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五節 資料的蒐集

第五節 資料的蒐集

本研究蒐集學生在性別角色態度量表上的觀點、教學過程中的師生訪談紀 錄、學生學習單,以及教師的教學札記等資料,以了解學生在性別角色態度上的 改變歷程。資料的搜集方式如以下敘述:

一、性別角色態度量表:

本研究所使用之「性別角色態度量表」,是陳怡如(2003)為了解二年級小朋友 的性別角色態度所編製的量表,並分別從性別角色特質、工作、家事及遊戲四個

色態度之參考工具;並於課程實施後,再作一次的填答,以了解學生對於性別角 色態度的觀點是否產生改變。也藉由填答的結果,作為訪談的參考資料。而由於 原量表之施測對象與本研究之一年級小朋友,在年齡上有些微的差距,為顧及學 生對於問題的理解能力,在施測時,研究者會帶著小朋友一題一題的解釋語意並 作答。

二、學生的學習資料:

Allport(1942)認為,文件資料會自然的呈現出個人對某些經驗的看法(引自林 麗菊譯,2005:193)。性別刻板化的觀念,有時能從學生在圖畫的呈現或者作品 創作方面看出來(溫麗雲,2002)。本研究在學生學習資料的蒐集上,擬從學生平日 的學習資料,如:圖畫作品、課程活動的相關學習單,以作為輔助了解學生性別 角色態度之相關資料。

三、訪談:

本研究之訪談方式可分為與學生的正式訪談,以及與部分家長的非正式訪談。

(一)正式訪談:

訪談的目的,是去發現存在於他人心中的是什麼?是為了從他人身上找到一 些我們所無法直接觀察到的事件(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本研究希望在正式的 課程實施之後,從學生學習活動資料所延伸出的一些問題,實施簡短的個別訪談,

以補足在團體中所易缺乏的深入互動,期能更了解學生在課程實施前後的觀點差 異,並以錄影方式做紀錄,之後再整理成逐字稿。進行訪談時,研究者應保持一 個舒適的環境,才能使受訪者安心揭露自己的看法及感覺(莊明貞譯,2006)。本研 究考量到一年級學生較易受到干擾的特性,所以會利用導師時間及午休時間約 10~15 分鐘,進行簡短的訪談。訪談時間如下表 3-3。訪談大綱詳見附錄二。

表 3-3:訪談時間表

日期 時間 對象 訪談內容

96.12.30(一) 08:00~08:35 小玉、小貝 96.12.30(一) 12:35~13:10 軒軒、童童 97.01.02(三) 08:00~08:35 阿力、比比 97.01.02(三) 12:35~13:10 亞亞、阿皓

「我們哪裡不一樣」、「心情面 具」活動之個人特質及興趣表現 探討

表 3-3:訪談時間表(續)

日期 時間 對象 訪談內容

97.01.07(一) 08:00~08:35 小玉、小貝 97.01.07(一) 12:35~13:10 軒軒、童童 97.01.08(三) 08:00~08:35 阿力、比比 97.01.08(四) 12:35~13:10 亞亞、阿皓

「家事誰來做」、「工作大不同」

對於個人特質、興趣表現、家庭 分工、職業發展之探討

(二)非正式訪談:

與部分家長進行的非正式訪談,以作為輔助了解學生學習歷程中的變化。

四、教師觀察紀錄

主要針對學生在教學課程實施中的表現,作一觀察陳述。

五、教師教學札記

教師的教學札記分為以下兩個部份:

(一)正式課程的回溯與省思

對學生在正式課程實施中的行為表現,以課後回溯的方式及課堂錄影資料的 檢視,回顧審視教師教學過程與學生的互動,以作為下一次課程的改進,及學生 學習歷程紀錄的參考資料。

(二)師生日常的互動:

