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本章主要分成四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與背景,第二節為研究目的及研究假 設,第三節則針對研究中的重要名詞做釋義,最後則提出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自民國 80 年以來,在政府政策的導引下,許多來自東南亞的外籍配偶嫁來 台灣。依據內政部戶政司(2014)網站資料,研究者計算自民國 93 年至 102 年 十年期間,臺灣境內登記結婚的新娘,其國籍非本國籍者共有 198,851 人。另外,

根據教育部統計處(2012)最新的資料顯示,100 學年度臺灣地區新移民子女就 讀國民中、小學人數為 193,062 人,占全國國中、小學生人數 4.3633%,到 101 學年度,臺灣地區新移民子女就讀國民中、小學人數為 203,346 人,占全國國中、

小學生人數為 5.0098%,未來新移民子女的比率還會越來越高。這些孩子都是臺 灣未來的主人翁,不僅是當前執政者,就連全民也需要對「新移民子女」多加照 顧與關心,未來身為教師的研究者,當然更有責任去留意相關的議題。

部分針對新移民子女的研究發現,新移民子女普遍遭遇學習動機低落,學業

成就表現較差的情形(李文盛,2007;蔡榮貴、黃月純,2004)。學者認為新移 民女性從原鄉嫁來臺灣,在語言、文化、生活習慣都不太適應,這些新移民女性 還來不及喘口氣,肩上就擔負起很大的責任,除了料理家務外,傳宗接代和子女 教養的責任都落在她們身上(李麗日,2012)。同時,研究顯示迎娶新移民女性 的男性,其教育水平、社經地位普遍較弱勢(林政逸,2012),因此許多新移民 女性需要協助分擔經濟壓力,導致關注在子女學習的時間很少,也無法提供孩子 較好的生活品質學習環境,孩子在此文化不利的情形下,適應因此較差。

但近幾年來,也有學者提出不同看法,認為新移民子女在學校的適應和學業 成就都與本國籍子女無異,並未受到母親是新移民這點所影響(何緯山,2007;

黃清琇,2007)。此外,陳玉娟(2009)經由問卷調查發現,雖然新移民子女在

2

成長過程中,可能會碰到學業表現、學習態度、語言溝通、本身自信、文化適應 等問題。但是她的研究發現,這些問題不是新移民子女的先天性障礙所造成,而 是後天的環境所導致。

雖然對新移民子女適應狀況,研究發現並不一致,但是可以確定的是,新移

民家庭環境和學習需求,與臺灣學生或有不同,教師仍要嘗試在多元文化的情境 下,兼顧所有學生的學習。而且,新移民子女為不同族群婚配後生下的子女,本 身需面對父親與母親的兩種族群文化,並在成長過程中不斷整合、抉擇。此種族 群身分認同發展,對於新移民子女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李維純,2007)。除此 之外,新移民母親的外表、語言腔調都和一般的臺灣媽媽不同,加上臺灣社會對 於外籍配偶普遍存在著刻板印象(熊淑君,2004;蔡榮貴、黃月純,2004)。若 是子女對母親的認同不足,便難以接受自己的特殊身份,無法打破他人的偏見,

會造成新移民子女難以建立正向的自我概念(self-concept)。

自我概念為個體對自我的知覺。也就是個體透過與他人及環境的互動,所產 生對自己的身體、行為、能力等各方面之知覺、態度和評價(侯雅齡,1998;張 春興,2000)。Rogers 認為自我概念是「主觀我」與「客觀我」與生活環境的互 動的結果,是穩定的,但會隨著學習或成長有所改變,且具備描述和評價自我的 功能,它支配著個體的行為與思考,對個體的發展過程有很大的影響(引自趙曉 美,2001)。李輝(1994)則說明自我概念為何重要:「自我觀念不正確明朗的 人,對自己的認識不清,無法評估自己,做事容易失敗,經常遭受挫折,形成消 極自卑,更不能接納別人,無法與人相處,因而導致不良的社會適應」(頁 6)。

反之,對自己有自信的個體,不論日常生活或社交場合都能處之泰然,對於學習 保有熱忱,在有挑戰來臨時也能應付自如(Lawrence, 1996)。

關於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之現況,胡蘭沁及董秀珍(2012)之研究也發現,

和本國籍學生相比,新移民子女的自我概念較低,顯示學生國籍與文化差異會影 響個體自我概念。黃旭君(2008)和李維純(2007)之研究皆以質性訪談的方式

3

研究新移民子女的。黃旭君(2008)發現東南亞籍的新移民子女,會因為外型較 為矮小或是皮膚較為黝黑,不符主流社會的審美標準,導致其外觀的自我概念較 為低落;李維純(2007)的研究則發現家庭經濟弱勢、學校的特殊化與標籤化、

社會大眾的歧視與壓迫,對於新移民子女的自我概念發展有不良影響。如上所 述,新移民子女在成長過程中,須面對許多議題,其中根據上述研究可以得知,

新移民子女之自我概念與非新移民子女相比是較為低落的。因為自我概念良窳更 對其未來心理健康發展有重大影響,所以身為教師的研究者,希望能找出提升新 移民學生的自我概念的方法,協助孩子健康的成長。

針對自我概念的提升,教育人員和諮商實務工作者提出許多可能的介入方 案,如讀書治療(Caffee, 1975; Sridhar & Vaughn, 2000)、探索教育課程(余紫瑛,

