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小幫手

尤記得在上一次講述「奧利佛是個娘娘腔」的繪本時,我刻意以家庭事務來 作舉例,跟阿力說:「走吧!我們一起去買菜」,全班同學一陣唉~呦的揶揄聲,阿 力則是直搖頭說不要。雖然小朋友常口口聲聲說,男生女生都要做家事,可是從 他們立即性的反應,大概可以看出學生對於家務分工的觀點,還是存在著偏見的。

本班學童的背景在雙親家庭與單親家庭的比例雖然相當,但在家務的分工還 是傾向以女性為主。從小朋友平常的反應也顯示,他們雖能意識到媽媽是比較辛 苦的,但是他們對於父親的地位卻給予較高的評價,其觀點似乎來自於家中長輩 的不斷灌輸。譬如說:阿嬤、媽媽對於常常缺席的父親總解釋為,因為爸爸很忙、

要工作,所以就不能參與許多事情,因此學生雖然覺得母親要做的事情那麼多,

但相較於父親的工作卻依然是無可比擬的。

即便是家中沒有母親的同學,也會認為是因為家中沒有女性,所以家務才會 落在男性身上,在一次的家務分享經驗中,阿浩就表示:「我們家裡沒有媽媽,所 以是爸爸負責做家事。」學生在量表上的填答,也大部分認為女生要負責照顧小 孩、買菜煮飯,男生則負責修理東西。

貳、課程的設計理念

經由一次的教學機會,我們分享了彼此家中的母職及父職,對於雙親家庭的 小朋友來說,家裡的工作自然是落入傳統中的男主外、女主內;但同時,另ㄧ半 單親家庭的小朋友,男性或女性卻要擔負ㄧ切的家事工作。在學生家庭背景如此 不同的一個班級上,從學生背景脈絡為出發的教學,是相當必要的,我們透過彼 此間的對話,大家一起思考,是不是家庭分工就一定得是爸爸做什麼?媽媽做什 麼?如果沒有爸爸或媽媽的家庭,工作就得停擺了嗎?不同的家庭成員,讓家事 誰來做似乎變得不再如此絕對。從日常生活每天都可接觸到的家庭事務,作為學 生批判省思的媒介,也讓他們也能夠進ㄧ步行動,從自己的身上改變,甚或影響 家人,跳脫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窠臼。從家務依據能力來分配的觀點出發,我們 也進ㄧ步探討職場的工作發展。

由於職業的分類,涉及了社會對整個性別角色的觀點,擺脫對於其傳統的思 考,才有可能進ㄧ步改變社會的傳統建構,但因為受限於學生有限的生活經驗及 理解能力,所以我們在這個焦點上並不會著墨太多,還是會視學生的反應來調整。

本單元主要分為二個教學活動。在「家事誰來做」的相關活動中,我們先從

繪本的故事舉例,引起學生注意家庭分工所可能存在的不平等,然後帶入學生的 家庭狀況來做討論;接著的「工作大不同」相關活動,也是從圖書、故事的舉例,

增加對於職業發展的多元認識,破除性別刻板化的印象以對自我能力產生認同。

參、課程與活動的進行

一、教學活動:家事誰來做

(一)在「朱家故事」中,你發現了什麼?

教師先講述繪本「朱家故事」,故事的內容描述了辛苦的媽媽和其他懶惰的家

人,每講完ㄧ頁,我就開放讓小朋友針對剛剛的故事內容作提問。

大部分的小朋友會針對圖畫來問問題,而比較少針對故事內容來提問。如 軒軒:「他是哥哥還是弟弟?」小玉:「為什麼房子是白色的?」遇到此類型的問

童:「為什麼早上爸爸要吃飯的時候坐在桌子那邊,可是回來吃飯的時候,要坐在 椅子上。」於是我們開始從人物表現出來的行為去解讀他的心態,然後其他小朋 友也開始針對人物行為提出了評判性的問題。

小貝:

「為什麼爸爸都在看報紙?」

亞亞:「為什麼他每天都一直講,老婆,要吃飯了!」

軒軒:「為什麼他們回來的時候書包都丟在地上?而且每次回來他的襪子就 是亂丟。」 (觀察 961203)

即使對於人物的解讀,其實是很片面式的主觀意見,卻也因此增加了討論的

議題,然後藉由這樣的一問一答,有人開始會將故事內容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產生 連結。

阿浩:「為什麼他坐的像大少爺ㄧ樣?」

比比附和:「我爸爸也是啊!」 (觀察 961203)

(二)你的家人都在做什麼呢?

請小朋友畫「我的家人」,並向大家介紹圖中的家人活動,大家都可以針對同

學的介紹提出疑問。

在學生所提出的家庭生活型態中,有人比較像朱爸爸,有人則像朱媽媽。面 對辛苦的朱媽媽,我們可以提出哪些方法來改變呢?有些小朋友表示,自己雖然 很想幫忙,可是家人卻不願接受,但面對一個又是不願改變的藉口時,我們請學 生思考自己的情況做出調整。

軒軒:「我阿公說我只會愈幫愈忙」

師:「你想做什麼?」

軒軒:「炒菜。」

亞亞:「不行,那很危險,會被油噴到。」

軒軒:「那麼切菜。」 (觀察 961204)

因此我只好提醒小朋友,請選擇一樣簡單又安全的家事。過了一段時間,軒

軒在作文中作出了以下的描寫。

「我的家人─阿公在煮菜,阿姨在拿菜,我在拿盤子;阿公在掃地,阿姨在擦 玻璃,我在倒垃圾,妹妹在澆花。」 (資料 961212 軒軒)

而比比則是在學習單中為爸爸媽媽做了以下工作的互換。

「我爸爸都在開怪手、蓋房子,可是我覺得他應該還會煮菜:我媽媽都在煮菜、

缝衣服,可是我覺得她應該還會開怪手。」 (資料 961204 比比)

二、教學活動:工作大不同

(一)在「現在工作中」這本書中,你看到了什麼?

