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知識翻新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在本章中,首先探討知識翻新之內涵與相關研究;其次,分析問題解決之內 涵與相關研究,以及團體認知之內涵與相關研究;最後,分析團體動力之內涵與 相關研究。

第一節 知識翻新

壹、知識翻新原則

Scardamalia (2002)提出十二項知識翻新原則,研究者將十二項知識翻新原則 加以統整,認為十二項知識翻新原則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主要核心部分:

(一) 關注想法

知識翻新重視想法的產生與改進,研究者認為有關「關注想法」之原則包括:

(1)關心真正的想法,重視真實世界中實際發生的問題(real ideas, authentic

problems)、(2)想法可以持續被改進(improvable ideas)、(3)以多元觀點切入與探討 想法(idea diversity)、(12)統整想法有助於邁向超越(rise above)。

(二) 社群共構與翻新

知識翻新強調成員之間的集體共構,以及共同產出知識與對話歷程,使知識 持續改進與翻新。研究者認為有關社群共構與翻新之相關原則包括:(5)社群共 構知識與共享責任(community knowledge, collective responsibility)、(6)成員平等參 與知識產出過程(democratizing knowledge)、(7)知識改進與翻新(symmetric knowledge advance)、(8)知識翻新無所不在(pervasive knowledge building)、(10)知 識翻新注重談話歷程(knowledge building discourse)。

(三) 主動思考與批判能力

知識翻新強調學習者主動思考的能力,對於權威性知識仍要保持批判態度,

以及透過內隱性評量檢視自己。研究者認為有關主動思考與批判能力之相關原則

8

包括:(4)成為知識的自主追求者(epistemic agency)、(9)以建構性思維運用權威資 訊(constructive uses of authoritative sources)、(11)自我內隱性評量(embedded, concurrent and transformative assessment)。

研究者認為十二項知識翻新原則可以歸類為三個部分:關注想法、社群共構 與翻新、主動思考與批判能力。在知識翻新之中,知識的翻新來自於社群的共構,

是需要仰賴社群成員之間的對話以及參與知識翻新的歷程。而知識的進步與翻新 源自想法之間的互動與交流,透過想法持續的產出與改進,讓想法得以不斷持續 的改進與整合,使知識能翻新與進步。此外,想法之持續改進仰賴成員主動思考 與批判的能力,成員具備運用權威資訊之能力,以及能自主追求知識、內省之能 力,使想法與知識能透過批判與思考,而得以整合或增刪,使想法持續改進。整 體而言,在知識翻新之中,關注想法、社群共構與翻新、主動思考與批判能力是 十二項知識翻新原則之核心概念。

貳、想法為中心的知識翻新

在知識翻新環境中,知識的改進通常始於想法的產生(idea generation),例 如:運用實際問題與鷹架,幫助學生產生想法。知識論壇可以支持想法的產生,

包括:(1)使用鷹架、(2)運用實際問題做為引導,產生真實的想法、(3)想法的深 化與精進、(4)使用關鍵字幫助搜尋與連結其他想法(Hong & Sullivan, 2009)。在 想法改進(idea improvement)方面,想法可以在兩個維度加以改進,包括:想法的 深度、想法的廣度(Hong, 2010)。在想法的深度層面,想法深度的提升需透過個 人的協作;在廣度方面,想法廣度的提升則需透過知識與想法之間的多元互動。

想法可以透過兩種方式加以改進,包括:想法深化(idea elaboration)、想法發想(idea diversification)。想法可能透過持續不斷的共同討論而深化,或透過許多想法的發 想,這取決於想法如何演變與轉化。想法改進歷程是一個持續改進、創新的歷程,

需要想法在深度與廣度層面的轉化(Hong & Sullivan, 2009)。

綜合上述(如:Scardamalia, 2002; Hong & Sullivan, 2009; Hong, 2010),知識

9

翻新聚焦於想法產出與持續改進之歷程,想法透過個人主動思考與批判,以及個 人與個人間之合作,持續進行想法深化、想法發想,讓想法持續改進。知識翻新 關注想法本身,而想法的改進需要透過想法深度、廣度的改進。想法改進的歷程 是持續改進的歷程,能使想法得以透過想法深化、想法發想而持續演變。再者,

知識翻新強調社群共構,知識的建構由學習個體開始,透過集體的社群建立,使 想法與知識得以在社群中深化與精進,進而達成知識的翻新。此外,知識翻新強 調學習者主動思考與批判的能力,成員具備運用權威資訊之能力、能自主追求知 識、具備內省能力,使想法與知識能透過批判與思考,而得以整合或增刪,使想 法持續改進。

