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日華斷交前友台派的萌芽(1955-1972)

第一節 岸信介與友台派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及石井光次郎、賀屋興宣、佐藤榮作等人2。本章將以上述人物為主進行分析,

探討他們的思想與活動,藉以釐清友台派的思想、活動及其形成過程。此外,

本文也將同時處理在媒體報導中被稱為「友台派」的自民黨國會議員,以及 友台派國會議員團體——「日華關係議員懇談會」(以下簡稱「日華懇」)的 所屬成員3

第一節 岸信介與友台派

一、 岸信介的經歷與思想

二戰結束後不久,被視為友台派領袖的政治家,除了岸信介,還有賀屋 興宣4等人,他們皆被視為甲級戰犯而收押於巢鴨監獄。其他像石井光次郎等

2 根據本澤二郎《台湾ロビー》、 岸信介和佐藤栄作名列「台灣院外活動集團」之首,特 別是岸被視為該團集的首領。請參閱本澤二郎,《台湾ロビー》(東京:データハウス,1998 年),頁115。石井光次郎是如後所述中日合作策進會首任會長,同時也是擔任匯集友台派 的外交問題懇談會的主席。請參見〈ドキュメント 中国代表権論議 「逆・複合」は小 細工 親台湾派も必死の抵抗〉,《読売新聞(東京)》,1971年9月4日,第2版。根據若 宮啓文《和解とナショナリズム》,賀屋興宣被評價為「友台派的代表」。請參見若宮啓 文,《和解とナショナリズム――新版・戦後保守のアジア観》(東京:朝日新聞社,2006 年),頁139。

3 根據各媒體的報導,也有被記載為「新台灣派」與「親國府派」,本論文中統一使用「友 台派」。

4 賀屋興宣於1917年自東京帝國大學法科大學政治學科畢業後,進入大藏省工作。1936任 理財局長。1937年歷任大藏次官、近衛文麿內閣大藏大臣。1938年被冊封為貴族院議 員。1939年任華北開發株式會社第二任總裁。1941年出任東條英機內閣大藏大臣。1945 年被視為甲級戰犯而逮補,1948年被判處終身監禁,1955年假釋出獄。1958年被正式赦 免,並以東京三區候選人首次當選眾議院議員。日外アソシエーツ株式会社,《新訂 政 治家人名事典 明治~昭和》(東京: 日外アソシエーツ株式会社,2003年),頁17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人,即使沒有入獄,也被褫奪公職。

岸信介是友台派的開山鼻祖。岸信介於1896年11月13日出生於山口縣山 口市。岸信介本姓佐藤,17歲時改從父姓。換言之,岸信介的父親佐藤秀助 原本由岸家入贅至佐藤家,經營造酒廠。岸的曾祖父佐藤信寬在明治開國時 期曾擔任島根縣知事,由此可一窺佐藤家在地方之顯赫。岸信介有兄弟3人,

姊妹7人,他排行第二,長兄佐藤市郎曾任海軍中將,三弟佐藤榮作爾後也 出任日本總理。兄弟3人皆頭角崢嶸,除了為佐藤家傲人的譜系提供見證外,

1940年代近衛文麿内閣的外務大臣松岡洋右,為岸信介舅母的家兄等事實,

更彰顯岸信介政治世家的背景。岸信介於1920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德國法 律學系,同年進入農商務省,1925年農商務省分立為農林省及商工省時,轉 往商工省服務。1926年,他奉派赴美國及歐洲考察,親身體會到美日兩國在 工業發展規模上的基本差距。回國後宦途一路順暢,在商工省歷任工政課 長、文書課長、工務局長等行政要職,參與眾多法案的制訂,例如重要產業 統制法、產業工會組織法等法案就是由他一手統籌策劃而成。他在推展計劃 經濟方面的成就,使得名聲遠播至滿洲國。1936年在關東軍的力邀下,赴滿 洲國擔任實業部總務司長,翌年又榮昇為產業部次長兼總務廳次長。1939年 奉調回國,擔任商工省次官。1941年東條英機組閣時,他以商工大臣身份入 閣。1943年商工省改組為軍需省時,在軍需大臣由總理大臣東條英機親自兼 任的情況下,他以國務大臣、軍需省次官身份繼續留任内閣。1944年6月南太 平洋塞班島(Saipan)的淪陷,是岸信介與東條英機徹底決裂的導火線。岸信介 認爲塞班島一失,日本本土皆暴露在美國攻擊之下,應與美國求和,但東條 英機卻認爲戰爭不到最後關頭,無法斷定勝負。為整合内閣意見,東條希望 岸信介辭職,但岸信介拒絕辭職,反而以内閣意見不能整合為由,逼使東條 英機内閣總辭。此一逼使東條内閣總辭的一事,是戰後總清算時,岸信介得 以不被歸類為東條英機同路人的重要關鍵。1945年9月15日,也就是日本戰敗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後1個月,岸信介也因A級戰犯嫌疑罪而被美軍拘捕5

由於太平洋戰爭的敗北、長崎與廣島遭到原子彈轟炸,以及在巢鴨監獄 的苦悶,使得岸信介與其他友台派幾乎都有「反美」的看法。

但在此同時,有鑑於戰後蘇聯將東歐諸國逐漸共產化的局勢,相較於反 美的態度,在獄中的岸信介對於蘇聯的反感更為強烈。此外,比起對美國的 不信任,對於中國共產黨支配中國大陸也產生更多的危機感6。這些原因也就 是所謂「美蘇冷戰」的國際政治背景。

