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怎麼穿才好

學生對於性別外型的刻板印象,常常會反映在遊戲、活動的互動之中。例如:

今天在畫圖時,童童對比比說:「你可以畫戴耳環阿!」比比:「我~是男生耶!

怎麼戴呀!」 (觀察 961009) 講到以前幼稚園的回憶時,比比:「老師,我們幼稚園以前都好噁心喲!男生 上台還化妝耶!」 (觀察 961016) 當比比在玩遊戲時,把外套綁在腰際上,童童卻笑他:「ㄟ!你是男生耶!怎 麼可以用這樣!」 (觀察 961031)

今天寫數學習作時,書中有一群穿戴著藍衣籃帽以及紅衣紅帽的小矮人,軒 軒指著這些小矮人,然後把他們分類為男生 4 人,女生 3 人。我問她:「為什麼這 些是男生?這些是女生?」軒軒:「因為臉看起來像啊!」其實書中的小矮人,客 觀來說,因為構圖簡單,所以長得其實是一樣的,但是小朋友的第一個直覺,就 是紅色是女生的顏色、藍色是男生的顏色。 (札記 961112)

不過其實我們的環境本來就不斷的對學生的儀容有著不同標準的要求。學校對 於學生常常有儀容規範的雙重標準,如要求男生頭髮一定要修的極短,鬢角要修 剪,對女生的要求則較為寬鬆,只要不披頭散髮即可,在在都將成人對於男女形 象的刻板印象,投注在孩子身上,學生自然對於性別的外型會有特定的期待。

比比:

「如果爸爸媽媽沒有帶去理的話,就會有一個阿姨來幫我們剃光頭。」

師:

「那為什麼女生就不用剃光頭?」

亞亞:「因為是女生啊!」 (觀察 961105)

貳、課程的設計理念

有鑒於前一單元對於生活經驗的分享討論,對學生來說似乎過於抽象,因此 本單元活動主要增加了一些視覺媒材的運用,首先以圖片的欣賞,引起學生的討 論,由此了解學生的觀感,並藉著「造型 DIY」的活動,讓學生感受能夠自由發揮 的喜悅,也從感受中發展尊重他人對於自我表達的自由,然後再拉回生活中的相 關議題,討論學校對於學生服裝的限制。本課程的設計目的,除了給予學生男女 外在形象較為廣泛多元的觀點外,也促使學生思考學校所規定服裝的標準為何,

背後所可能隱含的社會價值觀,以及種種規範所存在的合理性,藉由有趣的活動,

導引學生發展自己的觀點。

參、課程與活動的進行

一、教學活動:你覺得我看起來如何?

利用圖片的觀賞,讓學生認識一些不同風格的造型,然後從學生的反應中,

發掘其對於性別外在形象的觀點。

(一)你覺得他的樣子看起來很…?

我們先從一般較普遍的造型髮臘廣告看起,學生們的反應都不太一樣,有人質 疑不解,有人則感到好奇有趣。不過正因為每個人對圖片的不同觀點,所以才能 讓他們想要提出發表及討論。

軒軒:「為什麼我覺得他長得很像女生?」

阿浩:「老師…我也想留長頭髮耶!」 (觀察 961112)

接著我們則加入了比較極端的圖片─如龐克頭的造型,引起了小朋友們更多的

爭論及回應,有些同學顯得特別有興趣,不斷的提問,也聯結到自己的生活經驗。

軒軒:「請問他的頭髮為什麼要用這樣?」師:「因為他們喜歡,有時候還會塗 黑色的口紅。」軒軒:「或者是有的會用骷顱頭的,或者是用刺青的,我舅舅的頭 髮都會用尖尖的這樣。」當軒軒看到家人的行為時,一開始可能只是注意到而感 到好奇,但是從我們的討論中,以及課堂中看到、談到的相似例子,他就會開始 去對那個行為產生了他自己的理解,然後用課堂中他所了解的觀點,去解釋家人 的行為。 (札記 961112)

不過雖然圖片的刺激,一開始的確能引起學生的好奇而引起討論,但畢竟距離 學生自己的相關經驗太過遙遠,所以小朋友的注意力紛紛開始轉移,因此我們接 下來乾脆以同學為範本,來討論有關於造型的問題。

(二)你對同學的造型有什麼疑問呢?

