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第三節 小組問題解決歷程之想法數量分析

壹、小組問題解決歷程表現

本研究所指之「問題解決歷程」

,係指學生歷經一學期之創造性問題解決歷 程。根據創造性問題解決模式第四版,定義與發展本研究課程「生活科技概論」

之創造性問題解決歷程。學生在此課程中歷經六個階段包括:階段一:從生活中 探詢生活科技相關議題,找尋生活中之實際問題;階段二:探討關於此問題之相 關資訊與想法;階段三:鎖定與確認該組欲探討之主題;階段四:激發有關該主 題之點子、產生想法、提出解決方案;階段五:評估想法、方案之可行性;階段 六:設計與實踐。研究者針對十組之小組創造性問題解決歷程進行初步分析,整 合十組學生之創造性問題解決歷程,如表 4-6 所示。

研究結果顯示,十個組別幾乎都在各個階段有所進展,然而,並非每個小組 都歷經每一個階段,且在階段的演化上也並非從階段一循序漸進至階段六。在各 組未確定該組主題之前,傾向於大量搜尋目標、探討生活科技相關問題之工作,

進行大量的階段一、階段二之活動;而在該組確定主題之後,開始針對該主題進 行更深入的探討、提出解決方案、評估方案,最後設計與實踐。整體而言,學生 傾向於期中以前大量發展階段一(搜尋目標、問題)、階段二(探討關於問題之 相關資訊),待期中發展階段三(確定該組主題)之後,針對該組主題進行更深 入的激發點子(階段四)、評估想法(階段五)與實踐設計(階段六)。

以第一組討論為例,學生提出的問題包括:雨傘、背包、眼鏡,在尚未選定 眼鏡主題作為該主創意產品主題之前,學生針對雨傘、背包主題進行討論、尋找 有關資源,從不同面向探討問題,即以背包主題之討論為例:

我有一個有點蠢的問題,就是平常我們在背袋子或是包包的時候都會從肩膀上

滑下去,那如果我們在衣服上或是包包的帶子做點改變會不會比較好。我目前

想到一個愚蠢的做法是在肩膀的地方裝上一個類似鉤子的東西,等於是把人當

掛勾使用~僅供參考啦:) (1組,背包主題,S1)

63

我也會面臨包包滑落的冏境,鉤子的方式不錯,可是可能會容易刺到自己或

他人,尤其像學生在擠公車的時候。也許可以用鈕扣的方式,比較美觀也比較

安全一點。(1組,背包主題,S4)

第一組在創造性問題解決歷程的一開始即提出數個主題,包括:雨傘、背包、

眼鏡,而在每個主題上之討論,則歷經階段一之尋找問題、階段二之探討問題或 工作之歷程,例如:學生提出有關背包易滑落之問題,隨後其他學生針對此問題 進行探討。整體而言,學生傾向於前期大量發展階段一(搜尋目標、問題)、階 段二(探討關於問題之相關資訊),待期中確定該組主題之後(階段三),針對 該組之主題進行更深入的激發點子(階段四)、評估想法(階段五)與實踐設計

(階段六)。十組學生在創造性問題解決歷程之表現上呈現階段間之互動與轉 換,呈現非線性的表現情形,學生於前期大量且交替進行階段一、階段二,而在 期中漸漸聚焦主題,發展階段三,之後之討論則大量進行階段四、階段五、階段 六,且階段四、階段五、階段六之活動亦是呈現非線性的表現情形,階段之間交 替進行,最後小組設計與產出創意產品。

64

65

66

67

68

69 10.ipad

1.冷氣水回收:冷氣水可以再利用。

10.ipad:ipad 背後是工人的血淚。

4 / 20

70

貳、學生於知識論壇上之活動情形

研究者擷取學生於知識論壇上之互動資料,分析十組學生於 1~14 周知識論 壇上之活動,探討學生發表貼文數、貼文連結率、閱讀率。在為期 14 周之知識 論壇線上活動中,授課教師希望各組學生於期中、期末各進行各組進度報告,因 此,學生在 14 周中共歷經兩次報告。研究者以此為依據,希望能了解學生於期 中考周、期中考周至期末之前後期互動情形,試圖了解學生兩次報告於平台上之 互動情形是否有差異。研究者以期中做為分界點,互動資料分為 1~7 周(開學至 期中考周)、以及 8~14 周(期中考周之後至期末),各組於知識論壇上皆設有各 組討論專區(共包括十組討論區),研究者利用知識論壇資料庫分析工具(Analytic Toolkit),分析學生於十組討論區中之互動情形,整理如表 4-7 所示。