以美蘇兩國為中心的自由主義集團與共產主義集團的對立,雖然在二次 世界大戰期間業已被預測,但是清楚指出這個對立的則是1946年3月5日英國 前首相邱吉爾的「鐵幕演說」。同年9月,美國國務卿伯恩斯宣布採取對抗蘇 聯的歐洲政策,之後美國於1947年3月與6月分別發表「杜魯門主義」與「馬 歇爾計畫」,決定援助歐洲各國。為了對抗馬歇爾計畫,共產集團國家成立

「共產黨與工人情報局」(一個類似「第三國際」的組織),歐洲分裂成兩大 陣營。另一方面,1946年4月,中國大陸爆發國共內戰,原先國軍的軍事力量 佔有優勢,但在1947年秋季之後中共軍隊南下的態勢愈來愈強,國軍逐漸感 到難以抵擋7

隨著冷戰情勢的深化,為了對抗蘇聯的擴張,美國對日本的評價也產生 變化。美國由原先不讓日本再次對太平洋產生威脅而採取弱化日本的方針,

改為將日本納入西方陣營,成為遠東「防共堡壘」的方針。

1948年12月12日,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前首相東條英機、廣田弘毅、前 陸軍大將土肥原賢二、松井石根、板垣征四郎、武藤章與木村兵太郎等7人 判處死刑,同月23日在巢鴨拘留所執行。24日,岸信介獲釋8

5 黃自進,《「和平憲法」下的日本重建(1945-1960)》(台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中心、

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頁199-200。

6 原彬久,《岸信介証言録》,(東京:毎日新聞社,2003年),頁55-56。

7 中村菊男、上条末夫,《戦後日本政治史》(東京:有信堂,1973年),頁113。

8 塩田潮,《岸信介》(東京:講談社,1996年),頁18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岸信介獲釋一年半後,1950年6月韓戰爆發,作為軍備補給站與後方據點 的日本,其戰略的重要性因韓戰而突然大幅增加。美國為了將日本留在西方 陣營,因此斷然決定早日與日本進行媾和,並在兩年後締結對日和約。此外,

由於韓戰的影響,也在日本創設警察預備隊,並開始進行清共,在GHQ的指 令下共產黨員與其支持者都被褫奪公職。

另一方面,因為韓戰的關係而在經濟上形成「特需熱潮」。由於「道奇 計畫」(Dodge Plan)所引發的經濟動盪,一邊掙扎一邊摸索經濟自立道路的日 本經濟界,因大量籌措美軍的裝備與補給而得到「天佑」。其金額自1950年至 53年間高達23億到24億美元,充分補足這段期間日本對外貿易約20億美元的 赤字。甚至是鐵鋼第一次合理化計畫」(1951年)與「電源開發五年計畫」

(1952年)促進大企業老舊設備的近代化與擴充,也成為10年後「高度成長」

的基礎。因此,「經濟自立」的主張取代「日美經濟合作」成為最重要的事9。 1949年至51年間,全面講和論在日本知識份子之中為主流。然而,經過 韓戰以及因此而促成的「舊金山和約」,卻使得以全面講和論為核心而集結 的左翼陣營政治思想分裂與重組的契機。相反地,日本政府及政界、經濟界 與輿論,因為安全保障與經濟合作的必要性而確立「親美」路線。不僅岸信 介,其他友台派也都萌生「親美」思想的基礎。

同時,1950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韓戰。美國體認到中華人民共和 國與蘇聯為同一陣營,因此改變對華政策,將「台灣」納入東亞反共政策之 中,之前因史汀生主義而被美國拋棄的中華民國,於此時被美國明確承認其 合法性。據此,中華民國也獲得美國的軍事及經濟援助。對美國而言,中華 民國也和日本一樣成為亞洲的「反共堡壘」10。的確,在後來岸信介或友台

9 隨同特需的輸出也快速增加,礦工業生產也飛躍性地上升。大戰後好不容易回復的日本礦 工業生產指數,在1950年10月達到100,1951年突破這個水準。韓戰開戰後一年之間生產 上升率也達到46%。然而,這些生產增加幾乎是由生產財政部門運作,其結果使得日本 的產業結構被鋪上邁向高度化(重化學工業化)的軌道。請參閱神谷不二,《朝鮮戦争》

(東京:中央公論社,1966年),頁183-184。

10 廖鴻綺,《貿易與政治—台日間的貿易外交(1950-1961)》(台北縣:稻鄉出版社,2005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派國會議員的意識之中,就持有日本與台灣同樣是被納入美國反共政策的看 法,而其契機就是因為韓戰。

二、 戰後岸信介的主張與政治活動

岸信介由於「舊金山和約」生效與日本恢復獨立,而於1952年4月以是否 解除褫奪公職以及結成「保守合同(保守勢力聯合)」的新黨為目標,展開 以國民運動為據點的「日本再建聯盟」,其政策目標為「排除共產主義的侵 略、堅持自主外交、決心建設和平國家」、「基於國民的意見修改憲法、完善 獨立體制」等五大政策11,揭示了戰後岸信介的兩大政策:「反共」與「修憲」。

上述岸信介的活動或許也可說是因為韓戰的契機而形成。朝鮮半島由於 共產主義而爆發戰爭的事實,使得共產主義威脅的恐怖心理滲透進一般日本 國民心中,在萌生所謂一定要自行守護日本的意識。在1950年11月朝日新聞 的調查中,贊成再軍備(武裝)的意見達到53.8%,大幅領先反對的27.8%。

上述岸信介的活動或許也可說是因為韓戰的契機而形成。朝鮮半島由於 共產主義而爆發戰爭的事實,使得共產主義威脅的恐怖心理滲透進一般日本 國民心中,在萌生所謂一定要自行守護日本的意識。在1950年11月朝日新聞 的調查中,贊成再軍備(武裝)的意見達到53.8%,大幅領先反對的27.8%。