藉由圖書「現在工作中」的介紹,除了認識許多不同類型的工作事務外,我們

也請小朋友提出他們對於職業的疑問及觀點。

一開始當我把書翻開但還未開始討論時,就有學生馬上對書中的圖畫產生了反 應,我們也藉此帶入個人對於職業選擇的自由觀點。

軒軒才看到了圖片就先問:

「男生也可以當美髮師嗎?」

亞亞:「可以當男髮師。」

師:「如果他喜歡的話。」 (觀察 961210)

(二)哪些工作是你想要嘗試看看的?

接著我們讓學生提出一些覺得有趣、自己將來可能想從事的工作,同學如果不 認同,可提出反對,但必須解釋原因,有些可能存有一些偏見,老師也可藉此了 解學生對職業的觀點以及其中所存在的刻板印象。

有些學生對於職業的觀點,可能是因為其本身的生活經驗影響,而並非對於 性別能力在職業發展上的否定。

而當亞亞提到將來想要開花店,阿浩表示反對,因為他沒看過女生賣花,但 是老師問他,那你有看過男生賣花嗎?他說沒有,所以基本上他其實對開花店這 個職業並沒有什麼概念。 (札記 961218)

在討論的過程中,有些小朋友在談到對於未來職業的期許時,似乎沒有什麼 時間的概念,所以此項議題在進行上並不是非常順利、流暢。

童童反對阿力將來蓋房子:「因為他很瘦,沒有很壯,會被壓扁。」雖然老師 表示同學以後還會改變,但軒軒依然反對小貝將來當模特兒:「因為他沒有很高。」

小朋友似乎無法將現在與將來做區分。 (札記 961218)

有的學生表面上並不認為自己否定女生的能力,只是認為男生女生在面對狀況 時的反應會不一樣,其實就是對性別能力帶著不同的評價。

比比:「女生不能當警察。」

師:「為什麼?女生比較笨嗎?」

比比:「不是!就是她們在躲的時候,不會看到後面的人。」

師:「你是說女生比較不會躲?」

比比:「我說女生會躲在一個地方,然後她沒有看到,那個壞人就會打到她 的頭。」

師:「所以女生不可以當警察?(比比點點頭) 那男生呢?」

比比:「可以!因為男生只要躲起來的話,男生會看到那個亮光,就知道壞 人。」 (觀察 961218)

而有的小朋友則是在直覺的提出性別刻板印象後,卻又在陳述理由的過程 中,開始意識到自己的直覺可能只是偏見,然後講ㄧ講,又覺得好像不是這樣,

而因此改變他原來的答案。

當小玉提到以後想要蓋房子時,亞亞提出了反對,我問她理由,她想了半天

說:「因為他是女生…她…她要知道人家要做什麼房子。」然後就愈講愈小聲,似 乎意識到自己的理由與性別並沒有關係,因此最後又改口說不反對。(觀察 961218)

而有些小朋友在介紹自己將來想做的工作時,也會把之前的活動經驗跟現在做 連結,然後在面對同學所提出的質疑時,能夠提出自己的想法予以回應,並且藉 由對話,似乎又對自己提出的觀點更具信心。。

比比:「我想要賣電視,客人會覺得很棒,可以賺很多錢,還有幫人家化妝,

打扮很漂亮。」

童童:「可是你是男生,人家看到會不敢去。」

比比:「不會,如果沒有人買電視的時候,我就可以賣化妝品。」

軒軒:「如果比比畫的不好,人家就不會去給他畫。」

比比:「我可以在星期六的時候練習。」 (觀察 961218)

我們以討論的方式,肯定學生對於自己喜好的堅持,使得有些原本很愛挑剔 的同學,也漸漸的不再只是提出負面的看法,反而是對能力抱以正面的觀點來提 出意見。

軒軒:「我想當設計師」

童童:「如果沒有學好,就不行當。」

亞亞:「如果學不好的話,還要ㄧ直繼續學。」

阿力:「我要當美髮師。」

比比:「阿力如果當美髮師,燙的感覺是很好的,他還會幫人家弄人家想要 的樣子。」

小貝:「我要當蓋房子的人,給人家住的很舒服,然後裝冷氣。」

阿浩:「如果很高沒有辦法的時候,可以用那個吊車幫忙。」 (觀察 961218)

肆、 小結

一、學生能以開放的態度面對職業發展上的可能性

對於職業的討論,由於受限於學生的經驗及發展,所以初期在討論的過程上 進行的不是很順利,學生對老師的一些問題也未能清楚理解。因此我們後續的教

也漸能以鼓勵的方式取代懷疑的態度來表示意見。也因此在後來對小朋友的訪談 中,大部分的人對於職業的觀點多能抱持開放的態度來面對老師的問題。

師:「在我們之前介紹的工作中,有哪一個你將來想試試看的?」

軒軒:「嗯…賣蛋糕的,可以認識很多的朋友。」

師:「那你覺得男生也可以賣蛋糕嗎?」

軒軒(偏著頭大笑):「可以啊!又沒有分!」 (訪談 970107 軒軒)

二、小朋友開始以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家庭的分工

起初,我們在講「朱家故事」時,小朋友對於懶惰的朱爸爸是感到義憤填膺 的,並舉出父親的懶惰行為,以及媽媽的種種辛苦;但是後續在日常生活的觀察

起初,我們在講「朱家故事」時,小朋友對於懶惰的朱爸爸是感到義憤填膺 的,並舉出父親的懶惰行為,以及媽媽的種種辛苦;但是後續在日常生活的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