這一階段的活動,我們請小朋友根據同學的外型去做提問,當然面對不願回 答的問題,學生是有權力可以拒絕的。從學生的互動中,除了發現他們會去關注 的焦點外,也讓面對他人提問的同學,試著嘗試對於自我觀點的捍衛。

大部分的問題與回答雖然非常的簡單,但藉由與同學間的一問一答,學生會 提出一些他們對於外界觀點的詮釋,有些人是以自己的喜好為出發,有些則以大 人的意見作為自己行為的準則。

小玉:「因為我喜歡長頭髮。」

童童問小貝:「為什麼你的頭髮短短的?」

小貝:「去理的啊!媽媽帶我去理的。」

師:「那你自己想要嗎?」

小貝:「想啊!不然阿嬤會罵啊!」 (觀察 961112)

而老師有時也會視情況介入討論,目的是提醒小朋友不要忽略了另一個性別 的可能性。

比比:「小玉,請問你的頭髮怎麼弄的?」

小玉:「我媽媽綁的。」

師:「你爸爸會幫你綁嗎?」

小玉搖頭:「爸爸只會綁下面。」

師:「所以爸爸也有幫你綁過囉! (觀察 961112)

二、教學活動:造型 DIY

由於之前小朋友曾提到過對於性別外型的單一觀點,因此我們才打算從此一

活動著手,讓孩子自己感受打扮的樂趣、美感的表達,是不因性別而被限制的。

本活動主要是先由教師準備素材,讓學生自己設計造型,然後在大家面前展現成 果。

(一)為什麼要設計這樣的造型?

小朋友在介紹自己的造型時,不太知道該如何表達,不外乎就是介紹自己的

手鍊、腰鍊很漂亮。因此我們就讓觀眾來對表演者提出疑問,而學生在面對他人 對於自己所設計的造型問題,似乎也能提出一套的說辭來回應。

軒軒問小貝:「請問為什麼你想要畫這種的臉?」

小貝:「要搭配猴子啊!」

小玉問軒軒:「請問為什麼妳的褲子外面要穿裙子?」

軒軒:「因為我覺得這樣比較好看!」 (觀察 961114)

在問答的過程中,有些人則從一開始對於他人造型的懷疑,漸漸轉為表現尊 重的態度。

亞亞問阿力:

「請問你為什麼兩邊手環的顏色不同。」

阿力:「因為很漂亮。」

亞亞:「我覺得也蠻漂亮的。」 (觀察 961114)

當然有些學生,還是不忘繼續去區分他所認為的男生/女生專屬的行為表現。

當小玉在秀造型時,擺出了一個小貝、阿力、比比都曾做過的姿勢時,一旁 觀看的比比突然對她說了一句:「啊~你是男生喔!」 (觀察 961114)

我們無法期望每個學生都能像同學一樣,對他人的質疑表達不認同,因此在

這個時候我也會視情況予以介入,但同時也會注意自己的措詞,以提出疑問的方 式代替想要矯正他的衝動。

三、學校的規定

我們針對學校最常提醒同學的服裝儀容議題來作討論,看看學生是否意識到 學校所訂定的規定,以及對於這些規定的觀點又是如何。

(一)

我們學校,在服裝儀容上有哪些規定呢?