表 4-7 學生貼文、回文、連結率、閱讀率、關鍵字之情形

項目 1~7 周 8~14 周

t 值

M SD M SD

貼文次數 15.1 14.24 7.8 9.64 4.477***

回文次數 12.4 12.69 6.7 8.91 3.887***

連結率 67.8% 33.52% 61.8% 39.33% 1.246 閱讀率 17.7% 22.16% 13.1% 19.89% 2.436*

關鍵字次數 7.8 11.07 2.3 4.47 4.183***

*p< .05 **p< .01 ***p< .001

表 4-7 的結果顯示,學生平均的貼文數量、回文數量、閱讀率、關鍵字數量 在 1~7 周與 8~14 周有明顯的差異,而連結率的部分則無明顯差異。此結果顯示 學生在知識論壇上之活動集中於 1~7 周間進行,亦即學生們在期中考周以前(1~7 周;含期中考當周)大量於平台上互動、進行想法的交流,而在期中考周過後(8~14 周)互動量則明顯減少,表示學生於期中考周以前與期中考當周有較多互動與交 流。活動量結果顯示,學生於期中考周密集進行想法交流、共構創意產品,學生 大量的貼文、回文、閱讀、使用關鍵字,又因許多小組在期中考周已發表較完整 之想法與產品創意,因此於後期之討論則較專注於各組產品之增修的部分。

71

參、各組之貼文、回文、連結率、閱讀率、關鍵字分析

為了瞭解各組學生於 1~7 周、8~14 周於知識論壇上之貼文、回文、連結率、

閱讀率、關鍵字之情形,運用知識論壇資料庫分析工具(Analytic Toolkit),分別 探討各組成員於知識論壇上之活動情形,以瞭解各組之小組成員於知識論壇上 周平均(15.1 則)為標準,Group 2(25.8 則)、Group 3(16.2 則)、Group 5(21.6 則)、

Group 8(16.4 則)、Group 10(16.6 則)高於平均;在 8~14 周的部分,若以整體學生 8~14 周平均(7.8 則)為標準,Group 2(14.8 則)、Group 3(12 則)、Group 7(13.6 則)、

Group 8(7.8 則)、Group 10(8.8 則)高於平均;在貼文次數方面,1~7 周與 8~14 周 皆高於平均的組別包括:Group 2、Group 3、Group 8、Group 10。

在回文次數方面,在 1~7 周的部分,若以整體學生 1~7 周平均(12.4 則)為標

72

準,Group 2(21.8 則)、Group 5(19 則)、Group 8(13.8 則)、Group 10(14.4 則)高於 平均;在 8~14 周的部分,若以整體學生 8~14 周平均(6.7 則)為標準,Group 2(14 則)、Group 3(12.2 則)、Group 7(12 則)、Group 8(6.8 則)、Group 10(7.2 則)高於平 均;在回文次數方面,1~7 周與 8~14 周皆高於平均的組別包括:Group 2、Group 8、Group 10。

在連結率方面,在 1~7 周的部分,若以整體學生 1~7 周平均(67.8%)為標準,

Group 2(85%)、Group 4(86%)、Group 7(74%)、Group 8(84%)、Group 9(81%) 、 Group 10(70%)高於平均;在 8~14 周的部分,若以整體學生 8~14 周平均(61.8%) 為標準,Group 2(78%)、Group 3(62%)、Group 5(73%)、Group 7(70%)、Group 8(71%)、Group 9(62%)、Group 10(63%)高於平均;在連結率方面,1~7 周與 8~14 周皆高於平均的組別包括:Group 2、Group 7、Group 8、Group 9、Group 10。

