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五節 教師的教學與課程的省思

一、透過教學課程的互動,得以發掘學生潛在的性別偏見

常常我們在列舉出男生是怎樣時,就會有同學馬上反駁說女生也是,反之亦 然。而究竟學生是真心這麼覺得,亦或只是受到教學氣氛的影響,其實尚有待觀 察,所以我們才會堅持學生務必提出他們之所以贊同或反對的理由。

或者也從多方面的角度來蒐集資料以了解學生的觀點。雖然學生在性別角色 態度量表的第二次填答結果,比起第一次的偏於單一性別的選擇,已顯得公正許 多,但經由對話的歷程,卻也發現許多性別偏見是包裹在糖衣下隱而不顯的。因 此我們主要還是透過教師的教學札記或觀察紀錄,以及私下與學生的訪談或學生 作品,尋找一下蛛絲馬跡;甚或是利用教學對話中的交叉詢問、換句話說,來測 試學生對於老師所刻意表現出的性別觀點是否產生反應。

二、教學藉由師生間的不斷互動而逐漸成型

以教學的成效來看,不見得每個學生都能達到同樣程度的改變,學生的改變 也絕不是在達到一個程度後就從此停滯了,因為在這不間斷的學習歷程中,學生

又會意識到其他層面,然後有些新的東西又加了進來。

初期教學的時候,面對學生的突發性提問,教師自己還是難以改掉跟著教案 走的習慣,而未能加以深入探討,甚為可惜,其實有些議題可以藉機先作略微的 討論,因為在下一個階段,即使是相同的議題,學生也可能會有不同的反應。在 後期的教學中,漸漸的,學生提出的某些觀點其實也蠻有他們自己的一套想法,

譬如說在「造形 DIY」活動時,小朋友因為一時對於課程的熱情,而紛紛表示喜歡 穿便服、喜歡自己選衣服;但是在過了一個學期的沉澱之後,有些人反而贊同穿 制服,因為好穿又方便,不需要每天花太多時間去選衣服,對他們來說,那也是 一種選擇,並且認為表達自我不一定要從服裝上面來展現;ㄧ如在活動過程中,

有些人可能喜歡秀成果給大家看,而不喜歡走秀的小朋友享受的是化妝打扮的過 程。如果未透過學生給我的回饋,或是未考量到他們的個人特質,老師極可能陷 入將自認為自由的框架,套用在學生身上,當我以為自己給予學生機會展現自我 的同時,有些學生其實有他自己一套實務上的考量,聆聽他們的聲音,也會發現 有些觀點不無道理。

三、尊重學生生活經驗的差異,隨時調整教學策略

雖然在課堂上,我們一直是鼓勵學生發聲的,可是有些學生的特質真的不喜 歡發表,且對於某些小朋友的教學,真的是急不得的,硬要勉強他們跟別人一樣,

只會逼他們不斷去模仿別人的回答方式。所以像小玉跟阿力,我就會讓他們放慢 腳步來思考,盡量以引導的方式,或是藉由平日的機會,與他們對談,然後再慢 慢的帶入到課堂中的話題,漸漸的,課堂中也開始會有他們的聲音出現了。

阿力之前常常分心,本來以為是課程讓他覺得無聊,可是他平常上課或與人 互動好像也是這樣,眼睛會一直亂飄,所以後來就不再給他太大的壓力,僅隨機 性的鼓勵他提出意見,也先讓他有心理準備,雖然現在對於問題還是常常回答不 出來,不過似乎已能較專注在我們討論的焦點上了。 (札記 970407)

貳、課程規劃的省思

一、從生活經驗出發的教學,引起了學生對於性別議題的關注

女生,所以男生/女生都是怎樣…的,然後看到的一部份就代表一切。學生也會從 學校的相關活動經驗中,以及他人的言語評價中,去認定性別角色的特質,例如 說,阿力、阿浩和小玉,是常常受到師長讚揚的學生,他們就認為自己並沒有什 麼缺點需要改進;訪談中也發現,學生對於性別的一些負面觀點,來自於班上具 負面特質的同學,如亞亞與軒軒很愛罵人、打人,所以女生就比較兇。因此當學 習環境的人數比較少,而小朋友的觀點又多來自於週遭的例子時,就會顯得比較 偏頗。