2000;楊琬萍,2007)、焦點解決短期諮商(林蓁宜,2009;黃姿榕,2009)、自 我成長團體(伍啟良,2004;李美侖,2007)等。其中,繪本(picture book)此 種媒材時常應用於國小教學現場中,因為其豐富的圖片和洗鍊的文字,能增加學 生的學習動機,教師也能在課堂中與學生討論繪本內容,增加對話性。施常花

(1988)提到:「優良文學作品除能啟發兒童想像力、創造力、美感、培養閱讀 興趣、增進知識、擴展視野及提高語文能力外...此外亦能使兒童淨化情緒,

達到其心理症侯的預防與治療」。相關研究也發現到繪本有許多功能,像是繪本 融入教學能夠增進學生的多元文化素養(張聖山,2012)、能提升聽障學生的情 緒覺察能力(黃詩婷,2011)、能提升國小學童的同理心(黃雪蘭,2012)等等,

優點不勝枚舉。此外繪本也時常應用於提升學童的自我概念,像是蘇千惠(2006)

帶領國小學童參與性別主題繪本讀書會,發現讀書會對成員其生理自我、心理自 我有輔導效果,且能降低性別刻板印象,而洪詩婷(2008)之研究發現,繪本輔 導團體方案對國小學業不佳兒童有正向影響,其家庭、學校和情緒自我概念都有 顯著提升,因此研究者希望透過繪本的閱讀,提供良好的故事楷模,藉由討論幫 助成員深入思考,讓新移民子女建立正向自我看法。

4

將繪本融入教學或是諮商輔導工作有幾種可能的做法,例如:翟敏如(2012)

的研究讓整班幼兒閱讀情緒主題繪本,並帶領相關的延伸活動,陳維如(2006)

的研究則為帶領父母離異子女的個別諮商,實施以繪本為主的讀書治療活動,而 林舒婷(2012)的研究針對國小單親兒童做繪本閱讀團體諮商,探討繪本閱讀應 用於成員之影響。其中小團體輔導因為其獨特的療效因子和經濟效益,常被運用 於教育現場。所謂小團體輔導(group counseling),是藉由團體領導員的引導,

在安全且私密的環境下,成員彼此交流和分享,討論彼此相關的議題,並給予彼 此正向鼓勵或回饋的過程,讓成員感覺自己不再孤獨,更有動機去解決現有的問 題、或是追求期望中的目標,進而改變某些固有的思維與想法,對於個體心理健 康甚有助益。小團體輔導溫暖、接納和支持的氣氛,有助於成員學習如何與他人 互動、分享,小團體還提供成員許多楷模學習的機會,從他人的經歷中反思自我,

有助於成員產生新想法,催化領悟的產生。至於在學校現場裡,也有許多前輩帶 領過不同類型的小團體以增進自我概念,像是:生涯探索團體(蘇鍛佩,2002)、

成長團體(康斐文,2009)、藝術治療團體(劉梅英,2007),成效頗佳,因此研 究者希望用小團體輔導的方式帶領自我概念主題的活動,讓他們能在團體安全的 情境下,進行開放式的思考且充分探索自我。此外,繪本的豐富題材能增加團體 領導員與成員之間的對話,還能促進成員彼此的互動,從給予他人回饋中得到我 能感,因此研究者選擇使用繪本進行小團體輔導方案,希望達成預計的輔導成效。

綜合以上所述,從教育部(2012)的統計資料得知,臺灣的新移民子女數量 越來越多,此外,在研究者於國小擔任導師的期間,也發現了有近乎三分之一的 學生是新移民子女,與之相關的議題實在應該受到重視。身為教師的我,不僅要 在教學領域下功夫,更要照顧好所有學生的心理健康,因此研究者希望藉由帶領 繪本小團體提升新移民子女的自我概念,對於新移民子女的族群盡一份心力,幫 助這群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認同,能在未來成長、學習的道路上,更有自信、勇 氣的走下去。

5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假設

一、研究目的

(一)探討繪本小團體輔導對提升國小學童自我概念的立即性效果。

(二)探討繪本小團體輔導對提升國小學童自我概念的持續性效果。

二、研究假設

研究者根據上述研究目的一、研究目的二,以量化方法提出以下研究假設:

假設一: 「繪本小團體」之實驗組兒童,在「國小兒童自我概念量 表」上,其前測與後測分數差異顯著高於控制組。

假設 1-1:「繪本小團體」之實驗組兒童,在「國小兒童自我概念量表」的 自我總分上,其前測與後測分數差異顯著高於控制組。

假設 1-2:「繪本小團體」之實驗組兒童,在「國小兒童自我概念量表」的 「家庭」分量表上,其前測與後測分數差異顯著高於控制組。

假設 1-3:「繪本小團體」之實驗組兒童,在「國小兒童自我概念量表」的 「學校」分量表上,其前測與後測分數差異顯著高於控制組。

假設 1-4:「繪本小團體」之實驗組兒童,在「國小兒童自我概念量表」的 「外貌」分量表上,其前測與後測分數差異顯著高於控制組。

假設 1-5:「繪本小團體」之實驗組兒童,在「國小兒童自我概念量表」的

假設 1-5:「繪本小團體」之實驗組兒童,在「國小兒童自我概念量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