在閱讀率方面,在 1~7 周的部分,若以整體學生 1~7 周平均(17.7%)為標準,

Group 1(29%)、Group 2(32%)、Group 5(21%)、Group 7(27%)高於平均;在 8~14 周的部分,若以整體學生 8~14 周平均(13.1%)為標準,Group 1(16%)、Group 2(21%)、Group 7(29%)、Group 10(18%)高於平均;在閱讀率方面,1~7 周與 8~14 周皆高於平均的組別包括:Group 1、Group 2、Group 7。

在關鍵字次數方面,在 1~7 周的部分,若以整體學生 1~7 周平均(7.8 次)為 標準,Group 2(14.8 次)、Group 5(19.4 次)、Group 10(11.8 次)高於平均;在 8~14 周的部分,若以整體學生 8~14 周平均(2.3 次)為標準,Group 2(2.8 次)、Group 5(4.4 次)、Group 7(3.4 次)、Group 10(6.2 次)高於平均;在關鍵字次數方面,1~7 周與 8~14 周皆高於平均的組別包括:Group 2、Group 5、Group 10。

整體而言,在貼文次數、回文次數、連結率、閱讀率、關鍵字次數表現上,

各組在各項、前後期(1~7 周與 8~14 周)有不同之高低表現。

73

肆、各組之想法類型數量分析

在知識論壇之線上學習環境中,各個小組皆擁有屬於各組之互動空間,小組 成員能於此空間進行互動與討論,此外,為了促進各組想法之發想、深化、整合,

除了各組成員能進入該空間討論之外,他組同儕亦能進入該組討論區進行討論,

此乃知識論壇所提供之開放互動空間。知識論壇提供修課同學一個共同討論之空 間,且知識論壇之使用並無時、空之限制,因此,學生可以自由登入平台進行討 論,增加討論之可能性。知識論壇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讓學生可於任何時間 進入平台進行線上討論,而討論之資料皆儲存於平台上,讓各組成員、所有學生 能進入任一討論區進行想法之交流與互動,也可從中發現各組同學的進度,以及 他組所討論之主題。知識論壇平台上共包括十個小組討論區,區內貼文、回文者 有可能是該組成員,亦有可能是他組成員,修課同學皆能於知識論壇上進行想法 的交流,而這些想法的交流能促進學生們想法的演變與轉換。

在想法編碼方面,研究者將想法類型分為三類:情緒、認知、後設認知。情 緒類型的想法,可以表示支持、鼓勵,讓小組成員得到鼓舞、支持小組持續不斷 地向上與團結,因此,情緒想法類型可以提供團隊支持、促進團結與合作。認知 類型的想法,可以幫助學生發表想法、提出概念、提供資源、延伸想法、整合想 法,讓想法不斷地被激發、延伸、整合。因此,認知類型想法可以提供團隊想法 與概念的來源,使想法可以朝向廣度與深度發展。後設認知類型的想法,可以幫 助學生監督認知類型的想法,與反省該組討論的內容與進度,因此,後設認知類 型可以幫助團隊了解目前的討論進度,並反思進度與想法之優缺。

情緒、認知、後設認知想法類型之間彼此環環相扣,若僅只有某一類型眾多,

而無其他兩類型之運作與加入,則難以達到良好的想法討論。若情緒類型很多,

但認知類型、後設認知類型很少,儘管有大量情緒支持與鼓舞,若缺乏想法之發 想、深化,又缺乏後設認知加以監督想法,則無法使想法深化與整合;若認知想 法類型眾多,但卻缺乏後設認知想法加以監督認知想法,則小組無法思考,也比 較不會討論做哪些行為或做哪些努力可以獲得較好的生產力。

74

在分析單位方面,本研究所進行之想法類型編碼是以「一則貼文」為一分析 單位,即每一貼文僅編碼一代表該貼文之主要編碼;如該貼文涉及多種編碼,則 以該貼文中最高層次者、較高層次者為主要編碼進行分析。此外,如該貼文無法

在分析單位方面,本研究所進行之想法類型編碼是以「一則貼文」為一分析 單位,即每一貼文僅編碼一代表該貼文之主要編碼;如該貼文涉及多種編碼,則 以該貼文中最高層次者、較高層次者為主要編碼進行分析。此外,如該貼文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