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第四節 小組問題解決歷程之想法品質分析

壹、各組認知類型之想法數量

學生在知識論壇上之活動以認知層次為主,為了更加瞭解學生於知識論壇上 之想法互動情形,歸納各組 1~14 周之認知想法,認知層次中之想法類型編碼「D1 發表想法或觀察」、「D2 提供資訊或建議」、「E1 提問、解答與澄清」、「E2 想法 深化」、「I1 整合」之數量如表 4-11 所示。

表 4-11 各組 14 周認知類型編碼數量

組別 1~14 周

D1 D2 E1 E2 I1 總則數 Group 1 35 4 11 15 3 68 Group 2 59 25 44 21 4 153 Group 3 32 11 28 13 3 87 Group 4 38 9 12 4 1 64 Group 5 52 11 26 14 5 108 Group 6 23 9 6 6 2 46 Group 7 53 15 12 14 5 99 Group 8 58 18 13 16 2 107 Group 9 40 20 10 10 2 82 Group10 47 11 19 27 1 105

總則數 437 133 181 140 28 919 平均數 43.7 13.3 18.1 14 2.8 91.9

根據表 4-11 所示,認知想法類型數量總則數中,Group2 (153 則)、Group5(108 則)、Group7(99 則)、Group8(107 則)、Group10(105 則)為高於平均則數之組別,

而若以認知想法類型中的五個編碼,包括:「D1 發表想法或觀察」、「D2 提供資 訊或建議」、「E1 提問、解答與澄清」、「E2 想法深化」、「I1 整合」進行分析,則 五個編碼中之「D1 發表想法或觀察」為最多者,其次為「E1 提問、解答與澄清」, 之後之順序為「E2 想法深化」、「D2 提供資訊或建議」,而最少者為「I1 整合」

編碼。

79

貳、各組之認知想法品質

為了瞭解小組之平均想法品質,研究者將想法類型編碼「D1 發表想法或觀 察」、「D2 提供資訊或建議」、「E1 提問、解答與澄清」、「E2 想法深化」、「I1 整 合」各給予 1~5 分。「D1 發表想法或觀察」給 1 分;「D2 提供資訊或建議」給 2 分;「E1 提問、解答與澄清」給 3 分;「E2 想法深化」給 4 分;「I1 整合」給 5 分。研究者計算想法總數與想法品質總分,並將想法品質總分除以想法總數,得 到各組之認知想法品質,如表 4-12 所示。

表 4-12 各組想法品質表

組別 認知想法總數 想法品質總分 認知想法品質

Group1 68 151 2.22

Group2 153 345 2.25

Group3 87 205 2.36

Group4 64 113 1.77

Group5 108 233 2.16

Group6 46 93 2.02

Group7 99 200 2.02

Group8 107 207 1.93

Group9 82 160 1.95

Group10 105 239 2.28

平均數 91.9 194.6 2.096

標準差 29.85 71.83 0.19

根據表 4-12 顯示,各組之認知想法品質平均分數界於 1.77~2.36 分之間,顯 示部分小組之認知想法平均表現處於「想法發想」之階段(平均分數 1 分以上未 達 2 分,即處於 D1 發表想法或觀察、D2 提供資訊或建議之間),然而,部份 小組則處於「想法發想」與「想法深化與澄清」階段(平均分數 2 分以上未達 3 分,即處於 D2 提供資訊或建議、E1 提問、解答與澄清之間),由此分析結果顯 示,學生於知識論壇上所進行之認知想法活動,仍多集中於「想法發想」、「想 法深化與澄清」層次,十個小組之想法平均品質未能達到「想法整合」層次。此

80

乃因研究者是以每一則貼文之主要編碼給予分數並計算其平均分數,而學生於平 台上之認知想法互動又以其中之「D1 發表想法或觀察」為最主要的類型,因此,

如以平均分數觀察想法品質,小組之想法品質會因「D1 發表想法或觀察」類型 數量眾多而導致整體想法平均分數下降。而以各組之想法品質分數觀察,學生討 論之認知想法品質較集中於「D1 發表想法或觀察」、「D2 提供資訊或建議」、

