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快樂校園

上學期末,有的學生已經不再事事依賴他人的幫忙,而能對自己的能力產生 了信心。

由於快要放寒假了,所以我們讓小朋友開始把放在學校的雜物帶回家。看到 嬌小的小玉提著大包小包的東西,我忍不住問她:「你還 OK 嗎?」她簡單的應了 一聲:「嗯!」我以為她不好意思說什麼,所以又問她:「需要幫忙嗎?」這次她 的反應比較大了,搖搖頭說:「不用啊!我可以啊!」可能是小玉身材的關係吧!

大家都對她特別的呵護,不過她現在卻常常堅持凡事自己動手,變得愈來愈獨立 了。 (札記 970116)

而到了下學期,學生也陸續開始有一些東西浮現出來,無論是對於外型的多 元觀點,或是對於同儕強加在他們身上的限制所產生的抗拒,都可以看出他們對 於過去的課程有了反應及認知。

小貝:「男生當然比較勇敢哪!而且女生平常都不會練武功。」

童童:「男生跟女生一定要練武功才是勇敢嗎?」

阿浩:「軒軒跑步也很快,我看她應該很喜歡跑步和跳繩。」

軒軒:「有一些些六年級、一年級或者是四年級,他們也喜歡做運動啊!」

亞亞:「我們家有腳踏車,我都用腳踏車來運動。」 (觀察 970303) 小貝跟我告狀說,比比笑他像小弟弟一樣。比比:「因為他穿的衣服像小弟弟。」

小貝:「可是那是我的自由啊!」 (觀察 970305)

因此這學期我們也繼續針對這個部份鼓勵他們行動,或是針對不足的地方,

再利用平日的互動加以討論。

然而在上學期我們所探討過的不要隨便碰觸他人身體的議題,小朋友也的確 受對影響,對自己非常的保護,卻又似乎常常顯得矯枉過正,而造成了許多衝突。

加上這段期間,也發覺小朋友對於兩性關係間互動的早熟,已超出了我原本的認 知,例如在某一天偶然的聽到了學生的對話如下:

童童對軒軒:「哪一個是我的真命天子?」

師:「你們知道那是什麼嗎?」

軒軒:「知道阿!就是愛人阿!」

童童:「電視阿!」 (札記 970225)

因此如果單單以「勿隨意觸碰他人身體」的觀點來談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似 乎是過度壓抑了他們的情感表達,例如:有些小朋友明明很喜歡對方,卻在不知 如何表達的情況下,以較為強烈的手段,只為引起注意,當然也惹得對方的不快,

而造成彼此的衝突;此外,學生在面對他人所造成的不快時,尚停留在對老師報 告的階段,為能讓學生在面對突發狀況時能夠積極行動,這方面的議題,似乎有 再探討的必要。

貳、課程的設計理念

上學期的許多討論,我們已漸漸帶入到平常的班級經營對話中,到了下學期,

我們想談的是在這當中一些曾經可能忽略的部份。由於學生現在能表達的更為清 楚,我們也從上學期的觀點、感覺,發展到「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的具體反 應,因此下學期我們加入討論了關於喜歡與不喜歡的相處之道,以平常心面對他 人的表達,而非全然的拒絕別人的善意。在開學之初,有老師跟我反應了以下學 生的情形。

今天,林師跟我反應:「你們班感覺最近很浮躁,叫他們做什麼,他們都要提 出問題,意見很多。」邱師亦表示:「小貝還會跟我爭論事情。」 (札記 970303)

因此讓我思考到,在一直鼓勵學生能發展行動的同時,是不是應該先思考一 個較為恰當的方式來協助他們表達意見,而不是讓他們一直去硬碰硬,然後不斷 的受到被拒絕的打擊。這也是下學期,我慢慢將課程的討論內容,著重於在態度 上的表達方式;而將一些觀念上的討論,則放在平常的互動溝通中。