許多研究指出,性別意識是以更隱晦的形式呈現,或潛藏在隱性的態度之中 (黃囇莉,2007)。范靜蘭(2005:59)觀察也發現,無論是從孩子的作品、人際互動 還是言行舉止著手分析,沒被知覺的可能遠比我們意識到的來得更多。因此本研 究也藉由觀察學生在課餘時,與同儕、老師間的互動,以了解學生在正式課程之 外的行為表現,是否與其在課程實施中的態度表現一致。

第六節資料整理與分析

資料分析是有系統的搜尋和組織所蒐集到的資料,以增加對資料的理解,向 他人呈現研究發現(吳芝儀譯,2001)。潘淑滿(2003:325)表示,質性研究的分析 主要是由研究者根據一個明確的概念架構,將資料進行有系統的簡化,然後透過 組織的方式賦予資料意義,並適當呈現的一種概念化的過程;通常,研究者可運 用編碼登錄的技巧,將一般性觀念逐步發展出具體的概念或主題,進而以對照、

歸納、比較方式,發展成主軸概念,編碼登錄過程可包括開放譯碼(open coding)、

主軸譯碼(axial coding)、選擇性譯碼(axial coding)三個步驟,本研究即根據此三步 驟,將資料依序分析如下,並舉例說明如表 3-4。

一、開放譯碼(open coding)

開放譯碼是研究者開始閱讀所收集之文本資料時,先找出關鍵事件或主題,

建立暫時性的符碼。本研究先從學生在性別角色態度量表上的填答結果、學習資 料、教師的教學札記、與學生的訪談紀錄所蒐集到的資料,找出研究主題所欲探 討的相關事件。

二、主軸編碼(axial coding)

主軸譯碼主要為綜合歸納,比較不同資料之間的符碼,建構出主軸概念。本

研究綜合歸納資料中事件與事件間的關聯性,然後發展出其共同的概念。

三、選擇性編碼(selective coding)

選擇性譯碼是在收集完所有資料並對其進行分析之後,開始選擇可以彰顯研 究主題的主軸概念,作為研究問題詮釋的根據。本研究將資料分析後所發展出的 主要概念,回歸到研究目的所欲探討之主題,最後歸納出研究的結果與發現。

表 3-4 資料譯碼方式

資料內容 暫時性符碼 共同概念

今天在畫圖時,童童對比比說:「你可以 畫戴耳環阿!」

比比:「我~是男生耶!怎麼戴呀!」

(觀察 961009)

男生不能戴耳環

亞亞在台上介紹他今天帶來的小雞布 偶時,小貝問她:「你的雞的上面(雞 冠),為什麼是粉紅色的?」

未等亞亞的回答,小貝又自己補了一 句:「喔~它是母的!」

(觀察 961114)

粉紅色是屬於女生 的顏色

比比:「如果爸爸媽媽沒有帶去理的話,

就會有一個阿姨來幫我們剃光頭。」

師:「那為什麼女生就不用剃光頭?」

亞亞:「因為是女生啊!」

(觀察 961105)

女生不能剃光頭

對於性別角色 存在著不同的 期待

而根據資料蒐集的內容,則將其編碼如下表 3-5 說明:

表 3-5 編碼代號及其內容意義

代號 資料內容及意義

資料 961007 童童 表示 96 年 10 月 7 日,學生童童的學習資料內容 訪談 961230 阿力 表示 96 年 12 月 30 日,學生阿力的訪談內容

札記 970215 表示 97 年 2 月 15 日的教學札記 觀察 970215 表示 97 年 2 月 15 日的觀察紀錄

第七節 研究倫理 壹、研究者角色

從批判教育學觀點來說,教師不但是教學者,同時也是學習者。在研究的過 程中,研究者從課程的設計乃至教學的這一段歷程,得以藉由不斷的省思而達到 自我的轉化。

一、教學者

在教學中,從觀察學生於課堂中的反應,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表現,幫助研究 者不斷檢視自己在性別角色的觀點以及教學方式上,是否再度落入傳統的窠臼,