「E1 提問、解答與澄清」之間,無法達到 3 分以上之想法品質。由此分析顯示,

就小組之想法平均品質而言,有些組別之想法平均品質處於「想法發想」層次,

而有些組別想法平均品質則界於「想法發想」與「想法深化與澄清」層次之間。

此結果顯示,在同樣的知識翻新環境下,小組想法品質仍存在著差異情形。

此外,為了瞭解各組在想法類型之分布情形,研究者計算各類型編碼佔總數 之百分比,整理如表 4-13 所示。

表 4-13 各組各類型想法百分比

組別 1~14 周

D1 百分比 D2 百分比 E1 百分比 E2 百分比 I1 百分比 Group 1 51% 6% 16% 22% 4%

Group 2 39% 16% 29% 14% 3%

Group 3 37% 13% 32% 15% 3%

Group 4 60% 14% 19% 6% 2%

Group 5 48% 10% 24% 13% 5%

Group 6 50% 20% 13% 13% 4%

Group 7 54% 15% 12% 14% 5%

Group 8 54% 17% 12% 15% 2%

Group 9 49% 24% 12% 12% 2%

Group10 45% 10% 18% 26% 1%

由表 4-13 中可以發現,各組想法類型皆以「D1 發表想法或觀察」佔最多的 百分比,「D1 發表想法或觀察」為各組想法類型中之主要類型;而在另一方面,

各組在「I1 整合」類型所佔百分比皆為各項類型中比例最少者,顯示各組於知 識論壇上之認知想法活動,以「D1 發表想法或觀察」類型為最多、「I1 整合」

81

類型為最少。若進一步探討各組中所佔比例第二多之認知想法類型,可以發現在 Group1(22%)、Group10(26%)中,「E2 想法深化」類型所佔百分比為該組認知想 法類型中所佔百分比第二多的類型;在 Group 2(29%)、Group 3(32%)、Group 4(19%)、Group 5(24%)中,「E1 提問、解答與澄清」類型所佔百分比為該組認 知想法類型中所佔百分比第二多的類型;在 Group 6(20%)、Group 7(15%)、Group 8(17%)、Group 9(24%)中,「D2 提供資訊或建議」類型所佔百分比為該組認知 想法類型中所佔百分比第二多的類型。

在各項認知想法表現方面,探討在各項認知想法類型中之十組表現情形。在

「D1 發表想法或觀察」類型方面,Group 1(51%)、Group 4(60%)、Group6(50%)、

Group 7(54%)、Group 8(54%)是十組中相對較多「D1 發表想法或觀察」類型之組 別,「D1 發表想法或觀察」所佔比例高於 50%;在「D2 提供資訊或建議」類型 方面,Group 6(20%)、Group 9(24%)是十組中相對較多「D2 提供資訊或建議」類 型之組別,「D2 提供資訊或建議」所佔比例高於 20%;在「E1 提問、解答與澄 清」類型方面,Group 2(29%)、Group 3(32%)、Group 5(24%)是十組中相對較多

「E1 提問、解答與澄清」類型之組別,「E1 提問、解答與澄清」所佔比例高於 20%;在「E2 想法深化」類型方面,Group 1(22%)、Group 10(26%)是十組中相 對較多「E2 想法深化」類型之組別,「E2 想法深化」所佔比例高於 20%;在「I1 整合」類型方面,十組表現相似,「I1 整合」所佔比例皆不高於 6%。若以各項 類型所佔比例進行探討,則可以發現十組相較之下,Group 1、Group 2、Group 3、

Group 5、Group 10 等幾組,在「E 層次」的類型數量表現上高於其他組別。而 若將此結果對照想法平均品質得分,則顯示不論是以編碼評分各給予 1~5 分,計 算平均品質的方式,抑或是採用各類型百分比方式進行十組之比較,兩種方式皆 顯示 Group 1、Group 2、Group 3、Group 5、Group 10 等幾組,皆為十組中相較 之下想法品質表現較優良之組別。

82

參、各組之認知層次顯著編碼轉換情形

研究者將各組討論區中所有認知貼文予以編輯,並依貼文之時間進行排序,

利用時間序列分析工具,以探討各組討論區中認知層次之想法類型的演化歷程。

研究者使用時間序列分析工具,分析認知層次中之想法類型編碼:「D1 發表想法 或觀察」、「D2 提供資訊或建議」、「E1 提問、解答與澄清」、「E2 想法深化」、「I1 整合」,各組認知層次時間序列分析之顯著編碼轉換情形如表 4-14 所示。

表 4-14 各組認知層次顯著編碼轉換表

組別 認知類型之顯著編碼轉換

Group 1 D1→D1 D1→E1 D1→E2 E2→D1 Group 2 D1→D1 D1→E1 D2→D1 E1→E1 Group 3 D1→D1 D1→E1 E1→D1 E1→E1 Group 4 D1→D1 D1→D2 D2→D1

Group 5 D1→D1 D1→E1 E1→D1 Group 6 D1→D1 D2→D1

Group 7 D1→D1 D1→D2 D2→D1

Group 8 D1→D1 D1→D2 D1→E2 D2→D1 Group 9 D1→D1 D1→D2 D2→D1 D2→D2 Group 10 D1→D1 D1→E2 E2→D1