因此小朋友的反對有時也不一定代表著他們對於性別能力的不認同,可能是 來自於其生活經驗的侷限。所以我們才要透過課程,幫助他們把眼界擴大,增加 他們的體驗,如軒軒就表示:「老師,我看電視啊,有一個女生她是負責設計船的,

還有那個警察阿~也有女生的。」軒軒因為我們曾經對於職業的探討,而因此開始 會注意到媒體中所傳達的一些性別訊息。

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協助其思考主流觀點的權力宰制

學生對於曾討論過的活動,印象都比較深刻,之前也許因為生活經驗的受限,

所以學生對於職業上存在著一些偏見,但透過活動的探索,似乎也幫助學生找到 了自己的興趣,譬如當我們在發表將來想做什麼時,許多小朋友都談到了對於造 型師的嚮往。因此我們的課程中思考的是,如何透過體驗,幫助學生發掘他們的 興趣,以學生有興趣的議題為出發,破除生活週遭強加在他們身上的觀點限制。

從同學的分享及議題的討論中我們也發現,許多小朋友對於性別的態度不一 定就如既定的觀點偏向女生或男生,每個人的看法差異都蠻大的,因此也藉由彼 此間的對話,我們感受了大家不一樣的生活經驗。所以我們教學的進行方式,並 不是試圖去扭轉學生的想法,而是增加學生更多元的觀點,培養他們從不同的角 度去看事物,讓學生可以用更開闊的胸襟去包容別人的不同。

三、藉由對話,幫助學生發現、思考自己對於性別角色的態度

雖然在教學上,我已經盡量避免了一些性別區隔的分配,但有些學生依然還 是會去作男生女生的分類。譬如說,有些小朋友常常在排隊還是分組的時候,就 會自己跟同學說:「好!我們女生一組,你們男生一組」的這樣去做區分,儼然一 副學校活動集合時師長分派工作的樣子。不過這時也有一些被同學任意分派的小 朋友會提出抗議,為什麼要做這樣的分類;或者是有的小朋友對於學校髮禁的規 定,直接的反應是~那就剪啊!但有些小朋友卻會去想說,可是為什麼要這樣?我

們可以怎麼辦?無論是學校對於男生女生在服裝儀容上的要求,或是學生在家中 所接觸到的男女事務(地位)的不同,其實也都與我們在班級上所討論思考的情形不 完全相符,甚至有所衝突。不論贊同哪一方的觀點,當學生對選擇的立場無法提 出具體理由時,有些人就開始感受到了教室內的討論與現實生活的矛盾。

初期我們對於學生的一些反應會感到喜悅而鼓勵他們,但是當他將這些觀點 表現在生活中而遭遇到必需抉擇的情況下,老師的態度則變得比較保留,反而是 把問題再丟還給孩子,讓他們自己去做決定!那是因為老師總還是存在著一定的 權威性,輕易的表態容易影響學生做出未經思考的決定,所以這也是我們教學中 不是以肯定句,而是用疑問句來和學生互動,即使學生提出了我們認同的想法,

教師依然還是會提出疑問。

學生要思考的不只是追求性別平等是一件正確的事,而是去想一想,如果別 人這樣看待我,或是我這樣去對待別人,可能會帶來哪些問題,發掘自己的感受,

而不是對外界的觀點渾然不知或逆來順受。而後續在決定自己對於性別觀點的立 場時,更是會牽涉到許多現實的因素,因此我們只能在教育現場中,不斷的一點 一滴的去嘗試,然後當別人退一步時,我們得以前進一小步,當外界的壓迫強大 而無法突破時,重新思考因應策略再做改變,思考如何透過不同的形式發展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