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教學實施與分析

第五節 小節與討論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1

J:我覺得這樣免費班更好,這樣學生他們可以自己選擇,因為你不知道每 個人喜歡什麼電影。可是我們覺得如果我們平常的課有時候看電影也很好。

目前沒有。(1113iJ-9)

L:我認為如果只是電影的話不太好,需要課本的內容。(1113iL-6) K:我會喜歡,因為這樣會讓我比較認真。免費的課你跟我說下個星期五有 聽寫,我就無所謂。但變成一般的課,我就會寫功課,比較認真。(1113iK-8) 學生 J 的考量是個人電影喜好的問題,而學生 L 則是提出需搭配正式紙本教 材。由於本研究課程的設計目標是以聽說能力為主,故於讀寫方面沒有特別著墨,

但可以採用相關新聞採訪、影評等文字資料經改編後作為閱讀教材,可作為未來 課程設計之參考。另外,學生 K 則贊成設為正規課程,才能增加約束力,促進 學習效果。

第五節 小節與討論

整體而言,第二次課程經過修正後,實行較為順利,但因第二次課程參與人 數較少,課堂氣氛與活動進行皆受到些許影響,交流互動的積極性也降低一些,

不過另一方面,每個學生能夠表達意見的時間也較充裕。以下綜合兩次的教學實 施分析,歸納成語言技能教學成效、文化認識教學成效以及電影應用與講解來討 論。

一、 語言技能教學成效

本研究期望達成的語言技能教學目標在聽力和口說方面分別為:

1. 聽力: (1) 能理解篇章重點大意,並掌握關鍵字句。

(2) 能聽懂生活化的表達方式,如慣用語和流行語。

(3) 能適應電影中的對話語速。

2. 口說: (1) 能運用該語言程度之詞彙與句型和他人討論電影細節。

(2) 對於電影內容以及議題,完整提出自己想法,並詳細說明。

(3) 能透過電影語境,學習生活化、口語化的華語表達方式。

而本研究教學實施確實增加學生口語化的詞彙量,例如慣用語與流行語,也 透過電影語境,了解華語生活化的表達方式和語言邏輯。另外,配合不同教學活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2

動達到各層面的語言訓練,例如,聽力方面經過第一次電影觀看時的大量的語言 資訊輸入,在搭配聽力練習時的反覆播放,使學生能夠掌握語篇大意和關鍵字句,

以及觀察華語使用時的口音、語調和態度。口語表達的部分,則通過問題討論,

使學生達到能運用該程度之詞彙與句型和同學討論電影細節,並能理解電影內涵,

針對其表達自己的想法與心得,例如:

T:你們覺得電影想表達什麼想法呢? 誰要說說看?

I:我覺得這個電影,他其實就是表達愛的重要,就是比如說,方柔伊剛開始他 是愛錢,可是當那個電影繼續,她就發現她愛自己比愛錢多。因為她就發現其實,

純粹的愛情其實是更重要。還有家庭,比如說宜珈當她發現她懷孕,但是阿凱沒 有想負責任,她就想去墮胎,解決問題。可是小寬就來了,告訴她,你孩子的未 來包在我身上,所以她應該會快樂起來的吧,對吧。然後有家庭就很重要。

還有豆豆和小葉,因為在豆豆心裡其實有很大傷害,但因為馬克就幸福起來,也 是因為家庭。(1113nqI-1)

雖然學生 I 的回答中還是有一些偏誤和贅詞,但為電影下結論,並列舉說明,

清楚表達自己的論點,也運用到課堂所教之詞彙。其餘學生表達段落較短,但也 能分享自己從電影中所獲得的感想,再舉證說明原因。

然而,「使學生能適應電影中的對話語速」這項教學目標並未完全落實,大 部分學習者們在訪談時都提出這個學習難點。語速需要長時間多聽才能逐漸習 慣,但因為課程時間有限,電影最多只能播放一次,其他於生詞講解、聽力練習、

問題討論時才會重播部分片段,再加上學生複習、預習的時間也不足,所以未能 達到語速訓練的效果。

二、 文化認識教學成效

根據 Moran(2001)的文化理論,研究者從影片中挑選出符合其定義的文化議 題作為文化認識的教學目標(於本章第一節第一部分「教學目標設定」表四-3 中 列出),而本研究課程透過電影呈現出文化產物和文化實踐層面的議題,學習者 們可以於觀賞過程中發掘,再經由問題討論加強文化觀念、文化社群和文化個體 議題的探討。第一次教學時,因為課堂中文化提示不明顯,影響了部分議題討論 的廣度與深度。經過第二次的課程修正,解決了第一次教學時的問題,學習者們 除了認識課程中所提及的文化議題,也另外提出自己所觀察到的文化現象,促進 文化交流。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3

三、 電影應用與講解

本研究所選之電影題材基本上和學生興趣相符,也獲得大部分學生的正面評 價,達到 Keller(1983)的 ARCS 動機理論中引起學習者注意及和學習者切身相關 兩項要素。而於第一次教學實施時,研究者嘗試兩種不同的電影播放與講解方式,

並透過課堂觀察和學生訪談後找出較適合學習者的模式,作為第二次課程修正的 依據,並獲得學習者肯定,例如:

T:我們上課的時候是先講解生詞再看電影,然後中間會暫停解說,你覺得這樣 做怎麼樣?

K:我喜歡,我覺得因為大部分的生詞我不知道,一半一半,有些我知道,有些 我不知道,所以我覺得先看新字比較好,然後再看電影。然後我可以容易一點集 中那個詞彙,然後準備好他在電影裡出現的時候。(1113iK-9)

學生 K 認為觀影前的生詞講解能夠讓他做好心理準備,並於觀影中注意新 詞出現之處。本課程於教學媒體應用遵循 ASSURE 教學模式中讓學習者做好準 備一項步驟,也成功達到學習效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