時間序列分析結果顯示,Group 1、Group 2、Group 3、Group 5、Group 8、

Group 10 之認知類型顯著編碼轉換皆包括從「D」層次轉換到「E」層次的部分,

亦即在認知類型想法演變歷程中,學生能從認知層次中的「想法發想」類型,接 續發展與產生「想法深化與澄清」的類型。在 Group 1、Group 2、Group 3、Group 5、Group 8、Group 10 中,學生在平台上之「D」層次與「E」層次,以及「E」

層次與「E」層次之想法互動情形包括:(一)由「D」層次到「E」層次之想法互 動:(1)「D1 發表想法或觀察」後,接續發生「E1 提問、解答與澄清」之類型、

(2)「D1 發表想法或觀察」後,接續發生「E2 想法深化」;(二)由「E」層次到「D」

83

層次之想法互動:(1)「E1 提問、解答與澄清」後,接續發生「D1 發表想法或觀 察」、(2)「E2 想法深化」後,接續發生「D1 發表想法或觀察」之想法類型;(三) 由「E」層次到「E」層次之想法互動:「E1 提問、解答與澄清」後,接續發生

「E1 提問、解答與澄清」之想法類型。

在另一方面,Group 4、Group 6、Group 7、Group 9 之認知類型顯著編碼轉 換則為「D」層次轉換到「D」層次,顯示在認知類型想法演變歷程中,學生從 認知層次中的「想法發想」類型,接續發展與產生「想法發想」的類型。學生在 平台上想法之互動包括:(1)「D1 發表想法或觀察」後,接續發生「D1 發表想法 或觀察」之類型、(2)「D1 發表想法或觀察」後,接續發生「D2 提供資訊或建議」、 (3)「D2 提供資訊或建議」後,接續發生「D1 發表想法或觀察」、(4)「D2 提供 資訊或建議」後,接續發生「D2 提供資訊或建議」之想法類型。

若以十組學生於認知層次之顯著編碼轉換情形加以類分,則可將 Group 1、

Group 2、Group 3、Group 5、Group 8、Group 10 六組歸類為學生討論之想法演 變層次較高階之組別,稱之為想法高層次組;而 Group 4、Group 6、Group 7、

Group 9 四組則歸類為學生討論之想法演變層次較初階的組別,稱之為想法低層 次組。研究者將十組分為兩群以分析高低層次想法組在各類型認知想法中之數量 是否有差異,分析結果如表 4-15 所示。

表 4-15 想法高層次組與低層次在各類型之數量表現

認知類型 想法高層次組 想法低層次組

t 值

M SD M SD

D1 47.17 11.48 38.50 12.29 -1.139 D2 13.33 7.23 13.25 5.32 -.020 E1 23.50 12.11 10.00 2.83 -2.149 E2 17.67 5.35 8.50 4.44 -2.824*

I1 3.00 1.41 2.50 1.73 -.503

*p< .05 **p< .01 ***p< .001

84

根據表 4-15 之分析結果顯示,若以各組想法演變歷程劃分想法層次,則想 法高層次組相較於想法低層次組,想法高層次組在「E2 想法深化」類型之數量 顯著高於想法低層次組,表示想法高層次組有較多的想法深化類型。

進一步將想法高層次組進行分析,以探討想法高層次組在創意產品與團體動 力之表現情形。Group1、Group2、Group3、Group5、Group8、Group10為想法演 變高層次組,而這些組別在創意產品表現方面,Group1、Group2、Group3、

Group8、Group10為創意產品表現高分組;在團體動力表現方面,Group1、

Group2、Group3、Group8為團體動力表現高分組。其中,Group1、Group2、Group3、

Group8為想法高層次組,且在創意產品表現與團體動力表現優良之組別;Group5 為想法高層次組,在創意產品表現不佳、團體動力表現良好之組別;Group10為 想法高層次組,在創意產品表現良好、團體動力表現不佳之組別。整體而言,想 法高層次組在創意產品與團體動力表現方面不一,大多數的想法高層次組在創意 產品表現與團體動力表現皆為表現良好之組別,例如:Group1、Group2、Group3、

Group8;而部分組別則在創意產品表現或在團體動力表現較好,例如:Group5 在創意產品表現不佳、團體動力表現良好;Group10在創意產品表現良好、團體 動力表現不佳。

肆、綜合討論

在小組認知想法之品質方面,各組之認知想法品質皆為 3 分以下,顯示學生 於平台上之互動集中於「想法發想」、「想法深化與澄清」階段,較難達到 3 分以 上之水準。若結合學生於平台上之認知想法數量,則可發現學生認知想法中以

「D1 發表想法或觀察」為主,因此若以平均分數探討各組想法品質,則各組想 法品質分數並不高。然而,有些組別處於「想法發想」層次,而有些組別則界於

「想法發想」與「想法深化與澄清」層次之間,顯示在同樣的知識翻新環境下,

小組想法品質仍存在著差異情形。

小組想法品質仍存在著差異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