參、相關研究

Barber、Taylor 與 Buchanan (2014)進行一項研究,以瞭解一特定線上工具

─Digital Moments如何建立知識翻新環境以及線上社群。研究結果發現,線上知 識翻新環境讓學生嘗試新的數位工具,以及找到最好的方式以傳達他們創造的新 知識。研究指出,建立線上學習社群具有幾個關鍵要素,包括:關係的建立、分 享與敘述故事等。線上學習社群之重點包括:(1)重視關係與信任感、(2)創造一 個學習環境、(3)重視個人因素的注入、(4)解決學生對利用新科技的擔憂…等。

研究者認為,線上工具可以支持創造有意義的學習經驗,賦予學生創造知識、做 為知識創造者,並利用與他人之間的連結,發展更多自信與能力。

Philip (2012)利用知識論壇為工具進行一項研究,以檢視自然科學生如何透 過知識論壇創建知識翻新社群,此項研究分析貼文與回文比率,並透過社會網絡 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以了解學生溝通模式。結果顯示,在貼文與回文比 率方面,高頻率學生與低頻率學生之間之比率大概為2.7:1;在閱讀數量方面顯 示,最高閱讀量學生是最低閱讀量學生的六倍;而社會網絡分析揭示社群的形成 與閱讀網絡,不論單向或相互交流,皆顯示複雜訊息的傳輸。Philip (2010)以社 會網絡分析檢視學生互動組型,此研究之分析包括面對面的互動以及知識論壇上

10

的互動。研究結果顯示,教師與學生皆認為社會網絡分析是有用的,將有利於發 展知識翻新理論,而社會網絡分析可以了解知識翻新班級之學生互動組型,教師 可以了解哪些學生參與其中、哪些學生是網絡的中心、班級如何連結,以及可以 進而看出小組的進步。

Moss 與 Beatty (2010)以知識論壇為工具進行一項研究,讓來自不同學校、

不同背景的三個班級之四年級學生一起解決數學問題。結果發現,高成就與低成 就學生都具備解決問題之能力,知識翻新原則與實踐加速深層理解與廣泛的參 與,顯示知識論壇如何支持知識翻新,讓學生學習數學與問題解決。此外,研究 分析發現學生具備知識翻新原則,特別是其中的兩項原則:(1)成員平等參與知 識產出過程:不同成就層級的學生參與其中,以及(2)成為知識的自主追求者:

學生提供證據與批判,並產生許多解決方案以解決問題。研究指出學生可以合作 與產生想法,彼此連結重要的數學想法與發現眾多解決問題的方式。

Chuy、Scardamalia、Bereiter、Prinsen、Resendes、Messina、Hunsburger、

Teplovs 與 Chow (2010)透過實驗方式以瞭解學生對科學的理解。實驗包括兩個 班級,一個班級為實驗組,是以知識翻新原則教學,並利用知識論壇以支持研究,

強調改進與持續想法創新;另一班為控制組,不強調創新與改進。研究發現,實 驗組在普遍的科學素養分數上顯著高於控制組,實驗組能使用知識論壇,而知識 論壇提供鷹架,以支持知識翻新理論,增進知識翻新,在知識論壇中呈現持續的 翻新活動。研究者指出,著重想法能讓教師與學生邁向超越,朝向學習與建構較 為深層的理解。

綜合上述研究(如:Barber et al., 2014; Philip, 2012; Philip, 2010),可以發現知 識論壇與知識翻新原則實際運作之情形,知識翻新環境可以建立學習社群,支持 創造有意義的學習經驗;此外,知識論壇之運用,可以用以分析互動網絡,以了 解知識翻新班級學生之互動組型、看出小組之進步,亦能讓學生合作與產生想 法,彼此連結重要的想法與解決問題的方式,使學生的學習朝向較深層次的理解。

11

肆、結語

知識翻新聚焦於想法產出與持續改進之歷程,想法透過個人主動思考與批 判,以及個人與個人間之合作,持續進行想法深化、想法發想,讓想法持續改進。

知識翻新關注想法本身,想法改進歷程是持續改進的歷程,能使想法得以透過想 法深化、想法發想而持續演變。再者,知識翻新強調社群共構,知識的建構由學 習個體開始,透過集體的社群建立,使想法與知識得以深化與精進。此外,知識 翻新強調學習者主動思考與批判的能力,成員具備自主追求知識、內省的能力,

使想法透過批判與思考持續改進(Scardamalia, 2002; Hong & Sullivan, 2009; Hong, 2010)。相關研究(如:Barber et al., 2014; Philip, 2012; Philip, 2010)顯示,知識翻 新環境可以支持創造有意義的學習經驗,而知識論壇之運用,可以讓學生合作與 產生想法,使學生產生較深層次的理解。本研究分析基於知識翻新原則之小組問 題解決歷程與成效,以了解想法如何演變,以及探討在小組中之想法深度與廣度 的發展能否幫助學生問題解決。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