並經由不斷的省思,再次投入於教學的改進與課程的實施。

二、學習者─自我的轉化與省思

然而,教師也是被性別化的個體,與學生在成長經驗中,處於不同型態但同 樣屬性的性別政權(楊巧玲,2007)。教師在投入教學之前,必須先能反省自己的 性別意識,以培養出對於性別觀點的敏感度,然後才能給予學生協助與指導(張如 慧,1998)。

回顧研究者自己的成長過程,由於母親來自於較為重男輕女的家庭背景,所 以常要求自己教育孩子務必要公平,不得差別對待,但也許是曾身受作為女性而 被打壓之苦,所以言談之中,偶爾透露著身為女性如何悲哀之觀點;也影響了研 究者日後在求學過程中,希望自己也能變得跟男生一樣的「強勢」。卻於進入社會 後,在經歷生活週遭所強加的種種性別角色期待下,開始對自己的性別角色認同 上產生了強烈的矛盾及懷疑。此番藉由研究進行的契機,從文獻的蒐集、閱讀,

以及對於環境中的觀察與思考之後,感受到原來性別角色不必然要這麼樣的非黑 即白,因此促使教學的歷程中希望傳遞給學生的,是以更寬闊的心去看待性別角 色發展的多元與不同。

貳、研究倫理

在資料的蒐集過程中,研究者與被研究者互動下所產生的權力關係,使得質

性研究者必需面對許多研究倫理上的考量(潘淑滿,2003)。熊同鑫(2002)即指出,

許多研究常存在著研究對象淪為研究者的工具之情形。因此本研究參考潘淑滿

(2003)所提出之常見倫理議題,就本研究情境分別論述如下:

一、告知後同意

謝世忠(1987)於從事研究的經驗中談到,簽署同意書不一定符合台灣的文化,

且可能面對報導人不識字的情況(引自畢恆達,2006)。基於本研究對象的家庭背景 因素考量,本研究於開學初的班親會中,先向家長口頭提及,本班將於這學期致 力於推展有關性別平等教育的相關議題,並且會針對師生間的學習互動歷程,作 一觀察紀錄,當下與會的家長皆表示欣然同意,並認為性別平等教育的倡導有其 必要性。然而當天並未全班的家長皆出席會議,所以擬再以較詳細的書面資料,

將研究的主要目的、探討議題、進行方式通知家長,並徵詢家長的意見;而由於 部分學童寄居於親友家,大部分的阿公阿嬤並不識字,且有的家長僅能透過電話 來聯絡,所以會以口頭說明的方式來徵得家長同意。

二、適當的隱瞞

本研究在活動的進行中,也同時評量著學生在性別角色的態度上是否產生改 變。所以對於部分活動的進行,並不會清楚說明目的,以避免學童為了迎合教師 期望,而作出不真實的反應。

三、隱私與保密

由於本研究的討論會涉及學童家庭狀況的議題,所以在資料的紀錄上,皆以 匿名的方式呈現;且為顧及學童的感受,研究進行中的對話紀錄,在與家長互動 中,不會全然對家長公開。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討論

本章以本研究之四個教學單元「認識我自己」、「怎麼穿才好」、「小幫手」、「快 樂校園」分為前四節。每一個教學單元又分成四個部分。首先,第一部份的學生 先備經驗,是課程在實施前,所觀察到的學生性別角色態度;然後再以此作為參 考,綜合文獻資料的研讀而發展本研究的課程理念;接著則是在課程實施的歷程 中,學生與教師、同儕互動的呈現;最後的小結,則是根據單元實施歷程中的初

本章以本研究之四個教學單元「認識我自己」、「怎麼穿才好」、「小幫手」、「快 樂校園」分為前四節。每一個教學單元又分成四個部分。首先,第一部份的學生 先備經驗,是課程在實施前,所觀察到的學生性別角色態度;然後再以此作為參 考,綜合文獻資料的研讀而發展本研究的課程理念;接著則是在課程實施的歷程 中,學生與教師、同儕互動的呈現;最後的小結,則是根據單元實施歷程中的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