上學期的課題,注重的是聆聽自己的聲音,思考「我想要的是什麼」。但是人 生活在群體中,有時候,我們也必須聽聽別人想要什麼,在這之間尋求一個平衡 點,如何在不傷害彼此的情況下堅持自己的原則,是本學期想要思考的重點。

因此,本單元除了探討「喜歡」該如何表達之外;另一方面,也深思「不喜 歡」的情感來源,諸如他人的對待或是對於空間的印象。藉由行動來重新審視周 遭與自我的性別角色觀點。

參、課程與活動的進行

一、教學活動:我們都是好朋友

藉由討論與活動,讓小朋友思考,如何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之下,以行動表達 自己的情感。經過觀察也發現,小朋友在情感上的表達方式與認知的早熟,常常 成為衝突的來源,所以本活動的討論,就從喜歡一個人的表達方式開始,讓大家 彼此交流我們對於個人特質喜好的不同,也從喜歡與不喜歡之間,尊重他人選擇 的觀點,以及發現他人所可能存在的不同觀點;另一方面也藉此練習對同儕不當 態度的拒絕反應。

(一) 當我們喜歡一個人的時候可以怎麼表達?

請小朋友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欣賞別人的態度。探討當我們喜歡一個人

的時候,除了言語之外還會怎麼表達,同學們提出了許多他們的看法,不過大部 分都還是侷限在言語的表達上,而軒軒卻能提供不同的意見,突破大家既定的思 考。

討論喜歡一個人,除了口頭告訴他之外,還能用什麼方式表達。軒軒提出送 花、裡面放信,再放戒指的具體想法。 (觀察 970331)

而當一個小朋友能夠明確表達出他的想法時,就會開始有一連串的小朋友講 著同類型的東西,有時更會為了想要舉手說話,然後自己在那邊編撰,像是照樣 造句一般,一直在套用相似的模式提出意見。

討論如何幫助喜歡的人的時候。亞亞:「比比被欺負的話,我會代替他幫他 罵」;阿浩:「我有保護我弟弟,他被欺負,我保護他。」;小貝:「我弟弟被 XX 打,

我就過去跟他單挑,你為什麼打我弟弟。」 (觀察 970331)

(二)你欣賞一個人,是因為哪些原因呢?

童童:「我欣賞他是因為他很帥,很會跳舞。」

師:「那如果他很帥,可是很壞,你還會欣賞他嗎?還是沒關係,他恨帥,

所以就原諒他。」

童童(微笑點頭):「嗯!」

師:「所以你還是會考慮一下?」

童童:「對!」 (觀察 970401)

有時對於學生意見的對錯與否,我們似乎也不能過度的立即給予贊同或否 定,畢竟在性別角色態度上的尊重,還是端賴我們從日常生活中的互動或課程中 去增加經驗。因此學生如能越主動表達他的觀點,我們對於他在性別角色的態度 上,當然也越有機會做深入的探討,並且增加議題的廣度。

其實有些時候,只要學生能提出他的合理理由,我都會予以尊重(雖然還是會 提出建議),而也是因為這樣的尊重態度,慢慢的學生也越來越願意表現出真實的 自己,而不是擔心自己講的答案究竟是不是老師想要聽的,並且也會對他們自己 所提出的意見有所堅持。

我們在討論喜歡的人時,沒有問他們對方是誰,因為寫學習單時,大部分的 人都表示不想講,且很堅持這一點,而我覺得正是老師尊重學生自己的堅持,也

才讓我們的討論,使學生願意持續參與。

(札記 970401)

(三)當人家表示喜歡你時,你會怎麼樣呢?

