子女 之自我概念(莫藜藜、賴佩玲,2004;莊家欣 2006),但本研究受限於時間並未 探討,建議未來研究也可針對「新移民」設計族群認同或是有東南亞文化色彩的 課程和活動,於實施後深入探究是否有助於成員提升其自我概念。

(四)研究工具

為了瞭解繪本小團體的輔導效果,本研究除了蒐集實驗組、控制組成員在「國

85

小兒童自我概念量表」的量化資料外,也蒐集了質性的輔助性資料,像是成員的 團體回饋表及個別訪談大綱,希望可以讓研究結果更加客觀可靠,但研究者發現 單元回饋表及個別訪談等質性資料,大多為成員針對現狀的自我陳述,不見得能 全面反映成員的改變情形,因此研究者認為未來的研究可採多重測量方法

(multi-methods),加入導師及家長的訪談,深入瞭解成員在參與繪本小團體後 的改變。

(五)團體實驗方案

本研究以繪本作為媒材,帶領成員閱讀自我概念之主題繪本並進行相關活 動,透過小團體溫暖接納的氣氛,成員彼此分享和回饋,有助於團體內的學習,

進而提升其自我概念。由於本實地研究進行的時間有所限制,研究者在三個月內 共帶領了十四次團體,每次帶領四十分鐘,建議未來研究可以增加團體進行的次 數和時間,有利於團體領導者在帶領每個自我概念主題上多加著墨,例如本研究 中的情緒自我概念,在負向情緒因應策略的練習時間不足,成員無法類化於生活 中,導致情緒自我概念的輔導結果是不顯著的。若是成員能有較多時間進行同一 主題的探討,能有助於成員將團體中學習的策略逐漸內化至生活中。

(六)研究人員

研究者在實驗過程中,除了要設計每次團體的活動及帶領團體外,還需要作 團體現象的觀察,針對團體的過程、成員的個別狀況做推測及分析,一人擔負許 多角色,再加上團體的帶領很可能會受到研究者人格特質、專業能力等原因影 響,使得研究結果不夠客觀。建議未來研究可多增加一位協同領導員,幫助領導 者帶領團體、做團體觀察,並提供團體的相關建議或回饋,讓團體更符合成員特 質,活動也更能符合團體目標,讓研究結果更加準確及客觀。

86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文秀、田秀蘭、廖鳳池(2011)。兒童輔導原理。臺北:心理。

王雅慧(2006)。高雄市新移民女性國小高年級子女家庭環境與其自我概念、學 校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 bin/gs32/gsweb.cgi/ccd=D3ZdNK/webmge?mode=basic

王萬清(1999)。讀書治療。臺北:心理。

方淑貞(2010)。FUN 的教學 : 圖畫書與語文教學。臺北:心理。

內政部戶政司(2014)。結婚人數按原屬國籍(按登記及發生)。內政部戶政司網 站。取自 http://www.ris.gov.tw/zh_TW/346

伍啟良(2004)。自我成長團體活動對國小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童自我概念之影 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

ccd=D3ZdNK/webmge?mode=basic

李文盛(2007)。新移民子女與非新移民子女的自我概念與學習態度、成就動機 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 web.cgi/ccd=D3ZdNK/webmge?mode=basic

李連珠(1991)。課室內的圖畫書。國教之友,43(2),29-36。

李維純(2007)。東南亞籍新移民女性其青少年子女自我概念發展與轉換之探討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

ccd=D3ZdNK/webmge?mode=basic

李輝(1994)。影響國小兒童自我觀念發展之重要因素。國民教育,34(9、10),

6-9。

李麗日(2012)。論東南亞新移民家庭的生活適應與福利提供。載於林彩岫(主 編),多元文化教育(頁 133-148)。臺北:五南。

87

向小平、張春妹、鄒泓(2006)。小學生自我發展的特點及其與人格的相關研究。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3,294-296。

侯雅齡(1998)。兒童自我概念量表編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D3ZdNK/webmge?mode=ba sic

侯雅齡(2000)。國小兒童自我概念量表指導手冊。臺北:心理。

何三本(2003)。幼兒文學。臺北:五南。

何長珠、曾柔鳴、劉婉如(2011)。團體諮商概要。臺北:五南。

何緯山(2007)。外籍配偶子女自我概念、學業表現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D3 ZdNK/webmge?mode=basic

吳武典、洪有義、張德聰(2002)。團體輔導。北縣:空大。

吳裕益、侯雅齡(2000)。國小兒童自我概念量表指導手冊。臺北:心理。

吳銘惠(2007)。負責、尊重、關懷的品格教育課程對國小五年級學童自我概念

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 web.cgi/ccd=D3ZdNK/webmge?mode=basic

沈原億(2007)。東南亞新移民女性子女自我概念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D3Zd NK/webmge?mode=basic

余紫瑛(2000)。探索教育活動影響國中學生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之實驗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D3 ZdNK/webmge?mode=basic

林秀珍(2009)。圖畫書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童自我概念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

林秀珍(2009)。圖畫書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童自我概念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