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

第一章 緒論

近年來中國的經濟、政治、貿易等實力在國際上日益增強,全球持續延燒「華 語熱」,世界各國紛紛開始投入華語教育的行列,顯示出華語影響力的增長。台 灣早在 1950 年代便擔任了華語教育推廣者的角色,但在面對越趨國際化且快速 發展的華語教學市場,我們有什麼優勢是能夠繼續維持的?又有什麼問題需要應 變呢?其中,除了持續培育專業華語教師以及研發華語教材外,在第一線的教學 上,教學媒體的應用以及課程設計的創新也是值得深入探究的議題。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本研究旨在於以電影為教學媒介針對中高級華語學習者進行華語教學設 計,探究如何使學習者透過電影學到更貼近真實世界的華語使用,並提升其聽說 能力。隨著科技的進步,傳統課堂教學也產生變革,跨入了多媒體教學的時代;

各種教學媒體逐漸融入課程與教學中,改善了教學品質、活潑教學內容並促進師 生間互動,成為學習與解決問題的良伴(陳淑英,1993;劉信吾,1994)。在華語 文教學中,針對不同程度、文化背景的學習者,教師可以藉由善用媒體來幫助學 習者理解新學的語言知識。因此,妥善的運用教學媒體,也是華語教師的重要能 力之一(何淑貞等人,2011)。

於眾多教學媒體中,研究者認為又以電影廣泛受到教師與學生的歡迎。

Hoban(1937)和 Dale(1969)都曾指出,電影能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呈現於學習者面 前,使學習者有身歷其境的經驗,對於學習與記憶極有助益。而電影本身的聲光 效果、戲劇魅力、文化傳播力等,也大大提升了學習動機與興趣(Previtali,1960;

Allen,1985)。國外早於 1920 年代便將電影運用於語言教學之中,討論了許多教學 上的優勢也提供不少教學建議,例如,King(2002)認為電影提供了真實生活中的 語境,呈現大量母語者的語言行為,實為一種豐富的語言教學資源。根據「情境 認知學習論」(Brown,Collins,& Dugid, 1989)的觀點,他們提出真實活動與真實情境 對於語言學習的意義與重要性,並主張學習與知識是無法從情境脈絡中分離出來 的,而電影正提供了極佳的語言環境,對於外語學習極有助益。

國內則於 80 年代才陸續出現相關研究文獻,其中多為學者們的經驗分享,

主要探討了華語電影的教學特點(史世慶,1985;馬春林,1995)、電影挑選原則(徐 凌志韞,1990;李和舫,2009;張明芹,2011)、教學流程設計(于康,1987;羅 慶銘,1996)等重點,多數學者皆認同將電影應用於華語教學上的價值。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

華語電影近年來不論在國內國外都有越來越亮眼的表現,更發展出新型態的 影片,如獨立製作短片、微電影等。這些新型影片時間短、議題多元、貼近當下 社會現況(李洁麟,2012),這使得觀眾能夠更快速的透過電影來了解華人社會的 生活樣貌、語言表現與文化價值。以往的研究中所使用的電影材料年代較久,故 研究者認為除了經典華語電影外,也可綜合新的電影作為教學媒體,探究其在華 語教學中的應用價值與成效。

在第二語言教學中,口語課始終被視為語言教學中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在華 語教學中也不例外(何淑貞等人,2011)。然而在過了初級階段後,口語能力的教 學訓練經常受到忽視(徐凌志韞,1990),而研究者觀察目前台灣較為廣泛使用的 華語教材,於中高級或以上階段也缺乏這方面的教材,其中多半還是以書面文章 為主,較不易靈活作為口語訓練的材料。史世慶(1985)指出對於中、高級班的華 語學習者來說,書面或口頭給予的情境具有一些缺點:不夠具體、生動或細緻。

因此,研究者希望藉由電影,提供給學習者較生動且充分的情境,並有目的的進 行引導教學,幫助學生獲得更準確的口語表達能力。

另一方面,學習第二語言的最終理想目標,便是希望能夠像母語者一樣流利 且恰當地使用該語言。但是常常在學習的過程中,過於重視單字、片語、文法的 練習,而導致無法流暢的使用語言。Hymes(1966,1967)認為若要確實掌握一種語 言,光是學習文法性的語言知識是不夠的,還須配合語境、超語言成分、文化背 景的學習才能。然而,這些較為抽象的概念很難透過書本或口語來解釋,因此,

研究者認為可以透過電影的特性,將其具體的於課堂中呈現,便於學生理解與討 論,進而學習得體的華語語用。

過去關於此議題的論文研究大多缺乏實際的教學示範,故本論文將參考前人 之研究,嘗試設計出較具系統化的華語電影教學課程,並進行實際教學以及與學 習者訪談,以期對華語電影教學應用這一主題能有進一步的發現。

最後,綜合以上所述,本論文主要的研究問題如下:

一、 探究如何設計華語電影教學課程 1. 教學目標的設定有何依據?

2. 課程設計時應該運用什麼教學模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

二、評估教學實施的具體成效與評價 1. 教學成效評估的方式為何?

2. 學習者的評價與建議有哪些?

第二節 名詞釋義

關於本論文的一些主要名詞釋義如下:

一、 華語

本文中所謂的「華語」,意指台灣所稱的「國語」或「中文」;也是中國 大陸所說的「普通話」,即為漢語中的標準語,亦即 Mandarin Chinese。漢語 為漢民族使用的語言,依不同地區會有語音、詞彙、語法上的差異,而其中 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典範現代白話文作為與法規範的現代漢語作為標準 語。本論文採用「華語」一詞,系因以「第二語」的觀念來看,台灣將中文 視為外國語或第二語言進行教學時,通常稱作「華語教學」,含有針對非以 中文為母語者的外語教學觀念;等同於中國的「對外漢語教學」或是近年推 廣的「國際漢語教學」。

二、 華語電影

首先,本論文中之「華語電影」指的是以華語為主要語言的電影,包括 中國電影、香港電影以及台灣電影。隨著國際間與兩岸三地間的交流越趨密 切,近年也出現許多共同合作完成的電影作品。此外,也因大中華圈中各地 不同的生活背景,電影中也呈現出不同的華人社會與文化風格。本論文將以 以台灣製作的電影為主要選取對象,詳細的電影選取原則會於後面章節再詳 加說明。

三、 中高級程度

根據國家華語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 2013 年推出的「新版華語文能力測 驗」(TOCFL),所制定的測驗等級中,進階高階級定義為:在台灣學習華語 時數達 360-960 小時,或是在其他國家、地區學習 720-1920 小時,具備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

2500-5000 個詞彙量(http://www.sc-top.org.tw/)。由於本研究將藉由台灣北部某 大學華語文教學中心的免費班課程的機會進行教學試驗,因此,另參考該華 語文教學中心的分班程度定義與教材,其中的中高級班能力指標為:具備 2500-3000 詞彙量,聽說能力方面,要能聽懂一般社交及工作場合之語句,

並能使用中文於以上場合表達自己的意見。教材方面,中高級前主要需修習 完實用視聽華語第一至四冊。

此外,為界定對象程度的便利性,也參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 心的詞彙量與教材分級,中級中等至中級高等的詞彙量為 4000-5000 個,教 材的部分則常使用新版實用視聽華語(五)、迷你廣播劇、遠東生活華語(三) 等( http://140.122.110.12/mtcweb/)。綜合以上定義,本論文將中高級程度定為:

具備 2500-5000 個詞彙量,在台學習華語時數至少 720 小時,教材方面修習 過新版實用視聽華語一至四冊,並能使用中文於一般社交場合表達己見之學 習者。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