在我們開始討論之初,童童就先提出了一個較深入的議題,童童:「如果有人 喜歡別人,可是對方不想要呢?阿力說喜歡我,可是他把衣服掀開,做抱抱的動 作。」似乎已經能對別人的表達方式,提出自己的批判。

因此我們也將同學提出的疑問納入接下來的情境模擬,探討當別人向你表示 喜歡時,妳會如何反應;以及面對別人的喜歡時,你可以怎麼表達你的想法,用 一對一的角色扮演方式,讓小朋友更具體的說清自己的界限。

師:「亞亞,如果有人說我喜歡你,你會…?」

亞亞:「我不接受!」

師:「為什麼?因為我很討人厭嗎?」

亞亞(正經八百的):「不是,因為我…我不想接受別人。」

師:「那我們可不可以做簡單的朋友就好了?」

亞亞:「好!」

師:「那抱抱可以嗎?」

亞亞(笑著搖頭):「不行!」 (觀察 970407)

有些小朋友會用比較激烈的手段來表現,而藉著學生間不同反應的呈現,我 們也因此而能延伸更多的問題討論。

師:「比比,如果有人說我喜歡你,你會…?」

比比:「我就跑到裡面,把門鎖起來。」

師:「那是討厭嗎?可以請你示範一次嗎?」(比比大動作的跑開,做出關門、

鎖門的動作)。

師:「你討厭我嗎?」

比比:「沒有ㄚ!」

師:「可是你的動作讓我覺得你很討厭我,你可以用別種方式嗎?」

比比:「嗯~好我知道,就是跟他講說,ㄟ…你不要這樣子啦!這樣感覺很色 耶!」

師:「ㄚ~你覺得我很色呦… 」

比比:「不是啦!你這樣子不好啦!這樣人家不喜歡。」

師:「阿浩,如果有人說我喜歡你,你會…?」

阿浩(抱歉的笑了笑):「對不起,我不能接受。」

師:「哦!這樣我就不會難過,可是我很好奇為什麼?」

阿浩:「因為我還沒有長大。」 (觀察 970407)

(四)如果你不想接受別人的喜歡,可以怎麼告訴他?

經過幾次討論的歷程,有些學生的表達的方式也開始有了轉變。

我不是要讓你傷心。」一反之前面對問題時,只會激烈的大叫不要不要的!今天 態度顯得軟化多了。 (札記 970414)

(五)當別人不想接受時,你覺得怎麼樣?

有的學生常常當下無法做出反應,因此我們還是會視情況作教學方式的調整,

當學生還是沒辦法反應時,我們只好提供答案的選擇項目。

師又問了阿力一次:「如果你被拒絕會怎麼辦呢?」(阿力還是沉默的看著我) 師:「你會生氣的走了,還是不要不要,我喜歡你就是喜歡你。」

阿力(想了一下):「嗯~就走了。」

師:「不會說ㄚ~我喜歡你,就永遠黏著你。」

阿力(搖頭):「不會!」 (觀察 970414)

討論被別人拒絕怎麼辦時,也有一個小朋友說那他就去自殺,因為電視上都 是這樣演的,老師問他為何,他說不然我要怎麼辦。我覺得幸好我們有提出這樣 的議題來談論,並不是說小朋友遇到問題時他真的會去自殺,而是他們很少有機 會去思考怎麼解決問題,所以他會把他所接收到的狹隘訊息當成唯一的參考,這 也是為什麼我們這麼重視討論,因為他們必須去思考,大人的世界不是全部都對 的,譬如童童就問我:「如果電視上是錯的,那不就白演了嗎?」所以基本上,小 朋友,尤其在這個階段,他們會把很多看到的事情當真,並且把它列為自己在行

討論被別人拒絕怎麼辦時,也有一個小朋友說那他就去自殺,因為電視上都 是這樣演的,老師問他為何,他說不然我要怎麼辦。我覺得幸好我們有提出這樣 的議題來談論,並不是說小朋友遇到問題時他真的會去自殺,而是他們很少有機 會去思考怎麼解決問題,所以他會把他所接收到的狹隘訊息當成唯一的參考,這 也是為什麼我們這麼重視討論,因為他們必須去思考,大人的世界不是全部都對 的,譬如童童就問我:「如果電視上是錯的,那不就白演了嗎?」所以基本上,小 朋友,尤其在這個階段,他們會把很多看到的事情當真,並且把它列為自己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