學生對於學校的規範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主要還是由老師在主導議題。

亞亞:「要整潔!」

師:「女生有規定嗎?」

亞亞:「有!要把前面的剪短,還要綁起來。」

師:「為什麼?」

亞亞:「那個寫字上課的時候才不會檔到眼睛。」

師:「你覺得有道理嗎?」

亞亞:「有!」

比比:「如果很長會用到別人。」

然後亞亞繼續述說學校對於男生的另一項寬鬆要求,但卻只是更突顯了她對 於男女生的雙重標準,這又是另一個性別迷思,有些人覺得自己很開放呀,男生 不一定要光頭啊,可是卻又對男女生做了如下小小的分界:

師:「那麼男生呢?」

亞亞:「理光頭!要留長的話 這邊(指鬢角)要剃掉。」

師:「為什麼要剃掉?」

亞亞:「因為這樣會用到耳朵。」

師:「那為什麼女生留長不用剃掉?女生也有耳朵呀!」

亞亞:「女生可以用這樣啊!(指把頭髮塞到耳後)」 (觀察 961119)

(二) 哪些規定可以改變?為什麼?

有的小朋友似乎已覺察到,服裝儀容的規定似乎一面倒的對男生不公平,因 此紛紛對男生可以做的改變表示意見。

軒軒:「為什麼一定要這樣規定,這樣很浪費錢。」

阿浩:「大人自己還不是ㄧ樣也留很長。」

軒軒:「男生也可以留長頭髮,也可以用不同的啊!老師你之前不是還有給 我們看過那個龐克頭的。」

亞亞:「那個美國啊~有一個男生就是頭髮長長的,然後用夾子把它夾起來。」

軒軒:「還有那個阿拉伯的男生,就用那個毛巾啊~把頭包起來,女生也沒 有夾,就用布還是什麼的,把那個帽子戴在頭上。」

師:「嗯!所以他們也會有他們自己的造型,為什麼我們的頭髮只有一種呢?」

(觀察 961119)

軒軒提到的例子有部份是我們於上課之初,讓他們看的圖片範例,但當時並 未預想過太多的討論,而純粹只是想引起他們的探究的好奇心。因此當他們把之 前看過的東西帶進來這次的討論時,可以看出學生已經開始會去詮釋他們自己獲 得的訊息,而從他們的詮釋中,也看到他們對於不同可能的接受度,甚而還進一 步舉出不同的例子來支持自己的想法,這也是為何我們會以比較多元的方式及範 例來探討性別,因為學生究竟能對教學反應出多少想法,是難以預料的。

肆、小結

一、透過教學活動,學生跨越了當初在興趣表現上的偏見

在活動前,比比還對以前幼稚園上台表演都要化妝的經驗感到嗤之以鼻,直 說好噁心,結果在活動之後,對於活動反應最熱烈的就是他。透過「造型 DIY」的 活動,比比對於造型的設計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尤其是彩妝的部份,隔天的聯絡 簿中,媽媽表示,比比回去跟媽媽說今天的活動很好玩,並懇請媽媽等他讀三年 級時,幫他買化妝品,而且後續在討論未來的職業願景時,他也不忘將造型師放 在他未來的規劃中。過去對於化妝這件事的偏狹觀點,藉由這次的活動,讓他發 現自己其實是非常有興趣的。

二、從興趣出發的觀點,使學生積極發展行動

童童在討論髮型的時候,表示自己想要改變造型,隔天她對我提起了她與爸

爸的談話,我也給了她一些意見。

童童:「爸爸說不要剪頭髮,我問他為什麼,他說這樣比較漂亮。」師:「你 覺得呢?」童童:「洗頭的時候很麻煩。」師:「你可能得自己做決定,如果要留 就留,如果不想留,你可以跟爸爸說說原因。」 (觀察 961113)

但是後來並未看到她有任何的後續動作,而且也為了避免她過度意識旁人的 反應,所以我們也就沒有刻意在這方面再多作討論。不過到了下學期初,童童又

但是後來並未看到她有任何的後續動作,而且也為了避免她過度意識旁人的 反應,所以我們也就沒有刻意在這方面再多作討論。不過到了下學期初,童童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